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All posts tagged 日本

花了一点时间速读了这本薄薄的小书:《聖なる珠の物語》(ISBN:9784582364507)。

本书探究了日本传说历史中,特别是与密宗相关的宝珠(据书中分析共有3颗来源不同的宝珠)这一元素的来龙去脉。因为是速读,对于书中特别深入细致分析的段落我就跳过了。

本书并非广泛地采取日本民俗、宗教传说,并对各种故事及宗教视觉形象中「宝珠」的种种意象进行分析,而是仅就几家真言宗的寺庙,以及平安时代、中世的贵族日记等一些古代文献中所记录的三颗宝珠的来龙去脉来考察,并分析了这些古代文献中强调宝珠的背后理由——比如为了证明本寺的权威正统性。

整体的考察视野颇为深入,但却显得有些狭窄。本书虽然考察了宝珠与龙的关系,却似乎没有提及《妙法莲华经》中八岁成佛的龙女所献的宝珠——这一故事片段无疑对日本平安时代以及中世的贵族们对佛教认知产生过巨大影响。另外,在P78,提及了宝珠法及避蛇法,却未提及《佛説常瞿利毒女陀羅尼呪經》这部佛教中有避蛇有关的经典。(以上两处也有可能是我看得太快,看漏了。)我速读下来,感觉本书的考察十分深入细致,但却缺乏对更广泛的对于印度传来经典的普遍考察。

由此写作风格,我以为本书作者是一位宗学大师呢(也就是指仅研究日本佛教某一宗派的学者)。后来去查了一下作者藤巻和宏的研究领域,好像是「日本文学専攻」这样一个较为广泛的领域。呃,好吧,看来可能是本书篇幅太短,未能涉猎太多?

另外,本书P13页提到,在基督教文化中,以附着十字架的球体(原文:「十字架の付く球体(帝国宝珠)」)象征基督教支配权,也可算是一种被视为神圣之物的球体。这里作者指的或许是「十字圣球」吧。我觉得这一点倒是挺有趣的,而仔细想想的话,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更接近基督文化圈。甚至在中亚,巴米扬大佛上方壁画还有雅典娜和美杜莎之盾造型,而从语言学上来说,欧洲诸语与印度语言似乎还是同出于更古老的「印欧祖语」,因此这两个文明圈中共享对于神圣宝珠的信仰认识也是可能性很大的嘛。

或许是受今年大河剧《光る君へ》的影响吧,最近我注意到京都市东山图书馆(東山図書館)正在举办古典知识问答活动「東山図書館で光源氏をさがせ!」(活动名可译作:在东山图书馆寻找光源氏!)。

其实参加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每天在该图书馆内在不同地方张贴出与日本古典文学作品《源氏物语》有关的问答题,每天换一个场所贴纸、每天也换一道题。每答对1题可以获得1件小礼品(彩色纸折纸或单色纸的书皮),回答正确第3次则可以得到一件比较「豪华」的礼品(我选的就是照片中的玉藻前的徽章啦)。

作为从头到底通读过2遍林文月女士所译《源氏物语》的人,我对此当然是自信满满啦。而且从整个活动宣传的设计上来看……好像本来就是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活动……呃……

继续阅读


正如之前一篇博客所说,今年初春的时候我以极低廉的价格买到了一台 Kodak(柯达)Stylelite Pocket Camera 口袋相机。并买了一卷 lomography 的 110胶片拍了一下。

而这就是第一卷(恐怕也是最后一卷)的成果。
继续阅读


(图皆引用自所评本作。)

看了一篇短篇漫画,也是以上海为背景的,题目是《黒龍は翡翠を抱く》,仅看其中汉字就能猜到其意思:黑龙抱翡翠。这本漫画仅有短短的26页,甚至在日本Amazon上只有电子书版(ASIN:B00BEPJ1K0),而没有实体书,看来就是一份网络出版的短篇漫画。对了,看封面图我以为是一个男女恋爱的故事,读了后发现是BL作品。好吧,我是冲着上海这个舞台背景去看这本漫画的。

故事简单且没有太多背景内容交代,以至于我以为这是某一部大作的篇外篇性质的漫画。结果发现,尽管商品名称里标注本作属于「黒龍」系列,但其实该系列仅有2作,都是这样的短篇故事。由此可见,本作就是为了描绘一段BL情事而创作的短小作品。

故事简介:日本美少年(男)朝香翠一郎离开日本来到上海,在酒吧里遇到了日语流畅自如的绅士魁紅。朝香翠一郎聊着聊着就昏迷了过去,醒来后发现自己被绑着,这才意识到是被下药了。而当他醒来时,自己已经被魁紅交付给了另一名男子——燕龍。燕龍对他很中意,将他带入私室,然后露出一脸不屑的表情说自己的母亲是日本人,却在自己七岁时被母亲狠心抛弃。由此,有一半日本人血液却对此事怀恨在心的燕龍,露出了险恶的表情,开始扑倒在朝香翠一郎身上发泄……就这样,在朝香翠一郎被禁闭圈养了几周之后,一天深夜,他听到院子外传来了燕龍哼唱着日本的歌声……

