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All posts by wildgun

大约一百多年前,有一位日本僧侣——大谷光瑞(おおたに こうずい),又名镜如。他常被人们提起的的两件事——尤其是在汉语文章语境下——一个是其所主导的大谷探险队的历程和发现(汉语文章记述中常斥之为「盗窃」),另一个则是他提出的「兴亚思想」,常在汉语文章内被评价为与日本侵略中华民国有关联。

不过,我最近开始对他关注,起因是他与上海的因缘。 1899 年还是公子哥的他开始了海外旅行,第一站就选中了上海,到上海就探访了张园(张家花园)(据《教海一瀾》第三十八号第十五页记载),然后匆匆又前往香港。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而在他人生的之后,又在上海建立起一前一后不同地点的两座名为「無憂園」的庭院——注意,在汉语文章里虽然有不少也提及大谷光瑞与無憂園的,但却很少有文章指出存在着 2 座無憂園。

于是我便着手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本文要提供的信息,就是有关大谷光瑞连载于大乘社(他在上海开办的杂志社)的杂志《大乘》上的一系列介绍無憂園中各类植物的文章,该系列名为《無憂園草木記》。虽然我还没有翻完《大乘》所有的刊号,但从《大谷光瑞師著作総覧》(岡西為人 编)的第 12 页内容(下图引用)整理的信息来看,该草木记系列似乎只连载于 4 年的杂志上。

*特别提醒:经我翻查,该表中漏记了第 3 卷第 6 号的连载。此篇介绍内容:樟(クスノキ)、柿(カキ)。)

从年代上来说,这四年若干期的文章,应该记述的是第一座無憂園内的植物情况。因为杂志中谈及第二座無憂園的建设,是在第 5 卷的第 8 号上。此外,我还想提一句的是,我有点惊讶于这一系列的文章好像并没有被收录于《大谷光瑞全集》——在《大谷光瑞全集 第8巻》中虽然有一系列与植物有关的文章,而在《大谷光瑞全集 第9巻》中也有一系列植物相关文章,但却都不同于《無憂園草木記》。所以我就更想确认这一系列介绍曾经实际被种植在上海的一些列植物的文章了。

而上面的截图引用部分只写名了连载期号,以及每一期连载所介绍的植物,却没有精确到页数。于是我就把自己的调查内容也就是页数出处整理出来,期待能为同样是在调查的人带来一点点小的便利。

《大乘》杂志(大乘社,上海,之后转移到了大连和京都)《無憂園草木記》出处及所在页码如下:

继续阅读

虽说自从上次发布了《在iPad上开始试用苹果AI(AppleIntelligence)》以来,该文一直是我博客中访问量较高的博客,不过其实我自己生活中并没有用上多少 Apple 的人工智能。

最近有听说 Apple 将要发布新设备( SE4 ?)——当然,正如我最近博客中多篇文章所示,我正试图解离智能手机的功能,让移动电话还原为移动电话——不过还是让我想试一试 Apple Intelligence 在这过去的半年里开放的新功能。

我试了一下在备忘录中画了一朵花…………嗯,虽然大概 6 年之前我努力练习过画画,但看来现在又退化到了幼儿园的水平。但是,我用 AI 「抢救」了一下!它变成了这样:

继续阅读

近日去了和歌山县参观了县立博物馆。在路上,坐在从京都到和歌山的漫长列车上,我读着电子书,书中提及了一份由片假名写成的村民状告地頭湯浅氏的书《カタカナ言上状》。

因为当时读的并非以和歌山县为主题的书,所以读到这个知识点时,没注意该书片假名诉状的具体是有关哪个地区的,没想到下车后,我竟然在和歌山县立博物馆里,就看到了作为固定(非临时)展品的这份诉状(展出的应该是复制品吧)。

《カタカナ言上状》好像也被写作《阿弖川荘上村百姓等申状》或是《阿氐河荘民の訴状》等等,其实就是农民向地方领主提出申诉,诉说地頭湯浅氏的种种恶行。比如削掉农民妻子和孩子的耳朵、鼻子,并削去女性的头发让她成为尼姑等等……

当然我要说的并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其载体文字——片假名。

依稀记得汉语里也有类似「反映百姓疾苦」的古文,比如《石壕吏》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等等,还有《卖炭翁》,我记得初中时都要背的。

继续阅读

ChatGPT 的 o3-mini 刚推出的第一天,就有用户展示了其对物理运动理解(小球滚动、弹跳等)相当出色,并且反映在其做出的程序中。

于是我试了试,让它用静态的 HTML ( 也就是不用到服务器 )来模拟《超级玛丽》的 1-1 关卡。

效果如下:

嗯,动是动起来了,弹跳以及踩到怪物的「触感」也有那么一些像。不过就是关卡的构造(砖头、水管位置等)不太对。

这么说起来,为什么一个大语言模型会知道《超级玛丽》游戏关卡画面的内容啊?

