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All posts for the month 11月, 2016

最近两三年,因为数码设备的原因,重新对种植有了兴趣,尽管近期兴趣减弱,但依然会按照iPhone上设置的APP的提醒,每周去阳台施肥浇水。与此同时也关注起了绿化与环境保护。

这次的月间布施,选择了淘宝公益上e路绿荫公益店高黎贡山 50元保护大树杜鹃项目。希望花朵或者植物不仅能在我家,也能在远方,开得鲜艳灿烂。

题图转自网店。

时间:2016年4月3日清晨

地点:广岛县广岛市

一夜醒来,便到了本次短短三日日本中国地区行程中的第二天,去头去尾的话,其实也只有中间这一天是完整的24小时。睁开眼,踏出宾馆,四月的清晨尚有一份清新的凉意,紧凑而浪漫的一天便开始了。

漫步于原子弹爆炸遗迹周边

题图所放的这张照片,是我本次行程中所拍摄到的最为满意的照片。上方满眼的樱花自是不用说相信大家都认识,下方古旧残破的建筑物,便是广岛县的两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原子弹爆炸遗迹(原爆ドーム)。

那么,就从出行及交通方式开始说起。

我住的宾馆是APA广岛站前酒店。对于经常去日本的同好来说,APA应该是个蛮熟悉的连锁酒店。在JR广岛站附近,但也没近到不需要过马路就能直接走到的程度。于是打开Yahoo!换乘APP,搜了一下地图,去原子弹爆炸遗迹好像也不算很方便,要乘坐三辆车。不过好在每一段路程都很短,而且没想到这一趟三程中,倒是乘到了三种风格完全不同的车辆!

继续阅读

我从2009年开始初次赴日进行《秋之回忆》的圣地巡礼,至今已经巡礼过10部以上的作品。又从2016年开始参拜神社、寺院,并收集御朱印,也将近一年时间。自己的业余生活中,也会阅读各类日本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类书籍——今天,我注意到了在御朱印、浮世绘与ACGN圣地巡礼之间的一种相似性,一种庶民(大众)文化所兴起的旅游文化产业。

御朱印在江户时代的起源

起因是最近在整理御朱印的相关资料,也创立并编辑了维基百科的御朱印中文词条。在考察到御朱印的起源年代时,我查到了日本同好的专著《永久保存版 御朱印アートブック》第15页上记载着:“但是,进入和平年代的江户时代以后,随着庶民参拜寺院、神社变得普遍起来,御朱印作为一种文化,慢慢地广泛流传了开来。”(自译,原文为:“しかし、泰平の世となった江戸時代以降、庶民が寺社に参詣することが一般的になるとともに、御朱印は一つの文化として徐々に広く浸透していきました。”)

也就是说,御朱印的起源虽然众说纷纭,或许可以追溯到很早之前,但比较清晰明确、有据可查的一个出现年代,是日本进入江户时代以后,社会变得很太平,庶民百姓也能够凭着自己的信仰心而走出田地,到远方的著名神社、寺院进行参拜。作为一种参拜证明,御朱印也作为文化产物,随之流行开来。这样仔细想来,宗教信仰本是关乎心灵的事,譬如佛教禅宗,就推崇“佛陀拈花,迦叶微笑”那样以心传心的法门,反倒不留文字。但到了日本庶民这里,写经参拜后便要留个凭证。如果我猜得没错,那这些参拜的庶民回到自己的老家后,一定会像我特意搭建御朱印中文站那样,把自己的参拜证明到处摆显给自己的父老乡亲们开开眼界。也就是说,虽然是宗教文化行为,但增添了庶民的通俗气息,为显摆所用,才要留个字据。

 

江户时代庶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因素

为什么是从江户时代,而不是之前更早的时代呢?当然太平盛世是一个原因,但社会和平并不能激励人们热爱旅游,我想一定还有别的原因,这让我想起了2016年8月份在江户东京博物馆认识到的一些历史情况。

