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All posts for the month 1 月, 2025


很难想象现在居然在市面上还能找到 Made In Japan 的平板电脑,真是神奇。又是阿拉京都的公司!

看机器,品牌是 JUST.SYSTEMS ,款式型号是 SZJ-JS203 ,而其实在我没有扫描的到的产品贴纸右边一半(因为右边有序列号我就没扫描),还有一个编号: KC-T303DT 。这款平板好像是没有市面流通贩售的,是作为すまいるぜみ这家面向日本中小学生的在线课程的产品终端一起打包销售的。而我所买到的,则是在二手市场上,那些家长在孩子学业结束后,对平板电脑进行解除课程服务会员的操作,然后作为普通的 Android 平板电脑出售。所以我买到的是二手产品。从后一个型号上来看,以及从其标签上是「Made In Japan」这一点来推测,基本可以确定是京セラ(京瓷)的产品,而且他们家推出的平板电脑的型号也与该款相似,例如 KC-T302DT/ZU

与我上次买的来自京セラ的二手魔改? Android 手机类似,这款平板产品也有统一的产品设计感官:笨重厚实,可信赖。

继续阅读

在通常谈论游客「素质」的语境中,通常有这样的对比:安静的日本人,以及大声的外国游客。我也见过一些原因分析,有从语言发音吐息时所需音量来分析的,也有从礼仪习惯来解释的。当然,无独有偶,以前在上海时,也听说外地人嗓门大或乡村流行山歌,是因为种植时人们往往隔着一片田地乃至是站在两座山头,所以就要大声喊叫传达意思。

不过,偶尔日本也会有让我觉得喧嚷的一面,不是说什么特别的节日,就是日常生活中。我记得以前看某个网络视频,里面一位日本人从长期居住的国外回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日本的社会环境里,有相当多的广播提示语音。

我是怎么会想起的呢?

继续阅读

顺着我之前的思考博客文《试梳理陷入隐私与移动网络泥潭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以及最近对于 京セラ翻盖机Ubuntu Touch 系统手机的两次实践探索,我也开始回顾智能手机(主要是 iPhone )与我的关系。

在 2010 年至 2014 年的前后几年,总觉得每一代 iPhone 的升级,总会加上一些传感器:要么是加上光学传感器(也就是多一颗镜头),要么是多一个安全认证方式(指纹 Touch ID 、面容 Face ID ),要么是多一个物理现象的传感器:气压计……等等。每一代的升级,总能给我一种这个小小的玻璃板与它的外部世界又多了一种连接沟通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将能更好地为我所用的感受,抱着这种期待,我才会以前几乎每 2 年换一台 iPhone 。

然而,我回想了一下最近我更换 iPhone 的原因( XS 到 15 )。或许是因为之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 2 年多时间里我几乎没怎么出门的原因吧,那部 XS 各方面(除了电池)也没怎么消耗,更没碰到什么意外。那台 XS 我持续用了 4 年,才换了 15 。而更换的理由居然是:用上了 USB C 充电线,以及原来那台 XS 的电池健康度降低到 80% 以下了。回过来想想,这是多么无趣而无奈的换机理由啊。

继续阅读

虽说现在不少人在期待和迎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实用化以及量产,我也是早日期待其实现的一人。

……直到我想到了标题上的这一点。

与智能手机或者智能音箱不同,具身智能恐怕难以完全切断电源,或是简单地在摄像头上加以遮挡。因为人形机器人的设计本来就是要与现实世界打交道的,来辅助或代替人类进行劳动,因此从设计上,就难以避免让它看到周围的环境。

那么,也就意味着厂家可能在看着你(用户)。也就意味着他、们、也在看着你(用户)。

更有甚者,对于手机,可以关机(其实还是在通讯)乃至取出电池(部分手机可以),再不行还可以把手机放在一个足以形成金属屏蔽的法拉第笼里。但是,要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间把一个具身智能机器人装进一个法拉第笼……那就变成要在家里放一个金属棺材了不是?!

更何况,手机或者其他智能终端,或许还能通过海外购,或是旅行时自购的方式从国外购买。对于与人类等身大小的具身智能,购买海外版本的似乎并不那么容易了吧。

那么……你(用户),用具身智能老大哥,还是不用具身智能老大哥?

