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All posts tagged 日本

前几天旅游,宾馆附近正好有家HardOff(ハードオフ)。HardOff(ハードオフ)是日本的二手商店。我所住的京都市区内,我散步闲逛所到之处,只有BookOff(ブックオフ),也就是卖二手书商店的,另外嘛还有一些相机二手商店。因此对我来说,HardOff(ハードオフ)是个新鲜的二手商店门类。

日本社会中有着购买二手商品,或者说不排斥二手商品的消费习惯。甚至在稍显偏僻的地方,还会有这样独一栋楼的大中型二手商店。二手商品不仅仅是意味着便宜,而且由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日本社会的科技水平领先于全球,因此许多当年的高科技产品也早就在社会消费者中普及了开来。现在这些商品被变卖,停留在了这样的二手商店,而对我来说,逛这样的二手商店也是一次对古老科技产品的增长见识、大开眼界的机会。

不过呢,「日本二手商品又干净又实惠」这样的都市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这几周的时间就体验了几回,买了一些东西,也退回了几样东西。其中自然是有得有失,也有坑。于是我就把最近买的和退回的东西做一个简单的报告吧。

苹果有线鼠标 Apple Desktop Bus Mouse Ⅱ

这就是我喜欢上逛HardOff的原因!我居然在店里发现了Apple Desktop Bus Mouse Ⅱ(Family No. M2706)!这好像是上个世纪90年代苹果发售的一款鼠标!在店内售价800日元,成色相当新,完全看不出有使用痕迹。

买回来后我发现它不是USB口,而是一种圆形的接口,于是我立即从亚马逊(日本)下单买了一根USB转PS/2的转接线送货到宾馆。然而拿到手后我发现,我对数码产品设备的学识太过浅薄了,原来这个圆形的接口还不是PS/2口,而是苹果专用的ADB(Apple Desktop Bus)接口。我在网上看了一下转接线的价格,无论是厂商生产的产品还是爱好者自己DIY的产品,价格都远超我买到这款鼠标价格的几倍。

于是这款鼠标就暂时放在我手里了,尽管HardOff在出售的时候并不是报废品,但直到如今我也不知道它究竟能不能正常使用……

ELECOM TK-DCP01BK 平板用蓝牙键盘

自带平板放置槽的蓝牙键盘,且非内置锂电池型,而是使用干电池驱动。不太常见的类型,就买下了,价格也很优惠(1100日元)。
继续阅读

在我的印象里,京都有两首比较耳熟能详的童谣。一首是《丸竹夷》,也就是由北向南依次唱出京都东西向道路路名童谣。我最早是在《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口》中认识到这首童谣的。

另一首则是每年夏天祇園祭的时候,逛各个山鉾所属的居民区,一般都会在露天会场看到贩卖护身符、粽子等消灾祈福道具的摊位。有些摊位上,会安排几个小女孩坐在那里,唱着童谣,叫卖这些道具。这成了一年一度的京都夏夜风景。

因为只是在几次祇園祭上经过时听过,大致听懂了几句内容,却一直没有完整地查到全部的几节歌词究竟是什么。直到最近,我买到了一本介绍京都童谣的小册子《京のわらべうた いっしょにうたいまひょ》,里面就收录了这首童谣《祇園祭のお札売り》。童谣会因各个居民区所贩售物品的不同而歌词有所不同。以下摘录自该书30、31页内容,中文部分则是我的试译。

占出山

ご安産のお守りは
これより出ます
ご信心のおん方さまは
うけてお帰りなされましょう
ろうそく一丁献じられましょう
ろうそく一本どうですか

继续阅读

今天是秋分。俗话说:秋者,瞅也。

最近京都天气也凉爽了起来。于是今天就来瞅一瞅,昨天刚到手的一台新的智能手机,和去年买的另一台智能手机的拍摄效果。也算是尝个新鲜嘛。

对比方式就是:对于同一场景(位置、角度),用两部手机各拍一张照片,贴在本文下方。每一组的前一张是用一台手机拍的,后一张则是另一台手机拍的。

本文中的图片文件智能手机导出的Jpeg直出文件。由于是照片成像的对比,因此本篇博客的照片就不进行尺寸压缩了,保留原图。

如果要看大图的话,可以从图片拷贝URL打开看。

本文的最后会说明两台型号。

京都塔

继续阅读

之前偶然间看到的视频(汉语普通话解说)。这则视频是由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发布的,介绍了该馆的图书馆所收藏的「上海新华书店旧藏书」(上海新華書店旧蔵書,新華コレクション)这一书目集合。

简要来说,就是日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在「平成 8 年度から 9 年度」(这里说的「年度」在日本通常是指一年的4月初至次年3月底,所以应该是1996年4月至1998年3月),向上海新华书店买下了其所保存的一批样书,大约17万册。视频中介绍,这批书从年代上来说,包括了20世纪30年代~90年代的出版物,空间上来说,则主要是在上海周边地区出版的书本。

至于为什么日本能买到这批书,视频中介绍说是因为上海新华书店在1994年的时候准备出售,然后日本方面就洽谈买下了。

我想说:日本真是眼疾手快呀……!

