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All posts for the month 11月, 2008

前一阵嘴馋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第二次吃枣子树是11月30日,而第三次则是5月30日,亦南燕老师的生日。两次间隔半年。不过第一次倒是没那么准,是在6月16日。——由此看来,我大致是半年去一次枣子树,冬夏交替。于是,有了习惯便有了动力,今天就又去吃了……

这次先不说点的食物,而是枣子树门内的一个展示物品:

(上次其实就想拍了,不过因为有背景和NPC,所以没拍成……)

 

这是一个过滤装置,滤水用的。

佛有神通大德,在古代已经知道水里有许许多多的虫子(微生物)。佛家好生,所以在饮水之前总要先将水过滤一下,让虫子得以从滤网脱身,方才饮用。

继续阅读

“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

自从《魔力宝贝》开放多开以来,就流行着这么一种反对多开的观点:网络游戏的乐趣在于交流,一个人多开组队练级,是不利于交流的。所以应当关闭或限制多开。

这种观点确实是有道理的,但这种道理不具有排他性。

网络游戏的乐趣在于交流,这是没错的。但网络游戏的乐趣不仅限于交流!我认为,每个玩家都能从网游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乐趣。有的玩家喜好交流、有的玩家从数据的累积中获得成就感、有的玩家喜欢与他人切磋博弈、有的玩家喜欢角色扮演、有的玩家则喜欢考据游戏文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

这些乐趣都是实实在在的,且在不违反运营方定制条款的前提下,这些乐趣是都应当受到尊重的。

这些乐趣没有贵贱之分、没有等级之分,只有获取形式之差异,以及离网游主题的远近之差。

你可以提倡、宣扬你所欣然的乐趣方式,但你不能因此就否定、限制乃至禁止他人的乐趣方式。

你可以提倡、宣扬离“网游”这一主题接近的乐趣方式,但你不能因此就否定、限制乃至禁止他人所持的离网游主题稍远的乐趣——例如多开,例如“单机”的游戏方式。

因此,以一部分人的乐趣作为价值导向,来扼杀另一部分人的乐趣来源——以此理由来禁止多开——这样的运营方是偏失的。(当然,前提是乐趣的获得方式不能触犯相关运营条例。)

这是一篇有关我身边现实生活的文章,用平时的话来说,是介绍“3D世界”的文章。这在我的博客里是不多见的。

对G君的称呼之所以不是我惯用的“同学”,而是“同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他可以说是我生活中第一个能称得上“同事”这样新奇关系的人。

如大家所见,这一年里我实习、我毕业、我求职、我工作,这一系列的经历在博客里多多少少都有所反映。而自从毕业之后,除了“家人”、“同学”、“网友”这三大客观关系外(当然还有从这三个关系晋升为“朋友”的),我和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又多了一类关系,这便是:同事。

之前在表姐刚工作时,我就听一位学长和她提及过:“朋友”和“同事”是两个不同的关系概念。于是,这次轮到我来实践这种关系了。

G同事和我年龄相仿,今年初春来我们这边实习的,实际上比我也就晚了1个月的工作时间(忽略寒假),来到之后被安排在和我一个办公室,我们俩一前一后,两人就占据了这个贴着“软件室”标签但常常演变为“接待室”的很小一间办公室。想来已有9月之久。

G同事的出现,给我带来一些意外的压力。最首要的是就职问题,虽然当时金融海啸仍未开始,但学历问题仍是我与他共同的就职门槛,更何况是多了个竞争对手。当然,这不算是“意外”的压力,因为多一个人应聘就少50%机会,这是意料之内的。那么“意外”的压力则是——

他刚来的某天,因为仍不熟悉所以我们之间的话不多。偶然间我在听《TRUST》(《这是我的主人》OP),不知是他从我的耳机中听见了旋律,还是从屏幕上看见了《千千静听》的滚动提示,忽然在一旁就来了句:“你在听邪恶的歌吧?”顿时大囧!你要知道,对于一个神华内敛(或曰:矜持;又曰:闷骚)的宅/伪宅来说,被一个人陌生人——特别是G同事看起来还像是那种3D现实世界的陌生人——发现自己的(恶)趣味,是多么惊讶和慌乱的事!经过一些的交谈后,了解到原来他也是个对ACGN特别感兴趣的人。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虽然没这么夸张,但两个动漫爱好者相遇,并成为新人同事,使我们之间的距离顿时近了不少。

