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All posts tagged 民俗

《深川の猫 まめすけ にゃおーん!》( ISBN : 9784866933146 )是一本绘本,从封面上也可以看出,是适合于从儿童开始读者人群。因此,有别于介绍漫画一类的书,我这篇博客要来讲一下这本绘本背后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那座资料馆——位于东京江东区的深川江戸資料館。(题图即为本书封面)

2024 年 8 月上旬我去了一趟东京短途旅行,正如之前的读后感博客《多角度简介江户的一本入门书,评《地図と写真でわかる江戸・東京》》所说,我这次想了解一下「江户」(时代,以及城市)。遗憾的是,从前去过 2 次的江戸東京博物館正在整修,看样子预计要到 2025 年才能重新开张。于是我翻阅了介绍东京博物馆的网站和书,找到了这家「深川江戸資料館」的介绍。看起来规模不大,也不算什么有名的展馆,因此去之前没抱什么期望。但是实地去了以后,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的印象:资料馆里有故事,故事里有只猫。

有别于一般的资料馆、展示馆,这里虽然也有一部分区域不算大的文字看板展示区域,但馆内的主要区域,则是再现了江户末期( 1840 年左右),江户(东京旧称)中「深川佐賀町」这个地方的一个片区的房屋。对,他们真的等比例再现了江户的一个小街区!(我记得江戸東京博物館只是做了缩小的日本桥周边模型?)。

继续阅读

本文中所有图片均引用自漫画《ごぜほたる》。

正如我之前的一篇有关吟游诗人的读后感博客所提到的那样,我正在读一本名为《ごぜほたる》的漫画(ISBN:9784088840819)。这个标题可以拆成两段,第一段「ごぜ」可以写作汉字「瞽女」,而后半段「ほたる」则是本作女主角,也就是封面上这个可爱的女孩的名字,可以写作汉字「蛍」。

关于「瞽女」

「瞽女」(ごぜ)是什么?与日式和风传奇故事中频频登场的忍者、阴阳师、武士等职业不同,即便是在日本社会的流行文化和书籍中,「瞽女」也并非一个常常被提及的职业。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盲眼的女人。而就生活形态来说,这是指由盲眼女人组成的旅行艺人小队,通常由3到4人组成,游走于农村地区的村落之间,弹着三味线传唱故事。说实话,在看这本漫画之前,我对瞽女的了解,也仅限于大约看过10分钟左右纪录片视频片段,没了。我记得那个纪录片中展现的场景:三名或四名瞽女通常会贴得很近,排成一直线行走,好像是一个拉着一个走的,而领头的那位通常不是全盲,只是有些视弱——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本作中。除此之外,我就对瞽女没有什么预备知识了。要说瞽女是日本近代的吟游诗人,似乎也大差不差,因为她们确实游走并为人们吟唱。但与奇幻故事中诗才横溢、罗曼蒂克而优雅的吟游诗人不同,瞽女确实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职业或者说一类人的生存形态,因而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本作漫画中,她们都是一群处于社会边缘的、贫苦而残疾的人。而在日本历史中,类似的职业还有琵琶法师,或是像出云阿国那样的游行歌舞伎艺人,瞽女则更不为人所知。

故事简介

本作讲述了农村女孩ほたる,在其童年中的某一天,爷爷发现她弱视的症状发展到了几乎看不见东西而影响行走与生活。此时,一支瞽女的小队来到了村中表演,ほたる听了她们的弹唱,被她们的故事和弹奏出的乐曲所吸引了。当爷爷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ほたる提出想要成为瞽女。而此时瞽女小队中的师傅(「親方」,并非队伍最前列的那位)向她提出了一系列困难的练习要求,如果ほたる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当次年春天到来,瞽女小队再次来到这个村子时,师傅便允许她入队。在经过刻苦训练后,春天到来时,ほたる终于成为了一名瞽女,离开了村庄而加入了游走的队伍中。到了故事后半段,又增加了「寻找远走出家的父亲」以及「弁天塗香瞽女」这两个主题,后续发展还未知。总的来说,这第1卷是有关决断与出发的故事,因此大体上内容并无令人意外或剧烈转折之处,基本上情节中规中矩,也可以说是稍显平淡。
继续阅读


(图:引用自《白蛇のはなむこ》第1卷(ISBN:9784253296113)。下同)

为了不困于推荐算法所造成信息茧房,我会常常走进书店看看有什么新上架的ACGN作品。2024年5月初,我从京都Melonbooks的书架上拿起了这本漫画《白蛇のはなむこ》(可译作:《白蛇的花婿》)。在封面和简介中,三个关键的元素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校园、妖怪(白蛇!)、古都。此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本漫画的作者是谁,不过,这个题材真是太合我的胃口了!当晚,我就买下了电子版。读完之后,可谓是气味相投,甚至还似曾相识!且听我缓缓道来。

