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All posts tagged 新闻

刷RSS阅读器而偶尔看到一篇博客《典故和「梗」》,其中提到那些烂大街的梗所造成的共情是无意义的,是忽视了具体背景细节所造成的一种空洞的共情。并且作者也讨论并提议了「避免被『梗』笼统概括」的方法,就是去看清梗的来源,以及具体用例中的背景细节。

无独有偶,这让我想到了大约半年前我读的一本书《知的複眼思考法 誰でも持っている創造力のスイッチ》,书名翻译过来可写成「知性的复眼思考法 无论谁都拥有的创造力的开关」。其中,作者苅谷剛彦在给学生上课(或许是逻辑课程?)时,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复眼思考」(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因此让学生们进行了这样一个练习:避免使用那些新闻热词,而去说明一个社会时事。我记得书中给出的例子,是避免使用「受験戦争」(考试战争)、「いじめ子」(校园霸凌施加者)这样的新闻热词,来重新认识、检查和审视当下社会上的情势。

我觉得本书中提到的这个「避开新闻热词,来进行说明」的方法,就与上面提到的那位博主所建议的看清「梗」背后的细节有着相似的思考方式。或许可以这样说,那些轰然而至的新闻热词,其实就是媒体集团所捧起的「梗」。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要否认一切新闻热词、新闻频出词汇的价值。它们其中的一些是有价值的,是人类思考和探索的结晶,但是其中一些则可能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所谓宏大叙事、划时代感或新的商机而发明炒作的词——例如「厉害了,我的国」或「元宇宙」或「新资本主义」。因此,通过练习避开新闻热词来进行对事件进行思考和说明,可以帮助我们再一次就更为细节、具体的层面上,分辨哪些新闻热词确实是有其价值所在、有其深刻的变化和结果;而另一部分热词,则是宣传造势之「梗」,是集体情绪兴奋剂效用之「梗」。

近来我写的一些博客文章里,一定没少提到播客吧?所谓播客,其实是一种可以订阅的网络音频服务,英语是Podcast。

之所以会了解到这项网络服务,倒不是因为最近资本开始注入这个领域的缘故。而是有一次我去上海日本国领事馆新闻文化中心的阅览室(面向公众开放的),在阅览室的资料架上拿到了日本放送协会也就是NHK的宣传资料。于是下载了他们的多国语言APP,但同时也发现了更方便收听NHK播送的中文新闻的方法——播客订阅。

播客订阅软件有各种各样,苹果iOS自带就有名为“播客”的软件。根据网上资料,其实播客(Podcast)其名称就是源于苹果公司的iPod(iPod+broadcasting)。

自从订阅了播客,我走在路上的时间也就利用起来啦!于是下面来说说我这一两个月来经常听的播客节目:

继续阅读

这几天在看地震的消息,一部分消息越看越感人,比如总理亲入灾区,比如日本友人前来助力;另一部分消息越看越反感,比如对被灾后居民及灾后失去亲人者的采访。

有些采访的记者问什么不好,非要问别人痛处。大概他们认为非要把别人的困难问出来,把别人的痛苦问出来,把别人的眼泪问出来,才能使报道更感人更煽情、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采访水准。

记得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在07或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记得有个节目就是一群民工子弟以集体朗诵的形式把自己困苦的生活表现出来。

为何这样做呢?是倾诉?

倾诉本就是一种很私密的行为,只有信任的人才会成为倾诉对象。要求/强迫/追问 他人,以使他人将自己的痛苦暴露在镜头前,亿万观众与网民前,公布于天下,于心何忍呢?

为何这样做呢?是关心?

记得以前偶然间看过王刚作为主讲人的节目(名字忘了,吃早饭时看的)。王刚就提到,关心他人,但不要为了关心而故意表现出关心。他举的一个例子是:当面对一个腿部有疾的同学,不要做出一幅故意很关心的样子,问长问短:“哎呀,你真不容易啊,腿受伤了还能如此如此……”这类话在说者一方或许确实是关心,但在听者一方就成了二次刺激与痛苦提醒。王刚的建议是:直接跑过去一拍他的肩膀,很平常地说:“走!打球去。”

物质上给予足够的补助,但精神上无差别地对待,这才是关心。

最后我还想到了一个事例,说明有些记者或采访者真不会提问,或说:提问经过大脑思考,但没有经过换位思考。

《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采访加入中国队的日本乒乓小选手福原爱,问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如中日关系、个人经济收入来源等……结果把人家17岁的小姑娘问哭了。

随后,“福原爱说,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问的问题真不一样。他问,日本记者问什么?福原爱说,问爱吃什么东西啊……”

是啊,人家一个小孩子,一个来中国学习的运动员,何必问那些那么深刻的问题呢?这不是把体育与政治挂钩,又是什么呢?

王志与福原爱的事例详见: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free&flag=1&idArticle=302070

综上,请记者同学们在提问之前设身处地地替被提问者考虑一下。因为你们采访的是平民,而非有所准备、或经历过大风浪、城府深重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