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试着参加了网上的读书会,差不多就是多人荐书并在同一时间段同读一本书的活动。现以本文随时更新读书过程中的考虑想法。顺便也是尝试用更为丰富的Markdown语法标记。

12月16日,阅读前言与第一章

说实话,嗯……蛮鸡汤的。
前言部分作者自述了学习写作经历的弯路,然后三番五次后遇到了令自己豁然开朗的写作导师,再经过一番历练自己也开设了写作班。并由此开始连绵的鼓励……

但是,对于我这样的理科思维的读者来说,要看数据。作者在提到自己开办名为“作家阁楼”的写作培训班20年有余。那么然后呢?这个培训班培养了多少写作成功者(至少在写作的商业活动上得到认可?)?成功者的人数到底占来写作培训班求学人的多少比例呢?作者并没有交代,而是笔锋一转,继续鼓励大家坚持不懈、不要被第一稿烂稿而烦恼……等等。

说实话,并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部分。

继续阅读

因为这次行程安排的时间其实不多,也没打算往那霸市外跑。第二天剩下的时间就去了机场逛逛,想买些有冲绳当地特色的纪念品,以及全日空与日本航空的周边,当然也是为第三天的返程探探路——毕竟是第一次全自由行,而且是一个人,总是做好充分准备的好。

本游记的前边放出过一张照片,是单轨电车YuiRail赤嶺駅的照片,并附有日本最南端车站的称号吧?那么YuiRail的起点站——那覇空港駅(那霸机场站),则是日本最西端的站点。

冲绳 那覇空港駅 日本最西车站

继续阅读

其实我近年来对种植植物的热情,是从2014年买了Parrot的Flower Power蓝牙植物生长环境监测器开始的。到了现在有一年半以上的时间,也经历了2015年一整年的春夏秋冬、有了对于植物生长来说一个年度的周期的经历和体验。我想在这一年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或失败或成功的教训或经验,来写一下。

所谓“自然年”?

就算有了“写一下一年的种植经历”的想法,但以哪个时间点、哪个日期作为周期的循环开始,来写作和发表这篇文章呢?我并没有想好。公历的元旦或是农历的春节?其实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这两个节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对于植物生长来说,其实也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日期。真要说有什么“自然界轮回往复”的话,应该是每年的冬至日——在这一天,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过了这一天就渐长。也因此,冬至日这一天被北半球的古埃及文明以及中华文明,都认定为是重要的一个节日。

但是,当我打算写这篇文章时,早已经过了冬至日了。于是干脆就不定一个明确的日期,而是放在冬天完成这么一片总结文吧!冬天有假期,我空;冬天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冬眠,它们也空。

继续阅读

最近又发现了个有趣的外语学习网站——更准确来说是一个APP:HiNative
Hinative.com icon

这是一个各国语言学习者互相问答,以帮助使用最地道的方式来表达的交流网站。注册时要填写自己的母语,以及正感兴趣的语言。对于感兴趣的语言,还要给自己一个能力评价——懂一点,还是能看懂大部分?对于我来说,母语自然是简体中文,而关注的语言则是日语(懂得初步)和繁体中文(大部分都能看懂)。

这个网站会给出一些推荐的提问格式,例如“这个用〇〇语怎么说?”、“A和B的区别是什么?”、“请用~~帮我造一下句好吗?”这样的格式。更为有趣的是,还可以进行自由提问,网站鼓励学习者提出关于语言、文化以及任何方面的问题。

因此,近期我在这个网站上提了一些文化方面的问题,也在回答一些外国友人的问题中,对汉语字、词、句的表达方式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有点小学时代咬文嚼字的感觉了。

例如,我向日本学习者求证

来求证一个关于日本制造产品的说法。

从小我身边的长辈们就对日本的产品(特别是电子产品)十分认同。但同时也伴随着这样一个观点:“日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哪怕是同一个型号的产品,也会把质量比较好的那部分产品放在日本国内销售,而把另一些质量不怎么好的销售到日本国外。”

所以,大家会有这样一个共识:要买日本产品,而且要去日本国内买日本产品。以上这种观点长期流行,因此也就造成了2015年的热门词汇「爆買い」以及中国游客到日本购买许多日本制产品的社会现象。

我想来确认一下,“日本公司的同一型号产品,质量较好的放在国内销售,质量不怎么好的销售到国外。”日本当地居民之间有这样的说法吗?

