ログ・ホライズン

All posts tagged ログ・ホライズン

前一阵读完了一本小书《苦しくて切ないすべての人たちへ》(ISBN: ‎ 9784106110375)。首先必须说一下它的标题,其可译为:《致所有苦恼悲伤的人们》。不过,我读完这本书觉得……感到痛苦悲伤的人还是别读这本书比较好。因为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日语中的一个单词:「諦める」(あきらめる)——放弃、断念、放下。所以说,这本书不是帮助人们找回希望、摆脱痛苦的书,而是告诉读者世界以及你的生命本身就是无可奈何、无处说理的一个东西。这么听起来,有点佛教的意思是不是?没错,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日本僧侣南直哉 。

我的恐山印象

其实我不认识这位僧人,对这个名字一点印象都没有。但从书封面和简介我才知道,作者南直哉是恐山菩提寺的禅宗僧侣。作者我不认识,可是恐山这座寺院我去过呀!而且在我印象里,恐山是日本许许多多寺院中比较特殊的一座。所以在介绍这本书前,让我来说一下自己的恐山印象。

恐山菩提寺是位于日本青森县的一座禅宗寺庙,而青森县则是日本列岛中最主要的那个岛——本州岛最北端、靠近北海道的一个地区(县)。别的不说,听我这么描述地理位置,应该就能知道,这里是一块很偏僻的地方了吧?没错,这是一座位于荒野、远离城市的寺庙。记得多年前我计划自己去日本东北六县旅游之前,看了一期NHK的《ドキュメント72時間》(纪实72小时)栏目在恐山定点摄影的节目。节目的标题是《恐山 死者たちの場所》(恐山 死者们的场所)。与日本一些有名的观光型寺院(金阁寺、浅草寺),或被戏称为「葬式仏教」的那些只从事于丧葬业务的寺院略有不同,恐山菩提寺更因为「人死后会聚集在这里」的传说,而成了一座被认为是有特殊环境的寺院。对,我去过,活着(?)回来了。也没看到什么灵魂,更没有感到什么心灵一下子被净化了之类的效果。不过倒确实看到了在荒凉中的不同风景,看到了日本信仰的一个侧面。我有2个细节回忆。一个是在寺院附近(后山?)面对宇曾利山湖拍照时,一对中年夫妻向我问候,聊了几句后,他们高兴地和我说了句:「Have a nice day.」确实是很普通的问候,不过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两人是不是丧子的夫妇,或是有别的与死别相关的事,而来到此地的呢?另一件事是,我在恐山菩提寺的某个堂内,看到了许多死者的照片,而那些照片旁边,都会配上一个造型各异,打扮得很漂亮的女性玩偶。我当时就意识到了那是什么,并为此还向寺内僧侣询问了一下,果然,那是「冥界結婚」。也就是说,那些死者在去世前尚未结婚,因此亲属摆一个玩偶作为他们在死后的妻子(印象里好像当时没看到男性玩偶)。我在日本参拜的寺院应该也有超过100座了吧,在其他寺院我见过水子供养等信仰,但「冥界結婚」,我所亲历的仅此一家。

来说这本《苦しくて切ないすべての人たちへ》

以上就是对恐山这座寺庙的2则小回忆,总之,我是没有「灵感」的人,看不到什么怪力乱神,但从我亲眼目的的寺内信仰形态上来说,恐山确实有些与众不同。那么来说回这本由恐山的僧人南直哉所写的《苦しくて切ないすべての人たちへ》。

在本书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出生的非合理性。出生就是一件非讲理的事,任何人都不是自己想要出生而降生于这个世界的。所以在南先生看来,「生きているだけで大仕事」——仅仅是活着,就是一件很大的工作了(P22)。其实关于这一点,我联想到了橙乃ままれ在轻小说《记录的地平线》(《ログ・ホライズン》)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大概是〈记录的地平线〉公会成员中的少年组遇到〈望乡派〉之后,喵太班长对战隆达格的场景。我印象里是以喵太的内心活动来描写的:谁也不是自己想来到这个异世界,而少年组在这里找到了意义,但在剧中表现出报复世界的隆达格却没有找到新的意义。我想小说作者橙乃在这里想要借故事讨论的主题,应该是与南直哉在本书开头提起的话题是相同的。即诞生这件事之非合理性。因此返观橙乃在《记录的地平线》中借喵太班长的思考来谈论隆达格这一故事片段,应该也不是为了批判隆达格,而是为了说明对于诞生这件事,谁都是无可奈何的——这或许又可以联系到在动画第3期或小说第12卷(未出版)《円卓崩壊》故事中,作为社会组织的〈圆桌会议〉不应该无视和放弃〈秋叶原〉那些没找到异世界生活意义的居民,而应该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发现生活意义的机会——这份来自〈诚信〉会长亚因斯的温暖。

