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comments on “试梳理陷入隐私与移动网络泥潭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1. 一点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浅显的意见:“分离设备功能”这点是非常有效而且切实可行的,一方面,跟以前不同,在all in one 的手机的冲击下,专门的设备对本领域的功能已经做到了很专业的地步了(因为不专业的被淘汰了)另一方面,专门的功能使用专门的设备这个行为本省就带有一种仪式感。

    “离线”不太现实,但是将数据捏在自己手里是切实可行的。

    “开源”其实也不意味着安全,一些开源项目其实是有一些匪夷所思的bug

    walkman最近开始使用Android系统了,不得不说是一种倒退

    • 欢迎来访。(咦,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呀?)

      我这里说的离线,也可以指「异步」。比如在线购买,然后下载到离线保存。我记得 O’Reilly’s 的一系列计算机领域的教科书好像就是提供了非加密的 PDF 文档的。我在 Booth 上买的一些日本的同人本、同人素材等等,也是提供非加密数据下载的。

      当然,正如我文中所说,离线也可以是指人离线,这就是澳洲和欧洲各国正在逐渐兴起的「离线权」观念意识。

      开源,我认为是这确保安全的第 1 步,后面还需要第 2 步:足够多的人关注(人多了,其中就可能有闲的没事干来帮忙检查的程序员和安全专家了 );以及第 3 步:检查人员不能受到统一组织控制(举个极端的例子,朝鲜的红星 Linux 系统,朝鲜境内哪怕再多计算机安全专家进行「同行检验」,也因为他们受雇于同一组织,所以也难以可信。

      这就需要:(一)开源 (二)社区庞大 (三)社区人员的多样性。这是我对从开源到安全的认知。而且,现在 AI 时代,我还设想过是不是可以把源代码交给 AI 来进行安全审查,以及步骤讲解。当然这需要 AI 有足够大的上下文会话窗口。

      具体说到 Walkman 的话,我记得大概 10 年前就开始用 Android 了。我记得我有个 Android 系统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特别版外壳的 walkman ,就是 Android 的。当然后来我也买了个非 Android 的。说起来,对于订阅播客(显然是在线的),你有什么建议吗?我最近尝试让 ChatGPT 帮我写一个基于命令行的订阅、下载脚本,不过即便做成功了,应该还是免不了每次要手动运行,并且把 Walkman 插入电脑、拷贝文件。

      • “人离线”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有时候使用专用的设备也是为了这个状态
        那确实是我对离线的理解有误,“异步”在当下非常重要,对我来说有一种深挖洞广积粮的即视感
        我说的开源指的是一些小众的项目,难免会有一些隐患,当然如果进入了理想的开源循环自然是好
        walkman我买的是zx300,后面几代好像就是Android系统了

        说到怎么找到你的博客,我只能说,不期而遇哈哈哈,我不知道从哪里翻到你的博客,可能是以前存成书签的哪篇文章404了,进首页看看能不能找到,结果就订阅到阅读器力量,可能相同类型的使者会互相吸引吧

  2. “人离线”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有时候使用专用的设备也是为了这个状态
    那确实是我对离线的理解有误,“异步”在当下非常重要,对我来说有一种深挖洞广积粮的即视感
    我说的开源指的是一些小众的项目,难免会有一些隐患,当然如果进入了理想的开源循环自然是好
    walkman我买的是zx300,后面几代好像就是Android系统了

    说到怎么找到你的博客,我只能说,不期而遇哈哈哈,我不知道从哪里翻到你的博客,可能是以前存成书签的哪篇文章404了,进首页看看能不能找到,结果就订阅到阅读器力量,可能相同类型的使者会互相吸引吧

    • 这么想起来, Walkman 类产品或许可以采用一个折衷的方案:开源移动系统。
      不过遗憾的是,十几年前 SONY 把部分 Walkman 产品的系统切换到 Android 时,当时移动端开源还远未成熟(嗯,现在也远未成熟……)。而且当年 SONY 自己也在做 Android 平板(我买过……),就这么挪用到 Walkman 产品线上了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