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All posts by wildgun

怎么看都觉得是一篇很二的一篇短文。

之前的文章里写到大谷光瑞在上海有前后两座無憂園。

这几天一查,不得了,不仅这無憂園有两座,而他所在的宗派(西本願寺・本願寺派,当时或许也称为:本派本願寺),在上海所开设的分布设施「上海別院」也有两座。

根据:《鏡如上人年譜》第一二七页上所记:昭和二十年( 1945 年)六月:「是月設計指導の第二上海別院成る。」
继续阅读

作为上海人,对这种巧合实在感到有点惊讶。

重新读之前那份有关大谷光瑞建筑的展览会 PDF 文档《大谷光瑞師の構想と居住空間》。其中第 26 页介绍無憂園时提到:「現在、この無憂園はすでになく、跡地に建設された高層マンションが平成二十二年(二〇一〇)十一月十五日に火災にあったことで世界に知られることとなった。」

此段可译为:「现在,無憂園已不复存在。原先所在地上建起了高层大楼,于平成二十二年(二〇一〇)十一月十五日遭到火灾,此事件为全世界所知。」

如果说到大概是 2010 年的,上海的火灾,而且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程度的话,作为上海人,我就大概明白是在说什么了——上海「11·15 」特别重大火灾,即胶州路上的原先被认为是「教师公寓」的那座建筑。原来那里是大谷光瑞第一座無憂園的所在地吗?

继续阅读

之前 Apple 的 CEO Tim 就早早地在 X 上发了个像是水银在晃动一样的图标,我还在脑内猜了可能是什么新产品呢,比如新的家庭网络设备、新的 AirTag 等等。结果是传说中的 iPhone 16e 。

结果是这个价格,以及这个配置。看到 USB 2.0 接口的时候我轻轻地笑了出来。

我注意到 16e 在网页上的标志,那个 e 还特别被做成了像是表示 Apple AI 的那个彩虹色。 Apple 真的认为,他们的 AI 这么有效吗?或者说,真的有那么多 iPhone 的用户,会觉得以目前的 Apple AI 来说,能帮上很大的用处嘛?虽然我很早就在自己的 iPad 上开通了 Apple AI ,但说实话,至今没有感到什么实际用处。我想即便到 3 、4 月份,开通了汉语和日语版本的语音问答之后,应该也没什么用的吧。

我需要自动回复或修正邮件吗?需要的话我可以用 ChatGPT ——我可以在任何终端里(只要能访问现代网页)就能使用 ChatGPT ,而不仅仅是固定只能基于特定的硬件。

所以,对于 iPhone 16e ,我的第一印象是:就这?

这一阵子不是在找有关大谷光瑞在上海的活动轨迹嘛。找啊找的,就想看看过去的照片。除了网上找了一些地图素材外,我还意外地探索到一个收集了很多旧照片的网站,而且是以地图形式展现的,换言之,也就是可以定点搜索相关建筑、街景,当然也可以按年代来选择。

站点名字是 PastVu ,网址是:https://pastvu.com/

该项目还有相关的 Github 项目页面,甚至还有一个 Android APP

当然,对于特定上海的旧照片,我也会去之前有过联系Virtual Shanghai Project 网站去找找。

最近看天气预报,听说京都或者说整个日本又要降温了。前不久有人问我:怎么这都 2 月份了京都还那么冷。我当时回了句:注意,纬度不同。

就来简单说一下京都与我之前所熟知的上海的气候差异吧。春秋都差不多,夏天也差不多——一样湿度很高很闷热,会闷湿到感觉呼吸都变得有些沉重。因为我用干燥箱存放摄影器材,所以我大概有个概念——京都夏天适度大概 50-60% 左右。上海最盛夏时还要更上去一些,大概是 70% 左右。

但是,京都与上海很大不同的气候就是——冬季。上海即便是冬季,也还是会比较湿润,也就是上海人常常戏称的「魔法攻击」即「湿冷」。但是京都不一样,特别是除了阴雨天外,其他天晴的冬天,湿度都格外得低。我自从几年前来京都住下后,就开始用加湿器了。其实不仅仅是京都,多年前在福冈旅行时,我也就注意到,宾馆里不开加湿器的话,过不了几天我的手指指甲沟槽旁边就会起「肉刺」,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出鼻血。

所以对于我这个上海人来说,第二个久居之地京都最不习惯的就是现在这样的冬天了。

说起来,这天一冷起来,我都快有几个月没到阳台上看书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新习惯……)。

《考察無憂園名字由来——大谷光瑞你这是要在上海成佛啊!》。大谷光瑞(释镜如)在《無憂園之記》( P125 )写到关于园子里的命名时,提到:

「池に名くるに滄浪を以てす、清濁問ふ所に非らず、我夫れ此間に漁父たらん乎。堂に名くるに濯足を以てす。長江萬里の流、何の日か清流を見ん、禹域終に横潰す、濁浪九州に澎湃せり。我旣に冠冕を辭せり、冠なくして、何の處にか纓あらんや、又清流を欲せざるなり。左思の詩に、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と、長江萬里皆我足を濯ふべし。」

——啧啧啧,自己弄没了西本愿寺法主之职务,失意来到上海,还能说得那么天花乱坠文邹邹的。

简单翻译一下:

以滄浪为池名,并非要问个清浊,我现在岂是渔父呢?以濯足为堂名。长江万里之流,何日见得清流,终横贯禹域,浊浪澎湃九州。我既辞冠冕,失冠,何处有缨呢?并不希求清流。左思有诗云:「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长江万里皆可濯我足。

所以大谷光瑞辞掉寺庙法主之位就是来上海开洗脚店的。

这一段话里,我看有三处用典。明着的一处是左思的诗;中间故意用「禹域」来指代大陆,应该是化用了「大禹治水」的典故。然后就是滄浪池与濯足堂的故事了。下面仔细说一下:

首先,他这里提到了渔夫。而在同一文的第 128 页上,他还连作三首诗,用典多到有点没法看了。比如第一首里有一句:「任池清濁滄浪水、可憐屈平賦大招。」这里就用了上面沧浪水清浊与否以及屈原所作《大招》的典。第二首又有「滄浪漁父是我侶、五湖煙水縱遊敖」一句。

继续阅读

最近几天,一个关于 ChatGPT 的不大不小的更新是: o3-mini 模型和它的 high 版本支持上传图片等文件了。那么,在推理功能的辅助下,或者说引导、修正下,它的 OCR 是否能更加准确了一些了呢?

