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All posts tagged 日本

即日起,日本印象网站(https://stampjp.com)停止运营。

理由:当时开通以后就没更新过几次。最近我在整理各种订阅服务,觉得继续保持该域名实在没意思。就打算关站了。并没有任何来自社会组织的审查、警告之类的。这真的就是个人原因(懒)!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网站的停止并不意味着内容的停止(呃……其实本来就没持续更新多久)。以后关于日本的印章,还有其他我在各地买的纪念品,如果有空(?)的话,我觉得我会整理在本博客,作为这个本来就有点「个人大杂烩」风格的博客的一个栏目来更新和整理。而且,我的日本各种小收集也已经不再限于「印章」了,还有切符、駅弁掛け紙、ブックカバー、地方新聞紙等等……

这些都依然是属于「日本印象」站点副标题所写的:「纪念印章、车站印章、明信片……点滴印迹,汇集万象。」

最后,留存一下「日本印象」站在互联网存档网站上的记录。这些页面应该都已经被 https://web.archive.org/https://archive.today/ 所存档(因为已经失效,就不做成超级链接的形式了;看吧,本来就没多少内容……)。

嗯,经历了开站又关站,我作为一名站长,算是有始有终了一回。

链接:

第一页
https://stampjp.com

第二页
https://stampjp.com/page/2/

0001:UROKO之家·UROKO美术馆纪念印章 うろこの家·うろこ美術館記念スタンプ
https://stampjp.com/kobe-uroko-stamp/

继续阅读

之所以会久违地拿起厚重的胶片单反相机开始拍摄,是因为——看到了没有,这可爱的暗角!这 APS-C 镜头用到全画幅胶片相机依然能成像的奇迹!——是因为春季的时候我在二手商店买到了一支几乎全新的 Nikon 35mm 1.8G( APS-C )。

我曾经还为它写过一篇博客文章:《我和尼康35mm f/1.8G镜头》,当时那支镜头是在 2010 年 3 月 16 日购买的(刚好当天在博客里记录下了)。

于是便用这次新买的这只同型号镜头来记下 2024 年夏季和秋季,我的京都印象与留念。

继续阅读

最近,我注意到自己住的周围,有不少定点观测、计数的人员。就是那种在街边(特别是交通要道拐弯处)坐着,腿上放着一些计数器,看到行人或车辆就拨动一下计数器的工作人员。

从外表上看,因为没有统一的制服,因此我猜测,这是一种打工,而非全职职业吧。

无论是以前来日本旅游,还是在日本生活期间,多多少少总见过几次这样的街头计数人,不过最近这一阵子在我家附近那么多且那么明显的街头计数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记得前不久我看到柯隆先生的视频,他对比了中日之间新建车站前的计测工作。按照他的说法,日本在要新建什么铁路车站前,总会派遣这样的街头计数人来统计人流量;而中国兴建车站,他却从未见过在建设之前会有这样的计测人员。

当然这只是柯隆先生的看法。不过,我回想了一下,好像印象里确实也没有在过往上海生活时候,看见过这样的计测人员。

于是话锋一转——

继续阅读

看到一条来自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11 月 27 日的公告:《検索結果のRSS出力の開始ほか》简单来说,主要说的就是搜索结果支持通过 RSS 输出了。关于 RSS 是什么,可以看维基百科上的词条

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搜索网站上随便搜一些你想搜的关键词,在搜索结果页面下方靠右侧(但不是最下面)会有一个蓝色的 RSS 的订阅图标。点击一下就可以订阅该搜索结果了。

比如我搜索了「上海 魔都」,点击其中的订阅图标,就得到了如下这个链接:

https://ndlsearch.ndl.go.jp/rss/ndls/bib.xml?cs=bib&display=panel&from=0&size=20&keyword=%E4%B8%8A%E6%B5%B7%20%E9%AD%94%E9%83%BD&f-ht=ndl&f-ht=library

我又搜索《记录的地平线》这部作品的日文原名:ログ・ホライズン,得到如下 RSS 订阅链接:

https://ndlsearch.ndl.go.jp/rss/ndls/bib.xml?cs=bib&display=panel&from=0&size=20&keyword=%E3%83%AD%E3%82%B0%E3%83%BB%E3%83%9B%E3%83%A9%E3%82%A4%E3%82%BA%E3%83%B3&f-ht=ndl&f-ht=library

挺简单的。对于专注某一作品或某一主题的日文书籍的新书,用起来应该会相当方便!

昨天,我收到了一个不小的噩耗,不过请放心,并不与本文标题有关,并没有亲人朋友故世。我通常遇到什么事情,几乎很少会在博客里透露的,所以,昨天的博客像个没事人似的,而今天的这一篇博客也不会写出有关昨天这个不小的坏消息的具体内容。只不过在这前言里的这个日期里小小地「叮~」地记录一下。以后我自己会记得并回想起的吧。

好,下面来说和本文标题有关的事。其实这篇博客的想法笔记也是几个月前就写好的了。

在 ChatGPT 4o 以及 高级语音模式的预告视频推出乃至正式开始测试之后,我看网上不少人开始提及 ChatGPT 在提供情感治愈方面的功效,甚至在一些英文的社交媒体上还有人给出自己的亲身实例。嗯,对了,之所以我今天会想到拿出几个月前笔记草稿中的这个话题来写,也是因为当我昨天得知了这个不小的噩耗后,也尝试使用 ChatGPT 和 Claude 对我自己进行了情绪疏导,让 AI 为我写下了些什么。