关于这批书更详细的书目、出版社来源分析,可参考这篇中村元哉先生写的报告:《関西館アジア情報室が所蔵する上海新華書店旧蔵書について》

以及,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给出了简介:https://www.ndl.go.jp/jp/dlib/standards/opendataset/index.html#collection

以及所藏书目的列表!

「上海新華書店旧蔵書」の書誌情報(xlsx形式)(zip: 14.1 MB)

「上海新華書店旧蔵書」の書誌情報(tsv形式)(zip: 5.61 MB)

还有这一篇稍微更加详细的介绍:アジア情報室所蔵資料の概要: コレクション: 上海新華書店旧蔵書

日本真是眼疾手快呀……!
日本真是眼疾手快呀……!
日本真是眼疾手快呀……!

如题,继从前在上海世博会埃及馆获赠(买?)到了莎草纸,以及前几年在以色列旅游时在纪念品商店买到的羊皮纸,今天在日本京都的一栋文化保护建筑(重要文化財)内,我摸到和闻到了贝叶经。

不过因为并不是赠品,也不是商品,所以只是拿来手里观察一下。既不能带回,也不能摄影。因此这里只能用文字来记述了。

我拿在手里的一叠大约有7、8张,每一张长约45cm,宽约5cm。上面是用泰国文字写的,而且据说是一种古老的泰国文字,语言则是巴利语。不过我既不懂古泰国文字,也不懂巴利语,于是就对内容没有很在意。笔迹是淡淡的黑色,或者说是灰色。远比上面链接中羊皮纸上文字的要淡,且笔迹线条更为细。

据说在东南亚,能够接触到贝叶经,会被认为能给一家上下三代带来幸运。(不过我当时只顾着观察了,没有考虑这方面的效果……对我来说就是一件比较古老的记录载体。)

每一张的厚度大约1mm,所以整体的重量(或者密度)感觉要比用纸张做成的要轻(密度要低)。因为是用椰子叶做成的,所以能看出横向的纹路。正反面都可以利用,上面都写了文字。且贝叶正反面看不出有什么材质上的区别。(这一点与羊皮纸不同。)侧面边缘被涂上了红色和金色的漆。据说这不是一种固定的款式,而是随地区、随写经者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边缘涂漆式样。比如另外我今天还看到了投影演示中其他贝叶经藏的照片,侧面边缘就是全涂成了红色。而我拿在手里的这一叠则是金——朱——金。在两种颜色相接之处还有交叠。如果用文字字符串来表现侧面颜色的话,就是:

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朱金朱金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金朱金朱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

请意会一下!

我摸到的这一叠贝叶,据记载是书写于20世纪,也就是19XX年。据说,如果是刚作成的贝叶,应该是平整的,而经过时间久了,叶子就会弯曲。我拿到手里的这一叠就是稍稍弯曲。短边弯曲,长边因为是顺着叶片的纹路,所以没有发生变形。

东南亚地区的贝叶经是椰子的树叶制作而成的,所以我今天还特意脱下口罩闻了闻——并没有什么味道。

另外,在贝叶经表面,左右各1/3处会打洞,用以穿绳。据说在西藏,有用纸张模仿贝叶经的形式书写经文,且尽管不用绳子串起来,但依然会在相同的左右三分之一处留下空白处,既不打洞,也不写文字,以遵照贝叶经书写旧习。

我提了几个问题,包括上面侧面边缘油漆的问题。以及还有:

我问:贝叶有没有用于佛典或圣典以外的文字资料书写的例子?

得到的专家解答是:曾经有用,用于书写法律、国王的命令等等,但是后来因为中国的纸张传入,所以世俗文书记载就改用纸张了,而圣典的书写则保留了用贝叶记载的传统。

我问:我知道佛经的经(sutta)是纵向丝线的意思,而到了密宗阶段,则改为了续(tantra)是横向丝线的意思。这是不是意味着,密宗之前的经典是这样把贝叶横过来写的,而密宗的经典是把贝叶竖过来写的,或是把文字竖过来写?

