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前天在玩烟熏,拍了些照片放在博客上与大家分享我所观察到的内容。

然而既然是烟熏,重点就不在于看而在于闻。

于是我想啊想的就发现,在人类的五种知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中,视觉可以用DC、DV来记录,并以显示器显示;听觉可以用麦克风录下,并以音箱播放;然而嗅觉、味觉、触觉却始终没有办法以数码的形式储存、复制并表达。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科学读物,说是这五感中最原始的感觉是嗅觉。现在想来,视觉是属于光学的,听觉是属于声学的,嗅觉和味觉是属于化学的而触觉则属于力学。

为何前两种“先进”的感觉反倒先被数码设备表达了出来,而后三种“原始”的感觉反倒至今没有办法记录呢?(就算有,但至少现在没有普及)

是因为后三种感觉不再被人们重视?还是说确实越原始的则越不容易被记录?

锵锵锵锵!

端午节道具第二弹——「苍术白芷烟熏剂」登场!

 

 

这两天一直在找卖菖蒲的(也就是端午节悬挂在门口的那一束很长的草),可惜去了家附近的菜场没找到。

今天路过雷允上药店,发现除了卖香袋外,还有卖「苍术白芷烟熏剂」的,看名字也是端午节的道具,于是便买来了。

 

 

为了配合自己写的游戏剧本的情节,所以我便身体力行地来烧一烧。

从包装里拿出来时水分已经不多了,处于半脱水状态,所以用火柴很容易引燃,但烧起来确不快,烟倒是比想象中的大。拿盘式蚊香来比较的话,大概是2~3倍的烟量。

最令人遗憾的是烟味!

本来想象中焚烧这类香料,应该是清香的,但没想到实际上确实清苦的!一种草药植物特有的苦味。虽然没有用药锅熬中药的气味那么浓烈,但也足以让我回想起以前喝中药汤剂的情形了……

想到了《九歌》中的“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想到了《史卡保罗市集》四字译式中的“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

略带焦灼的草香便在字里行间升腾起来,弥漫在纸面与屏幕……

 

 

 

 

 

 

香袋,又称香囊。是端午节的标志之一。

3月份时因为要写游戏设定,所以翻阅了一下端午节的相关资料,知道那天要食粽、挂菖蒲艾草、涂雄黄、穿布老虎鞋、佩香袋、系五色丝带、赛龙舟……等。

于是今天(应该是昨天了)便去雷允上买了两个香袋。

印象中小时候在中药方配过一个香袋,很普通却在记忆中时隐时现的香袋。现在还冷藏在冰箱的一个小铁罐里,3月份时拿出来闻过,芳香扑鼻,甚于今天买的这两个。以至于那本关于端午节的小册子的页间仍透着那清凉入心脾的味道。

另外,上周在淘宝网汉衣坊定做了一套汉服,希望能在端午节前拿到。当然延迟几天也无妨,最重要的是成衣质量,以及交易安全。

总之,端午节的元素,今年要一个一个地尽量实践,比如艾叶菖蒲,就打算买来挂一支,烧一支,也好在3D世界里亲身体验一下它焚烧后的余香究竟如何。

最重要的,还是游戏设定——有关端午夜祭。

吴江路是上海有名的步行街+小吃街,从07年5月初开始封路装修。

这几天路过吴江路,发现虽然建筑材料还堆围在路口,但有些店铺已经陆续开张了。

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先去晃悠一圈拍点照片来~

4558205772853210356

这是站在威海路590弄口(原泰兴路)拍到的场面。

图中“秋叶创作日本料理”就是原来“吴越人家”的店面。(为啥不是秋叶原创作日本料理呢,差一个字,怨念啊………………)

 
4558205772853210357

这是放大图。
4558205772853210358

这是吴江路2楼新造的建筑,外墙是好看的彩色玻璃。
4558205772853210359

满(?)记甜品,位于原·吴越人家对面,也就是……(没记错的话)吴江路上第一家蛋挞店当初就在这里的。
4558205772853210360

这是站于威海路590弄(原 泰兴路)向茂名路拍过去的建筑物。是一家数码产品店,其中已经看见了Apple和Wii的招牌。名字叫数码下一站(NEXT SHOP)(不过话说回来……下一站的英语应该是“next stop”吧?)

