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All posts tagged Linux

之前介绍了我开始试用 Ubuntu Touch 手机系统,不过其实就带出去了 2 次。算不上积累了多少经验,不过下面就把之前使用时记录下来的几个点写一下吧:

没有指纹解锁拍照不便——看官网支持硬件设备列表的说明里, Pixel 3a 的 Fingerprint reader (指纹读取器)应该也是被系统支持的。不知怎么的,我这里就没成功。

电池消耗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买的 Pixel 3a 手机电池本身消耗得多,还是 Ubuntu Touch 本身消耗就快?

锁屏界面会显示当天拍了几张照片——我没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给我的感觉像是网络游戏里的成就系统……

播客程序里要打开预先下载——这里要提醒一下。我安装的播客收听 APP 是 Podphoenix(是不是也没别的了?),其安装完后,添加播客节目,不会自动进行下载。需要在 APP 里进行设置:【 Settings 】——【 Automatically delete old episodes 】内的节目数量才能自动下载的集数,默认则是【 Never 】也就是从不自动下载。

近来在考虑将播客功能剥离 iPhone 或其他智能设备,以及测试各种各样的非智能或不太智能的(没有太多功能的)手机。

试着试着,就遇到了一个问题:要怎么同步我所收听的播客内容列表呢?

于是才发现,原来 Apple 的播客( Podcast )已经推出了网页版,看来我后知后觉了。不过还好,我以为是几年前甚至从最初期就有的功能呢,结果看了一下几个介绍该网页功能的播客或新闻,似乎都显示该功能是 2024 年的 8 月所推出的,看来我知道得还不算太晚。比如《 Apple Podcasts now has a web app 》《 How to install Apple Podcasts on Android 》。对了,这里的后一篇还介绍了如何在 Android 系统上「安装」网页版的 Apple Podcasts ,我猜用的是那种「渐进式网络应用程序」( PWA )来实现的。

继续阅读

自从上次的帖子《试梳理陷入隐私与移动网络泥潭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发布后不久,我就在考虑是尝试开源的 LineageOS 还是 Ubuntu Touch 。前者是采用开源但兼容的 Android 系统,而后者则是由社区支持的 Linux 手机版。

与 ChatGPT 讨论后,我尝试决定干脆来一个 Linux 试试吧。

其实我走在路上对随身的智能终端真正核心的需求并不多——能打开网页、能收听播客、打开一个在线记事本,就可以了。说起来啊,今天留意了一下京都街头的路人,好像一直盯着手机看的人还是比较少的,这一点我应该反省一下了。

不过我并不打算放弃 iPhone 或者说 Apple 生态,依然会随身携带,不过我想在路上减少低头的时间,多听、多看周围的景色。

其实我想来记录一下安装过程——然而不知道是因为 Ubuntu Touch 对于特定机型(我这次选的是 Pixel 3a )的安装支持实在已经很成熟了,还是我本来就是在 Linux 桌面环境安装的。总之,我今天的安装过程格外顺利和省心,基本就是按照 Ubuntu Touch 网站上给出的 2 个步骤来操作,就完成了,没有什么卡壳的地方。

继续阅读

最近 OpenAI 不是给 ChatGPT 的桌面客户端推出了可以查看用户计算机的终端、文本编辑器的内容,以此辅助用户进行操作的功能嘛。当时我就想到:既然可以查看终端,而终端本身是有着强大的远程登录功能的( SSH 或 telnet )。换言之,运用 ChatGPT 的这项功能,能调试的不一定是客户端所在的这一台电脑的系统环境,应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查看远程登录到的别的电脑乃至交换机等系统环境里的问题吧。

于是我试了一下……

泥潭。

继续阅读

尽管近一个半月来,我刻意地增加了博客更新,而减少了每天在网上看视频的时间,不过也正好,来整理一下自己经常收看的一些日本的IT数码频道。

收看日本IT数码频道的理由

收看日本IT数码频道有什么好处?对我来说是一种日语听力的练习。要是让我看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视频,那么我可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首先是单词不熟悉,加上所用动词再冷门一些,可能我就一整句句子就听不懂了(当然,应该没那么夸张)。

