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石之门

All posts tagged 命运石之门

2016年8月,我去日本的东北地区以及关东地区旅游了一番,其中10天住在东京,因此也经常前去秋叶原逛逛。

说到秋叶原,回忆起来,最早的印象应该是《秋叶原电脑组》这部动画作品。但当时还不知道秋叶原是什么、意味着什么,还以为只是作品中架空世界的一个名称而已。之后真正开始意识到现实中位于日本东京的秋叶原地区,要算是中学时代每月必买的《动感新势力》以及《动画基地》对日本御宅文化的介绍。当时伴随着秋叶原而来的有两个文化话题:电车男、女仆咖啡店。

女仆咖啡店在我心目中即是秋叶原的标志性元素,因此我很早就去过女仆咖啡店——早在2009年,距今7年前的我的第一次赴日之旅。不过当时还是日语说不上两三句的状态,还是请了翻译一起入店的。由于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因此后来的几次旅行中并没有每次都去——只是期间去过一次伪娘咖啡店,以及一次想去池袋的执事咖啡店却被告知没有预约而未能入店。哦,另外倒是也去过台北地下街的女仆咖啡店。

而这次的日本旅游中,则是不仅去了4次@home cafe女仆咖啡店,还去了另外的两家—— CureMaidCafe Mai:lish。回来后还很凑巧——8月19日@home cafe的三位女仆来参加上海萌樱会9的舞台表演,我也通过和邪社的渠道申请对她们进行了采访。我想把这些零零总总的经验,综合起来,加上我在店内看到的想到的,写成这么一篇文章,来探讨一下女仆咖啡店的核心文化——女仆的魅力,或以文艺修辞来说:女仆的魔法。

继续阅读

 

现在是2014年5月25日的傍晚(成文时间),几个小时前我刚完成对志仓千代丸、Afilia Saga、虚渊玄及Nitro+社长的专访,同行的还有和邪社的社长Jimmy以及负责翻译采访的妹子。两天的AnimeparTy02活动就此落幕。

其实之前并没有关注AT展,因为上海这种大大小小的展太多了,我对同人本子的兴趣也早已淡薄。到了四月一日,看到一条消息说志仓千代丸会参加AT02,也没太在意,因为愚人节照惯例是有许许多多劲爆消息的。后来到了4月29日,和邪社又更新了一条虚渊玄要来参加AT的消息,仔细一看原来志仓社长要来也是真的。我在和邪社这边也算是作者兼记者了,于是问Jimmy:可以采访吗?可以Cos着去吗?(我以前Cos过《命运石之门》里的桥田至,也就是超级黑客桶子)。被告知:可以。于是这就揭开了我激动而忙碌的五月。

继续阅读

前一篇博客里提到了“工业浪漫主义”这个概念,今天就来说一说它。

 

其实我也是从去年开始才注意到这个概念的。从小到大我的动手能力是基本没有的,玩Cos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从来不会自己做道具,也不会化妆的,连摄影都是近三年才开始玩的。
去年是我买入不少摄影器材的一年,我经常上的色影无忌论坛是一个器材性的论坛,论坛上既竞相追逐着新的器材,但同时也弥漫着一种崇尚怀旧、尊重手动的氛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镜头的品质,蔡司与徕卡镜头的做工与成像效果,以及皮腔相机、干板摄影法往往都是资深用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样环境的影响下,我也很快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并且在这种对镜片与光学领域的兴趣下,诞生了我角色扮演的第三个主要人物:Denebola。不过这个人物尚未有很好的发展,以后再说。
去年我主要影响我的动画是《命运石之门》,这应当也可以说是一部充满了工业浪漫主义的作品:寄存于古旧神社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旧电脑、古老失传的字符集、大型强子对撞机——用片中超级黑客桥田至的话来说,真是“萌え”。当然在这以前我也有这种情感:例如我很喜欢3寸软盘和5寸软盘,还为自己从小是从DOS操作系统学起而莫名的自豪,延续到最近,就是买了几把机械键盘和轨迹球。其实这种工业浪漫主义所憧憬的对象,比起蒸汽机与齿轮来说,要稍靠后一些,应当说是对微软公司将计算机推行至个人桌面以前的那个时代产物的崇拜。
去年我还在Fee-cafe店的墙壁里上看到一个黑色齿轮构成的艺术挂钟,油然而生的工业浪漫主义情绪让我对这钟凝视了好久。(虽然在我看来这个不太符合Fee-cafe的主题,Fee-cafe主题是哥特,与工业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我注意到了“工业浪漫主义”这样东西 - wildgun - ???

