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N领域

关注:圣斗士星矢 THE LOST CANVAS 冥王神话(2009-6-24)、浪漫追星社(2009年7月5日)、东京地震8.0(2009年7月9日)、狼与香辛料II(2009年7月9日)、夕阳染红的街道(OVA,2009-6-26)
选看:海物语~有你陪伴~(2009年6月24日)、魔力充电娘(2009年6月25日)、化物语(2009-07-03)、CANAAN(2009年7月4日)、公主恋人(2009年7月5日)、简单易懂的现代魔法(2009年7月11日)

目前看了介绍后,这样。

 
这个双休日在外宅了两天。

第一天是和TDC团里的几个朋友们出去玩桌游了。说起桌游,我感到这项娱乐活动——不知道是我身边的小范围内,还是整个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年轻人群里——目前正刚起步,蓬勃地发展着。上海也有差不多十家,甚至更多的桌游店了。xiezhenggang去年下半年来上海发展了,目前在Funbox365工作;听说本月内杠子也会开一家,以后想必都会去看看。

说起桌游,我以前对之的理解和认识仅限于DND,不过近期在荣荣的带领下去桌游店的经历让我发现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更短时间、更容易上手、更适合朋友间聚会娱乐的游戏形式,比如当前如日中天的“三国杀”,还有“lifeboat”、“卡坦岛”等等……

这类小游戏比之于DND,在简化规则、缩短游戏时间及游戏准备时间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基于规则博弈性,并且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规则以外的扮演发挥程度。也就是说,无论是比规则的还是比反应的,这类桌游都更靠近棋牌类游戏,而不是扮演类游戏。

继续阅读

今天好不容易玩上娱乐通的《红楼梦》了,于是记录一些玩的想法吧。

首先我是个没读过《红楼梦》的玩家,这样似乎看起来很不爱国,或者很没有文化底蕴……不过想想也好,反正游戏剧情中的男主角也是“穿越”到贾宝玉身上,所以对贾府情况一概不知的。

当然,另一方面AVG游戏也没玩过多少。
那么,说下引起我初次游戏(大约玩了3个小时)注意的问题吧:

首先,是游戏运行环境……这个要大说特说的了。这个游戏不支持Vista x64,还不支持虚拟机……折腾了半天,最后没办法,只好在自己原来的一台笔记本上玩了上去。

其次是鼠标,感觉彩色变化的鼠标与游戏画面风格很不契合……而且有一种幼稚感。

再次是人物……人物太多了吧@_@……虽然我对《红楼梦》原作中的人物数量之庞大也有所耳闻,但作为游戏小品而言,或许该适当删减一些……

目前有印象的人:林黛玉、薛宝钗、花袭人及其他三个宝玉的丫鬟、贾宝玉的外婆、贾父、某姥姥……差不多就这些了,估计只占见过的30%。

然后要说的是引擎,似乎在处理人物层和背景层的时候是分开的,常常能看见:人物层是淡出淡入的,而背景层是按照遮片效果(mask)消失的。不知为何不做成人物层和背景层都同时且同效果地消失。

另外,不知道在一开始表现贾宝玉头痛而使用的“扭曲”画面,是引擎根据正常的图片即时处理的,还是PS波纹化效果后的素材。

最后,某些CG有些崩……

总体上来说,《红楼梦》给我的感觉是很不错的,之前兰迪姐姐也向我推荐了它。文字所塑造出的环境,比起日式AVG中一些无法理解的冷笑话及打岔,《红楼梦》则显得更为亲切。

不知道等我玩完了之后还会产生什么新的感觉,以及对上面这些初玩的感想有什么变化。不过现在就推荐大家玩吧!

娱乐通《红楼梦》专区:http://www.gamebridge.com.cn/Home/gamezone/red/

今天看了1月新番的三部,随便说些想法吧。按照我看的顺序:

《空罐少女》

怎么看怎么像去年的《鹡鸰女神》,一个幕后的变态男主导的一群废柴男+谜样少女的城市战斗游戏……当然,至于有没有战斗还不知道,第一话还仅是停留在三番五次用“喝”的方式召唤出空罐少女的情节上,不过听了那变态男的女助手说“又一个空罐少女出现了”(大意),看起来便是了。画面没有《鹡鸰女神》那么邪恶,不过台词和配音的XE度比起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属于有空才会看的作品。

说起来,我天天喝易拉罐饮料喝了那么多年,别说是少女,连个空罐都没碰到过……哎呀,只好YY一下了,要是我喝的零度可乐里碰巧有个是空罐少女,会是什么属性的呢?零度可乐:黑色包装、无糖饮料、贵。——莫非会是气质高贵的黑色礼服或哥特装三无少女
《纯白相册》

本来不会去下载,连介绍页面的链接估计也不会去点的,不过白天在KIDS Fans Channel看见了本动画的推荐贴,于是就下来看看。感觉不错,至少画面说不上精致那也算考究了。看了第一话后感觉上有些像前几年的一部小片《甜蜜声优》,讲的大概是男青年与新人女艺人之间的浪漫故事。较之《甜蜜声优》较窄较集中的视野,这部新番则是似乎将镜头在对准男主角的同时,更是推向了他们的朋友、家人、同事。第一话登场的非路人大概就有10位之多了吧。

