秋之回忆

All posts tagged 秋之回忆

距离那次跑团,有八年了——
今天是2016年的2月29日,是闰年中的闰日。在八年之前——2008年一月二月间所参与的那场由第四使徒带领的恋爱团,是我人生中的一件里程碑式的事。

在那之前,我是个没有接触过Galgame的人,只知道跟着《动画基地》或是《动感新势力》杂志编辑的一句玩笑话而将Galgame女主角归类为“矮平蠢”,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这八年间,发生了不少事:次年也就是2009年的5月,我首度踏上了日本的国土,进行了《秋之回忆》的圣地巡礼;跑团后不久我开始玩gal——《秋之回忆》、《School Days》、《星之梦》等等,后来又跑了一次《Fate》的团,依然是第四使徒主持的单人团;2014年我甚至还参与采访了《秋之回忆》目前品牌所属公司5pb.的社长志仓千代丸……如此种种。

继续阅读

说明:之前提到过,我在上周接受了《环球时报》英文版的采访,介绍了我的圣地巡礼活动。采访的形式是新浪微博私信,以及电子邮件的问答。用的语言则是中文,再由编辑概括、翻译为报道内容,并与其他几位被采访者一起整合成完整的报道:《ACG-themed tours take off》

本文则是如实地给出记者对我的采访问题,以及我的回答。其中有关本人信息的内容则略过。

1. 关于你的基本信息:您的姓名,年龄,职业,目前在哪里生活或工作,喜欢动漫有多长时间?

(个人信息本文从略)

如果是说看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以及读童话书的话,是从有记忆开始就这样了。
如果是有自觉意识地追某一部作品,那应该要算小学三年级开始买《机器猫》漫画。这样算来的话,18年多了。

2. 你如何理解二次元文化?你认为自己是二次元人群吗?

这是一个与日本“御宅文化”相近的概念,是指对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等作品感兴趣的文化习惯。但既然是“二次元”,我想它与“御宅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一部虚构的作品在支撑。

我的意思是:“御宅文化”可以包括一些对非作品形态的文化元素的热衷,比如喜欢铁道的铁道宅、喜欢军队元素的军事宅……等等。(这些在御宅文化经典作品《电车男》的电视剧中都有体现。)

但“二次元文化”既然带了“二次元”这三个字(我理解为:虚构作品),因此其区别于“御宅文化”的核心要素,就在于有一部作品作为一切兴趣的起点和归宿。

如果基于我这样的理解,那么我自然属于二次元人群。

继续阅读

说明:最近我接受了《环球时报》英文版有关ACG旅游这一主题的采访。本文及图片就是综合了对我以及另外几位受访者介绍后的成文内容。转载自: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962164.shtml

ACG-themed tours take off

By Chen Ximeng Source:Global Times Published: 2016-1-6 19:43:01
Enthusiasts seek real-world locations featured in their favorite fantasies

ACG-themed tours take off

Akihabara in Tokyo, Japan, is a hub for all kinds of anime and manga products and activities, and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laces for ACG tourism. Photo: IC

Huang Yeqiang, a 28-year-old office clerk at a university in Shanghai, remembers the excitement and spiritual pleasure he felt when he first visited Enoshima, a small island in Kanagawa, Japan, one of the locations featured in Memories Off 2nd, a famous Japanese gal game.

继续阅读

如题,该说是“获得新成就”吗?

近日我接受了《环球日报》英文版的采访。报社编辑准备以ACG主题旅游为话题,组织一篇采访报道,因此对我进行了采访。当然此外也有其他几位受访者从不同角度来介绍各自对这个主题的想法与感受。

报道内容的链接在这里: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962164.shtml


实体版的报纸也会有,将会于2016年1月7日出版。但由于本篇文章是刊登在北京专版,因此得买到《环球时报》(Global Times)英文版的北京版本。然而比较囧的是,如其名曰,这个版本的《环球时报》英文版也仅面向北京地区发行出售。我却不住在北京……

简单说一下采访过程,其实就是周一晚上的时候一位编辑联系到了我,达成采访意向后,开始通过电子邮件配合新浪微博私信形式来进行文字问答。当然,期间问与答都是用中文沟通的,然后再由编辑帮我概括并翻译成英语,与对其他几位的受访者的采访内容一起合成报道。

