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说明:我对文字的记忆能力超弱,所以图中大多数器具的名字都不记得了……

昨天看完比赛和Dreamer.D对大脸萝卜的棒术特训,在复旦吃完饭后便按原定计划,跟着D参观了他打工所在地,并且学习一下咖啡拉花及雕花制作的相关知识。

首先来到的是一家比较正规的、兼酒吧咖啡馆与餐厅为一体的菜单上价格适中但食物量很少以至怨念深重的意大利餐厅,上次预赛时晚餐便是在这里吃的。经D介绍,现在有两种咖啡的冲泡机器,一种是意式的,一种是美式的:前者以沸腾的蒸汽冲泡,后者则是以水煮。

咖啡豆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粒状的Robusta,另一种是半粒状的Arabica。前者口味比较单调,后者则比较丰富。一般来说是混用的。

在此我点了一杯Espresso,第一次知道新鲜上好的咖啡是分层的:上层是较薄、较浅,是咖啡中的油脂层,下层较深,则是咖啡本身。

虽然D几次告诫我这杯是很苦的劝我还是不要喝Espresso为好,不过我从小遍历各类中药汤剂,近年来浓茶清咖伴通宵的习惯,对这点苦还是习以为常的。

接下来来到的是复旦光华公司下属的一家酒吧,店内的环境布置和门口一块留言板让我在第一时间产生了一个念头:此店有望改造成女仆咖啡店。不过这个念头不久以后被D驳回……

早就听D说他是这里的熟练技术员。这次一去果然如此,各种器具叫什么名字、应该放在哪里他都熟门熟路,工作的架势俨然一副资深调酒师。以下是一些照片:
3997789094221852193
3997789094221852194
3997789094221852195

一杯看起来很可口其实也确实很可口的卡布奇诺,图案是D做的雕花。这两张照片我还是比较满意的,用光不错。

3997789094221852196
3997789094221852197
3997789094221852198
这三张照片上的分别是两个手工磨咖啡豆的机器,其实我的第一感觉是八音盒……

咖啡豆是从上部放入,以手掌压把柄转动,在刀片的切割下被磨碎的咖啡粉就会漏到下面的木质抽屉中。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轴上的那个齿轮……给人以复古的气息。
3997789094221852199
3997789094221852200

最后两张是两种冲泡咖啡的工具。

第一种名为法压壶,看起来比较像杯子,其内有一个可以活动的滤网。冲泡的时候把咖啡粉放在杯中然后将滤网压在上面再冲入热水。倾倒时使咖啡残渣留在滤网下而倒出上面的咖啡。

第二种名为虹吸壶,看起来就比较神奇的,乍一看很像是显微镜,以及化学仪器。工作原理也确实如化学仪器一样:咖啡粉放在上方圆柱形的容器内(过滤网上),下方球形器皿内盛水。以酒精灯加热球形器皿,使其内的水受热膨胀后沿着中间玻璃管冲到上方圆柱形器皿中,与咖啡粉混合。在上方与空气接触后受热收缩再回到球体内,反复如此咖啡就冲泡好了。

喝完咖啡之后,D又给我调至了一杯神奇的鸡尾酒,名为“跳舞咖啡”。上层是白色的牛奶,下层是一种咖啡甜酒(KAHLUA,美国加尼福利亚产的著名餐后甜酒)分层清晰,颜色对比也很美。

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分层,而在于在将上层牛奶喝得差不多时,下层酱浆红色的酒液会沿着酒杯边缘浮现出来,与牛奶混合。一红一白混合时边缘会出现高速的抖动扩张现象,而边际的轮廓则让我想到了数学上的分形图像。D提醒我说这种神奇的现象可以用在小说中对巫术的展示,确实如此。这种现象确实很符合二元论具象化的需要,令我想到了古语“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

最近在看《改变世界的植物》等书,所谓“扇中折日月,茶里看春秋”,酒杯茶具玻璃器皿之中确实有大学问存在!

