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脑机接口以及记忆扩增什么时候能实现呢?什么时候能像《哆啦A梦》里的记忆面包一样,人吃一片面包下去,就能瞬间记住上面的字呢?

总有一天,这会实现的。
只要不是「超越光速」这种在物理上证明有极限的事;并且它是有需求的,那么在将来,它就一定会实现。就像是VR,或者AI。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营养的摄入吧:以前地球上的古老生物——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进行养分的合成和吸收的,随着生物圈的发展而进化出动物之后,动物以吞食植物、吞食其他动物个体的方式来捕获和吸收养分,而非自己生产养分。
那么,有什么理由去怀疑,对知识的吸收方式,也会从几千年来的「看书、学习、听讲」,有一天会进化为以「通过脑机接口直接输入大脑」来进行知识的吸收呢?

所以,我觉得,直接输入大脑而掌握知识的事,总归要实现的,或许是在100年后,或许是在10年后,或许就在1年后。

一旦这种技术实现并普及开来之后,接受这种方式的人,就会立刻以极低成本获得近乎无限的知识;而不愿意接受这种方式的人,可能就会被淘汰,或处于社会弱势(那取决于届时的社会形态与公共价值观)。因此,相信到那个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乐于去接受瞬间输入大脑的知识学习方式。

也就是说,在那个「几乎人人都采用直接输入大脑的方式来瞬间获取所有知识」的现实到来之前,可能只有100年,可能只有10年,可能只有1年了。

而换言之,我们这一代人——目前依然正在写作、写博客、写读后感的人,可能就是那个未来技术到来之前的最后一代通过阅读和听讲来获取知识并进行创作的人了

继续阅读

最近连续进行博客写作,总觉得想对什么都「读后感」一下。除了如之前已经发布的读书和读一些论文外,这次我还想到了可以读杂志。杂志中的文章比一整本书短小,而又不都是像新闻报刊那样着重于记录事实而缺乏议论和归纳。并且,日本社会中至今仍有相当丰盛的纸质杂志的出版市场和习惯,于是我就在书店里拿起一本,看看里面有什么有趣的文章。

先来一篇AI的吧,正好是最近1、2年大热的话题。这一篇是《前衛》第1041期(2024年6月)的《AIの光と影 待ったなしの巨大IT企業規制》,作者:湯浅和己。

整篇杂志文章感觉还是一个新闻串联,考察了日本国内,以及国际上一些大国、大的联合体的AI发展进度、发展方向,以及隐忧,也关注到了他们各自、以及共同携手对AI技术提出的限制。同时作者也针对此提出了意见,但意见部分并不算多。

先来说几个我在这篇文章中读到的,几个让我感觉有趣或者有些意外的点吧。

P141援引了「大学生協連」发表的调查,指出有46.7%的学生有使用生成式AI的经验。根据这一条报道,我去查了一下,并推测这个应该是指日本的调查情况,因为我看到日本的「全国大学生活協同組合連合会」这个组织在文中提到的3月4日这个日期就发布了一份有关学生生活的调查报告,其中就包括了有关AI使用情况的调查:《第 59 回学生生活実態調査 概要報告》。嗯……其实,我感觉,数字比我预想的要……高。或许是以前「日本政府还在用软盘(Floppy Disk)」以及「日本负责数字安全的大臣不用电脑」等此类报告所造成的刻板印象吧,我本来的预想是更低一些的(笑)。

而有关各产业如何应用AI(并不特指生成式AI)方面,文中列举了辉瑞在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口服药时用到了AI;还有在防灾领域,AI被运用于确认因集中降雨而造成的地面塌方的位置(文中并未指出是哪个机构在研究);连JR东日本也利用到AI来自动判断铁道线上方电线垂下等异常情况……等等。我觉得吧,这个不太能算AI,或者说不能将其容纳到现在热点讨论中的AI上,弄到一起说,AI的定义就太广了吧。我以前还看过一个谈话节目的视频,嘉宾说他统计了某篇报告讲话稿中某个单词的出现量,此时主持人就在旁边附和:啊,您是用AI算的吧。(我看的时候心想:这不就是一个记事本或文字处理软件的字数统计功能嘛!)由此看来,我觉得在日本媒体上议论AI时,定义太过宽泛了,导致什么都叫AI了。不知道其他社会、其他语言文化圈的最新报道里,会不会也有这种AI大杂烩的情况。
继续阅读