也就是说,原本只是2个地铁站出口的“威海路590弄—茂名路”段吴江路也延长成为了步行街的一段。

 
4558205772853210361
4558205772853210362

里面的Apple商标。

啊……我会抵制不住诱惑的呀……………………

 
4558205772853210363

这是位于“数码下一站”左侧的商铺,应该就是地铁二号线1(或者4,记不清了)号口的出口处。
3997789094221852168

这也是位于吴江路新增延长段上的墙面招牌。
3997789094221852169
3997789094221852170

上面两张图同样是位于延长段吴江路的……是一家咖啡馆。

另外,从吴江路旁边的广告上来看,应该还有一家星巴克,不过今天没发现。个人估计是在靠近石门一路那边的。但不过石门一路。

 
3997789094221852171
3997789094221852172

 

SubWay……完全面朝茂名路了……对面就是向阳儿童商店。

另外忽然想起的是:貌似我在3、4年前就看见SubWay的广告立在茂名路上了……orz,难道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么……

3997789094221852173

3997789094221852174

最后两张是吃好饭归来时拍的,位于满(?)记甜品右边转角处的店铺

总结:

我所勘察到的新吴江路地形概况及分布图……(地图截取自搜狗地图)
3997789094221852175

这几天在看地震的消息,一部分消息越看越感人,比如总理亲入灾区,比如日本友人前来助力;另一部分消息越看越反感,比如对被灾后居民及灾后失去亲人者的采访。

有些采访的记者问什么不好,非要问别人痛处。大概他们认为非要把别人的困难问出来,把别人的痛苦问出来,把别人的眼泪问出来,才能使报道更感人更煽情、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采访水准。

记得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在07或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记得有个节目就是一群民工子弟以集体朗诵的形式把自己困苦的生活表现出来。

为何这样做呢?是倾诉?

倾诉本就是一种很私密的行为,只有信任的人才会成为倾诉对象。要求/强迫/追问 他人,以使他人将自己的痛苦暴露在镜头前,亿万观众与网民前,公布于天下,于心何忍呢?

为何这样做呢?是关心?

记得以前偶然间看过王刚作为主讲人的节目(名字忘了,吃早饭时看的)。王刚就提到,关心他人,但不要为了关心而故意表现出关心。他举的一个例子是:当面对一个腿部有疾的同学,不要做出一幅故意很关心的样子,问长问短:“哎呀,你真不容易啊,腿受伤了还能如此如此……”这类话在说者一方或许确实是关心,但在听者一方就成了二次刺激与痛苦提醒。王刚的建议是:直接跑过去一拍他的肩膀,很平常地说:“走!打球去。”

物质上给予足够的补助,但精神上无差别地对待,这才是关心。

最后我还想到了一个事例,说明有些记者或采访者真不会提问,或说:提问经过大脑思考,但没有经过换位思考。

《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采访加入中国队的日本乒乓小选手福原爱,问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如中日关系、个人经济收入来源等……结果把人家17岁的小姑娘问哭了。

随后,“福原爱说,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问的问题真不一样。他问,日本记者问什么?福原爱说,问爱吃什么东西啊……”

是啊,人家一个小孩子,一个来中国学习的运动员,何必问那些那么深刻的问题呢?这不是把体育与政治挂钩,又是什么呢?

王志与福原爱的事例详见: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free&flag=1&idArticle=302070

综上,请记者同学们在提问之前设身处地地替被提问者考虑一下。因为你们采访的是平民,而非有所准备、或经历过大风浪、城府深重的政治家。

此致!

向遇难者致哀!
向幸存者致福!
向援救者致敬!
向捐赠者致谢!