一句话概括:你(♂)是日本人,我(♂)也有一半日本人血统,所以我要上你。

——不不不,这一定是非道德的逻辑。但……这本漫画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继续阅读

因为对日本历史略感兴趣,所以最近读了《日本史の論点》(ISBN:9784594088705)这本书。我读的是电子版,如果是实体版的话应该也是很薄的一本书吧,我是用了2、3天的时间就读完了。

正如日本Amazon所显示的实体书的设计腰封上的文字:「日本史の「定説」を疑う」,书中列举了作者对日本历史上若干「常识」、「一般认识」的怀疑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过,这本书的作者本郷和人应该不是所谓的民间历史爱好者,从书本介绍作者经历来看,他就职于東京大学史料編纂所,是一位教授,并且还是《大日本史料》系列的编撰者之一。因此,他在本书中对当下日本历史学中的一般常识所提出的疑点、作者自身的的见解观点,还有书中提及的京都大学学派和东京大学学派之间不同见解与不同历史价值观的种种趣闻,应该是说达到专业水平的。

不过,这本书的字面写作风格倒并不「专业」,这是一本能够很轻松阅读,很容易理解的书。书中几乎没有完全给出史料原文,作者是用很贴近现代人说话的叙述及语调,来「翻译」并复述历史上各个不同立场、不同阵营人物的态度。不过有一点让我比较在意的是,作者给出了大量这类很口语化的内容,而其中一些则是以「某某某当时就想:~」、「某某某当时一定是~这样想的吧」这样的表达方式给出的。因为没有出示原文,我就比较难以判别,这到底是这位作者自身的推测与创作,还是将某个史料中的记载加以「翻译」的转述内容。比如Kindle标记为P105页/位置1449的地方,就有作者表述足利義持的思考内容:「ここで、義持は考えます。」读到这里,我就真不知道下面的内容到底是某个史料的介绍,还是作者的合理臆测了。

此外,本作虽说题为《日本史の論点》,但从内容上来说还是侧重于作者本身熟悉的中世——镰仓时代~战国时代;对于古代以及之后的近代、近现代,作者提出的疑问就相对较少了。再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本可以很快读完的小书,因此其体裁内容也只是针对十多个日本历史「定説」(一般认识)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另一本名字看起来差不多的书《論点・日本史学》(ISBN: ‎ 9784623093496)在内容和题材上有相当大的区别。后者则是一本盘点日本史学各时代、各领域最新研究焦点和概况的综合性导读类书籍。
继续阅读

自从放下了对二手商品(特别是二手书)的成见之后,我就开始频繁逛日本的二手书店、二手书展。而由于京都府是日本的学生之都,在日本各都道府县中,人均大学数量最多,因此京都的二手书展不仅多,而且其中的商品还颇有学术气息。

逛得多了,自然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于是就以本文来分享一下。要注意的是,我本文所介绍的并非是固定的、日常营业的二手书店,而是每年一次或若干次举办的二手书的展会——在日本,这又被称为「古本市」、「古本即売会」或「古本祭り」。

我的关注点

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介绍这些京都的二手书展:展会性格、展会环境、季节、交通、周边餐饮、厕所设施。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我还会分享一些逛二手书展的一些实用经验。

所谓「展会性格」,就是指某场二手书展上所贩售的书通常会倾向于哪个领域。说实话这个不太容易概括,更准确来说本应该是介绍每一家在展会上设摊的二手书店的性格(即其收购图书的倾向、偏重)。不过由于在京都的二手书展上,往往会有京都内的十几家,乃至会吸引到京都以外地区的不少二手书店设摊出展,要逐一把握每一家二手书店的性格倾向,我还没有积累那么多经验。不过就展会这一级别来说,各个主要的展会在邀请书店来设摊时,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主题倾向。比如有一些是偏文艺的,有一些是偏学术研究的。

而之所以会关注展会的环境、季节,以及交通、餐饮乃至厕所等这些问题,——抱歉我把餐饮和如厕这两项放在前后一起讲,但对于逛二手书展一逛就是一整天的我来说,这两件事几乎是同等重要的,并且为了节约时间,我希望吃饭能用简餐解决。此外,还要考虑买回来之后沉甸甸的书籍的搬运问题,所以也要考察一下交通环境——我想这些问题是逛二手书展时共通的吧。