继续阅读

我讨厌蟑螂。但是我喜欢蟑螂娘。

《蟑螂娘》(《ごきチャ》)讲述了一只拟人化的蟑螂的生活故事。她因为在东京都周边受到人类厌恶并频频驱赶,得知了北海道蟑螂罕见,因此冒出了“那里的人们应该能喜欢上我吧?”的幻觉而混入船只迁居至北海道展开新的生活。然而现实是即便到了北海道以后,人们确实不太了解蟑螂,却也知道那么一个黑漆漆的生物,总之不是什么益虫。蟑螂娘在街道沿途、在公园花丛中以及在各种人类生活场景室内的曲折而幸福的经历,就这么展开了。

其实日本的拟人化作品并不少见,甚至在“万物皆可萌”的理念下还发展出了一片领域。拟人化的作品也是层出不穷,近的比如《魔物娘的同居日常》,再之前的还有《侵略!乌贼娘》。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它们之间是完全不同的,至少是从故事叙述的视角来说,是如此。在这两部作品中,拟人化的动物都是作为一个角色而充分参与到人类世界的活动中的,在《魔物娘的同居日常》更是围绕在男主角周围建立起了争风吃醋的后宫。但是《蟑螂娘》不同,它并没有将蟑螂娘设定为与人类同样体型的生物,也没有设定人类与蟑螂之间可以用“宇宙通用语”(日语)来交流。在作品中,人类眼中的蟑螂娘依然是黑漆漆的蟑螂形象,人类在本作中也并不作为故事的主要参与者,而仅仅是故事的过客,是一种背景势力,是不断被蟑螂惊吓、又不断驱赶蟑螂、不断在自己的人类社会生存而仅仅是踏过蟑螂娘身边的一种“巨大异种生物族群”。这样不互相交流的生活状态,倒是让我联想到了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吾輩は猫である》)。

蟑螂娘不仅是形象上的拟人,她有自己的意识、想法与期待,她也能够理解人类的行为(尽管常常误解或误判)。因此在《蟑螂娘》这部漫画中,人类只是讨厌蟑螂的人类,而蟑螂娘则是理解自身并理解人类的蟑螂,而且很特别地,她还是一只试图亲近人类,并期待从人类那里得到友好回应的蟑螂——这样的不对称的视角理解能力,以及一方对另一方的好感度,构成了这部漫画的可爱主旨。

下面我就想说一下为什么在我眼中蟑螂娘会显得那么可爱——以至于讨厌现实中蟑螂的我,在看到蟑螂时,第一反应也从“去死吧!”变为了“先看看这只蟑螂想要做什么,再让它去死吧!”(笑)。

蟑螂娘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娇小可爱。但她不是诱人,也不是性感,不是“拟人化之后谈恋爱”的那种人与魔物之间的关系。对她的可爱感受更体现为是一种“爱怜”的情绪。在人类世界看惯了的事物风景底下,在那细小狭窄之处,蟑螂娘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例如上面这两格漫画,描绘了一个下雨天蟑螂娘走在下水道旁,发现了一个塑料瓶盖便很高兴地举起来顶在头上,还高兴地想着:“蟑螂防御力上升!”。不仅如此,作品中一个破旧的发夹、花店里修剪花叶的废料、闪亮的玻璃球,都是能让蟑螂娘高兴好一阵子的宝物。这样易于满足与自我满足的情况是少年少女乃至儿童时的特质。在消费主义正流行的当前,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蟑螂娘的另一个可爱之处,就在于她积极主动地亲近人类。即使不被理解甚至被讨厌,被喷洒杀虫或加以各种“刑具”的追捕,她也依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接近或暗中帮助人类。另外,她还用一种难以置信的善意来理解人类。

例如,她经常随身携带的宝贝之一,是一枚有着骷髅标记的药丸——这是一颗蟑螂药丸,尽管被她另一个性格不怎么好的同伴警告说这根本不是可以吃的东西,她却依然坚持善意地把蟑螂药视为“好不容易有那么一个人类专为我们制作的丸子”而好好珍藏着。真是傻气到可爱。(说起来,她一直抱着蟑螂药也没事吗?真是打不死的小强啊……)