抱歉,又打岔了。说回这本《苦しくて切ないすべての人たちへ》。作者认为非合理地降生的人生,本身就是「不得不活着」的非合理时间,是一种「無駄な」(无用的)时间。不过,作者在明确这种生、生活的非合理性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他认为能自己创造出意义的人,是令人尊敬的人(P25)。其实我也是有类似想法的,许多年前,我在思考的是「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后来我发现——这有点主观唯心主义的意思:「自己才是意义的唯一来源」。世界就是一片黑暗的,唯有主观的「我」这个概念,即一个可以思考的主体,才具有创生出意义、将意义赋予其他事物的能力。哪里(外界)被赋予了意义,那里就亮了起来、变得可爱了起来。

本书后面的内容,就偏向于介绍作者他自己的修行经历,从他成为僧侣开始遇到的一些有趣的故事,结合一些他的思考,借用佛教的思想来说出他自己的观点。第2章开头(P52)的那个故事很有趣,简直像是寺庙里的特摄片一样具有临场感!标题是《修行道場の怪獣》。这里不剧透了,有兴趣的人请自己读一读。

继续阅读

日本社会自近代起,民众之间有着深厚的读书、出杂志的文化,形成了一种社会大众的习惯,甚至还出现了「読書国民」这样一个词。而《记录的地平线》的作者橙乃ままれ也是图书馆的常客。在过去接受东京葛饰区立图书馆的专访时,他自称是图书馆的Fan。而在接受may/皐めい采访的同人本《橙乃ままれ作品アンソロジー ままれアンソロ》中,橙乃谈及了自己曾经一段时间内从事过杂志编辑工作的经历(P67页)。想必无论是作者的个人经历,还是社会整体的热衷于读书、出杂志的氛围,都会多多少少反映在《记录的地平线》这部作品内。更何况《记录的地平线》还是有相当的笔墨着力于刻画作品中的那个世界的社会环境与社区氛围的一部作品。

于是本文就来简单考察一下——准确说是将相关点点滴滴的资料整理一下——看看在〈赛尔迪希亚〉世界中有哪些书刊,以及与其相关的人和事。又因为《记录的地平线》的主要故事是围绕〈秋叶原〉展开的,所以以下列举的内容里大部分都是存在于秋叶原区域的事物和团体。

出版物

《アキバクロニクル》(通称《アキクロ》)

这是一份秋叶原地区情报杂志。在台湾角川译本里翻译为《秋叶原新闻》或是《秋叶原地下》。

在小说的第2卷开头秋叶原地图的插图中,可以看到左下角的发行方落款就是该杂志的编辑部,图边上则显示了其英文「AKIBA CHRONICLE」。在小说第5卷中,实莉内心独白段落中也提到了这家编辑部。

该志曾经报道过一篇由三位匿名者评论秋叶原拉面的报告《アキバラーメン三銃士レポ》。而在《【MW】「ログホラ10巻&外伝」特集&今週のトピックス》的提问回答内容中,则提到了ねみみ会坐在暖炉上阅读这份杂志。

《えんたーなう!》

《えんたーなう!》是一本秋叶原定期发行的刊物。已知明日架与円東あきば在上面连载投稿。在2013年版的《アキバ市民住民票》上列出了同名团体。

继续阅读

随着NHK宣布《记录的地平线》(ログ・ホライズン)宣布制作第三季动画《円卓崩壊》,无论是中文观众还是日文观众的期待都日渐高涨。

于是这几天正好在百度贴吧看到一个帖子,楼主问是否需要阅读轻小说,然后吧主「平凡的绊」在回复中提到:「动画的目的是卖小说,当然以满足小说读者为第一要务,然后才是满足动画观众,这个是轻改的一贯特色。」

吧主的这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兴趣。其实这个观点我也早就听说过,甚至有更露骨的指责,说动画片不过是广告片,而真正销售盈利的是玩具(手办周边等)。进而发掘下去,却发现了《记录的地平线》第三季与前两集的不同之处!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可能意味着其制作倾向的改变。

这里不得不谈及的是日本TV动画片出资方的问题,也就是大名鼎鼎耳熟能详却不太能弄明白的「製作委員会」方式。

简单来说:制作动画总要有预算资金。在很久以前,通常预算资金都是由动画公司自己出资的,因而动画片所赢得的利益也都有该公司获得(当然要向原作者支付改编使用费用)。后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随着动画产业逐渐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公司想进入(投资)这个领域;同时,也考虑到动画作品有成功与失败,即作品受到喜爱因而相关周边书籍大卖或作品被观众冷遇结果周边卖不出去。为了集合多家公司的资金,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同时也是为了分散失败风险、分享成功收益,日本动画的制作,出现了由多家公司共同集资筹划的前期准备形式——「製作委員会」方式。使这项制度一举成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可以说EVA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内容怪力乱神,还在于它在业界及社会引发的讨论与改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