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数据隐私成为了一个问题,并且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了呢?从什么时候,在线成为了一种生活了呢?

随之而来的,为什么我越来月丧失了「设备是我的朋友」的感觉了呢?即便不是拟人思维地将数码设备想象成我的朋友,但在过去的许多年里,设备是我的玩具,是弄潮儿的装饰、是小礼物。然而,现在呢?它们越来越像是刑具,或者至少是一种拘束具。(我想,在我这里体现还不是很深刻,对于其他更多人来说,更为甚之吧。)

全都归罪于 iPhone 或许不好,但我想,这种变化——恶化——的肇始,对我来说,应该是 2010 年左右的 iPhone 3GS ,或者说,是那个时代。在那之后,一切都变了。数码设备变成了工具,成为了离不开的东西,成为了束缚的东西、窃取的东西、监控的东西。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这几天我刷メルカリ(日本二手商品平台),看到了过去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 Walkman ,尽管在很早的那个时代,我还没有买 Walkman ——对了,当时我是三星的 MP3 播放器用户——,不过, Walkman 所代表的那个时代里,它们一定能成为我的朋友,或者是我手里的玩具。

所以,我考虑了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移动设备开始成为了吸收隐私和暴露隐私,以及束缚人自由的工具了呢?就像我在之前的一篇博客《逃离人之间》所引用的图片中描绘的那样。

而这一篇博客,我想来整理一下思路,看看到底是哪些使用习惯上的因素,导致了这些数码设备变得不那么可爱了,甚至成为了束缚和烦恼的来源。

一边比较着那些花花绿绿的 Walkman 的照片,我想到了如下三个原因:(一)程序内容未知且不可控;(二)信息及功能集中于一体;(三)默认处于在线。

分开来说:

继续阅读

最近选购 U 盘,既要考虑加密又要考虑隐私,考虑来考虑去,想到了一个很古老的开关——写保护。

最近的 U 盘怎么好像都取消了这个物理开关了呢?大部分 SD 卡(就是相机用的那种)或是 TF/MicroSD 卡转 SD 卡的卡套,都还带有这种小的拨动开关,可以进行写保护,但最近十几年来好像越来越少看到 U 盘有自带写保护的了。

于是这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

继续阅读

新年也来说点新的东西吧,就来说说最近我的 AI 使用体验。

以 AI 来辅助我操作 Linux ,进行各种设置。不过仍有一些美中不足,或者说因未能实现而觉得比较遗憾的地方。例如说:虽说 OpenAI 未提供 Linux 平台的 ChatGPT 客户端,但我想能不能用上 PWA (渐进式网络应用程序)把它构建成一个类似离线的客户端呢?

询问了一下 ChatGPT 。它的回答是:目前 Firefox 已经放弃了对 PWA 的支持,而 Chromium 依然支持,不过要在所访问的网站支持 PWA 时,才会在地址栏显示出添加为 PWA 的按钮。

看来,我的设想还难以实现。不过我继续想象:

Linux 的熟练用户和玩家喜欢说的一个 Linux 的特征是:所有的系统都是文件。我还尚没有完全能够悟透这句话的实践应用,不过我在想的是:既然所有的系统配置都是文件,那么,只要当 AI 发展到:(一)正确率足够高;(二)上下文会话窗口足够大。是不是,就可以让 AI 实时地加载并改造一个操作系统,比如一个 Linux 呢?既然操作系统可以在 VMware 这样的软件里运行(本质是运行在内存里),那为什么不能在 ChatGPT 等大语言模型 AI 的上下文窗口中运行呢(本质是运行在服务器的显存或者本地显存、内存)呢?

继续阅读

深夜,想起了前几天送到的一个大包。


这不最近沉迷于搜寻古物嘛。于是这就买到了一本《秋之回忆》的同人资……不,不对,是江之岛的旧地图:《江嶋道見取繪圖》!

这份地图太大了,是薄薄的一个箱子装的那种,把一张大地图横着折叠起来收纳的。我的扫描仪无法扫描全页。于是就随便贴几张我关心的部分。

江ノ島(大半部分)

继续阅读

今年新年真是和陈旧的东西有了特殊的渊源吧?我在元旦这一天,居然在京都寺町京極商店街买到了一本疑似是御朱印帐(更准确说疑似御首题帐)的东西,标题是:《奉往詣一千箇寺》。翻开一看:

寛永三年。

也就是 1750 年的寺院记录。

速购。

要问售价? 1100 日元。

为了便于各位同好赏析、研究,我已经将全本扫描,并上传到了 Wikimedia Commons 。链接:

继续阅读

今天是调试新(旧)设备的一整天。所以来简单记一下。

我元旦凌晨第一件购买的东西—— FGO 不算的话——居然是一件多年前的二手商品。

你看,认识这个圆环吗?