下面是代码:

继续阅读

上次所写,这本《上海俗語大辭典》出版于中华民国 13 ( 1924 )年。由于作者列表中提及多位作者(总纂、鉴定、校订等),因我无法查到其中每一位作者的去世时间,因此无法确定本书是否已进入公有领域(即著作权保护过期)。

不过看本书落款上写着汲古书院在 1970 年出版,也只是「影印版」,我猜测汲古书院在出版时应该也没有去找作者商量过吧。综合以上考虑,我目前不把这本书上传到 Wikipedia 等公共平台,而是在本博客提供。

不过本博客也只是个人的一个博客媒体站点,下载速度估计也很慢。平时只是上传几 KB 的文件,这次放一个 33MB 的 PDF ,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姑且先这样试试看吧。

如果有谁下载成功了,或者没有下载成功,都欢迎留言告知——假使讲侬能够用上海闲话来个的留言,个么就更加好了!

下载链接在此

说来话不算长,情况是这样的:

听说你是超强的AI,请你试试看画一个五角星形状的ASCII字符画。

思考五角星

我在想着如何画一个ASCII字符的五角星形状。五角星是一个有五个角的星形图案。这让我想到了各种五角星的设计。

玩味五角星

我在尝试通过字符画的方式制作五角星。虽然某些图形像菱形,但我还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表现五角星。

构思五角星

我正在尝试通过ASCII字符画展示五角星的形状。现在我在描绘一种像钻石的图案,看看这种形式是否更接近五角星。

试图构建

尝试用ASCII字符画画五角星,涉及交点,连续线条。這让我想到這樣的方法:

描绘星形

我正在尝试用字符画描绘一个五角星,追求整洁对称的效果。通过点和线的精确安排,形成一个具有五个顶点的图案。

构建字母图形

通过点和连线组成五角星,传达出非相邻顶点的连接,从而形成相应的字母形状。

绘制五角星

我正在试图通过字符画来制作五角星。通过连接非相邻顶点,形成一个更加精准的图像。

寻找和绘制

我在探索五角星的ASCII艺术,尝试连接非相邻顶点。不同方式可能产生相似的图形效果。

构建五角星

我正在创造一个多行ASCII画五角星,确保顶点对齐。这里只有五个顶点和相应的线条。

转向五角星

我在寻找五角星的ASCII图像,想到一种广泛的五角星形状。它的形状和五角星的顶点堆叠方式有所不同。

制作五角星

我正在尝试制作一个可以识别的五角星。它包括顶部、底左、底右和左右其他几个顶点。这个过程充满挑战。

构建五角星连接

我正在将顶点依序连接,形成五角星,但顺序并非连续。这让我考虑一个常见的ASCII表示。

选择最适合的图案

考虑了多个ASCII图案,最终选择了一个简单而醒目的五角星表示,确保其对各个顶点的清晰展示。

选择风格

我在挑选代表五角星的简化风格,挺喜欢星形和五角星这两种风格,其中五角星的ASCII艺术更吸引我。

制作五角星

我正在努力制作五角星的ASCII艺术,通过字符构建顶点,使其更容易识别。

绘制五角星

我正在连接五角形的顶点,确保每个顶点都准确相连,达到五角星的标准形状。这样做图形更具清晰度。

布置顶点

我正在规划五角形的顶点位置,确保星线连接每个点,形成一个五角星。这样设计可以直观地显示每个顶点的关联。

制作五角星的步骤

我在ASCII艺术中逐步绘制五角星。从顶点、连接线到形成五角星的结构,一步一步实现。

重新诠释五角星

我正在研究五角星的ASCII艺术,注意到其中心的五个顶点和放射状的线条。一次次试图找出最合适的方式。

绘制五角星

我正在描绘五角星的结构,有一个顶点,左右各两个顶点,还有放射状的线条。逐步完善细节,确保图形清晰。

画五角星外形

我正在描绘五角星的外形,包括顶点、左边和右边的边线,这样表现出典型的五角星形状。

探索五角星创意

我在尝试一个更简单的ASCII艺术,显然是五角星的星形。这有助于让我更清楚地理解顶点的布局。

重温ASCII艺术

我正在查看五角星的ASCII艺术,注意到其独特的中心交叉结构。这让我对五角星的绘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深入研究五角星