所以,之所以我会选择通过收看日本IT数码频道来学习日语,是因为我比较熟悉数码设备,已经掌握了不少相关的单词,以及明白名词之间的关系(动词)。比如,说起iPhone和Apple Watch之间,基本上就是配对(ペアリング),或是解锁(ロック解除)等等。总之,对于想要通过直接收看日本视频频道,特别是没有字幕的视频来学习日语的人来说,最好是先去看一个自己感兴趣、对于视频中所讨论的事物具有一定认知基础的频道,我觉得这样看起来会比较轻松。而对于我来说,这样的领域就是IT数码产品。

此外另一点有助于日语学习的点是,不同于一般谈话节目,一些IT数码频道往往会伴有实机演示——通常这类就是厂商投放的软广告啦。通过看这样的日语IT数码频道的实物介绍、实物评测的节目,可以边看画面边听讲解,更容易理解每一句句子到底在说什么内容。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日语的生活用语中包含了大量的拟声词、拟态词,比如在介绍IT器材的材质(肤质、粗糙、光滑、反光、冰凉)或音色(嘈杂、轰头、糊成一团)时,视频主就可能会使用大量这样的词。通常在日语学习课本中,很少会注重对于拟声词、拟态词的介绍和教授,而日本人在口语中往往会经常使用这些词。因此对于这类词汇,就可以通过观看IT数码频道来学习——应该说是「逐渐熟悉,直至掌握」。

除了这类拟声词、拟态词外,还可以通过日本的IT数码频道来理解日本人说话的技巧——特别是那种委婉暧昧的表达。我来举个具体的例子吧。通常对于一件数码设备品,一般都会介绍其优点(いい点/メリット)和缺点(悪い点/デメリット)的嘛。但是一些说话倾向于暧昧表达的日本视频主,通常不会直接用「悪い点/デメリット」这么直白的表达,而使用「有些让我在意之处」(気になった点)来指出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不足之处。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现在或者曾经比较常收看的几个日语的IT数码频道:

オイユクのコンピュータライフ

オイユクのコンピュータライフ频道的オイユク是生活在北海道的一位中年人。他自称「週末ユーチューバー」(双休日Youtuber),主打的是「伴随着计算机的生活」。其实是一个主要介绍ChromeBook在各场景下各种用法的视频频道主。除此之外,他还会时而介绍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计算机使用小技巧等,也偶尔会在直播中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探讨操作系统的异同。他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好像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了,所以时不时会拿出一台20、30年前的iBook(很早之前的苹果笔记本)来晒晒他的宝贝。

哦,对了,他的房间背景里还贴着一张EVA新剧场版的海报。

実録! 娘のスマホ 格安スマホ活用術

继续阅读

前几天犯了个小傻:我更改了KDE桌面的主题色彩,然后把桌面上的笔记便笺连同其中记录的内容都一起弄没了。

我是在:【设置】——【颜色和主题】——【全局主题】中更改主题色彩的。当我选择更改之际,系统会向我寻求确认
【此全局主题将应用以下配置】,下面有两个选项:
【外观设置】(默认已选中)
【桌面和窗口布局】(默认未选中)

我没看清楚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于是就把第二个也勾选上了。提交确认后,KDE桌面上的所有小组件全都消失了!

当然,原本贴在桌面上的那个笔记本便笺(便签)及其中内容也消失了。

这就很尴尬了。不过后来我搜索了一下,也很快就找到了方法。在这个网页备用链接)中有提到:便签中的内容被存放在了——

~/.local/share/plasma_notes

这个文件夹下。

我打开一看,有2个文件,文件名都是乱码,但用文本编辑器类软件打开,就能看到原来记入笔记便签的文字了。这就把便笺内容找给回来了。

我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是可以将屏幕开合到180度的那种。我在上面既运行Linux,也运行Windows。

因为它不是那种2合1的类型的笔记本电脑,因此我在Windows及Fedora(Linux)下试了一下,哪怕是把笔记本电脑竖着拿或者倒着拿,画面也不会自动旋转。估计是缺少相应的重力传感器吧。

我想要用这台电脑来阅读电子书,所以有时希望把屏幕竖过来阅读,这样可以让屏幕的显示更符合一页纸的实际长宽比例,对于扫描的书(PDF文档)来说这是很有需要的。于是我尝试了在Fedora(Linux)系统中寻找可以方便手动切换屏幕方向的方式。我找到了如下的方法:

首先交代一下我的使用环境,Linux发行版是Fedora,目前版本是39,用的桌面环境则是KDE。我并不是一个Linux的熟练用户,所以我不知道我的方法是否在其他发行版、其他桌面环境下同样适用。