下面就开始,先介绍京都定期举办的三大二手书展,然后再介绍一下不那么定期举办的一些小展。

京都三大二手书展之一:春の古書大即売会(京都市勧業館)

春の古書大即売会,通常会在每年5月的第1周,即日本的黄金周期间举办。场所是「京都市勧業館」,也被称为「みやこめっせ」。就轨道交通来说,从附近的京都市地铁东西线「東山」车站下来大约走15分钟可到达会场,途中可能还会经过平安神宫的红色大鸟居。此外举办场所附近就有京都府立图书馆,真要查什么资料的话,也可以去那里看看(但如果要从图书馆借出图书资料的话,则需要有相应的借书资格)。

春の古書大即売会的性格比较平均,既有学术类书籍,也有电影海报,甚至还会有一些江户时代的古文书。要说有什么特色的话,根据我的经验,该二手书展上会设置「京都コーナー」(京都专卖区)。如果是在「京都市勧業館」1楼举办的话,那么该京都专卖区通常是设置在入场右手边最深处。顾名思义,该区域会集中现场设摊的书店所带来的有关京都的二手书,其中不乏有京都府政、京都市政资料,还有京都府的地名词典等等,以及不少图册,京都各个时代的爱好者不容错过哦。

继续阅读

偶然间发现了《敬神》这篇博客(作者:水拍石),好久没读到这么清新的有关神的哲学类思考讨论的文章了,于是想拿一些我熟悉的,基于对日本文化中神与宗教的一些经验来对该文做一个补充与议论。因为我感觉虽然本文中也提到了有情绪的神以及希腊、非洲的一些神的概念,但似乎更多的是讨论一神教视野下的那种超然的神。此外,本文谈及理念较多,而对实际现象的举例较少,「清新」之下显得有些天高云淡般的抽象。所以我想就我在日本实际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来从一个民族信仰丰盛,而一神教信仰未被普遍接受社会中观察和听闻到的事例,来对该文做一个补充。

弱弱的日本神

在《敬神》一文中提到:「神是超能的,是无所不能,神是超能的,是无所不能」。在我读起来这显然是针对一神教里长须飘飘的那个形象的白胡子老爷爷耶和华来说的。

然而日本所敬的神里,也有很弱的神,比如日本神话中相当于各民族造人神话的最初男人(伊邪那岐,又名伊弉諾尊)和女人(伊邪那美,又名伊弉冉尊)二人是夫妻。伊邪那美(女)死后,伊邪那岐(男)下黄泉要把她找回来。伊邪那美(女)不愿意丈夫看到死后丑陋的样子,于是派自己手下(黄泉丑女)把伊邪那岐(男)从黄泉驱赶出去,他只得慌忙逃走。从此未再能见到他的妻子。这一段在《日本書紀》卷第一中作如下记载(原书即是日文古代汉文记载):

然後,伊弉諾尊追伊弉冉尊入於黄泉,而及之共語時,伊弉冉尊曰:「吾夫君尊,何來之晩也?吾已飡泉之竈矣。雖然,吾當寢息,請勿視之。」伊弉諾尊不聽,陰取湯津爪櫛,牽折其雄柱,以爲秉炬,而見之者,則膿沸蟲流。今世人夜忌一片之火,又夜忌擲櫛,此其緣也。時伊弉諾尊大驚之曰:「吾不意到於不須也凶目汗穢之國矣。」乃急走廻歸。于時,伊弉冉尊恨曰:「何不用要言?令吾恥辱。」乃遣泉津醜女八人,〈一云泉津日狹女。〉追留之。故伊弉諾尊拔劒背揮以逃矣。因投黑鬘,此即化成蒲陶。醜女見而採噉之,噉了則更追。

看吧,日本的最初男神就是这么弱,连自己死去的妻子,他都无力从黄泉把她带回来。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可以说明日本神明是很弱的,根本不是「全能」。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神社境内有寺院,寺院境内有神社建筑结构。其实明治维新时代已经经过一次排佛运动了,在此(明治维新1868年)之前佛教和神社的结合更加紧密。
继续阅读


我没想到,这一卷胶片(器材信息在本文最后)竟然拍了那么久,几乎从2023年夏天开始用,用到了2024年的夏天。

期间也带着这台胶片相机去了不少地方——换言之,如果只是生活日常场景的话,恐怕还是数码相机要更有优势。

于是下面就逐一排列这一卷胶片拍到的影响,大致按地区分一下类。

京都

继续阅读

本文中所有图片均引用自漫画《ごぜほたる》。

正如我之前的一篇有关吟游诗人的读后感博客所提到的那样,我正在读一本名为《ごぜほたる》的漫画(ISBN:9784088840819)。这个标题可以拆成两段,第一段「ごぜ」可以写作汉字「瞽女」,而后半段「ほたる」则是本作女主角,也就是封面上这个可爱的女孩的名字,可以写作汉字「蛍」。