可事件总是一波三折的啊~在和他的交谈中,我们互相谈了爱好,擅长的领域,喜好的作品等等,也使我们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同时,让我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也就比我大两三岁,学历也相仿,但已经考出了日语1级,玩游戏、看动漫、收集手办、了解相关ACGN知识也比我资深许多。本来,对我而言“毫无障碍地看新番和玩日文游戏且不用苦苦等待汉化组汉化”已经对我来说是很令人羡慕的技能了,然而,再进一步地考虑到我们俩当时所存在的竞争关系,我真的是深受打击:他在我不擅长的领域比我强,我并不感到担忧;但他偏偏在我热衷并热爱着的领域比我强之百倍,不能不使我自叹不如。——说实话,若不是当时我正参加着TDCcosplay活动并不断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成功的话,说不定首先退出这竞争关系的就是我了。

时间流转到了7月,我侥幸就职了,他却因为学历而被卡着。

“同事”的关系,继续着。

昨天,G同事请假一天。

今天早上,G同事对我说:“小wildgun同事,我要走了。”(当然是叫我本名了……)本以为他又要请假外出办事,经他说明才知道:他找到一份工作了。我先是惊讶于在金融海啸风浪之时他居然能找到工作,好奇地询问一下工作内容,再是和平时吃饭、下班时一样调侃了一句说:“啊,我还指望着明年去日本时你当我的翻译呢。”然后,我们握手,告别。春夏秋三季的同好并竞争着的“同事”关系,由此结束,他的QQ名也从同事的名单被我拉入了“我的好友”列表。

再过8日,便是我从实习期开始在此工作的一周年。

那么,何时,轮到我说告别,半开玩笑地学着《现视研》初代会长说一句:“我差不多也该毕业了。”,之后在更广阔的3D世界找到一批“同事”甚至是“同志”的人呢?

我这样想着,我这样写着,于独自一人的办公室……

我喜欢遐想、幻想及妄想,不过,若是能把想象之物拉近到自己身边也是一件颇有兴趣的事,比如“我的音乐”文件夹里就有几首鲁特琴的演奏曲,以及《龙与地下城online》的BGM。

自从接触了网络购物的这半年来,经常会心血来潮地想到一些有趣的商品,但往往无所收获,或只见雪地鸿爪。比如在网上找了好久的鲁特琴——吟游诗人的物器象征,是吧?——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只有鲁特琴的音乐CD,或是一些Photoshop教程;又如这两天刚产生兴趣的羊皮纸,却发现所指之物早已被植物制的“硫酸纸”所替代。这些人类早、中期的常用物具,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古老悠久而远去了,以及随之的工艺及匠人们。

走得离“城市”不算远的,在街边地摊上仍能看见,如藏民随行贩卖的藏银装饰,以及吓人的大羊头骨;离“城市”远一些的,就成了奢侈的货物,只有身缠万贯的人才能接触到;再远一些的,则成了“古董”被私人或博物馆收藏,便已经成了只能放在玻璃展柜内被层层严密监视而不能被人随手拿来把玩的珍品了;走得太远的,只有在古卷残书中找到名字,以至那些连名字都被遗忘了的。

若是有谁知道哪儿能卖这些物件的场所,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吧!——注意,我所想要的不是古董,而是那些能在手中把玩的物件——所以最好是新品!

幸好,酒和日还是在的。

书目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35974

我的评论:

《(百度为啥要屏蔽这本书的名字呢……)》,PINGZ的又一神秘学作品。

从外观上来看,书的重量、手感,内页色调、插图的风格、字体的选用都充满了欧洲神秘主义的风格。但排版较为松散,部分过大的字体及过于疏松的段落有浪费纸张的嫌疑……

从内容上来看,书中介绍了不少相关人物、历史与传说,但整体布局较为散乱,不具系统性。不知是因为这些资料实在是散失于历史中难以考据,还是PINGZ偷懒……

原本,这本书我是打3星的。很一般,不及《尼古拉的遗嘱》。

但是,我看了最后一章。
这是本书中至关重要的一章,在穿越了之前荆棘满布晦涩难懂杂乱无章的一段长途之后,这最后一章就像一束光线,照亮了我及我的身后——照亮了前面所有的章节。

至此,书中的内容是真实,是虚构?是科学,是奥术?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则是本书开篇的首句,亦即本书的主题:

“你必将死亡,爱征服一切……”

很巧地,我是在某医学院图书馆读完的这本书,虽然我不是医学生,但我相信我身边的那些读者们,他们正沿着这条古老的道路,继续着探索的旅程。

——这是一本以神秘学的口吻讲述人类使用草药与病痛、伤害、死亡做斗争并赞扬生命与爱的书。
——不买则已;如果你买下了,那么我建议和我一样一口气读完,相信你会在最后一章时发出如我一样的感叹。

至于作者PINGZ,我期待你的下一本书!