我发现了一种经典的五角星ASCII艺术,中心交叉结构非常明显。这个发现让我重新思考了五角星的复杂性和美感。

辨识五角星结构

我正在研究一个五角星的ASCII艺术,注意到它有一个顶点,左右各两个,以及一道放射线。我正逐步揭示其复杂的结构。

调整五角星结构

我正在细致地调整五角星的布局,尤其在第二行和第三行加入一个斜杠,确保顶点和内部交点更均匀、明显。

改善五角星布局

我正在调整五角星的美学,确保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斜杠位置更为精准,使整体结构更为均衡。

优化五角星形状

我正在调整五角星的ASCII艺术,确保各行的间距和符号一致,使整体布局更为精确和协调。

调整布局

我正在调整五角星ASCII艺术的布局,确保每行的间距和符号一致。发现其形状更像一个加上额外特征的修饰砂漏。

重塑经典

正在尝试最常见的ASCII五角星图案,确保对齐每行的间距和符号,探索其代表五角星的寓意。

探析五角星

正在追踪五角星的顶点和连线,分析第1行的顶端星、第3行的左右星和第5行的三个星,刻画五角星的精确形状。

创作ASCII五角星

我试图重新设计ASCII五角星,探索更自由手绘的样式。顶点和交点的布局将帮助确认形状的五角星特征。

分析顶点布局

我正在分析五角星的顶点,可能包括顶部、底部、左右两端以及第5行中的两个点。框架星形可能会更容易。

制作五角星

我正在制作品这个9行ASCII五角星,逐行绘制符号,以逐渐形成五角星的形状。

沿线指引

我在五角星的每行周围画圈,看看图案如何成形。觉得这个过程挺有趣的,既像解谜,又兼具创造的乐趣。

探寻五角星

在九行ASCII图案中追踪线条,逐步发现五角星的形状。顶部是第一行,左侧是第五行的第一个星。

观察图案布局

我注意到这个9行结构有点像两个重叠的三角形,通常能形成一个六芒星。不过,这里生成的形状更像一个钻石。

重新审视设计

特别注意,不要误将五角星误解为六角星,避免使用两个重叠的三角形。设计应为一条连续交叉的线条。

布局点位直线

我正在设置一个坐标网格,精确确定每个点的坐标,最终连接这些点形成一个五角星的ASCII线条图案。

标定五个点

我正在查看五角星的五个顶点角度,确保每个角度相差144°,形成均匀分布的点位。这样就可以准确地连接它们了。

标定顶点位置

我正在计算五角星的顶点角度,确保每两个顶点之间相隔144°,并把这些顶点放置在一个网格上。这样,五角星的形状就渐渐显现了出来。

计算和定位

我正在计算五角星的顶点角度,并将这些点放置在一个13×13的网格中,用中心坐标(6,6)和半径约为5的圆来逼近。这样,五角星的形状就显现出来了。

计算和定位

我正在计算五角星顶点的坐标。这个过程中,不禁想到使用极坐标法来确定其中一个顶点的坐标,确保其在网格中正确位置。

定义坐标轴

我正在设定坐标系,确保角度方向对齐并且五角星的顶点精准放置在网格上。稳定的坐标系统是关键。

绘制星形

我正在画一个五角星的简易ASCII图像,确保各个点位按样式准确分布,这样连接外星星时,形状可能会体现成一个五角星形。

确定连接点

我正在验证五角星的连接点,确保连接外部星星而形成五点正星形状,同时考虑内心经点以确保合并完美无误。

调整方向

我意识到五角星的中国式描绘是一个向上的点,其余点向下和侧面。我要绘制一个简单的ASCII艺术作品,确保其具有五个明显的点。

实验连接方式

我在尝试用斜杠和短划线连接每一行,形成类似星形的图案。这种方法值得探讨,可能会出现比较独特的效果。

绘制五角星

我正在尝试用字符勾勒出五角星的形状,虽然更像是一个填满的星形而非一个轮廓。ASCII艺术制作五角星的确颇具挑战性。

修整间距

我正在调整字符来描绘五角星,改进间距效果。这让我想到,为确保五角星的形状和字符的安排准确无误,必须细致调整每一行的间距。

调整间距

我正在使用等宽字体在代码块中调整字符间距,以形成立体五角星的最终效果。每行间距的微调,确保五角星的形状和字符的安排准确无误。

重新对准

我在调整第四行的字符间距,确保五角星的中心位置。经过分析,最宽的第四行字符数为16,我正在重新映射字符以使五角星更居中。

标准化宽度

我正在尝试通过设计一个固定宽度的17列来标准化五角星的位置,将顶部星形居中于第9列。这样可以帮助所有星形在布局上更加协调。

优化布局

为了使第五行字符宽度恰好为17列,我正在尝试调整两个5字符星形的距离,确保布局均衡。

调整布局

为了确保宽度为17列,我正在重新计算第五行字符的分布,调整星形字符和空格的距离,确保布局均衡。

简化五角形星形