我的方法如下:

继续阅读

因为前段时间在らしんばん买到一些以前PlayStation2的游戏,所以配置了一下电脑上的模拟环境。软件方面算是能模拟运行了,不过硬件方面按键盘操作总感觉不太顺手,于是便想着买一个电脑能用的游戏手柄来用。因为买的几款都不是动作游戏,所以对手柄的要求基本就是「能用就行」,并没有很高的性能要求。不过,在选购的时候,我发现了这款比较廉价的ELECOM 无线游戏手柄JC-U4113SBK

它吸引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便宜,不过还有一个亮点!在商品包装上,写着它是「works with chromebook」的,我倒是想试试看它在ChromeOS机器上的兼容性表现,午睡,便买来用了。另外,由于这款手柄是使用2.4GHz专用无线接收器,而非蓝牙方式连接的,因此对于像我这样可能会在不同系统环境、不同硬件设备之间更替使用的用户来说,基本就免去了配对的麻烦。

那么下面就放上测试结果。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对于按键的测试都是通过在各个系统上访问GAMEPAD TESTER这个网页进行浏览器环境测试的。

Chromebook

ChromeOS系统版本:117
浏览器(Chrome)测试:识别
Android APP RetroArch测试:识别,可以玩游戏

Android APP Kindle测试:识别,可用来阅读时翻页……

Android APP Firefox 118.2.0测试:5、6、1X 2Y 3A 4B、右侧摇杆无反应,且浏览器易自动退出。

Chrome内虚拟机Linux Firefox 测试:无法识别到手柄。
此外,在ChromeOS的【设置】、【高级】、【开发者】、【Linux开发环境】、【管理USB设备】界面中不会显示该手柄(已插入无线接收器)的相关信息。

除了ChromeOS以外,我还测试了该款手柄在其他操作系统上的表现。

Linux Fedora 38

Falkon 浏览器测试:识别

Windows 11

Firefox 118.0.2测试:识别

MacOS (Sonoma 14.1)

插入手柄的无线接收器后,操作系统会提示是否允许链接该设备。点击允许后,但是依然无法识别(以Safari和Firefox测试)。

iPhone(iOS 17)

不识别。

Pixel (Android 14)

Chrome浏览器:识别。

树莓派4 (raspiOS)

Firefox浏览器:识别。

Nintendo Switch

不识别。

总结:ChromeOS原生应用(主要就是网页浏览器?)没问题;Android应用随缘;Linux虚拟机应用没法用。Windows、Linux主机看起来没问题。Apple公司产品全线不支持。

在之前的一篇博客文章《Chromebook(ChromeOS)及内置Linux使用扫描仪指南》中我提到:当时我有两台扫描仪,佳能 LIDE 400在ChromeOS下直接免驱可用,而新买的Epson扫描仪(型号为Epson GT-X830)则因为没有提供ChromeOS驱动,因此无法实现在该操作系统上使用。

不过,经过昨晚的一番探索,情况不同了。如图,我已经成功地借助ChromeOS(x86)系统内的Linux,驱动起了该台扫描仪。

其实说来也不复杂,就是EPSON GT-X830无论是在产品的驱动下载页面上,还是说明书上,都只说明了其支持Windows与MacOS。但是在EPSON公司的另一个专门提供驱动的网页入口上,其实是可以搜索GT- X830而找到Linux驱动的(当前版本为Ver. 2.30.4(2019-08))。

继续阅读

最近在弄扫描仪嘛,于是想试试看接在我的Chromebook上能不能进行扫描。

先说是否可用的结论。我目前有两台扫描仪,一台是一直在用的佳能扫描仪CANOSCAN LIDE 400,一台是新买的Epson的扫描仪。前一台在ChromeOS系统(intel x86芯片/当前版本:107)以及内置的Linux(Debian)系统中免驱即可用。而后一台不行。

另外,可以参考的是,前面那台在ChromeOS中可免驱使用的佳能扫描仪,在MacOS(intel x86或M1)也都是免驱可用的。而后一台Epson的在MacOS上需要安装驱动才能用,官方又没有提供ChromeOS的驱动,因此我目前只能将其用于MacOS。

下面就来较为详细地说明一下在Chromebook(ChromeOS)及内置Linux中的使用步骤。其实很简单。

在ChromeOS的开始菜单里,搜索「扫描」,点选那个扫描仪的图片,就能打开下面那样的扫描界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