自去年11月18日起,我吃了一年饭了。(这是废话…)

自去年11月18日起,我用了一年饭了。(这可不是废话了啊!)

是的,我使用饭否(http://fanfou.com/)满一年了!

这是我的饭否链接:http://fanfou.com/wildgun

一开始是因为在蝌蚪往人的博客里看见长条式的饭否动态图片,觉得很有趣,于是便怀着好奇心尝试了这种微型博客。当时一起备选的还有腾讯的滔滔,不过后来就只用饭否了。后来为此还编了一款简易的桌面的软件——零拾。(当时编程热情真高涨呀……)一年来也推荐了TDC社团的几个朋友在用,萝卜小D经常使用,YY风影则偶尔写两笔。

与博客一样,微型博客对于不同的用户,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作用。有人拿来当作心情记录,乃至生活记录,有人拿来当作交友平台,还有人拿来聊天用……

我的话,则是更偏重对即时思想的收集、对觉得有价值的他人语言的记录,当然有时也会记录对突发事件的第一反应,偶有做备忘的时候……

同样,饭否也记录了这一年里我的经历,我的祈愿与我的成功:

比如,这是TDC参加Chinajoy的——预赛前预赛后复赛前复赛后决赛前决赛后

于是,该以某种方式做一个总结,看看这一年里在饭否留下了些啥。便于此文记录了一些我所发的饭否条目中自己及朋友、师长或曾经认识的人(但非名人)的一些句子。这里的每一句句子都是经我再三选择,认为确实于我有感、令我有得的佳句。其中的每一句都可以拓展成一篇好长~好长~的文章!有空的话会试着写出来吧~

wildgun饭否长短句·一年集(2007.11.18~2008.11.18)

【本人】

※我们迷信了前辈们的理解与猜测,所以我们一直以来都信奉着错误的观点。然而,除此之外,却没有更合理的观点……于是要么继续信仰错误的观点,要么创造新的信仰。——复习CrossGate剧情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We do the best,God do the rest.”(人尽人之所能,神尽人之所不能。);又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便知道,神是存在的,且神是爱我的。
※现在的魔力不缺复兴方案,但急缺的是真正能让足够数量的玩家们实践这些复兴方案的方案。
※“因为你的出现,我的世界发生了改变。”

※“生命时间的有限”、“物质世界较之于人类欲望的稀缺性”、“他人即地狱”,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缺憾与一切悲剧的起因。
※你们或许是曾经的我们,但我们决不是曾经的他们。我们是谁?只有我们创造并知道。——庆祝TDC社团《空之轨迹》cosplay晋阶2008ChinaJoy Cosplay复赛!!!
※当原本简单的事情被人类的历史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麻烦就接踵而至了。比如当对方问你她亲手做的食物好不好吃时……本来简单的评论就变得复杂了,特别是当食物其实并不好吃时……
※这一年是我说了许多话并做了一些事、谈了一些感想顺便拍了几块砖、YY了许多情景又实现了部分愿望、缅怀了几分记忆又憧憬了几分未来、认识了一些人又淡忘了一些事、恶补了许多作品又欠下了更多、挖了填了又坑了许多文和设定、不断和昨夜通宵告别并迎来明晨初升阳光……的一年。

※我们所记忆的不是时间,而是事件。
※我常感叹这美好世界的无常,又常感叹这无常世界之美好。
※所有的争论,去掉了事实判断后,剩下的全是价值判断。故:不可知;故:不可说;故:不可争。
※爱=喜欢+责任。——这是我在cosplay活动中得到的感悟。
※网络、科技、信息化……我们这个时代的圣人会有着哪些过去历代圣人所不曾有过的有趣经历和实践呢?

※拒绝同化——如果像墨水滴一样不可避免地在水中散开而不可保持自己的个性,那生命吸食了那么多负熵,还有什么意义呢?