属于如果能记得的话就会继续看的作品。
《圣母在上》第四季

这部片子的前几季下了没看,不过其大名也让我有所耳闻,印象中“百合”一词就是由之兴起。不过我对百合不是很敏感,所以看了第一话后也没发现有想象中的那种从头到尾的圣洁感。

属于如果要看,那会先把第一季看掉的作品。

1月新番还有一些新番,应该会尝试着看:
夏目友人帐、秀逗魔导士、龙之塔、源氏物语、钢壳的雷吉奥斯、提亚拉之泪

其他,随缘吧。

前一阵在极影上看见了《三眼神童》的全集下载,于是就下来看看。

印象中是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现代的三眼族男孩(看了动画后发现他是是高中生……)写乐保介的现代社会生活及不断发掘古代三眼族遗迹的故事……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一开场,便是朝着朝阳或是夕阳奔跑的经典场面。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标题出现!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变身前,一副天然呆+后天呆的样子……(这个截图有点邪恶,其实动画中是写乐保介在喊:“水枪,水枪 ~ ”)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美少女和登登场!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像超人或是毛利兰似地把欺负写乐的不良少年解决……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头上的橡皮膏被解开,漏出第三只眼睛,人格黑化。

有点像本季新番《十字架与吸血鬼》中的赤夜萌香嘛~!都是非人种族,都是被动变身且变身前呆滞变身后腹黑……而且都是十字型的封印物,只不过一个是十字架项链,另一个则是十字橡皮膏……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变身后……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一副要统治世界的样子……

和《十字架与吸血鬼》类似,动画中偶有准推倒剧情,不过在这里貌似是女方比较主动……(如下)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接下来的截图来自于昨天在一个古老的U盘发现的红白机模拟器……《三眼神童》同名游戏。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标题……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子弹攻击,除了普通子弹外,还有其他三种各有特长的子弹可以购买获得。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召唤“红色神鹰”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红色神鹰”可以站上去,当跳板用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第一关的BOSS,感觉不错~

被动变身系老前辈——《三眼神童》 - wildgun - ???

 

打败boss后的金币。

第二关是打“卜罗卜克”,一个单触手怪型的植物;

第三关貌似是个火箭……;

第四关是鬼;

第五关,刚才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最终BOSS是古代机械哥莫拉,还有哥达鲁王子……

 

若不是提前看了介绍,我会认为这是一部欧洲的动画片。

然而,事实是:这是由吉卜力做的。

 

 

当我们沉迷于ACGN中的萌元素,目盲于各式的人设,耳聋于声优的配音,口爽于千奇百怪的设定、剧情及世界观……

这部剧场版动画片看起来却格外轻松。它既不宣扬任何思想,也不释放任何情结,更不进行任何穿越、代入、与跳跃。它只是以纯粹的画面——颜色和线条,还有空间感向观众展示时间如何在幻想的世界中流动,事物又是如何在时间之河中悄悄变化……

 

 

观看本作时既不需要也无必要去思考任何线索,猜测任何可能性,只要用双眼去看,去捕捉画面的静象及画面中的动象。

如果你的时间不是非常紧张——那么就暂缓一下追逐新番的脚步,花30分钟来轻松地欣赏一下这个线彩世界,这段纯粹的动画吧……!

VeryCD连接:http://www.verycd.com/topics/2721998/

中国大陆的网络游戏玩家——特别是泡菜游戏玩家——中存在中一种类似于还原论的观点,我不知道是全世界玩家都如此,还是中国特色的现象。

先来看看什么是还原论。

根据百度百科:还原论的解释:

还原论(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纸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网络游戏也是有结构层次的,首先它的核心是一堆数据、一个程序、一些算法,这些是数据层的内容;然后外面包裹上了图片、音乐、声效、特效,这些是感官层的内容;再外面,则是任务剧情、世界观、以及各个性格迥异的NPC,这些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这三层逐层递进、由下自上。

而网络上有一定比例的玩家,就很喜欢以“还原论”的眼光去看待、理解、剖析、期待并要求网游。

这些人通常不喜欢探索网游的世界全貌,不去了解网游世界中的历史与现实、忽视对游戏中的世界观的感悟、不热衷于了解每个NPC的故事……

这些人通常喜欢的是找攻略、看数值、比能力、论输赢……
我就想了:既然喜欢将网络游戏中的一切元素、一切事物都加以还原,那以后干脆开发一个网络游戏,没有剧情、没有故事、没有NPC、甚至没有画面特效背景声效吧!只有聊天界面与文字数值系统,就像看股票K线图那样纯数值、纯“还原”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是否就是这些人心目中的“理想网游”呢?

不重视游戏的精神体验,只重视数值运算,虽然这是个人游戏方式问题,但我觉得太多持有“还原论”的玩家是不利于网络游戏朝着“第九艺术”的伟大前景发展的。因为能被冠以艺术之名的,绝非一连串的数值的演算,而应该是一段精神世界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