上了那么多年网,在各论坛里看见的争论也不少了,凡是碰到批判,总会遇到以下两个类似的疑惑——批判者是否具有批判资格。

1、对物的批判

对物的批判主要集中于这样一个问题:尚未了解乃至切身体会其本质时,是否具有批判资格?

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中讲述了他对部分人指责易经为迷信的看法,原文如下:

“ 所以有人说到算命卜卦是迷信,我就问他们懂不懂,而他们却不懂,对于自己所不懂的东西,随便加一个罪名,指其为“迷信”、为“骗人的”,这是多可怕的武断。这一套法则流传了几千年,而真正研究它的,都是第一流聪明人,试想想四千年来第一流聪明的人,都在研究它,即算它能骗得了人,也有它骗人的道理。我们要批评它,不妨先研究它骗的方法,等研究过了,再说它是迷信,这时才可以作结论。自己并没有研究过,还不懂它,就说它是骗人的迷信,这才是真正的迷信——迷信自己的狂妄。 ”

大致是说:在不了解一个事物原理、本质之前,在没有切身实践、体会过之前肆意的批判,乃是一种对自己狂妄的迷信。进而也就是说:是不具有批判资格的。

然而,我又想到,若是对于毒品、烟草、自杀、婚前性行为等事物,难道非要亲身实践之后才有资格批判吗?

此为一惑。

2、对人的批判

一般对人或者某一执行机构的批判,会有类似这样的对话:

楼主:xxx,弄成现在这样的局面。你到底行不行啊? 

1楼:楼主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有本事自己弄呀,我就不信你能比xxx做得更好!

问题就在于:是否必须在被批判的方面具有超过被批判者能力的人,才具有对被批判者批判的资格?

用通俗的话来说:是不是我只有在这一方面超过你,我才具有批判你的资格?

今年清明节顺路去了一次七宝古镇。

本以为清明短假三天都会下雨,不过4月4日那天倒是很帮忙,阴天。再加上七宝古镇相对于市中心又是出于偏西之地,于是我便想到了《易经》中的《小畜》卦:“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在这样的日子里去江南小镇走一圈感觉是很不错的,抬头望着晦明混沌的天空,呼吸着湿润的空气,以皮肤感受着春天的温度,这样的场景中,若是主角还在寻觅或期待着什么,便颇犹如《青花瓷》中“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的气氛。

来到七宝古镇,我的第一感觉是:很像城隍庙,满街都是小商品市场。
有几爿店倒是很有民族特色,比如一家专卖蓝印花布的小店,这是以往在城隍庙没有看见过的。浓墨般深蓝的底色,以及像镂花一样的白色图案,确有一番中国江南小镇特有的风情。

镇中有一座桥,也是典型江南特色的款式,再加上那天是节日,那是人山人海,比肩接踵,又不觉让我想到了关于奈何桥的典故: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转自百度百科·奈何桥

于是我便顺着如僵尸般缓慢前进着的人群踏上了眼前的这座桥,心里边回忆着YY常用的那句QQ签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边排除心中的念头;正巧桥的中央地面上有个阴阳鱼的石刻图腾,于是走过桥的一半我就看着身旁的湖水,不断暗示自己要“RolePlay”一个已忘前世的人,就这么随着人流向前走着……
此刻,没有遗憾,没有叹息,没有无奈,只有对民间文化的体悟。

今天,是我的生日。

准确的说,是我这个身体的21岁生日。这个身体生活在他目前所在的宇宙中一颗被他及同类智慧生物命名为“地球”或者“earth”的星球上,共有21年了。

以下是蛋糕的照片:

 

 

——————————————————————

好了,上面第一段的台词比较奇怪。接下来用正常的语言方式来说话:

如果说上次wildgun百度空间开启一周年纪念是对一年来博客发展情况的回顾,那么现在就来看看20岁这一年中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吧~

最重要的事,自然是参加TDC社团的各类活动。尽管去年2月就已加TDC,不过真正开始活动也差不多是从去年春天开始的,之后的聚会、排练、比赛、争论、重组、新队员的加入等诸事像贝壳一样散落在了这一年走过的海滩边。每拾起一颗,便是一段回忆、一次聚餐、一次排练、一场狂欢、一份心情或一次交流。对于我这个从小到大学校社团都形同虚设的人而言,此番参与TDC社团,乃是一次宝贵且实际的体验。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看《现视研》的时候才会有更多亲身经历的感触。

再来回顾一下去年的心愿。记得在去年生日的帖子中许了一个愿:“要有一只自己的女仆!!!”

