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All posts by wildgun

1Heart1Tree

今天,我在法国巴黎种了一棵树——如果浪漫地这么做一个比喻的话。

其实,是参加了一项名为1Heart1Tree的公益活动。最近听联合国的新闻,国际热点从法国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转向了同样是在巴黎发生的——举办的2015年联合国气候峰会。根据Wikipedia上的说明:

2015年联合国气候峰会(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1次会议”,缩写为“ COP21”,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布尔歇举行。同时,它还是《京都议定书》签署国第11次会议。

说到《京都议定书》,我想起了去年在京都旅游时的一个小经历。我2014年7月下旬去的京都,白天气温大概升到了34摄氏度。但旅游大巴只要是在景点停靠等候时,一定是不开空调的。当然,作为旅游服务业十分出色的日本来说,这肯定不是为了省钱——导游向我们解释说,这是缘于《京都议定书》相关的环保协约内容。于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份以前仅仅是隐约在新闻中听说过的协议。

近期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这次COP21,据新闻报道它将被寄予厚望,能延续并发展《京都协定书》的成果,并制定出一份面向2020年的环境保护协议。联合国电台也连日多次报道,并在一份新闻报道中提到了法国正在举行的环保倡议活动1Heart1Tree,联合国还给了蛮对称的中文译名:一颗心一棵树

这项活动一方面是将用象征树木的绿色点亮埃菲尔铁塔,另一方面还有虚拟植树及捐款支持植树这两项公益活动。1Heart1Tree的网站是:https://www.1heart1tree.org

就在听到这条新闻的这一天,上海这里正受到严重雾霾的影响,11月30日上海的PM2.5指标全天都在200以上,天空一度是暗黄色的——简直是曾经见过的环保公益宣传海报里反面教材。基于此,我想凑凑热闹,为环保做些什么。晚上看了一下中国和日本的众筹网站,并没有找到什么很中意的支持环保项目,在睡前临时想到干脆直接找找看新闻提到的1Heart1Tree吧,于是就去具体了解了一下:实际最初最少10欧元,就可以支持该项目在全世界几个地区种下一棵树。查了下汇率,10欧元合68元人民币,算是在经济能力可接受范围内力所能及,于是便响应支持了一下。

其实之前我也参加过一次类似的国际支援项目:Laird of Blackwood,名义上是出资购得一小片苏格兰的地皮,以成为苏格兰的领主,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虚构的贵族头衔。另一方面该网站也承诺将资金用于Blackwood地区的环保工作,因此基于这两方面的因素,我之前就获得了黑木领主(Lord of Blackwood)的头衔。

其实今年春天的时候,我还考虑过认领上海植物园的树木,但好像园方接受认领有时间期间限定,于是就没继续化为行动。

1Heart1Tree

1Heart1Tree

说回1Heart1Tree活动,在提供资金援助之后,网站给出一个列表,大概意思是提供7个可选的种植地点,选定并种植树木。接着还可以留下一句短句,以表达自己的心意。我写下了:CLEANER WORLD。希望能迎来一个更为洁净的未来世界。

1Heart1Tree

我们对未来世界有诸多想象,包括像《哆啦A梦》那样所描述的22世纪。但如果能确实地迎来自己想要的未来,倒是有一种很让人满足的感觉。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一棵小树因为我的支援,被种植在了地球上的某个地方,它会逐渐生长,甚至它所支撑起的不仅仅是它自己,更包括了它周边的一系列生态:树表皮的苔藓、微生物菌群、鸟类,运气好的话或许还会有可爱的松鼠……这是一棵树所能支持起的生态。我承认这只是一种道德陶醉感,但比起在游戏中课金抽到一张SSR卡来说更能带给我一个愉快的夜晚和撰写这篇博客的时间,以及一份谈资、一个心意。