我正在制作一个更简单的ASCII五角星,这个五角星被许多人所熟知。请注意,它看起来像一个钻石形状,实际上是一个八角星。

探索简化五角星

我在考虑一个更简单的ASCII五角星,该五角星被许多人熟知,形状像钻石,实际上是一个八角星。

探索五角星图形

我正在搜寻合适的ASCII五角星图形,注意到传统的五角星形状复杂,使用ASCII字符表示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调整字符和空格来实现。

尝试图形调整

我正在创建一个五角星的ASCII字符图,确保显示形式准确对齐每一行字符和空格。我挨个检查每行的整体排列,从第1行起。

平衡结构

我正在确保五角星的ASCII图形对称。顶部和底部点分别位于第1和第11行,整体结构看起来相当平衡。

(上面思考过程持续了 1 分 12 秒……下面是最接近 AGI 的输出!)
继续阅读

记得在之前的一篇博客《向着未来的人而写博客》中我提到了复活这件事。虽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妄想,不过或许也有几分合理性。因为从「死」的定义上来说,如果能复活,那么必然是死后才能复活,而不可能是死前就复活了的。那么,起死回生的技术和手段,也只能掌握在未来人的手中。

而就在前几天, ChatGPT 发布了 o3-mini 模型,这个可谓目前这个时间段上最强的推理模型,于是我来问了一下它:

wildgun 问:

谈谈复活的可能性以及为止要做的准备。我的想法:目前已知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人死后,周围世界的人和事应该依然存在(即存在独立于人的外部客观世界)。那么:人死后,世界的科技依然会发展、进步、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那么总有一天,应该就能发明出把死者复活的技术(即便是在遥远的将来)。那么,我在有生之年,应该做一些怎样的言行、准备工作等等,才可以让未来掌握了复活技术的人,发现我并愿意优先复活我?请从各方面来考虑,并给我建议!

继续阅读

这一篇博客是一个小小的抱怨。简而言之吧,就是在本可以帮助用户的对话场景下,ChatGPT 刚推出的 o3-mini 模型却连续拒绝了我三次。

我碰到的具体问题是:我的 Macbook Air 的 Apple Care 保修快到期了。那么在到期之前,我检查了一下电池健康度,目前是 81% 。我希望能在到期结束之前,将电池健康度消耗到 Apple 规定的 79% 以下,这样我可以在本期 Apple Care 中免费进行电池更换。

虽说我也大致知道如何提高电池健康度消耗的方法——就是增加消耗呗!但我还是问了 o3-mini ,看看目前最强模型会给出什么更有效的答案不。

结果被连续拒绝了 3 次,毫不留情面。

我这可不是造枪械造火药造核反应堆之类的伤天害理的事啊,我就想快一点消耗电池啊!

啧啧。

最近在考虑分离智能手机的功能,以期待各个设备功能独立,因此进行着多种尝试。甚至也尝试了改用非智能手机

想着想着,我就想到了另一类产品:过去曾经出现过的智能手机系统。比如 Windows Phone 系列的手机,还有黑莓。看了下二手市场,黑莓手机即便是如今,依然保持着较高的价格(相对于其生产年月和功能而言),所以我就来尝试了一下 Windows Phone 系统的智能手机。虽说过时的操作系统可能会有安全漏洞,引发数据泄露等问题,但我想:如果我只连接到自己所部署的 Wi-Fi 以及蜂窝网络,而不连接到公共 Wi-Fi 的话,或许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安全风险。更何况,我对这些手机的要求基本就 2 个:网页浏览、播客程序——哦,最好还要能有地图。等于算是一个走在路上用的网络收音机。

我选择了二手的 EveryPhone 这款手机。嗯,没听说过的牌子吧?看网上的介绍,它好像是日本 Yamada Denki 出的一款手机。进入系统后,确实能看到一个巨大的 Yamada Denki 的磁贴。说到磁铁,这是 Windows Phone 的一种设计语言,我还是很喜欢的。对了,我其实原来就是 Windows Phone 系统 Lumia 系列的手机用户。

那么, Windows Phone 系统放到现在 2025 年,能用吗?能不能一个浏览器就能满足我大部分的资讯阅读需求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