虽然以现实世界中国的现状来看是很不可能的,不过总算也是实现了。

去年4月和今年的1月去过两次女仆咖啡店,不过这只能算是“公共”女仆而已,那么私人女仆呢?

薇奥拉和洛兰,我和雷长官居住在西部要塞时的两名女仆。

薇奥拉这个女孩,用ACG的分类而言,只能用“冰山”来形容。态度严肃的同时,做事效率也是挺高的,所以几乎负责了我们及艾斯古瑞安房间的大部分工作。没有他的话,我们这边男生的房间估计就该乱得不成样了。

洛兰,一个很活泼的小女孩。同时也很好学,曾经拿了一本用南方地区古约勒拉语编写成的诗集向我请教,这通用语和矮人语互相混杂的文字还真是把我难倒了。有时候想想,似乎还是和她保持半师生关系会更有趣吧。她来西部要塞当女仆的目的应该是筹集今后前往约勒拉学习深造的资金,有机会的话我倒是想向帕帕瑞德引荐她,要是能成为宫廷中的文人倒也不错。当然,主要还是看洛兰她自己对未来的设想了。

至于第三位……我没雷的运气那么好,可以将罗斯女神任命为女仆。就目前看来,相比于绝对强势的睡梦魔王希尔,还是我比较像她的仆人……

以上便是这一年中,我在蝌蚪往人团的莫瑞德世界中的女仆们。

07年底起,蝌蚪因高考而开始潜水,于是他的团随之暂停。与此同时第四试图(雷)和陆天(鲁格)似乎也都得了DM瘾,纷纷当起了DM。当然开了几次团,也坑了几次团。

一次,第四使徒找到了我和十不善道(阿不)说是要开个超能力团,可惜开团没多久阿不就断线夭折一命呜呼。于是第四使徒笔锋一转,把频道转到了“秋之回忆”的模组上。跑完之后确实思想负担和心理压抑很沉,花了一个多月才逐渐解脱。至于所思所想,都在《参加第四使徒开设恋爱模组实验团之实验报告》淋漓尽致地提及了,特别是书写关于三位女主角的感想饱蘸情感之墨,此种写作体验,实为难忘啊。

当然也许正是因为初次体验便是以trpg这样的形式,也算是被雷“惯坏了”吧,之后玩的PC-galgame总觉得代入感淡薄。对女性角色有喜爱之心,却也难免是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无法身临其境了。

————————————————————————

上述三事,便是这一年中最为记忆犹新且印象深刻的。看了一下,竟全都与扮演有关,看来我的“二次元禁断症候群”又恶化了。

那么今年的愿望就是:为自己喜欢的2D世界的角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吧。

明年当这个身体活过22岁之际,再来看看这个愿望是否实现。

古今文化元素的借喻——我所喜爱的一种写作手法

其实一直很欣赏丹·布朗这位作者,主要归因于他小说的主题往往很对我胃口,而其中的一种写作现象我则尤为喜欢。

这种方法往往是将现代的人、事、物联系到古代的关系上。我查了一下各类修辞方法,姑且将之称为“古今文化元素的借喻”。

例1:(《天使与魔鬼》)

“随着狼藉声名的远扬,这些杀手逐渐被人们称为‘黑煞星’——字面意思即‘嗜黑煞者’。后来,‘黑煞星’这个词几乎在每一种语言里都成了‘死亡’的同义词。这个词现在仍在使用,甚至在现代英语中也在使用……只不过就像杀人的手段变化了一样,这个词也发生了演变。