对了,我记得今年( 2024年 )春天或夏天的时候, ChatGPT 开始添加了一个记录个人信息的功能,就是会在每一次的对话中,把有关用户的习惯、爱好、身份等逐一记录下来,用作今后对话的参考。

于是我就想到了:如果人们(用户)足够相信 AI ,并且同一个 AI 持续运行、持续长期服务于一个用户的话,它可能会记录下这位用户很久很久的人生轨迹。啊,就如同我这个博客以及各位博主的博客那样——只不过写博客是作者主动有选择地进行输出,而 AI 则是在倾听中逐一记录。再加上 AI 表现出了类似人类的倾听并组织语言输出的能力,且这种表现能力正在不断增长(注:姑且还不知道这里成为「智能」合不合适,所以我这里将其称为「组织语言输出的能力」),那么, AI 就会成为用户这个人类个体的陪伴着、长期倾听者乃至于说是守望一生的记忆体。

就像是一个……始终陪伴着的仆人或助手。嗯,人工智能女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前几个月,KAIN.IX 博客主人 dimlau 在《记录、记忆、故事》这篇博客中,对一个用 AI 实时识别生活物品并用机械语音说出来的应用演示评价为「有一种荒诞的趣味,像是走进了黑色幽默电影里。」

然而我却对这种记录、陪伴一生 AI 的项目抱有积极看法,特别是眼看着在孤独死成为社会问题的当下及近未来。

继续阅读

在日本书店,特别是一些畅销书柜台里,总能看到作者发明出并提倡的各种奇怪的「力」的概念,用作为标题。例如「鈍感力」、「女子力」等等,甚至我记得岸田文雄在数年前的海报上,用的标语好像也是「聞く力」(倾听力)。甚至在我之前读的一本《努力革命》( ISBN : 9784344042407 )书里还提出了「飛ぶ力」(飞跃力?)和「すげー、やべー力」(好棒棒喔!力)这样奇怪的名词。

这种「力」系列看多了,就会产生一些疑问:把各种情景下人的各种表现,归纳为一种像是属性一样的「力」一样的东西,合适吗?

继续阅读

之前写过一篇《京都二手书展盘点及我的经验谈》,于是秋季到了,京都每年三大例行二手书展的秋季展会——知恩寺二手书展又开幕了。我去了一天,下面简单发一下照片。

寺庙大门入口处,百万遍知恩寺。注意,不要和京都另一处有名的寺院「知恩院」(净土宗本山)搞混。

继续阅读

不到一周前日本经历了国会众议院选举,各个候选人和党派好像也都多多少少积极开始进行网络推广,我在互联网的视频平台上也被算法推送了不少这类视频。对于日本社会,我的近距离观察时间并不久,所以我这里就不谈论这些候选人他们所说的经济、安全保障等政策问题了。不过我还是想摘录、引用一下,我在这两周时间里,听到的三段很属人的话,或者说,人的属性很高、很浓厚的话。


第一段: 2024 年 10 月25 日辻村ちひろ先生的发言(场所:大宮駅東口) 18:13开始(概括并翻译):

「最近,出来不少党,有的说了一些很猛的话,比如说『别小瞧了日本!』(日本をなめるな!)这样的话,他们总是在说,日本人、日本民族之类的。我从刚才就在想,他们说的这种话,是能看清楚你们(现场听众)每一位的脸的话语吗?我看好像不是,而是弄出一个很庞大很模糊的「日本」这个概念,然后把各位填塞进去,然后问:你们能(为它而)去死吗?——我只能看出他们是要创造出这样一种社会。我认为,这是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情况。所以我很讨厌,想要制止它。我想创造一种能看清每个人脸的政治。」

我很喜欢他的这段话,他这里强调了要尊重一个个个体,而不是忽悠出一个大的集体的概念,然后用一个庞大的民族、国家的标签,去单一化人。如果是单一化人,这让我联想到了一种国家民族社会主义(即「纳粹」)的仪式,就是那种元首一挥手,场内大众齐刷刷一个动作致敬。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我也另外联想到了一句歌词,就是《红旗飘飘》里的那句「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我想,这与上述引用辻村先生这里所说的比喻是类似的情况:弄出一个大概念,然后把你装进这个概念里,并问:你愿意为它而死吗?真是一句可怕的歌词。


继续阅读

常在日本街头走,就能看到有不少人会在双肩背包或者侧背包上挂上小挂件。其中一部分应该是扭蛋机里转出来的玩具,另一些或许是抓娃娃机里抓出来的玩具(比如像是《精灵宝可梦》系列的毛绒玩偶。更有甚至会挂更多,同时 3 、4 个也不在话下。也因此,日本地上或者路边偶尔能看到有人掉落的挂件玩偶,或有好心人捡起来放在路边高处,期待原主人会回来找到它。

据我观察,喜爱挂挂件的通常有两类人,一类是年轻人、学生,而且无论男女,好像都会挂。另一类则是 5、60 岁的成年人,他们的打扮看起来像是旅行者,穿着休闲装。而印象里我几乎没见过看起来像是办公室上班人士的人在包上挂这类装饰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