 

 

 

(图片为Fee-cafe的齿轮挂钟,由大众点评网用户某如所摄,转自:http://www.dianping.com/photos/16513560

 

 

 

 

在我的见识中,工业浪漫主义发源于机械唯物主义。在更早之前,《攻壳机动队:Innocence》中华丽地展现了它并阐述了它,而我在高中物理教科书(也许是综合课的教科书?)上看到的一章插图第一次引起了我的这种认识:那是一张类似于天象仪的机械,但依稀记得有很多齿轮,因此更像是近代西方的产物。这张插图——由一系列齿轮带动的太阳与九大行星——或许就是牛顿经典力学建立以后,到相对论建立之前,上至科学家下至普通工人,对太阳系对宇宙运动规律的认识吧!
这种把宇宙和工业结合起来的理念,到了宫泽贤治那里,便成了《银河铁道之夜》,到了Key那里,就成了《星之梦》。说起来我的泪点很高,《星之梦》是极少数能让我眼泪打转的作品,是少女机器人与巨大天象仪的组合,是自然宇宙和人类工业的结合。玩完之后我还一度想把那个电子花束给做出来呢!
工业浪漫主义,给一个归纳的话:它既含有科学思维的理性,又有对超越人类能力事物的崇拜之感性,也有人定胜天的激情,还有崇古怀旧的思念。它是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的人们,对之前一两百年回顾时的情结。

 

 

 

有问题近几个月总是在我脑海里盘旋,就是Cos摄影的感觉问题。起因是这样的,在拍摄完《FG@SH(暂定)社团命运石之门Cos首次内景1》之后,椎名真由里的Coser霜在微博上说了一句,那次摄影感觉上不太像是Cos摄影,而更像是普通摄影。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Cos摄影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普通摄影又是一种什么感觉?诚然,我们都或多或少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但都无法准确把握,用文字描述这种感觉上的差异。就这个问题近期我思考了不少,也与几位熟悉的Coser交流了多次,一次次的辨认,一次次的分析,在今天有了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结论。当然,其实我感觉霜对这个问题的表述并不准确,其实我觉得这两种都是Cos摄影——Cos摄影嘛,顾名思义就是对Cos活动进行拍摄——但显然在所有的Cos摄影作品中,有明显感觉差异的两种风格,这种风格到底是哪个层面上的差异呢?于是我就来试着分析一下此二种不同感觉的成因,这里姑且还是把这两种Cos摄影称呼为“Cos摄影”和“普通摄影”:
起初我想到的是设备和技术层面的区别。或许是因为Cos受众以学生为主,因此拍摄设备大多都是家庭消费级的数码相机,因此色彩平淡、锐度一般、景深深(基本无焦外虚化效果)、构图随意(常常倾斜)且多为用自然光;而相对应的,普通摄影则往往更倾向于专业的器材,色彩鲜艳或真实、锐度高、景深浅、构图平稳且可能采用人造光源。

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自己否定掉了,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Coser有了经济能力,有了不错的设备,也有大光圈镜头,也有闪光灯,但这些设备或技术上的差异并不是造成感觉上的区别。

举一例作比较,在Cosplay王国上看到的一个作品《【COS】◆◇◆◇◆◇◆▎▎思◆凡—公子欢喜 ▎▎◆◇◆◇◆◇◆》,这个作品无论是Coser还是摄影师乃至原作其实我都不认识不知道,不过作品的拍摄风格其实与我相仿,都是取景横平竖直、构图放在三分线交点,至于拍摄设备虽然看不到Exif信息但大致也相同。不过比较一下,我的作品(如:《三国杀黄月英Cosplay@上海桂林公园》《《夏目友人帐》夏目玲子COS》《《夏目友人帐》夏目玲子&夏目贵志COS》)与他在拍摄“感觉”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这种感觉的区别并不在于设备或技术。
后来在一次和卜聊天时,谈起霜Cos的遥久作品,卜给了我一个答案:Cos摄影与普通摄影的作品在于是否在拍摄前准备好了故事和分镜。确实,那些被我们感觉为Cos摄影的作品,具有很强烈的故事性,构图什么的也像是精心策划过的。诚然,这是一个不错的答案,一个当时让我恍然大悟的答案。但是似乎还没有分析到点子上,为什么看照片的人能看出一系列Cos照片是否经过精心准备呢?事实上,看照片的人是无法知道Coser与摄影师是否考虑过分镜的,他们只能从图中的内容来推测,因此,根本的区别一定是图中的内容。