蟑螂娘也经常想象着能与人类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嬉戏,希望孩子们拿着捕虫网追逐她,也希望孩子们像允许蜻蜓停在胸口衣服上那样,也允许自己停在那里。上面的漫画就表现了蟑螂娘如此想象,并为之心动的样子。

更进一步地,蟑螂娘的行为也不只是停留在想象,她确实很努力地尝试,使自己能让人类喜欢起来(尽管往往徒劳)。比如蟑螂娘经常“见贤思齐”,当看到另一些和她长得差不多也是灰不溜秋的昆虫,能够受到人们的青睐与亲近,她就会努力思考自己与那种昆虫之间的差异,并试图改变自己。例如上图表现的就是,蟑螂娘思考人类为什么会喜欢同样是黑乎乎的独角仙,甚至还敢去触碰抚摸。她猜想是独角仙的巨角和自己头上弯弯的触须之间的差异所致,因此在左侧的四格漫画中,她就试图从废物中找出一根黑色分叉的木棒,来伪装成独角仙的角。

不过其实类似这样的情节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漫画第一卷中,也有蟑螂娘看到萤火虫受人们喜爱而想去讨教经验,结果被萤火虫能够在黑暗中发光的生物特性惊讶到了。好像还有一次,蟑螂娘为了向蝴蝶学习,而去垃圾堆里找了塑料玩具蝴蝶的翅膀。

总之,漫画连载一长,这样蟑螂娘“见贤思齐”而试图改变自身令人类讨厌状态的剧情也会有些重复。所以,漫画第二卷中又增加描写了两个新的角色——一只不亲近人类、性格暴戾的褐色蟑螂娘,还有一只长相不怎么可爱却很喜欢蟑螂娘的大猫。于是,蟑螂娘世界的社群关系扩展了……

最后想来说一个,我注意到的蟑螂娘最可爱的特点,请大家先看上面两幅漫画。凡是拟人作品,大概都要提到拟人者原本的特色,例如蜘蛛会吐丝、蛇要冬眠、乌贼会喷墨……而蟑螂娘本身也存在着一些蟑螂的习性,是她作为生物的本性。另一方面,蟑螂原本是一种令人讨厌的生物,因此蟑螂娘要做的却又是压抑这种天然的本性,使自己变得能让人类喜欢起来。不过,在我看来漫画第二卷故事中最闪亮的地方,并非“蟑螂娘压抑自己的本性来取悦人类”这样的套路,而是上面这两张漫画所描绘的故事片段:

雨天,一位失落的青年坐在过道上寂寞地弹奏吉他,蟑螂娘听见了,也想模仿一下。她发现雨滴低落在不同材质瓶盖上,也能发出不同的声响。蟑螂大概本身就有挪移、收集废品的习惯吧,总之蟑螂娘很兴奋地将一些废弃的瓶瓶罐罐拖到街面上,摆在雨水正好滴落的位置。失落的青年回头一看,发现并惊讶到了这一幕。蟑螂娘害怕得躲了起来,这才发现自己开心过了头,给人类添了麻烦,甚至可能又免不了人类的一阵追打。不过,青年倒是受到了雨滴瓶罐叮叮咚咚声响的启发,和着节拍又弹起了一首新的旋律。而蟑螂娘也悄悄探出了头,为之感到高兴。

也就是说,在这个场景片段中,蟑螂娘不是压抑自己的生物本性,去取悦人类而获得认同;而是发挥了自己作为蟑螂的一些生物习性,并且巧妙地利用这些习性来帮助、启发、协助人类,以使彼此都得到一个舒适良好的心情。这,就是超越单方面的取悦迎合,而是彼此互不交流却又彼此心灵相通的无言交流。彼此不踏入对方的生活领域,甚至不知互相的存在,却能够在某个生活的十字路口,为对方留下一束鲜花、一份祝福,我想,这就是蟑螂娘最让我注目的可爱之处。