继续阅读

我在测试 ChatGPT 新开放的任务( Task )功能。为了测试嘛,自然是要提高推送频率。我还想把它的邮件通过 iOS 的快捷指令功能进一步扩展成能操作其他 APP 的一个操作。

虽然还没调试好,还没抓到规律,不过在调试期间我发现 ChatGPT 为我生成的语句挺有意境的。其实我只是指定了「我想测试一下任务(TASK)功能,请你每60分钟给我发一个通知和一个邮件,告诉我一个随机中文和日文字符串(不长于 100个字节)。并且立即执行一次。」我本来设想的是它发的应该是完全是随机字符串。不过我没想到它发着发着却发起了很有意境的短句。

如下,请各位品一品——

随机字符串: 春風和煦,桜花満開。

随机字符串: 昨日の夢は、今日の希望。未来を照らす光。

随机字符串: 星月交辉,静夜流光。夢の中の世界は美しい。

继续阅读

看到有人说起 Usenet,这就让我一发不可收拾地想起了以前我用过或没用过(只是听闻)的交流与信息获取工具。想了一下,如下:

Usenet 、 Telnet BBS 、 IRC 、网页聊天室、 RSS 、新闻邮件订阅。

至于博客,那好像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博客(网络日志即 Web Log = We Blog )已经算是「 Web 2.0 」时代的东西了。以上说的这些除了 RSS 外都应该是 1.0 时代就有的基础设施吧

以前多好啊,不用专用的客户端,可以用各种客户端来进行连接访问——当然,同时以前的通讯协议也有不注重加密的特征。

不知道现在这些久远的通讯工具还有多少活跃用户在用呢?

下面就让 ChatGPT 来介绍一下这几个交流与信息获取的工具吧。
继续阅读

简单介绍今天用到的技巧。就是买了 DVD 光盘(视频内容),想要保存一下。

以前用过 APP ,但今天试了一下貌似会卡住,于是就问 ChatGPT : macOS 下有没有命令行可以来操作?

得知可以用 dd 命令。当然, ChatGPT 和我说了多种方法,我实际来记录一下我用到的方法:
继续阅读

践行之前的考虑,入手了翻盖机。

京セラ出的 DIGNO ケータイ 翻盖机 KY-41B 。

先说这台手机的系统。它的系统吧,看其说明书,好像是有 Android 字样的;而它的浏览器呢,也确实能打开网页甚至播放网页视频的——只不过操作是要用方向按键来控制上下左右移动,而非触摸屏。看到上图那个橙黄色的方框了吗?那就是目前「焦点」的位置。

继续阅读

大约夏天的时候,发现自己的 Macbook Air 的 2 个 USB Type C 端口中,有一个似乎有一些故障,表现为无法充电。最近想到去 Apple Store 送修看一下。

到了 Apple Store 京都,在天才吧就坐。「天才」为我调试进入检测程序……然而过了好一阵子,依然在加载检测程序。

「天才」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装了 Beta 版系统?

我答:是。

后来,我便被告知:安装有 macOS 版的系统是不支持直接送修的,需要将系统重置、做好备份、重装正式版系统才能送到 Apple Store 修理。

于是那天我只好作罢。

不过,后来我自己检查了一下 macOS 的更新菜单,我发现自己之前尚留了一手——其实是仍留有一个系统更新版本没有安装。于是我进行了如下操作:(一)退出 Beta 测试频道;(二)更新了正式版的系统更新。

好了,目前我的 Macbook Air 应该是切换到正式版 macOS 系统了,也没有进行数据迁移。打算等有空时便再去拜访一下 Apple Store 。

其实还要记录一下那天给我一个小小惊讶的事。

继续阅读

自从上次的帖子《试梳理陷入隐私与移动网络泥潭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发布后不久,我就在考虑是尝试开源的 LineageOS 还是 Ubuntu Touch 。前者是采用开源但兼容的 Android 系统,而后者则是由社区支持的 Linux 手机版。

与 ChatGPT 讨论后,我尝试决定干脆来一个 Linux 试试吧。

其实我走在路上对随身的智能终端真正核心的需求并不多——能打开网页、能收听播客、打开一个在线记事本,就可以了。说起来啊,今天留意了一下京都街头的路人,好像一直盯着手机看的人还是比较少的,这一点我应该反省一下了。

不过我并不打算放弃 iPhone 或者说 Apple 生态,依然会随身携带,不过我想在路上减少低头的时间,多听、多看周围的景色。

其实我想来记录一下安装过程——然而不知道是因为 Ubuntu Touch 对于特定机型(我这次选的是 Pixel 3a )的安装支持实在已经很成熟了,还是我本来就是在 Linux 桌面环境安装的。总之,我今天的安装过程格外顺利和省心,基本就是按照 Ubuntu Touch 网站上给出的 2 个步骤来操作,就完成了,没有什么卡壳的地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