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宜踏青。不过考虑到近期世界范围内爆发的疫情,于是选择避免乘坐交通工具,而是从住所步行可达之处(一路上能够与行人之间保持一米距离)拍了这一组照片。好在生活在京都,历史遗迹随处都是。于是就带着小小的FGO牛若丸(源義経)盒蛋手办,出来拍了一下。
历史
All posts tagged 历史
近来读了冈田英弘所写的《日本史的誕生——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建國史》一书,当然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正体中文版。其中作者以怀疑日本史——包括日本史书《日本书纪》及《古事记》——的角度,将日本列岛上政权的成立与变化,放之于东北亚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证,又比较东南亚乃至中亚西亚的历史,以及比较了欧洲、美洲的历史观,试图破除一些关于日本建国的传说,并试图拼凑出一些日本在与东北亚大陆政权接触过程中的历史阶段与标志性事件。
说实话我对中日的历史都不太了解,对于日本的历史仅限于从动画入手及平安时代物语文学、王朝文学入手而了解到的神话传说,至于对中国的历史则更是仅停留于中学时代的学习。更罔论本书中提及的中国古代政权因地理环境形态而流变的途径。所以,我无法掌握本书的主要内容,甚至无法获得一个全局性的概观,因此本文不是读后感,只是我的一些「消化」。可以说是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并非原话,它们引起我的注意,或打破了我的某些成见的观点,并用我的语言复述出来。
历史观念部分:
- 并非每个国家都有历史及历史观:世界上只有两个文明具有自己独创的历史观念:西欧文明与亚洲文明。西欧历史观的主题是抗争并走向统一;亚洲文明的主题是说明政权获得天命的正统传承性。
- 历史记载最初并非怀着客观记录的目的来撰写,例如中国的历史——《史记》及之后的各代历史,可能都是为了宣扬统治者、说明统治者获得正统的天命,并很好地治理了国家,还受到外国的认可而写。
- 历史(观)往往是用以加强国民认同感的,日本大陆在七世纪之前并不是单一国家,后世编撰《日本书纪》时为了强调并加强国民认同感因此将日本的建国历史向前推演编造了到了神武天皇。美国两百年的建国历史也不过两三代移民,因此美国没有深刻的历史观,美国人以意识形态来获得对国家的认同。
读《唐草圖書館來客簿》第2卷,或许找到了合适的欣赏角度
刚才,读完了轻小说《唐草圖書館來客簿》的第2卷,加上不久之前读过的1卷,至此为止,我大概找到了一种合适的阅读欣赏角度。
封面图转自台湾角川
这部小说被归类为“轻.文学”。故事发生在一间虚构的位于京都的古风私人图书馆,故事以店长与助手为主角,介绍他们两人不仅仅作为书店主人,也作为另一隐藏身份——冥官——帮助仍徘徊于世界上的善意灵魂(书中称为:无道)进入六道轮回之一的天道的故事。每一卷大概包括了4个内容基本独立的中篇故事,基本上都是以“某个现代人遇到了灵异事件→经种种因缘来到这间唐草图书馆→被图书馆两人识别出灵异事件缘于‘无道’的附身→帮助‘无道’认清并满足残存的对于现世的心愿而得以升入天道”这样的步骤为模板展开。而在各个故事之间,是由图书馆店长及其助手,还有相关其他冥界关联角色的关系隐隐地牵连并推动其发展。
这几天感冒了,鼻子不通气,所以在昏昏沉沉中想到了这么一种历史上的人物形象:他们在历史记载中,在所有知道他们的人的印象中,他们始终如一地只在做一件事。起因、目的、结果,都是不明确的,唯一知道的是他们一直在做着一件事。
最初想到的是《游戏改变世界》书中为了说明游戏在历史上的功用而举出的例子,详情我不记得了,只记得说是有一个民族面临了常年的饥荒,他们就想到了一个临时解决的方法:他们隔天吃饭,隔天玩游戏。玩游戏的那天就不吃饭、吃饭的那天就不玩游戏,以通过专心致志玩游戏的方式来转移饥饿的注意力。过了许多年后,饥荒仍未解决,他们就把整个民族一分为二,分成两群人。然后这两群人玩了这个民族的最后一次游戏:游戏取胜的那一半人留在原处,输掉的那一半人则迁移他处另寻生活定居点。于是,最终这两半人群都活了下来。
从小,喜欢看《机器猫》 ,想自己画漫画、做动画……
95年,第一次接触电脑、学习电脑。
(某年月日)听说了北大学生朱令的“铊中毒”事件,第一次模模糊糊地知道了世界上有“互联网”这个东西,当时还以为是终端类似于大哥大的通信网络呢……
98年,学会键盘打字。这时上海有线电视里也放了不少优秀的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秀逗魔导士》、《名侦探柯南》等
00年,差不多是00年吧……开始学习初中的计算机课程,开始逛文庙买漫画书,电视台也播放了《我为歌狂》这部曾经作为中国动漫之希望的作品。同年,开始在家附近的图书馆上网。开始看《新世纪福音战士》 ——这部我哲学思考的启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