具体内容还请大家点击上面的链接查看。当然,文字版的内容,以及我之前所写的原始回复信息文字,接下来也会在自己的博客发出,大家可以对比着参考看看。

继续阅读

最近在看一些有关日本京都神社和寺院的书,里面提到中国大陆游客每到神社寺庙,喜欢买护身符,而国外游客则喜欢在自己的御朱印帳上收集御朱印
御朱印帳 御朱印帐 道長取り

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其实就是那种横开的拉页册,而且不是一页一页独立,而是一整条纸张正反间隔对折成的本子,每一个折页间还有内衬纸(日本称为“蛇腹式”)。每到一个神社或寺院,就可以要求工作人员在本子上写字、盖红色印章留念,表示来此参拜过的印记——当然是收费服务。另一些神社和寺院则是直接提供一张现成的御朱印纸。我记得今年(2015年)7月份在东京浅草观音寺旁边到浅草神社见过一个男子将这样的本子递给柜台要求盖章。当时还不了解御朱印这回事,因此也就不以为然了。说句题外话,浅草观音寺和浅草神社其实就隔壁相邻,但后者明显被游客们冷落。

上面那本蓝色封面的御朱印帐是我在日本乐天市场上买的,其实也是一家名为“伊势宫忠”的入驻店中店。我买的这种款式是叫“道長取り”,经查资料,这似乎是平安时期那位咏颂出“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的藤原道长所喜欢的纹样。店家也有独立网店页面:http://www.ise-miyachu.net/SHOP/js-sic-tdy-m2-33.html

经过一番回忆,我发现日本形如御朱印的“集邮小本本”活动还颇不少,不仅有传统宗教性质的活动,而且还融入了现代年轻人的文化乃至商业活动。下面就来说说我所注意到的日本“御朱印帐”的变形活动:

最开始大约是2010年左右的时候,正值《秋之回忆7》(《メモリーズオフ ゆびきりの記憶》)发售并与江之电合作举办活动的日子。当时为了迎合圣地巡礼爱好者,因此就有一个Stamp Raly活动,即在江之电沿线周边走访与游戏相关的圣地并敲章留念。其实不仅仅是《秋之回忆》,据说另一些著名作品的取景地,也会举办类似的集邮敲章活动。

后来2013年去了京都附近的宇治。这里正是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最后“宇治十帖”的故事发生地。因此宇治当地也列举了十个古老的景点,并有相应到访收集敲章活动。

近两年成为星巴克咖啡的爱好者。星巴克有一种名为“咖啡护照”的小册子,中国大陆这边贩卖给顾客的咖啡护照,说白了就是优惠券打包。但是日本方面星巴克则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日本的咖啡护照是在每购买一种咖啡豆时可以要求店员免费提供一张对应咖啡豆种类的半透明贴纸,可以将其贴在咖啡护照的对应页上,表明你已近品尝过这种咖啡豆。在每一页的边上还留有空白栏位用以记录喝咖啡的时间、地点、感想等信息。有关日本星巴克咖啡护照的情报可以点击这里:http://www.starbucks.co.jp/howto/coffee/passport.html。显然它也是一种御朱印帐的变形。

日本星巴克 咖啡护照
图片转自日本星巴克网站。

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变形形式中,你可以发现这种集邮小本本的活动在日本具有充分的活力。用当下热门的互联网词汇O2O来看待的话,这一类活动都是十分具有Offline(线下)特征的活动——圣地巡礼要去实地考察、咖啡豆要到星巴克门店去买、古老的景点神社或寺庙也都要逐一亲自拜访。这又让我想到了《空之轨迹》中雪拉扎德提起过卡西乌斯的话,说是对于自己要守卫到土地,一定要自己亲自走过去看看。那么对于信仰、对于兴趣领域、对于热衷的事物,也同样会唤起要去实地探访一下的念头吧。

更多有关御朱印收集的相关知识,可以参考这个网站:御朱印集めガイド www.gosyuin.jp

WGH_5831

14岁,对我来说是个一些特殊意义和奇妙幻想的年龄。最直接的理由当然是作为EVA的忠实爱好者,对作品中几位适格者儿童的认知。而今年2015年,也是EVA作品的20周年、EVA中适格者儿童的14周岁。

 