我选用了昨天博客里下面这段文字的截图来做试验,截图后上传至 ChatGPT o3-mini ,并要求它 OCR 识别。之所以选择这一段,是因为其中既有汉字也有英文还有日文,而且互相之间也有逻辑关联。

在这三种语言里,都有一个同源的词汇称呼,汉语里叫它功能机,英语里说 Feature phone ,日语里则是把该英语转换为了片假名:フィーチャーフォン。我觉得这种手机虽然有些言不达意(功能,什么功能?)但从「手机就完成蜂窝网络的通话功能就可以了」这一点上来看,倒是蛮符合我的心意的。

结果我得到的识别结果是:

继续阅读

最近打算分离智能手机功能,让手机回归蜂窝网络通讯工具。于是便也想到了我所知道的汉语、日语以及不太熟悉的英语里,对这种非智能手机的称呼。

在这三种语言里,都有一个同源的词汇称呼,汉语里叫它功能机,英语里说 Feature phone ,日语里则是把该英语转换为了片假名:フィーチャーフォン。我觉得这种手机虽然有些言不达意(功能,什么功能?)但从「手机就完成蜂窝网络的通话功能就可以了」这一点上来看,倒是蛮符合我的心意的。

然后,在这三种语言里,也还有一些俗称。

比如,在汉语文章里,会将其称呼为「老年机」、「老人机」,我觉得这种称呼就与催婚催生背后的思维一脉相承:是抱着一种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就该用怎样的东西的预设。老年人当然也可以积极使用智能手机,反过来说,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当然也可以用功能手机来选择作为自己的通讯方式,这才是一个更加尊重个体选择的社会氛围。

而在日语里,有时候会将之称为「ガラケー」。这个称呼有些有趣,它源自于用来形容日本特殊的信息产业环境。该称呼是「ガラパゴス」和「携帯電話」的缩写。前者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引申。其本来是说明这个岛上的生物因为长期与外部隔绝,而衍生出了独特的物种形态。这里引申为由于日本独特的信息通讯产业,而形成了独特的规则和手机品种。至于「携帯電話」,就是移动电话啦。这个称呼我觉得还挺有趣的(让我想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乌龟——而且更重要的是,词语本身不太有贬义,也没有社会年龄规制的狭隘思维。

而英语里,似乎会把这种功能手机称为: Dumbphone 。(我不知道这是一个通用词汇,还是只是流行语 Reddit 的词汇。

我去问了一下 ChatGPT ( 4o 模型)。对话如下:

继续阅读

上一篇,这次来简单查一下,大谷光瑞(释镜如)在上海建立的园子,为什么要叫無憂園。而且他还很执着地把前后两座园子都称为無憂園,显然他很中意这个名字吧。

在《大乘》第 1 卷 第 1 号( 1922 年创刊号),有一篇他自己写的《無憂園之記》( P125 )在这里也可以读到。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園に名るくに、無憂を以てす。古に曰く、狂者無憂聖人亦無憂、と。我性疏狂旣に世と相違ふ、浪跡江湖其欲する所に隨ひ、又憂なし、素より狂者たれば足れり。」

这是用日文中比较古老的语法写的,我……最后一句没看懂。但还是来试着翻译一下,有错误的话请指出。

我的翻译是:以无忧来命名此园。古时候有这么一句话:狂人无忧,圣人亦无忧。我性格疏狂,已与世所不同,浪迹江湖随心所欲,也无忧,从根本上就是个彻底的狂人。

大谷光瑞这里提到的古话「狂者無憂聖人亦無憂」我去查了一下,真是有来历的。语出《淮南子 卷二十一 要略》:「今夫狂者无忧,圣人亦无忧。圣人无忧,和以德也;狂者无忧,不知祸福也。」

看来这就是無憂園的名字由来了!……吧?

我不会上当的。

大谷光瑞,这人懂日文(母语嘛),能读懂汉语文书(会不会说我不确定),还懂梵文,估计还懂英文。再考虑到其出身背景(日本净土真宗西本愿寺第 22 代法主),这名字一定不会这么简单。还得接着查!

继续阅读

前几天偶而在书店里翻到一本搜集罗列了日本「昔話」(童话故事)的故事,翻着翻着看到了「鼠净土」这一项。

这个童话说小众其实也不算小众,至少在日本是如此。记得我刚开始学日语的头几年,买过一本日本小学生的课本(一年级?)里面就有一个老爷爷遗落了一个饭团,饭团滚进老鼠洞的故事(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后来,在《 Fate / Ground Order 》里实装了从者「大黑天」,其宝具就是「鼠浄土」。

可见,无论是在日本的课本中,或是流行文化中,这则「鼠浄土」童话应该都应该不算是太过冷门的。

然而,我拿它问了一下 ChatGPT ,并且是用汉语和日文都问了:

日本的童话《鼠净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