不久之后,得到了一位以日语为母语的学习者corn的回答:

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也有学习者Miraichan问到中文里“坑”与“洞”的区别,我经过思考后给出了一段回复。甚至还引申到了“坑爹”和“真的坑爹”的网络用语。

也有一位母语为阿塞拜疆语的用户nada_ali发问

娶 和 嫁 有什么区别?
如果难以说明的话,请教我一下例句。

我看她自己标注的中文水平还不错,于是就从字型的角度,向她说明了“取+女”和“女+家”的字型构造及其所反映出中国古代男本位的思想。

甚至还有一位中文很不错的日本语用户Sara123,她和我在几个问题里已经交流过多次了,有一次她甚至还问到

上火 是什么意思?

这也让我好好考虑了一番。

总之,在这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说不上是百态人生,但也至少是上天入地了。《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么大概半个月的Hinative.com使用过程中,我既了解到国外对中文感兴趣的学习者们关注的是什么,也从中发现自己曾经从未考虑到的地方。呃……当然,我应该更充分地利用这个网站来学习日语和日本文化才是。

第二天早上,天气多云,其实后来还下了阵小雨。这一天白天打算参观冲绳的首里城公园,算是一处当地历史代表性的景点。首里城公园的网站是:http://oki-park.jp/shurijo/

冲绳那霸

依旧是沿着冲绳市内的单轨电车,坐到最后一站即是首里站。这么说来,其实这条单轨电车的一头一尾我都坐过了:起始站是那霸空港站,终点站则是首里站。如果像我一样只在那霸市浏览的话,可以多加利用这条单轨电车以及一日券。

继续阅读

前不久,我参观了位于上海虹口区长阳路上的犹太难民纪念馆。虽说是单位派给的任务——参观上海红色基地并写心得体会,不过恰好我对犹太民族这个异邦民族的文化与历史经历有些兴趣,便就选择拜访参观了此处。

在出发的前几天,我开始回顾自己印象中犹太人的概念,这个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形象呢?他们常常出现在书页之间——他们是智慧与经商的象征;是德国纳粹独裁统治者屠戮的对象;是流离失所的族群;到了现代,他们又成了孕育农业滴灌栽培与许多计算机领域新科技的智慧一族。而在我的兴趣领域视野内,犹太民族是在地理与信仰层面动荡了40年最终达到应许之地迦南的民族;是十二支派互相合作或征战,诞生出一代代先知、士师、列王,而最终凝练成为西方艺术作品中一个个经典人物形象的古老民族。

那么,曾经在上海作为难民的犹太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继续阅读

接着第一篇第二篇

冲绳那霸 单轨电车
顺着单轨电车,我来到了名为“赤嶺駅”的车站。

冲绳那霸 赤嶺駅
这是YuiRail的第二站,同时也是日本最南端的车站!
想想看,日本各种轨道交通,从闻名世界的新干线,到湘南海岸的百年江之电,还有秋叶原爱好者一定不会陌生的东京市内环线山手线……那么多条线路,那么多站,这里是日本最南端的车站!一定要留念一下。

继续阅读

最近,又了解到日本放送协会NHK出版过许多纪录片,国内也有专门从事NHK系列纪录片汉化工作的字幕组。很遗憾,虽然依旧是以盗版形式来观看,不过且让我谈谈看后的想法吧。

这次看完的是 《東京 不死鸟都市的百年春秋》(《カラーでよみがえる東京~不死鳥都市の100年~》)http://www.nhk.or.jp/special/phoenix/。作品源于NHK找到了一批一百多年前无人认领的录像机胶片带,胶片盘片盒上写着“東京見物”。由于当时是黑白胶片的年代,因此NHK找来了一百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着手对这些胶片中的影像进行填色工作,以图还原出一个彩色的旧时代东京。

这部纪录片就是在这样一件事的影响下,又结合了在不久的将来2020年东京即将举办——又将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及残奥会。展示了东京这座都市在一百年里的风风雨雨,有兴、有灾、有战亦有和。

继续阅读

这几天,上海正经历着零下8、9摄氏度的严寒天气,据说,是三十年一遇。幸好在上个月换了一台新空调,因此暖气还算十足。

但是屋外的植物呢?有些担心的同时,前几天与同事闲聊时对方也提醒说:天气冷有个好处,来年的虫子会少,因为过不了冬,被冻死了。

现在,邻近中午时分,正在电脑前上网查资料的时候,听到窗外的阳台上有一些异响。过了一阵,细细嗦嗦的异响越发明显,我走去窗台一看,看到了一副闻所未闻的异象

其实是几只麻雀居然停落在了内阳台上,与室内的我仅一窗之隔。阳台上散布着几只麻雀,加在一起大约有7、8只之多。

——看来是集体行动。麻雀们正在翻找我的花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