我这里也有一对例子,都是我们《命运石之门》的Cos,同一部作品,同一群人,也都是拍摄没有做太多准备只是考虑了一个主题,到了临场根据实地条件拍摄的,但却成了两种感觉的作品。前者更像是上文所说的普通摄影,而后者则更像是Cos摄影。《FG@SH(暂定)社团命运石之门Cos首次内景2——小剧情篇》(主要是前半部分)、《冈伦与假想敌作战的一天》。因此准备与否,也不是区分这两种感觉的根本因素。

其实我还考虑过其他因素,比如是否加上台词就有了Cos摄影感?是否照片表现内容连续就有了Cos摄影感?是否摆拍就有了Cos摄影感?都不是……
终于,这几天我翻阅了王国许许多多我知道的和更多我不知道的Cos作品之后,想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

那就是作品中摄影师(看图者)的存在感。

在之前被分类为Cos摄影的作品中,摄影师(看图者)是无存在感的,Cos角色表现得不感知摄影师(看图者),而是自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中的一段故事、一个人物;而在之前被分类为普通摄影的作品中,Cos角色往往是意识到摄影师(看图者)的存在的,Cos角色与摄影师(看图者)有明显的交互,因此这一类作品中,无论是Cos角色还是摄影师还是发布后的看图者,在心里认知上都意识到与对方,以及与对方的互动关系。
如果上面那段说的太复杂了,那就简而言之:被分类为Cos摄影的那类作品,Coser往往是不看镜头的,如果是两个或多个Coser则往往对视,总之是自己在做自己的事;而在被分类为普通摄影的那类作品,Coser往往是看着镜头的,就算是两人或多人,也是看着镜头的。

来比较一下上面的作品吧!《【COS】◆◇◆◇◆◇◆▎▎思◆凡—公子欢喜 ▎▎◆◇◆◇◆◇◆》中两个角色就是明显有互动,却不看镜头,不意识到摄影师存在的,而《《夏目友人帐》夏目玲子&夏目贵志COS》中就算是两人同时出现的照片,角色之间都是不互看,不发生互动,而是更多的是看向镜头。

 

诚然如此,我想起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上周六第一次和小千合作帮她拍《命运石之门》牧濑红莉栖Cos时,一开始她总是不习惯看镜头,于是我就提醒了她几次,现在想想,正是这两种拍摄风格的区分。第二个例子,是在一些被认为是Cos摄影的作品中,往往喜欢在构图的前景中加入虚化的遮挡物,比如柱子啦,草堆啦之类的,给人一种偷窥感,好像摄影师是在偷听和偷看两人的对话。我想这正是为了突出摄影师(看图者)不存在感而采用的一种手法。

 

摄影师(看图者)的存在感,实际是维系在Cos角色、摄影师与看图者之间的交互关系,这种关系越鲜明,摄影师(看图者)的存在感越强,则作品越像所谓的普通摄影,而关系越虚无,摄影师(看图者)的存在感越弱,则越像Cos摄影。棚拍Cos人设,则是前者的极端表现,而静态电影,则成了后者的极端表现。其实这之间的区别,就有点像写作时所谓的第一人称写作和第三人称写作,或是游戏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视角,当然也不完全一样。总之,摄影师(看图者)的存在感,具体表现为Cos角色是否看镜头,是我所分析出的这两种不同表现风格的Cos摄影的区别关键所在。

昨天拍(暂定)的《命运石之门》外景,拍的角色是牧濑红莉栖和冈伦。晚上雨涛在微博上发了一张预告图,当然是我拍的啦,就是下图:

 

不久之后收到一条回复:“我现在看你拍的照片开始有点FEEL了。。。 ”看到这条回复,我就有点哭笑不得了。原因在于,昨天拍的片子中,这张是参考了之前看的一本台湾摄影师黑面的教程中的一张照片思路,也是躺在楼梯上,也是阴影下的拍摄。回家我把书找出来一翻,果然!具体来说是《清纯美女这样拍——人像摄影的用光、美姿与构图技巧》第21页与第65页。于是到底是我有FEEL呢,还是黑面有FEEL呢……

哭笑不得了一会儿,我想起了周五看到同事在办公室里练习毛笔字,我也饶有兴致地写了两个字。想起同事,以及想起我小学时学习毛笔的经历。我想,这就是临帖之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