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這部作品的書名和介紹時,一定會讓人認為是部主角猛開威能,無腦征服,女人們不斷倒貼的老哏故事。沒錯,基本上這就是這樣一篇主題明確的作品。

以上这段话,是台湾角川出版社在介绍这部轻小说作品时给出的概括语句。坦白地说,我就是被这句话给吸引的——因为看了浪漫的《秒速五厘米》小说,以及斥及现实的《郎咸平帶你重讀經典資本論與國富論》之后,暑假我也想找一本纯粹烂强,大开后宫的作品来轻松一读,于是就找到了这本。

因此,读的时候我始终在给这本书找一个定位:它究竟是“想认真写奇幻小说却因为作者还是新人所以增加了一些H描写来吸引读者”呢?还是“纯粹就是H小说只是为了编排故事情节需要而加入了一些别的元素”呢?读到最后,我还是没有弄明白。

不过读完之后,我倒是在这本作品中,读出了一些作为一部滥强主角小说之上,别的一些可以思考一番的内容。

本作的描述及情节大致与二、三流的小说相仿,并没有令我感到特别出色或意外的情节。只是这第一卷的后半段,隐约浮现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主题:勇者的价值观。

继续阅读

今天(2016年9月5日)在上海淮海路的Sony Store体验了一番传说中的PlayStation VR。

其实半年前,在日本九州福冈新开的一家Sony Store里与它擦肩而过——因为没有预约,因此当晚无法体验。好在在预计于今年年底发售之前的现在,体验到了一番。

在上海Sony Store的PlayStation体验内容并没有手上或者身体上的操作的互动,只是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作为海洋的生物学家或类似的身份,身处一个狭窄的笼子中,并被放入海里进行生物调查。期间遭到鲨鱼攻击,笼子的大门被鲨鱼撕咬,铰链断裂,铁笼的大门被扯下。

尽管没有手柄操纵,但VR眼睛硬件本身相比于Sony之前推出过的三代头戴式显示器,增加了三轴陀螺仪或者实现功能的部件,因此视野中的画面可以随着头部的转动而变化,基本感觉不到延迟或角度偏差,而且相比于其他体验者,我更注重向侧面、上方以及后面的视角,转头时基本都没有违和感。也就是说,视野内容的变化与头部转动方向角度的吻合程度,在我可以欣然接受的程度。

此外,画面内容虽然是一段视频,但却是实时演算的。理由就是在视野前方有“探照灯”的效果。我的判断依据是铁笼子的金属框,如果我的脑袋不正对着某根金属框架,那根金属框架就是暗淡的,一旦我头转过去,它就会泛出金属质感的漫反射——由此可见,它是实时演算的。

虽然有了根据头部运动来变化游戏画面视角的功能,但是在本次体验中,我注意到还有一项功能的缺乏的——也就是头部的运动,不是转动,而是位置移动。例如当我试图想凑近身边的某个仪表盘去看看上面的数值时,我发现画面并没有随着我头部的移动而改变。也就是说,今天的体验环境监测并反馈了头盔的转动,却还不能反馈头盔的位置移动。不知道只是这次体验的视频软件不支持,还是PlayStation VR硬件本身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我仿佛记得前不久在某篇新闻报道里读到过PlayStation VR对房间空间大小有要求,照这样来看,它理应支持空间位置移动捕捉才对啊。

此外,观看PlayStation VR的时候,刚才上的时候会觉得画面有一些模糊——或许是因为临时体验,因此没有调好眼镜的屈光度吧。例如当我抬头看海洋上方亮光(天空)的时候,画面依然是模糊的。不过这或许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人眼查看不同距离事物时的成像,是与瞳孔的对焦有关,也就是说,这是涉及到瞳孔的放大缩小,以及一系列瞳孔内部的生理结构变化有关。但PlayStation VR以及现实一切的VR或许目前还只能捕捉到头部的转动,却难以精细地捕捉到眼球内部的变化。我唯一知道类似相关的技术,是佳能相机多年之前推出过的“眼控对焦”,据说是根据眼球的转动来控制相机取景器中对焦点的位置——但这也是根据眼球观察方向,而非根据眼球的瞳孔大小或肌肉状态来监测对焦情况。或许这个问题在近年还是个无解的问题。

不过经过今天的体验,PlayStation VR是一款足够让我沉浸片刻的产品了,与前几年同样是在Sony Store体验到的T2头戴式显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产品的重量上也明显减轻了。如果上市之后,有那么2、3款合我心意的VR游戏,我想我会入手PlayStation VR的。

各种著名IP大作游戏,VR化吧!