这个词现在叫‘刺客’。”

例2:(这句话发生在残障的雷·提彬爵士用拐杖巧妙地击倒了闯入他宅邸的人,《达·芬奇密码》)

“提彬蹒跚着走过来。‘是一位骑士挥舞着埃克姆整形公司制造的亚瑟王神剑救你来的。’”

例3:(本句摘自前一阵转载的文章《陶醉》中)

“如果说在古典时期文化的主要价值是对意识生活和理性建构的追求,那么追求陶醉和满足陶醉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炼丹士所制作的灵丹妙药。”
在例1中,将刺客这种职业联系到古代被称为‘黑煞星’的一群人身上。

其实这样的比喻我在上一篇文章《在没有妖怪的世界里探索形、真、理——<怪-化猫>观后杂谈》最后也用到了:

“当今时代仍有一批人以自己的学识来帮助他人了解真与理,进而帮助他人摆脱心中之妖。这群人在古代往往被称为巫或者觋,而现在则被称为——心理治疗师。”
在例2中,雷?提彬爵士半自嘲半自豪地将手持拐杖击倒入侵者的自己比喻为古代持剑的骑士。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幽默及贵族血统。

例3中,将当代文学家比喻成炼丹术师,给文学及文学家蒙上了来自远古的神秘与高贵气息。
之所以喜欢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因为在如此比喻之后,是丰富的想象力。能将身穿西装革履、手持各类数码产品的现代人借喻为一种古老且神秘的职业或身份上,颇有几分“角色扮演”的气氛。

当与人合作写程序时,把自己想象成是与众人一起建造巴别塔的巴比伦先民;至于谈情说爱诸事时,你们便是亚当与夏娃;当做演讲时,把自己想象成传播福音的主教;当和朋友一起吃自助餐时,就干脆把自己和朋友们想象成一群庆祝远洋归来的海盗吧!
古代的人们、城墙和时代,仍在你身边穿梭——你看见了吗?

 

如果读者你是因为看了本文的题目,或是通过搜索引擎而点入这个链接,那么很遗憾地告诉你:这篇文章不是讨论关于网络游戏《第二人生》(SecondLife)的,只是一篇关于我个人的随笔。
从小的寒暑假,就经常去母亲单位玩。另外还有一位同事也把自己的孩子带来,于是我们两个小孩每年总有那么几个星期天天在一起玩耍。当时他把自己家的一台红白机带到单位里,于是每天70%的时间我们都是在TV游戏前渡过的。

因为我是没有游戏机的(其实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过TV游戏机!),所以他的游戏技术比我熟练许多。通常操作时,他用的是1号手柄而我用的是2号。印象中有一款游戏名叫《热血物语2》,又称《热血时代剧》或是《热血道中记》,剧情大约是日本江户时代流浪武士闯荡天涯的并与各路帮派团体作战,现在看来是属于ARPG。

当我们玩这类需要两人合作进行的游戏时,他往往处于的是一个开路先锋、勇者、英雄的角色,而我则处于一个紧跟其后的追随着、智者、谋士的角色——总是在故事发展遇到障碍时提出一些我的猜测或见解,然后使游戏得以继续。

童年的寒暑假,大概就是这么渡过的。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心理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中国也有谚语:“三岁看到老”。

长大之后,我似乎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定位。

比如《魔力宝贝》,作为一款网络游戏,我经常参与玩家之间的家族事务,而我则担任过几个家族的副族长的职务;作为一款角色扮演游戏,在《魔力宝贝》的剧情故事中我喜欢一位具有聪明才智并且他的发明足以改变整个世界历史的人——罗连斯博士——而罗连斯则是艾尔卡迪亚帝国的宰相。