另一方面,初中二年级时,学校组织了一场“十四岁生日”为主题的什么野营活动,在外住宿好像还有野炊。我很想去,但家长却以我当时体质虚弱不耐风寒为理由,预先打电话和班主任请了假,结果班主任反倒劝我不要去。结果就没去成。到底是怎样的野营呢?到底怎样大家一起生火、围绕着篝火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样子呢?我无法亲眼看到了。不过现在想想好像也是好事,因为正是因为没看到,所以会一直惦记着、一直想象,以至于把当时和后来各种在日本ACGN文化中见识到的野营露宿场景都编织到了想象中,成为了对十四岁那场活动的美妙遐想。现在看来,那次倘若真去了,弄得些许无趣,也很快就忘了吧?倒也不如现在这样胡思乱想的好,至少过了又一个14年,我还惦记着没去成的这次集体活动。

 

没错,时至今日,两度14年已过,我从碇真嗣的年龄,变成了差不多是加持良治这一辈人的年龄。但同时,我也获得了两倍的14岁少年力!

继续阅读

 

 

这是第5话截图,和奏家门口。

 

 

这是我前年作《秋之回忆》圣地巡礼时拍到的照片,这家店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江之岛岛上。当时在这家店买了一把锁,还有一碗抹茶。

心想着“以后会不会也变成一个圣地啊”就随手拍了一张,然后果然现在就变成圣地了。

 

 

这家店门口长桌上篮子里卖的是锁,动画里青年男女选购的也正是锁。

 

 

 

锁是买了挂在附近一个叫“龙恋之钟”的景点,那里有一个小亭子里面挂着一口钟,旁边的围栏上可以挂上写有恋人名字的锁。把所挂在这里,把钥匙带回去,是这里的习俗。(这张照片是我09年5月拍的)

 

 

 

顺便一说,《秋之回忆4》中也在这里取景了,但并没有沿用挂锁的习俗。《秋之回忆4》里这里被称为星恋之丘,和鹭泽缘剧情有关。

 

 

~出发前~篇

 

——巡礼中——

当地人

如果一起巡礼的能有一位当地人陪伴,那可就太好了。可以是亲戚、以前的同学、网友或是翻译。像我走伪·自由行路线,中间三天就请了一位随行翻译。

当地人是很重要的,哪怕你日语很流利,哪怕你事先准备工作已经非常充分以至于可以背出每一站路,但总会有一些细节问题是无法考虑到的,例如:自动售票机怎么用?或是列车临时有变化了怎么办?或许你自己花些时间来想办法一样能解决,但对于行程满满的圣地巡礼来说,能抓紧五分钟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能请到一位当地人陪伴,在很多细节问题上他就可以为你省去很多时间。而且,两个人的眼睛找地点总比一个人的眼睛要更迅速,即使另一位不了解作品也是如此。

继续阅读

又到了南燕老师的生日。记得在剧情中,南燕和伊波健的接吻是在一场夏日的雨中;我第一次去湘南地区时,迎接我的也是一场又一场温润的海边阵雨;而正在打下这些字的我所在的屋子内正当闷热,听说今晚和明天会经历一场大到暴雨。

雨而汇成海,海而蒸腾气,气而乘风为雨,这便是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再加上金木火土,是中国的五行,没想到这是秋之回忆2南燕篇的主体人物关系架构。

想到一个意象,一支蘸了墨的笔摁进水里,然后墨汁就逐渐化散开来。由于近期5pb没有更新秋之回忆系列,因此接触得也少了。逐渐地,我已经难以分辨在我的回忆中,哪些是第四使徒给我开的TRPG团中的燕,哪些是《秋之回忆2nd》中的南燕,亦或哪些是江之岛弁财天女神的传说。我想,这样的过程也是一种Memories Off吧!于是,南燕便这样化进了我的生命中。
祝南燕老师生日快乐!

当然,结合目前自己的兴趣,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想和Coser合作拍《秋之回忆》的私影啊!