2016年8月,我去日本的东北地区以及关东地区旅游了一番,其中10天住在东京,因此也经常前去秋叶原逛逛。

说到秋叶原,回忆起来,最早的印象应该是《秋叶原电脑组》这部动画作品。但当时还不知道秋叶原是什么、意味着什么,还以为只是作品中架空世界的一个名称而已。之后真正开始意识到现实中位于日本东京的秋叶原地区,要算是中学时代每月必买的《动感新势力》以及《动画基地》对日本御宅文化的介绍。当时伴随着秋叶原而来的有两个文化话题:电车男、女仆咖啡店。

女仆咖啡店在我心目中即是秋叶原的标志性元素,因此我很早就去过女仆咖啡店——早在2009年,距今7年前的我的第一次赴日之旅。不过当时还是日语说不上两三句的状态,还是请了翻译一起入店的。由于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因此后来的几次旅行中并没有每次都去——只是期间去过一次伪娘咖啡店,以及一次想去池袋的执事咖啡店却被告知没有预约而未能入店。哦,另外倒是也去过台北地下街的女仆咖啡店。

而这次的日本旅游中,则是不仅去了4次@home cafe女仆咖啡店,还去了另外的两家—— CureMaidCafe Mai:lish。回来后还很凑巧——8月19日@home cafe的三位女仆来参加上海萌樱会9的舞台表演,我也通过和邪社的渠道申请对她们进行了采访。我想把这些零零总总的经验,综合起来,加上我在店内看到的想到的,写成这么一篇文章,来探讨一下女仆咖啡店的核心文化——女仆的魅力,或以文艺修辞来说:女仆的魔法。

继续阅读

童谣《丸竹夷》介绍

啊……这篇游记终于写到最后一篇了,从3月份连载到8月,整整六个月才写完这篇游记啊。

本次旅行其实是我本人第一次拿着三年多次观光签证进行日本之旅,也是如果不算之前冲绳短短3天行程的话,第一次在日本进行较长的旅行。以京都为基点,浏览了京都府、大阪府、奈良县、兵库县及三重县。那么本篇就回到旅途的基点,来说说京都。

京都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自794年开始成为日本的首都,也标志着我所喜欢的日本平安时代的开始,直到幕府末期大政奉还为止。顺便一提,我在一些书中读到过,天皇也并没有明确表示首都就迁到了东京。因此,或许在一部分京都人以及京都文化爱好者心目中,京都便是永远的京都。

继续阅读

时间:2016年2月20日

地点:京都府

这一天是我本次2016年2月日本京都及近畿地区自由行的最后一天——其实大约只有半天时间。

白云神社与三十三间堂

同样是清早出发,先来到了位于京都御苑的白云神社。京都御苑在明治维新大政奉还前,是天皇住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京都御苑位于京都市的北方。对于京都纵横棋盘式的城市道路结构,如果大家还知道《丸竹夷》这首京都路名童谣的话,那么这首歌里东西走向的道路就是从京都御苑最南边的出口开始算起的。 之后由于天皇去了东京,再加上政治制度的变革,因此这里也就改建成了公园。而其中也有一些神社、寺庙等建筑物。这天我去的白云神社,就是一座祭祀七福神中唯一女神弁才天的神社。

继续阅读

各位好,又……见面了。我是wildgun,圣地巡礼爱好者。大家有没有看过我以前的游记呢?我觉得照现在的连载速度,还没等前一次游记连载完毕,已经要把后面的旅游细节忘掉一部分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因此我准备先把每次旅游的《预备篇》写下来,一来是给自己做个提醒或立一个目标,二来也好提前给有意向去的同好做一个行程参考。既然如此,《预备篇》将以交通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干货”为主。因此,我打下这行字的时候,坐在从鹿儿岛中央站前往鹿儿岛机场,回程途中的巴士上。

说起种子岛,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对于日本人来说,应该是JAXA宇宙中心吧?对于我来说——或者对于日本动画爱好者来说,大概比起JAXA来,种子岛更有名的是作为《秒速五厘米》第二篇《宇航员》以及另一部动画《机器人笔记》的圣地吧。

曾经我以为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及的的地方。那家夜幕下的便利店也好,那家学校也好,都是十分偏远的地方。不过说实话,相比于众所周知的圣地巡礼地点——《灌篮高手》舞台所在的那个江之电交道口,规划种子岛的行程确实是要难上一个等级。即使是在日本各地多次圣地巡礼的我,在这次种子岛的圣地巡礼以及鹿儿岛的旅行中,也又增加了不少新的“成就”:用日语直接打国际电话联系没有主页没有电子邮箱的宾馆;用日语直接打电话预约出租车……凭着日语N4低分通过的水平,我居然能把行程理顺、没把自己弄丢还蛮顺利,我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当然,这也缘于日本旅行信息相对完善、也参考了不少去过的爱好者的游记,以及得到了种子岛观光协会facebook管理员及岛上居民的照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