2015年12月1日,我在法国巴黎种下一棵树。
1Heart1Tree

由于平时不看恐怖小说也不看恐怖电影,因此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品读一部作品时的“代入感”竟是那么令人厌恶——尽管在玩galgame时或玩RPG时,我总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代入感。《一九八四》这本书显然是个例外,读这本书的代入感甚至让我犹豫要不要写这篇读后感——正如作品一开头主人公犹豫是不是开始在白纸上写日记一样。

2份恐惧

政治讽刺方面的我就不说了,因为以我对政治啦社会啦等方面的了解,还远未到评论这部作品的储备水平。于是我来说说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2份恐惧:

继续阅读

近来我写的一些博客文章里,一定没少提到播客吧?所谓播客,其实是一种可以订阅的网络音频服务,英语是Podcast。

之所以会了解到这项网络服务,倒不是因为最近资本开始注入这个领域的缘故。而是有一次我去上海日本国领事馆新闻文化中心的阅览室(面向公众开放的),在阅览室的资料架上拿到了日本放送协会也就是NHK的宣传资料。于是下载了他们的多国语言APP,但同时也发现了更方便收听NHK播送的中文新闻的方法——播客订阅。

播客订阅软件有各种各样,苹果iOS自带就有名为“播客”的软件。根据网上资料,其实播客(Podcast)其名称就是源于苹果公司的iPod(iPod+broadcasting)。

自从订阅了播客,我走在路上的时间也就利用起来啦!于是下面来说说我这一两个月来经常听的播客节目:

继续阅读

周日,去了人民路上的辅料市场。尽管大概已经五六年没去了,但一进入那里,商场结构布局就立即引起了我的回忆。曾经,就在07年那会儿吧,我曾到过这里。当时是为了自己以及TDC cosplay社团的其它团员买辅料做cos衣服而光顾的,记得当时团里有很多成员都是第一次cos。

犹记得当年大家一起买假毛、选布料、谁买了什么头饰还问我借了钱,以及嘴快又有逛街购物经验的女生们帮着男生砍价的热闹场面。一切只仿如隔年,甚至只是在并不算遥远的某个风和日丽的双休日——一晃竟然已经过去了8年?

继续阅读

 

大家是否知道?苹果公司除了卖硬件产品以外,当然还会卖一些服务。这里要说的不是内容服务(像是Apple Music、Apple Pay或者Apple News),而是苹果在其零售店Apple Store销售Mac电脑时额外可选的收费培训服务:One To One。或许这篇文章写得有些晚了,应该再加上两个字:曾经。

One to One的各种形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苹果零售店Apple Store推出的培训服务其实有多种,比如免费向公众开放的Workshops,面向企业用户的Joint Venture,面向创作人员的Pro Labs,以及本文的主题即面向苹果电脑Mac用户的收费培训服务One To One。虽说是收费服务,但实际一年培训的价格也只不过500元人民币不到。One To One的其实并不是严谨的授课式培训,而是自由松散、在一年时间里可以自由预约时间的培训。用户有空闲、或者想对某个产品主题进行了解,或是在使用苹果软硬件产品方面遇到了什么具体问题,都可以预约半小时或一小时的One To One服务。预约方式与苹果零售店Apple Store的维修服务天才吧(Genius Bar)类似。

苹果One To One分为三个形式:私人培训、小组培训、开放式培训。私人培训是由一位讲师面对一位用户进行半小时或一小时的讲解,最符合“One To One”这项服务的名称;小组培训则是一位讲师面向多位用户讲解一个主题,通常讲师会把有关一项产品的课程拆分为3次左右的主题课程;开放式培训是一位讲师在零售店现场,接受多位用户的咨询,这种类型通常是用户需要完成某个项目,对苹果软件使用方法不熟练因而直接把Mac带到苹果零售店Apple Store操作,碰到问题就直接问讲师。这里所指的“讲师”,同样是苹果零售店的员工,也都是青年人。但从职位名称上来说是私人培训师Creative),不同于主打销售的“专家”(Specialist)以及负责售后的“天才”(Genius)。

 

关于“特别小组培训”

One To One是一项全球性的服务——但是本文要说的,可能是中国地区,甚至是上海地区Apple Store独有的服务:特别小组培训。
继续阅读

近来我成为了NHK中文广播的听众,当然是用智能终端收听。听了一两个月,感觉不错,于是给电台写了一封感想邮件。内容如下:

 

NHK电台的各位主持人与工作人员好!

