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All posts tagged 民俗

依然是上次旧书展上买的旧书。这似乎是一本阴阳历的书籍,其中收录的年份包括了日本从阴历改为阳历的明治5年(1872年)这个年份。根据最后几页的记载,本历初版发行于大正元年(1912年),该版本发行于大正八年(1919年)。作者是伊藤耕月,发行方是伊藤神祥館。

由于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网站上已公开了多个版本甚至有比我这个版本更晚的发行版(见本文最后),且标注为「保護期間満了」,据此我判断我这一本也已经是公有领域的作品了。

另有一有趣之处:在该书第四十三页,页码文字形如「四十川」,疑为排版时将字块「三」错误地旋转了90度放置所致。

更新:已上传至WikimediaCommons

继续阅读

最近学到日语汉字“年”(とし),显然这不是音读的年(ねん),而是训读。

所谓训读,就是这个字的本来意思,在汉语尚未传入日本之前就已经存在。而在汉语传入后,日本人就用中文汉字配上相同意思的日语读音,拼合而成了日语汉字。在这个情况下,“年”不读作与汉字年(nián)相近的“ねん”(ne nn),而读“とし”(to shi)。

其实是在上沪江网校的课程时学到的这个日语汉字,老师举了两个例子:年を取るお年寄り,前一个意思是“上了年纪”,后一个则是“高龄者”的意思。

不过……

继续阅读

我喜欢遐想、幻想及妄想,不过,若是能把想象之物拉近到自己身边也是一件颇有兴趣的事,比如“我的音乐”文件夹里就有几首鲁特琴的演奏曲,以及《龙与地下城online》的BGM。

自从接触了网络购物的这半年来,经常会心血来潮地想到一些有趣的商品,但往往无所收获,或只见雪地鸿爪。比如在网上找了好久的鲁特琴——吟游诗人的物器象征,是吧?——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只有鲁特琴的音乐CD,或是一些Photoshop教程;又如这两天刚产生兴趣的羊皮纸,却发现所指之物早已被植物制的“硫酸纸”所替代。这些人类早、中期的常用物具,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古老悠久而远去了,以及随之的工艺及匠人们。

走得离“城市”不算远的,在街边地摊上仍能看见,如藏民随行贩卖的藏银装饰,以及吓人的大羊头骨;离“城市”远一些的,就成了奢侈的货物,只有身缠万贯的人才能接触到;再远一些的,则成了“古董”被私人或博物馆收藏,便已经成了只能放在玻璃展柜内被层层严密监视而不能被人随手拿来把玩的珍品了;走得太远的,只有在古卷残书中找到名字,以至那些连名字都被遗忘了的。

若是有谁知道哪儿能卖这些物件的场所,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吧!——注意,我所想要的不是古董,而是那些能在手中把玩的物件——所以最好是新品!

幸好,酒和日还是在的。

 

香袋,又称香囊。是端午节的标志之一。

3月份时因为要写游戏设定,所以翻阅了一下端午节的相关资料,知道那天要食粽、挂菖蒲艾草、涂雄黄、穿布老虎鞋、佩香袋、系五色丝带、赛龙舟……等。

于是今天(应该是昨天了)便去雷允上买了两个香袋。

印象中小时候在中药方配过一个香袋,很普通却在记忆中时隐时现的香袋。现在还冷藏在冰箱的一个小铁罐里,3月份时拿出来闻过,芳香扑鼻,甚于今天买的这两个。以至于那本关于端午节的小册子的页间仍透着那清凉入心脾的味道。

另外,上周在淘宝网汉衣坊定做了一套汉服,希望能在端午节前拿到。当然延迟几天也无妨,最重要的是成衣质量,以及交易安全。

总之,端午节的元素,今年要一个一个地尽量实践,比如艾叶菖蒲,就打算买来挂一支,烧一支,也好在3D世界里亲身体验一下它焚烧后的余香究竟如何。

最重要的,还是游戏设定——有关端午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