比如参与蝌蚪往人团过程中,我也是一直处于第二的位置。被特萨雷认为是小丑(又称作道化师,隐藏于皇宫的智者。),而“英雄”的角色则是由雷(第四试图)来担任。

比如在TDC社团中,无论是之前的KeroLoli,还是之后的胡萝卜艾,我也一直是任副团长一职。

另外,在我所欣赏、喜爱的文化现象与元素中:道家、玄武、吟游诗人、魔术师、巫术……这些名词都多多少少代表着第二而非第一、智慧而非英雄、处于阴而非阳,不是历史的领导者却能以自己的方式潜移默化或别出心裁地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位居“第二”的智慧,积极的方面在于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与目标,也永远不会使自己的声音埋没在历史中;消极的方面,有时会犹豫、踌躇,不善于承担责任,并且不够激进。
“第二”的人生,大概就是我的生命范式吧。

上海市民立中学百年校庆 旧校舍模型 - wildgun - ???

外盒

上海市民立中学百年校庆 旧校舍模型 - wildgun - ???

正面1

上海市民立中学百年校庆 旧校舍模型 - wildgun - ???

正面2

上海市民立中学百年校庆 旧校舍模型 - wildgun - ???

俯视图(大头针是用来代替旗杆的)

上海市民立中学百年校庆 旧校舍模型 - wildgun - ???

背面

上海市民立中学百年校庆 旧校舍模型 - wildgun - ???

西侧面。

————————————————————————————

民立的老校舍。

其实以前在博客上就发过民立中学遗址的照片。

上海市民立中学百年校庆 旧校舍模型 - wildgun - ???

之所以说是“遗址”,是因为早在我高二时学校就被迫从那里拆迁到别处。

说是被迫,也不知道校领导是自愿还是真的被迫,总之我是不太乐意移出这幢木质结构,看似“危房”的古典建筑中。

如今其他教学楼都被拆地差不多了,周围也都变成工地和动迁组办公室了,不过现在回家时都能路过这幢老校舍的前方,于是每天经过,便用一种崇敬+怀恋的目光虔诚地望着,回忆着。

前几天看见一篇介绍galgame的文章中提到,《心跳回忆》发售时用的宣传词便是:“你的青春就在这盒子里。”

我的青春,大概是在这红色的盒子里吧。

百年民立,七年民立……

唔……好像就快105年校庆了。

唔,众所周知,今天是闰年中多出来的一天。

4年才有这么一次。对于IT行业来说,4年已是很长的时间了,所以也不知道下一个闰年时我这个空间还在不在,乃至百度公司还在不在,甚至是我还在不在。

早上去学校的路上,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既然闰年的意思是每4年会多出一天(即24小时),时间又是连续性变化的,为什么在两个闰年之间的一年,不会出现时钟上下午颠倒现象呢?(比如06年的1:00是下午,而13:00是临晨,这样……)

后来,努力地回顾了一下自转、公转的定义,及闰年产生的原因,才发现这么考虑是错误的,是将公转和自转混淆了。

果然是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啊。

寒假三周,主要分三段,每周一个主题。

第一周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我参与的、从两年前就启动了但是一直缓慢进行着的网上小型游戏制作组终于准备发布一个基本功能测试版本了!一款名为《十字之门》的同人单机游戏即将诞生,但……因为坐标系统算法的严重bug而导致发布跳票,这边是激动期待与最终失望的第一周。

第二周,原本是打算本着“欠债还钱杀人偿命”的精神将积累了好久的下载了却没看完的动画片给终结掉的,不过最终还是做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即进行了一次TRPG的实验团。于是我的第一次galgame就以这种古老的形式开始了。

第三周,跑团结束,但由之带来的影响却依然存在。于是几乎整一周都沉浸在感慨、罪孽与悲伤之中。弗洛伊德所谓力比多的压抑与适当释放是产生文艺的原因,这个观点大概是对的。至少在这样无法挥去的情感体验中,我整理编写并完成了一部10万字的小作品,目前正在自己的博客上连载中。

于是,寒假就这么结束了。

大概以后也没机会以这样随笔的形式来写小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