其实以前也写过类似的有关做梦以及梦境分析的文章。不过我不是心理学者,也不是占梦的能人异士,因此只是说一些自己发现的现象和遐想。

我平时很少做梦。不过前一阵不是春夏期间转变嘛,有几晚梦多,后来分析了一下,原因也很简单:那几天晚上睡觉时我盖的东西从被子换成了薄的毛毯,估计晚上体感偏凉,身体受到外部的凉意刺激,就没睡太熟,估计是这个原因。

我是设置闹钟的。那几天醒来后,短暂的时间内(大概2、3分钟内),大脑内会闪现过之前梦境里的片段场景。如果此时把这些场景组织成语言、如果能写下来的话,或许以后还会回忆起来。但起床后谁会立即记笔记呢?于是在那2、3分钟后,就再也回忆不起来我都做了什么梦了。

我浪漫地想,或许这就像是脑海中有一群可爱的女仆小精灵,她们负责将前一晚的梦境打扫干净。但是,某一天,主人忽然提前回家了(即起床闹钟响起,我恢复意识),她们就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地在短时间内收拾起还散落在各处的纸屑(梦境片段),将这些非来源于现实的,而是来源于梦境的认知从记忆中抹去。

我头脑中的女仆小精灵,是不是长这样的呢?

补充:最近在一本书《学びを結果に変えるアウトプット大全》(ISBN: ‎ 9784801400559),有关内容输出的话题。作者樺沢紫苑同时也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书中第41章节《気付きをメモする》(可译:《把在意的内容记到笔记上》)也提到了关于我本文所写的这个有关梦境记忆消失的现象:思考过程中在意的事情通常会在30秒内一瞬而逝,所以要赶快记到笔记上。做梦也是这样,醒来后瞬间还记得梦境内容,但在1分钟内印象就会变得朦胧了,而等过了10分钟,就完全忘记了。

看KAIX.IN更新了一篇博客《登月、国宝、逻辑》,对于该文的主体内容我倒是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最后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思考——「中国的学校教育里什么时候才会加入逻辑相关的知识内容呢?」。

首先说一个情况:我自己初中就有过大概一学期的逻辑课。内容嘛,就是与或非的逻辑,还有三段论(所有的A都是B,C是A,所以C也是B。)等等。不过呢,印象里是选修课,而且是语文老师教的……

好,回到上面的问题,既然博主dimlau提出了这个问题,那就说明:人如果不通过学习(或观察、整理总结归纳等类似的方式)去学习逻辑学的话,脑海中就不会自然而然天生地掌握逻辑。也就是说,对于逻辑的认识和掌握不是与生俱来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逻辑呢?我已经很久没有读《逻辑学是什么》之类的基本社会科学入门教育书了,所以已经不记得学者们关于「逻辑」的定义了。但我想,逻辑应该是世界的运行规律,甚至是支撑起世界规律背后的那个东西

继续阅读

《詠京都》是一册由日本「漢詩」(汉字诗歌)爱好者以京都各地为主题所作而集成的诗集。看标题和附记,本书的集成契机是平安京(京都)建成1200年,也就是1994年左右发起的项目。我是在今年(2024年)春季5月,在京都的旧书展的京都专区发现这本书的,后来从图书馆借来读了读。

需要说明的是,我自己没有了解过日本「漢詩」与汉语中所称的「唐诗」或「古诗」之间有什么区别,而且我也没有去仔细了解过平仄,所以我完全是以一个接受了中国(大陆)高中教育中语文课中涉及的诗词这样一个知识水平,来阅读并朗读这本日本的「漢詩」集的。看本诗集中对各位作者的介绍,无论是读诗还是作诗,基本上都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几二十年的经历,相比之下我的相关知识应该是匮乏的,只有作为一个汉语母语者的直觉了。所以这一篇博客,我就从这本诗集中挑几首我觉得感兴趣的,来「妄议」一下。

总体上来说,我感觉整个诗集的诗歌叙景为主,大部分诗甚至4句都是景色描写,这就缺少了一些「寓情于景」或是故事趣味性了。不知道究竟是本次诗集编撰时选题所致呢,还是因为日本自身的5-7-5和歌由于音阶短少故而大多都是以景色描写为主,因此日本诗人作起「漢詩」来,在我看来总少了一些巧妙的情绪与故事。

下面就是我感觉有意思的几首:

继续阅读

最近在二手书店看到一本奇妙的书,《ヒエログリフ入門》,介绍古埃及圣书体文字的。让我惊讶的有2点:(1)古埃及的那些文字居然已经被破解了(2)在日本二手书店居然能找到这种文字的入门书。于是便翻开看看,算是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反正这既没有测验考级(大概没有吧……),也不需要实际与人会话。就是看个大概,了解一下基本概念而已。


书中提到,古埃及文字即可以横着写,也可以竖着写——这不惊讶,汉字和日文字也是如此。不过呢,它居然还可以从左往右写,也可以从右往左写,也就是可以镜像着写……!借用汉字来比划一下:根据句子书写顺序(句子开头到句子结尾的顺序)「片」也可以写成「爿」!那么问题来了,圣书体该从哪里开始阅读呢?也就是说,哪里是一句、一段的第一个字呢?
继续阅读

我一直以为,电池漏液是干电池放久了之后的必然情况。

直到最近我在HardOff买到了一个挺古老的玩具相机,它有一个闪光灯,用电池供电。我试图打开电池仓时,仓门很紧,我以为是电池漏液腐蚀导致开口处粘连。

但当我打开时——里面的电池居然亮丽如新。

TOSHIBA(東芝)的アルカリ1干电池,从底部的「使用推奨期限」来看,是到2001年的9月。也就是已经过期了大约13年的电池,我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俩一直暗藏在相机的电池仓内。

继续阅读

最近在HardOff淘二手商品,看到了各种各样前10年、前20年、30年前的游戏、游戏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偶尔还有50年前的设备……)。从搜索型号、了解产品,到选购以及调试……啊,花了不少时间。

于是这次生日就简单报告一下。

下午在伊势丹地下的食品柜台看了一圈生日蛋糕,感觉还是这个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因为我是混乱善良的的人……所以,我觉得它是生日蛋糕,那么它就是生日蛋糕了!(其实是蝴蝶酥?一半是传统口味,另一半符合现在樱花季节的甜酱包裹。)而且爱心的造型,看起来也有点像兔子耳朵,是不是呀?

去年生日的愿望就是多逛逛,结果这一年里不但旅游、逛书店、逛二手书店,从今年(2024年)开始还逛上了二手店……果然没少逛。当然去年提到的京都三大祭也都观看参加了。还有嘛,就是前几个月年初的时候,坐上了西九州新干线。而且随着疫情风险看起来开始稳步降低,我也开始逛各地的博物馆等着展馆,甚至还有地方图书馆……总之是没少出门的一年。对了,日本四大国立博物馆我都去了。

今年的生日愿望嘛……嗯……看起来接下来我会怀着热情(大概)去玩一些以前没有玩的上个时代、上上个时代的老游戏,不过也要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学习这件事。所以就是……「掌握好生活的平衡」这样一个很抽象的心愿吧!

看起来更像是新年抱负……

2024年,新年平安。

嗯……之所以要这么说,因为就在我写这篇博客的约2个小时前,日本北陆地区发生了大地震。还是先祝平安吧。

好,回到一年一度的初笔话题,去年2023年写的是这个字。本嘛,也就是书本的意思。

2023年的确是沉浸在书本中的一年——不不,准确地说,是在与书本有关的事上花了不少时间。不过呢,主要是逛旧书店、旧书展,以及自炊(扫描)。读书的时间反倒变少了。这该反省反省……

所谓,我特意在去年的最后一天,买了一本《ためさるる日》。希望能持续阅读吧。嗯,希望吧……希望。

今年2024年初笔写的是:

据说这是一个日本的「国字」,也就是由日本人创造的,而非源自于大陆的汉字。在日语里,念做:つじ。

于是,我来问问ChatGPT。

继续阅读

第3次接种相隔9个月后,我接种了第4剂疫苗。不过我并不是算准时间一定要隔开9个月的,而是最近9月起,正好日本启动了令和5年(2023年)秋季的疫苗接种计划,因此我申请了接种。

注射疫苗:
注射日期:2023年09月29日(第四次)

开发者:novavax

制造者: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疫苗技术:組み換えタンパクワクチン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的相关介绍: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eature-stories/detail/the-novavax-vaccine-against-covid-19-what-you-need-to-know

接种者(我)自身情况:之前已接种过3剂相同的疫苗(Novavax、ノババックス),其他情况请参照前一篇。

接种前(2023年09月29日)13:57测量体温:36.4(医院非接触式额温)

接种后记录:

第四剂接种:2023年09月29日 14:04

接种后即接种部位酸疼

17:07

疲倦感

17:29

体温:36.58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