我是NHK的新听众,大约两三个月前在日本国驻上海领事馆公众阅览室里拿到了NHK国际广播的宣传资料页,于是就成为了你们的听众。

在这几个月里,给我留下鲜明印象的声音,是来自《波短情长》栏目的加藤老师。加藤老师沉稳开朗的语音中不时夹带着“那个、那个”的口语,我便立即能在脑内转译成日本口语中常见的“あの、あの”。请加藤老师继续保持这样有趣的日式中文口语形式吧!

继续阅读

近期有关运营商流量偷跑的新闻越来越多,从几十兆字节、几个吉字节,甚至到上千吉字节。前面几条我还相信,最后一条颇有当年“放卫星”的趋势。

且不论新闻里报道是否属实,因为中国大陆安卓APP偷跑流量还真不好说。不过最近我的手机流量也有点失控:截止11月18日00时35分,流量使用1.8G;截止11月18日06时46分,流量使用2.0G。

这有点夸张,虽然还不太确定,需要继续严密观察一下。不过我自知这是于我最近改变手机使用习惯有关——我最近开始听播客了。

继续阅读

 

行程前几篇:《序篇》《交通篇(上)》《交通篇(下)》《北海道城市篇》《北海道自然篇》

这一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北海道飞向到本州岛。说“本州岛”大家或许会比较陌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包括东京、大阪、京都等地在内的日本四大岛中最大的那个岛。这次旅行团的后半段将会在东京度过。当然,基本是一些常规景点加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

继续阅读

去Apple Store香港广场店体验iPad Pro,于是拔草解毒

本文首发于wildgun的博客《去Apple Store香港广场店体验iPad Pro,于是拔草解毒》

iPad Pro可以说是今年苹果公司所推出的庞然大物,我看9月份苹果发布会时,有不小的期待,但因为并没有集成同期推出的iPhone6S与iPhone6S Plus的3D Touch功能,因此考虑等等。后来看了网上的一些评论,越发想买了。不过iPad Pro于三天前1111正式发售,今天我去了苹果公司位于上海香港广场的Apple Store,体验了大概15分钟,随即拔草、解毒。

简而言之的两方面原因:Apple Pencil绘图存在卡顿现象、应用及功能设置不够丰富。

下面的几张截图,都是我在Apple Store试用iPad Pro时的直接截图,在店里以AirDrop的方式传到我iPhone——这一点真的很方便。

iPad Pro试用 Pixelmator
我主要试用了一款名为Pixelmator的软件。由于它的图标看起来很像苹果官方的APP,因此当场试验的时候我还不清楚到底是苹果原生应用还是第三方厂家的应用,现在查证了一下,是第三方应用。

继续阅读

有关计算机,我自己概念里一直有个比喻,家里的PC就像航空母舰,是一切数据与计算的中心,而其它NAS、游戏主机、路由器等等都承担着各自的专属任务。而如今,智能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好几年了,而我发现了数据与计算的中心,一种移动过程中、随身的数据与计算中心——智能手机,对我而言就是iPhone。

其实没那么玄秘神奇,起因是从去年开始因为买了智能手环Jawbone UP24手环而大大增加了在路上走路的时间,如何利用好这些走路的时间呢?再早个三、四年时间,我还干过拿着iPad边走边玩游戏的事,后来实在觉得太重外加存在危险因素,就放弃了。今年下半年我接触到播客(Podcast)或者说网络电台这种用耳朵听的媒体形式,觉得挺受用,能把在路上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而且也不像视觉游戏或文字阅读那样需要一直低头看手机进而导致颈椎病。所以就从独立APP的NHK中文广播电台开始,到现在订阅了大概十几个频道的播客节目。

不过,新的需求与新的方式总会带来一些小小的问题。比如:耳机有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