关于「瞽女」

「瞽女」(ごぜ)是什么?与日式和风传奇故事中频频登场的忍者、阴阳师、武士等职业不同,即便是在日本社会的流行文化和书籍中,「瞽女」也并非一个常常被提及的职业。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盲眼的女人。而就生活形态来说,这是指由盲眼女人组成的旅行艺人小队,通常由3到4人组成,游走于农村地区的村落之间,弹着三味线传唱故事。说实话,在看这本漫画之前,我对瞽女的了解,也仅限于大约看过10分钟左右纪录片视频片段,没了。我记得那个纪录片中展现的场景:三名或四名瞽女通常会贴得很近,排成一直线行走,好像是一个拉着一个走的,而领头的那位通常不是全盲,只是有些视弱——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本作中。除此之外,我就对瞽女没有什么预备知识了。要说瞽女是日本近代的吟游诗人,似乎也大差不差,因为她们确实游走并为人们吟唱。但与奇幻故事中诗才横溢、罗曼蒂克而优雅的吟游诗人不同,瞽女确实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职业或者说一类人的生存形态,因而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本作漫画中,她们都是一群处于社会边缘的、贫苦而残疾的人。而在日本历史中,类似的职业还有琵琶法师,或是像出云阿国那样的游行歌舞伎艺人,瞽女则更不为人所知。

故事简介

本作讲述了农村女孩ほたる,在其童年中的某一天,爷爷发现她弱视的症状发展到了几乎看不见东西而影响行走与生活。此时,一支瞽女的小队来到了村中表演,ほたる听了她们的弹唱,被她们的故事和弹奏出的乐曲所吸引了。当爷爷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ほたる提出想要成为瞽女。而此时瞽女小队中的师傅(「親方」,并非队伍最前列的那位)向她提出了一系列困难的练习要求,如果ほたる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当次年春天到来,瞽女小队再次来到这个村子时,师傅便允许她入队。在经过刻苦训练后,春天到来时,ほたる终于成为了一名瞽女,离开了村庄而加入了游走的队伍中。到了故事后半段,又增加了「寻找远走出家的父亲」以及「弁天塗香瞽女」这两个主题,后续发展还未知。总的来说,这第1卷是有关决断与出发的故事,因此大体上内容并无令人意外或剧烈转折之处,基本上情节中规中矩,也可以说是稍显平淡。
继续阅读

在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中,会有人对日本京都感兴趣吗?——应该会有一些吧。

在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中,会有人来写一些以日本京都为背景的小说吗——不太会有吧。

在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中,会有人来写一篇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日本京都街头为舞台恋爱约会的故事吗——恐怕一个人都没有吧。

不过哪怕只有一个人,要写这样一个发生在日本京都街头的、时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轻小说或其他类型的爱情小说的未来作者,我也想推荐一下这本书。


(《Kyoto恋愛空間》封面图,引用自Amazon日本

这本书的标题是《Kyoto恋愛空間》,可以翻译为《京都恋爱空间》。看标题,你觉得这会是一本什么书呢?一本有关京都的虚构轻小说吗?不是。一本京都的谈恋爱约会空间、逛商店的情侣指南吗?也不是。如果要在我曾经读过的书里,找出一本和它同类型的书的话,我想应该是《路上觀察學入門》(ISBN:9789869028738)。

对,其实这本《Kyoto恋愛空間》,它大体上是一本观察记录与分析报告!很神奇吧。从作者阵容来看,应该是两位研究者(老师?)带着京都精華大学的学生分组做的社会调查课题。主题是京都的城市街头,以及恋爱、情侣,而本书所涉及的时间,则是1994年或稍早一些。

说起京都,在日本国内,京都确实是一个「大学」这个标签印象很强烈的地方。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在2021年,统计每10万人所对应大学的数量,京都府在日本的各都道府县的排名中,依然名列第一。不过呢,《Kyoto恋愛空間》第1章中,作者对此提出了一些问题与意见,包括:当年1994年正值古代京都(平安京)建成1200周年,但在讨论对于京都文化的「保存」与「创新」等议题中,始终缺乏年轻人的存在感;另外,作者又援引了当时的调查报告书(参考本书P14),指出虽然高中生们在选择大学时,慕大学名甚至是慕京都名而选择位于京都的大学来应考,希望在京都渡过他们的大学时光,但与此同时,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京都就职、愿意常住在京都的却不多。其实与这一点类似的情况在现今依然也没有改变,FNN在2022年就报道过京都市面临严重流失人口流失的现状。不过这并非本书主要关心的话题,不要上当了。这第1章看起来一本正经的,但后面开始就各种「路上观察」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