 

链接:参加第四使徒开设恋爱模组实验团之实验报告——全文索引

参加第四使徒开设恋爱模组实验团四周年心境随笔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飘去飘来的笔记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
——《追梦人》

 

 

 

四年了啊——

每当寒假或是每当情人节,总能想起这个团,由第四使徒开设的,实验性的恋爱模组团。而前几天博客整理“关于我”模块,以及微博上有GM问起类似的主题团,加深了我对这个团的回忆。于是,昨天和今天夜里,我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将当时的跑团记录全部看了一遍。

 

其实现在看来,这个团并不能称为是“秋之回忆2nd团”,因为实在加了太多东西了:超能力、犯罪事件等等……按我现在的看法,这个团内大概只有50%左右是来自《秋之回忆2》的内容,其他的则是来自《第七夜》,或是来自GM的创作。于是,在这个属于我和第四使徒的世界里,朝风庄里除了不知名的小狗外,还有一只名为蝌蚪往人的小黑猫;男主角成了现代滥强富二代官二代高富帅;南燕、鹰乃还有男主角wildgun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获得超能力的人;wildgun还会跑到海滩上面对太平洋唱一曲周杰伦的《珊瑚海》。总之,现在看来是各种混乱各种无厘头。而且,这还真是一份孤独的甜蜜和孤独的忧伤。为何呢?因为它既不是MO2,也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跑团,因此无论哪一边似乎都无法找到人来一起体会这个故事。(当然第四使徒知道)因此,这次的实验团可以说是我的最令人沉醉也是最私密性的一段回忆。
大约半年前我开始思考我的神作是哪些——我对神作的定义是具有具有宗教性质的,它不仅要优秀,而且还要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我梳理了三部作品:童年时期的神作是《哆啦A梦》;少年时期的神作是《新世纪福音战士》;青年时期的神作,则是《秋之回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这三部动漫作品,确确实实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的人生。而四年前的这个实验团,则是将我领入《秋之回忆2》乃至是galgame这类游戏的一个引子。这四年里,虽说不上风起云涌,但对我个人来说,也是非常精彩的四年了。TDC入围决赛、就职、开始喜欢手办和摄影、拍了很多Cos照片,以及与这次跑团有直接关系的——我去日本进行了三次圣地巡礼。四年间,我的爱好、我的性格、我的业余时间安排以及我所关注的领域或多或少地都与这次团有关,就像列车轨道上不断延伸向前的一个个小站,或是一浪推一浪的潮汐,终而将我推至日本湘南海岸的沙滩上,以及其他我与团中主角wildgun一样驻足、生活、留恋过的地方。
四年前,我在听孙楠的《只要有你》,四年后,我在听刚去世的凤飞飞演唱的《追梦人》(刚才偶尔在电台听到的,旋律稍微有点熟悉,这位歌手我不认识……);四年前,我在念南怀瑾的诗句“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死生。长染戒香消俗念,怎又空负自多情?”,四年后,我在念南怀瑾转述巨赞法师诗句“无端岁月堂堂去,万种情怀的的来。”;四年前,在刚结束这个团时,我中毒了——就像其他玩家中了MO2毒那样——满怀愧疚和挫败感,四年后,当我现在回顾这个团时,我更多的是欢乐和感慨——感慨跑团中表现出的幼稚、和GM合作上的不合拍,当然也感慨现在我自己的进步和幼稚。

四年前,这次团开启了我对感情的认识和思考。而在这四年中……嗯,三次元没什么变化,而我更沉迷二次元了。就像四年前GM四年前在《GM的话》中提到的:

“这个团需要一个热爱RP,能够爱上一个虚拟的、根本不存在的NPC的一个玩家。
喜欢跑团
能喜欢上一个不存在的人物
没有玩过GAL游戏
wildgun完全符合这个要求,这个团能成功的完结,是和wil分不开的。”

 

四年后,虽然已经很久没跑团了,但却在那以后玩了不少AVG游戏,以这种方式展开了我在诸世界的旅程——像《秋之回忆》系列那样的普通校园生活,像《Fate》那样的都市战斗神话,像《红楼梦:林黛玉与北静王》那样古代中国大家庭,像《雪之本境》那样的灾难悬疑事件,或是像《秽翼的尤斯蒂娅》那样的中世纪时代剧。

就这样,我在诸世界中参与着生命、构造着生命、收获着生命。而文字,以及想象力,则是人类得以突破时空以及自身形体束缚的伟大工具。而这些故事,不仅仅塑造了我所创造的角色:威尔德安(wildgun)、宇文乾巽、迪纳波拉,而且也塑造了我自己。在我看这些世界的同时,也是在读我自己;在我为这些角色们感动、欢笑、苦闷、绝望的时候,正是在写我自己。

最后,引用时下的一个俏皮句式:

教练,我想玩AVG!
教练,我想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