这就是松下电器( Panasonic )面向个人的笔记本系列特有的圆环触控板!

不够比较遗憾的是,这台我买的是一台有些年数的机器了,因此买来是想来体验一下「 Linux 系统节省系统资源开销」这则神话的,所以就装了一个 Linux 的发行版。然而就目前的安装情况来看,似乎对该圆形触控板特有的滚动功能(即手指顺时针或逆时针贴近圆环内部边缘滑动,能产生上下卷动滚动轴的效果)支持不佳,无法使用。比较遗憾,其他倒还算挺顺利,现代 Linux 发行版基本自带驱动。

对了,当然是日本制造(日本製)的啦。

年复一年地,又来到了写初笔的日子——元旦。

去年写辻(つじ)时所料想的十字路口,应该尚未走完,但前路近在眼前。这不正在忙着呢吧。

12 月份拿着胶片相机漫步于京都的小巷,尽管早已经跟着当年中学时候看的《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口》学会了那首《丸竹夷》,然而我发现自己依然会迷路:在纵横交错的古都,没有游客的小路上,我就是历史的游人。

迷路未免是坏事。《爱丽丝漫游仙境》不就是走入兔子洞进入迷踪的故事吗?

今年写了个字。

毫无疑问,这个字既有更新、变更之意。也有经历之意,如「少不更事」。此外,更可以指夜晚、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的分隔时段,而又或可与相对。我还想联想到了日本古典文学的《更級日記》,讲述了菅原孝標女回顾幼年时从东国回京之旅,既写了路上的风景,也写了她自己一心想读《源氏物语》的急迫心境。

以后的以后,我也会想到自己的旅程吧,想到《源氏物语》,想起这座六条院

新年平安。

歌里的平安京的万年春,又度过了一年呀。

附历年初笔回顾:

2009 創
2010 展
2011 ?建
2012 玩
2013 持
2014 術
2015 显
2016 朴
2017 節
2018 兆
2019 旦
2020 曼?
2021 异
2022 稳
2023 本
2024 辻
2025 更

来说一种在我看来是很有日本特色的点心——雪莓娘(雪苺娘 = ゆきいちご = Yukiichigo )。

这倒并不是很典型的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日本「和菓子」,那种会被拍成精美的照片做成图册的传统点心。只是一种很平常的,会出现在便利商店里的点心。不过它是季节性的,所以看到它,我总能想到日本的冬季或早春。

这不,前几天还写了篇博客《从日本身边的店铺,感受到现在与即将到来的时节》么?没想到,今年会在 2024 年年末的最后一天,看到它上架。

它看起来就是一个雪团,白白的,虽然被放在冷藏柜的,不过总觉得看起来有几分……暖意。外面是面皮,中间是蛋糕芯的那种食材,最中间有一颗草莓。雪莓娘还有至少 2 个其他口味的,一种是粉色的面皮,和这次买的白色面皮的基本上是同时期上市,而另外还有一种巧克力的,通常出现在情人节前后。查了一下,好像是一家名为ヤマザキ的食品生产商的产品。

继续阅读

查找了不少产品,终于找到了这款移动 Wi-Fi 路由器(也称为 Mifi )。这种产品也就是内嵌或插入一张 SIM 卡,机器可以释放出一个 Wi-Fi 信号,

品牌是 KEIYO ,公司全称是「株式会社慶洋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该款型号是 AN-S117 。

查了一下该公司,法人代表是中井利幸,成立于 1986 年,注册地是在日本东京都。集团企业下还有设立于珠海的「雅工電子(珠海)有限公司」以及位于香港的「 SUNSHINE VANADIUM ENTERPRISE LTD. 」。还有两家关联公司:位于韩国的「 MEDIA HILLS Co.,LTD 」,以及位于深圳的「 SHIN DIN CABLE LTD. 」。

继续阅读

日本的一个特征是列岛四季分明(最北边的北海道和最南边的冲绳或许不算),因而日本文化中也体现着鲜明的季节特征——对不仅仅是古典文化,而且还是如今的商业文化、消费文化。

虽然生活在京都,有诸多神社寺庙的活动,也体现着四季流转,另外也有花开花落,樱花与枫叶的交替,以及抬头就能望到的大片天空,提醒着我时节变迁。

但是呢,作为生活在这里的人,还有一种感受到四季变化的方式,那就是:逛身边的商店。

我这里说两类。第一类是便利店,看其中的食物,特别是那些保存期长的、当天或 2 、 3 天保质期的食物,就是那种新鲜的食材,非常能体现的季节变化。比如万圣节前会有南瓜产品或把造型做成鬼怪、黑猫的食物;情人节前会有一批巧克力食品;节分前则会有各种惠方卷或模拟惠方卷的甜品。

便利店的提前更替产品体现季节的周期,在我的印象里大概是提前 10 天左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