————————————————————————————————

特别提及是KFC论坛那位即将奔赴救灾前线的战士——ID:飞不起的燕子。

虽不曾有过交流,然而却再次改变了军人在以往作品中给我的陈旧印象:比路人甲更路人的国家机器之零件。

原来军人中也有如此般热爱galgame的玩家。

大概每位军人都是如此,只不过在作品中和在纪律下,个性必被掩抑而形成整体。

那么,如果出发了,祝你平安归来吧。

先拿这次地震说事。

尽管我们的科技那么发达,我们有了互联网、手机、探月乃至探日卫星……我们曾以为已靠科技了解并控制了这个星球的大概。我们曾相信唯物辩证主义是王道……

然而,灾难还是降临了……

如各宗教传说中的启示:无常、灾祸、大洪水……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作为个人仍是无力无助的,在充分重视物质救援之上,若是我们有坚实的信仰而带来的强大信心,那该有多好呢?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要使宗教消亡,就要提高、发展生产力。当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个足够高的水平,宗教自然而然会消亡。

当真如此吗?人的欲望相对于物质的稀缺性而言是无限的,所以人生总有不满;世界因为充满着随机性,所以不可能人人都会一样走运、一样富有,所以人生总有不平。哪怕是没有灾厄的现代社会,也会有诸多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这些症状可以由科学进行治疗或改善,然而不满与不平的根源不是靠生产力发展能解决的,而是这个世界本身的缺憾,此岸本身的不圆满。

如是,看来宗教还是很有必要继续存在的。

今天TDC群里讨论起了关于多重人格还有角色扮演的问题,起因大约是D向jingjing请教关于对“勇者之心”这一性格的追忆的问题。

期间jingjing说到:

「 不论是第一还是第二人格
都是你自己
两个加起来才是完整的你
 」

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月前曾经作过的职业性格测试,以下两张图片第一张是以我本人的兴趣爱好,第二张则是以出没于莫瑞德世界、第四使徒所属秋之回忆2世界的那位wildgun的身份来进行测试的。

 

职业兴趣类型解释(研究型)
喜欢各种观念、思想、想法打交道,偏爱具有研究性、钻研性的工作,以从事反映和提高智能的活动为乐趣,好独立,好奇心盛。
在管理活动中,以从事研发性工作为志向,主张工作的逻辑性、条理性,凡事主张理性解决,喜欢推敲细节。往往愿意单独工作,喜欢独立思考而寻求问题的解决;对工作执着,但不太喜欢被条条框框困住手脚;喜欢表达的精确性,偏好以脑力活动为满足感的来源;喜欢满足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活动,有自觉的科学意识,在对人际事物的处理上显得比较刻板;比较自信。
所适宜的工作环境:研发工作,有自主性的独立环境,不过分受外界的干扰和约束,对其智力有充分肯定,不过分涉及人际事物,有创作性激励的工作。

 

职业兴趣类型解释(艺术社会型)
十分热衷与艺术性强、社交性强的活动,对人和观念性对象都有兴趣,喜欢有艺术色彩和人情味浓的事物、活动;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具有热情、开放、外向等特点,喜欢与人交往,注重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
在管理方面,注重个人优势的表现,有唯美倾向,以积极的心态进行人际交往和合作,关心他人,善于体察上级和下属的情感反应、思想变化以及其它方面的细节,能够体会并理解上下级的感受。关心团队氛围的建设和维系,强调促进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喜欢陷入具体事务的安排和严格化的监督,不太注重树立务实感。
所适宜的工作环境:要求与人交往的社会性活动,对人际敏感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工作角色与职能有一定的可塑性和灵活性,但制度化约束及工作常规性、刻板性不宜过高。

————————————————————————————————

从图片上第一直观感觉:wildgun的形象其实就是在我本人的性格上大大增加了艺术型及社会型上造诣。

而文艺与社交,也正是wildgun形象出现的初衷——扮演莫瑞德世界的一位吟游诗人——所要求的:一位极富才情、能言善辩、社交广泛的人。

于是我便认为:自己的性格就是自己,而其他扮演的性格则是以这个性格为原型,然后在其他几个方面艺术地人为地夸大或缩小某个能力。

这么看来,这种原型和衍生物的关系和D&D中的种族设定很像:在所有种族中,人类是最没有特点的,半身人和矮人则是缩短了的人,兽人是人与兽的集合体(夸大了兽性和野性部分的人),精灵则是耳部拉长并对面部进行柔美化的人类……

至于其他角色扮演大师与前辈能达到扮演“与自己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我尚未达到这种境界,也无法知道这种扮演是否真的与扮演者性格无关。

看来在角色扮演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吟游诗人wildgun这个形象从“出生”起到现在也算占了我本人生命的1/10了——又或许,自我本人出生起他就一直与我同在?

————————————————————————————————

又想起了其他一些事物:荣格的人格面具、日本能乐……下次再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