得到的专家解答是:并非如此。经(sutta)确实是纵向丝线的意思,但并不来源于贝叶经的实物上的丝线,而是指佛法传承延绵不绝的传承,就像是纵向的丝线,是一种比喻的用法。因此,无论是经(sutta)还是续(tantra),都是顺着贝叶上的纤维方向写的,是贝叶横着放,文字也是横写。不过在蒙古,因为蒙古是纵向文字,所以蒙古的贝叶经书写时,会把贝叶竖过来写,同时把文字也竖过来写,也就是说,文字依然是沿着贝叶纤维来书写的。

最后我又追问了一个问题:三藏的藏(pitaka)就是篮子、仓库、容器的意思,这是不是意味着,自佛经在被书写下来之后,才出现用藏(pitaka)来称呼佛经,在此之前并没有这样的称呼?

现场得到专家的回答是:目前还不清楚佛经在书写之前,是否有这样的例子。因此也无法排除之前就以抽象的比喻方式,用pitaka来指代佛经,而称为「藏」的这种可能性。

顺便,还听这位专家吐了个槽,说现在人们看到的唐僧画像里,唐僧取回的经典都是卷轴式的。如果是从中亚地区取回的话,那或许还有可能是卷轴,但如果是从印度取回真经的话,那就基本没有可能是卷轴物,因为那里只有贝叶经。

如是我闻。

我终于在春季,又来到了那片地区。这一次,我看到了樱花。

继续阅读

虽然在上一篇博客中,我说自己见识到了计算摄影的厉害之处,但我并没有说我放弃了化学摄影(胶片)呀!

只不过之前的Nikon单反比较重,体积也大,不太方便随身携带。于是在京都的二手相机店里看到一款比较廉价,定位也挺有时代意义的胶片相机——Nikon Lite Touch Zoom 100W(据说是尼康推出的最后一款紧凑型胶片相机),算是「关门之作」吧。

继续阅读

正如我的前一篇博客所说,我最近逛了京都的旧书市,买了一些旧书。其中就有这本《上海戦に輝く皇軍の面目》。

从书本标题上就可以猜想到,这是一篇有关日本在「大日本帝国」时代,记述上海战场上日本军人事迹的书本,并且显然这是一本充满了军国主义思想的书本。从封面上看,其成书日期是在昭和8年(1933年)。从序言上看,内容汇集了在上海战场上战亡的当时「第九师团」与「第十一师团」的事情。序言中明确表示本书是「忠勇美談」,因此根据我的理解,里面肯定有极端偏向的叙事立场以及夸大的虚构成分。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我认为也可以将它作为一份上海近代战争时期的一份资料来看待,而且里面除了文字资料外,还有一些手绘地图可以帮我们了解当时上海的地理情况。我自己就是上海人,因此我想保存并公开这份资料,因此我买下了它,并扫描、公开。

关于这份资料的稀有程度和其他副本:根据这个名为「歴史逍遥『しばやんの日々』」中一篇博客文章的整理,本书是GHQ(驻日盟军总司令)所要求焚毁的书目之一。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网站也没有所藏和公开。此外,美国国会图书馆似乎有一本藏本Shanhaisen ni kagayaku kōgun no menboku不过这个页面好像只显示了书本的数据,并没有公开内容。

继续阅读

前言:秋叶原,好久不见

秋叶原,听到这个地名你会想起什么呢?

对我来说,它是ACGN文化的聚集地,也可以被称为圣地。我对这个地名的了解与认识大致来自于三部动画作品,还有一些介绍日本ACGN文化的杂志。最初是一部很早之前在上海的某家电视台上播放的少女战队类动画《秋叶原电脑组》,然后是5pb.的科学妄想系列ADV的衍生动画作品《Steins;Gate》即《命运石之门》;另一部则是我自己这几年很热衷的轻小说改编动画《记录的地平线》。

至于实际走访,在新冠疫情扩散至全世界前的那个年代里,我常常去那里,有目标地参加临时活动;或是随性地浏览中古店、扭蛋机;有些时候甚至还会与偶尔正好同一时期在日本旅游的伙伴一起在那里见个面之类的(我记得自己就和windchaos在秋叶原见过面?)。甚至JR秋叶原站附近的宾馆的位置与价位选择也会成为和朋友闲聊时的话题。

然后,新冠疫情爆发并扩散至了全世界,成为了21世纪的一场大流行病。就在今年夏初接种了2剂疫苗之后,正值日本进入第7波感染高发期间——2022年的8月,我再一次来到了秋叶原。在旅行回来之后,我带着历史考察的眼光,开始阅读一本有关秋叶原这个城区发展历史的书——《秋葉原は今》。在这个图文博客似乎都已经过时,人人都开始做vLog、上传旅游视频的时候,我却开始阅读它的历史,它的发展由来,从书里时而蹦出来的那些较为生硬和具有学术气息的片假名中,我读到了秋叶原的另一面。

你有没有想过,如今的萌え街道秋叶原,其实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城市再开发计划人走茶凉不了了之之后,地域市场向着叛经离道的方向积聚起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呢?《秋葉原は今》就讲述了其成形和变形的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