※先成『我』,后成『王』。——继Emperor-Ore1 的『所有的人都必须成为王』之语。

【他人】

※“…尽量不要联系起来,如果你能联系起来就说明你在往YY发展。”——我在试图联系魔力puk2前后世界观时,裂炎的提醒

※(wildgun问:)在一个魔法盛行的时代,还会出现魔术师这种职业吗?
对上一问的回答:那你会做游戏,你玩不玩游戏捏?——小狼的答案;在用机器批量生产衣服的时代,手工做的东西反而贵而且还有人买——萝卜的答案。
※“世界上没有真相。你所相信的就是真相。”——卜茹雯
※“思想要深刻,生活要简单。”——卜茹雯。
※不要拿你们的失败来证明我说话的正确。——赵祖绳
※“社会上本来就不存在‘有空’和‘没空’,只存在‘优先级’。”——DisDreamer。

Ⅶ Ⅵ  、 、 、 、

(怎么感觉有点像倒计时呢……)

久违了!这个系列性标题!

经历了一个多月之后,我又购书了……

最近由于工作的关系,所以每周大概有7个小时的看书时间,大概能看掉两指宽的书页。

现在发现,翻译也是书籍质量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有些翻译通俗易懂,甚至用语风格都向着白话中文。(比如上次买的《堂吉诃德》),所以读起来非常流畅,还很亲切。糟糕的翻译则读起来非常生涩,即使有再丰富的思想,也变得无法下咽。(咽?貌似用了一个吃的动词……)然而,翻译之事适合与否因人而异,不是网上看评价,就能全作参考的,另一方面,翻译是否适合口味(口味?貌似又用了一个吃的名词……饿的时候写文章果然会往食物上靠么……)也不是站在书店里随便翻几页能加以判断的。所以,只能试验性买回来看了。就这点看来,买书不仅仅要看作者,还要关注一下译者。当然,就那本《堂吉诃德》而言,我到不希望文辞那么地本土化。适当蕴含一些欧洲风格,更能体现出堂吉诃德的骑士梦吧。

于是来看这次买的书:

 《茶花女》。《堂吉诃德》太厚了,一时半会儿看不完,于是找一本薄一些的世界名著来读读……
(书名为啥被百度屏蔽?)。从当当网的评价来看,褒贬不一,甚至贬甚于褒。但注意到作者是神秘的PINGZ——《尼古拉的遗嘱》的作者,想想他的前作还是很不错的,于是就买回来看看了。
《笑侃东瀛——日本文化新视角 》 。老规矩,介绍日本风情文化的书籍。吃不到猪肉,我看看猪跑还不行么?(怎么又是关于吃的……)(这里只是引用谚语,表达我对日本文化的关注与喜爱,并不涉及“猪”的贬义)
《荒漠甘泉(新版) 》 。平安夜临近,修修灵- –
《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 。扫盲,扫盲……
《小妾史》 。 有后宫者选读读物……
《梵天之眼》 。中——国——特——色——宗——教——悬疑小说,可以这么说吧?
《欧洲浪漫美食之旅 》 。《爱上咖啡》与《爱恋葡萄酒》作者的作品。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呀 ~

旋转的舞女·解 - wildgun - ???

很久之前就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张图片,问图中的舞女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

玄乎的是,就我个人观察而言,这张图片中的舞女既能被看成是顺时针旋转,也能被看成是逆时针旋转!但不会同时出现(同时怎么转-___-)

接下来,图片下面往往会用“左/右脑”来分析观察结论。

不过因为我是学计算机的,所以更乐于从计算机本身的角度,或是3D模型本身来解释。

首先,为了排除是图片文件本身的问题,我将之另存为在桌面上,然后以Photoshop打开(CS3套件中ImageReady合并入了Photoshop),总共34帧图片,形成一圈没错。

然后,我试图从转向、图片在屏幕中的绝对方位、舞女头部的左右偏向、乃至舞女身体的面朝方向(主要是通过面部、发辫、胸部及脚趾方向判断),无论怎么看,都能很神奇地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

于是,我干脆在Photoshop中把动画停下,观察单帧图片。

终于发现:由于舞女身体是黑白的、连阴影都没有,所以:这些图片中无论哪一帧,都能将舞女看成“面朝屏幕外”和“面朝屏幕内”两个角度。

以第4、14、25三帧为例:

 (第4帧)
 (第14帧)
 (第25帧)

这样看来,应该是归因于人类的立体感问题。虽然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不过我想到了一个类似的现象:

旋转的舞女·解 - wildgun - ???

这个正方体,在不画虚线的情况下,究竟是怎样摆放的呢?

或者再精简一下:

你能分辨灰色与红色的两个面,哪个在前面么?

(文中图片转载于网络,部分经过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