概要

男主角是平凡——不,不太平凡的高中生「新妻椿(にいづま つばき/Ni i du ma Tsu ba ki)」,他的不平凡之处就在于,他运气特别差,走到哪里都倒霉,不是被高空坠物的花盆砸,就是被奇怪的人缠上推荐宗教,要么就是每次过马路都碰上红灯。总之就是这么一个运气差到不可思议的人,因此他也主动避免与同学交往。但是,他有一个青梅竹马,外表看上去有些帅气型大姐姐类型的同校女生「月吉咲夜(つきよし さくや/Tsu ki yo shi Sa ku ya)」。她知道新妻椿不走运的体质,认为他「没有运气」(ツキ(Tsu ki)がありません),所以一心想着要守护他,因而一直在他身旁陪伴着,出了学校就几乎如影随形。

继续阅读

依然是上次旧书展上买的旧书。这似乎是一本阴阳历的书籍,其中收录的年份包括了日本从阴历改为阳历的明治5年(1872年)这个年份。根据最后几页的记载,本历初版发行于大正元年(1912年),该版本发行于大正八年(1919年)。作者是伊藤耕月,发行方是伊藤神祥館。

由于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网站上已公开了多个版本甚至有比我这个版本更晚的发行版(见本文最后),且标注为「保護期間満了」,据此我判断我这一本也已经是公有领域的作品了。

另有一有趣之处:在该书第四十三页,页码文字形如「四十川」,疑为排版时将字块「三」错误地旋转了90度放置所致。

更新:已上传至WikimediaCommons

继续阅读

最近学到日语汉字“年”(とし),显然这不是音读的年(ねん),而是训读。

所谓训读,就是这个字的本来意思,在汉语尚未传入日本之前就已经存在。而在汉语传入后,日本人就用中文汉字配上相同意思的日语读音,拼合而成了日语汉字。在这个情况下,“年”不读作与汉字年(nián)相近的“ねん”(ne nn),而读“とし”(to shi)。

其实是在上沪江网校的课程时学到的这个日语汉字,老师举了两个例子:年を取るお年寄り,前一个意思是“上了年纪”,后一个则是“高龄者”的意思。

不过……

继续阅读

我喜欢遐想、幻想及妄想,不过,若是能把想象之物拉近到自己身边也是一件颇有兴趣的事,比如“我的音乐”文件夹里就有几首鲁特琴的演奏曲,以及《龙与地下城online》的BGM。

自从接触了网络购物的这半年来,经常会心血来潮地想到一些有趣的商品,但往往无所收获,或只见雪地鸿爪。比如在网上找了好久的鲁特琴——吟游诗人的物器象征,是吧?——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只有鲁特琴的音乐CD,或是一些Photoshop教程;又如这两天刚产生兴趣的羊皮纸,却发现所指之物早已被植物制的“硫酸纸”所替代。这些人类早、中期的常用物具,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古老悠久而远去了,以及随之的工艺及匠人们。

走得离“城市”不算远的,在街边地摊上仍能看见,如藏民随行贩卖的藏银装饰,以及吓人的大羊头骨;离“城市”远一些的,就成了奢侈的货物,只有身缠万贯的人才能接触到;再远一些的,则成了“古董”被私人或博物馆收藏,便已经成了只能放在玻璃展柜内被层层严密监视而不能被人随手拿来把玩的珍品了;走得太远的,只有在古卷残书中找到名字,以至那些连名字都被遗忘了的。

若是有谁知道哪儿能卖这些物件的场所,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吧!——注意,我所想要的不是古董,而是那些能在手中把玩的物件——所以最好是新品!

幸好,酒和日还是在的。

 

香袋,又称香囊。是端午节的标志之一。

3月份时因为要写游戏设定,所以翻阅了一下端午节的相关资料,知道那天要食粽、挂菖蒲艾草、涂雄黄、穿布老虎鞋、佩香袋、系五色丝带、赛龙舟……等。

于是今天(应该是昨天了)便去雷允上买了两个香袋。

印象中小时候在中药方配过一个香袋,很普通却在记忆中时隐时现的香袋。现在还冷藏在冰箱的一个小铁罐里,3月份时拿出来闻过,芳香扑鼻,甚于今天买的这两个。以至于那本关于端午节的小册子的页间仍透着那清凉入心脾的味道。

另外,上周在淘宝网汉衣坊定做了一套汉服,希望能在端午节前拿到。当然延迟几天也无妨,最重要的是成衣质量,以及交易安全。

总之,端午节的元素,今年要一个一个地尽量实践,比如艾叶菖蒲,就打算买来挂一支,烧一支,也好在3D世界里亲身体验一下它焚烧后的余香究竟如何。

最重要的,还是游戏设定——有关端午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