我讨厌蟑螂。

但是我喜欢蟑螂娘。

注:本文中所用图片著作权均属于原作者及出版社。本文引用仅为说明配图。

继续来说本次2016年十一长假,我在游轮上的侵略……呃……乘坐游玩的情况。

游轮旅游有一个特征,就是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是在船上休闲度过的。就拿日韩航线来说,大部分航线都会有两天的“海上航行日”,也就是两个整天都是在海上漂浮着,游客需要自己打发时间。在出发前我也看了不少他人的游记攻略,大家是怎么打发时间的呢?在我看起来有些……千篇一律。大致来说也可以分为三类:要不是带孩子、陪老人,要不就是女性的各种自拍,还有就是参与船上的各类活动。

对于我这样的单人游客来说,就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来由自己安排。然而我不希望自己的行程和游记也是和其他游客一样:几乎第一段是介绍订票来源,第二段介绍甲板设施,第三段就开始发照片。这样太无聊了。所以我带上了乌贼娘的手办来拍照,效果还不错吧?另外,在出发前,其实我还预定了三项带一些“科学技术”要素的事,想在游轮上试试。

继续阅读

iPhone7plus
闪光灯分别是700 60 500,用D800上的900引闪

这几天买了个三头的灯座,在试用的同时掏出手机想把三灯同时亮起的画面拍下。于是就按着尼康D800右手前方靠下的按键“闪光灯预览键”也就是“景深预览键”。这个键的作用是会让闪光灯快速闪烁三秒左右的时间,无论是机顶闪光灯还是遥控模式的闪光灯都有效。此时我拿出iPhone7plus拍照,照片中却出现了一些位置不固定的,但总是笔直的半透明黑色条带。
继续阅读

器材:Nikon D800+LAOWA 15mm f4 微距广角镜头 +MEIKE 环形闪光灯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组合并不完美兼容。因为老蛙15mm f4是一款广角微距镜头,如其参数所写,是用在全画幅相机上也有15mm广角视野的镜头。而美科的这款环境闪光灯是安装于镜头前方,并且向前突起。因此凸起的这一部分会被广角镜头拍入画面。其实这也不能说是这两者里哪一方的设计问题,只是说一个很广,难以避免地要把附加在镜头前放的东西也拍进去。就连尼康原厂的环形闪光灯R1C1,我看了一下网上的图片,也是附加在镜头前,略有凸起的。

好,既然有这样的问题,因此本帖内所有图片都是将Nikon D800全画幅相机设置为APS-C画幅进行拍摄的,当然即使是缩小了画幅范围,在照片上依然能看到一些黑框的边角。

虽然我这些照片中表现得不太明显,但是老蛙这款微距广角镜头,确实开启了一个新的摄影领域——微距环境摄影。或者说“开启领域”有点夸张,至少以其三千元不到的售价,让这种摄影领域的器材门槛大大降低了。

继续阅读

上次介绍了侵略海洋量子号过程中的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这次则要将轻松的话题一转,直面侵略过程中最强的敌人!没错,就是海洋量子号的船长!

游轮作为西方海洋文化孕育而生的产物,船长在传统上拥有游轮上至高无上的权威,当然也需要经过多年持久的培训与经验才能历练出一位船长所需的品质。在海洋量子号游轮所属的皇家加勒比游轮官方网站常见问题列表中,是这么介绍的:

我们的船长是在我们船队内部特别选拔和任命的。他们必须拥有航海执照(高级——不限吨位),并且大多数船长在被提拔为船长前都有约15年的工作经验。并且在他们的航海生涯中必须要接受许多不同种类的航海训练课程和测试。 我们所有的船长都持有不限吨位高级航海执照。在我们的船上,我们要求船长和副船长都持有不限吨位高级执照。在特定时间,我们会准备一些充分具备船长资格的安全官随时待命,来填补可能空缺的船长之职。被提拔为船长过程的最后一步是与我们的陆地领导团队的面试。大多数船长在被提拔为船长前都有约15年的工作经验,最近,我们的每个船长都有平均25年的海上经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