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All posts tagged ChatGPT

如果说今天( 2025 年 4 月 3 日)世界上有什么大新闻的话,应该就是特朗普宣布将对全世界多个国家提高关税了吧。但是,这个数字提到了,到底会怎么样呢?我也不知道,因为我平时不太关心经济。

但是,我可以关心我自己熟悉的领域呀!比如,我就问了:

查一查2025年4月3日特朗普宣布的对世界各国加征不同关税的新闻,帮我找到对各国加的确切数字。

继续阅读

上次让 ChatGPT 判断我的性格类型,果然回答就是: INTJ 。至此之后,我感觉反骨凸起的路上越来越自我实现了。

怎么说呢,自认为异质者之后,心安理得地当起了异质者。然后,我仔细分析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得出一个结论:我提出自己的意见(哪怕是某时某地某场合显得有些突兀),不仅是为自己提意见,而且是在为他人提意见。这就是一种理念上的英雄感。我会得到自我满足(来自内心的肯定)。

具体来说,我的脑内会经历这样的思考:我的意见或许很突兀,但现场或许还有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他们也不敢说,或者还是没形成完善的思考逻辑。如果我首先提出了这个想法,那边不仅仅是说出了我自己憋在心里的东西,而且还有这么一种功效:可以创造一种他人更容易发言的环境。我说了,别人一起说,这样就可以说出(体现出)不同意见的存在。

换言之,无论是否真实存在和我一样存在不同意见的人,但我心里总会假设有这样的人(因为人心隔肚皮)。于是通过我的疑议,便可以也使得他人变得更易于说出自己的异议。由此我获得了内心的成就感。然后反骨又增高了一点点。

对了,我问了 ChatGPT ,在各种 MBTI 中最具有反骨的类型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

继续阅读

在网上学到一个用 ChatGPT 最新的图像制作功能来实现连续像素图动画(分割图)的方法。

提示词是:

Create a detailed pixel art frame animation for a game, where the final image is divided into multiple sub-images, each serving as a continuous animation keyframe. Design the sequence to depict [(这里填入你想要生成的像素图的内容)] Ensure the keyframes transition smoothly and continuously, and include as many frames as possible to achieve a high level of fluidity and detail in the animation.

我实际尝试填入的是:

Create a detailed pixel art frame animation for a game, where the final image is divided into multiple sub-images, each serving as a continuous animation keyframe. Design the sequence to depict [ChatGPT LOGO的机器人从手机屏幕里钻出来] Ensure the keyframes transition smoothly and continuously, and include as many frames as possible to achieve a high level of fluidity and detail in the animation.

于是就得到了:

继续阅读

虽说在前一篇博客里,我试了一下让 ChatGPT 用新的图像生成功能,生成像是图解翻花绳那样的有一些复杂空间结构、有内在逻辑的图片仍有问题。不过今天我又试了一下比较简单的图,而且是单张、不太强调逻辑的,幻想类的图,效果就看起来不错了。


就是这两张猫人妈妈的图。很温馨吧!

其实在生成过程中,还是陆陆续续有一些问题的,一开始我指定给 ChatGPT 的是生成猫咪宝宝的主观图,而且是躺在摇篮里的仰视图,而且我也说明了因为是主观视觉图,所以生成的图中就完全不应该出现猫宝宝的身体。结果 ChatGPT 一开始生成的图像还是比较主观的(没有猫宝宝的身体出现在图中),后来就越来越不符合我最初提出的要求了。

我猜这可能是因为 ChatGPT 新搭载的图像生成功能具有在整个对话中上下连贯衔接的功能,所以每次生成一张图,就会承接延续前一张生成图的一些元素,这也就导致了在同一个会话中生成的图片越来越偏离我最初的指示。

不过,仔细比较两张图的话会发现……猫妈妈毛的纹路惊人得一致!简直就像同一只猫人一样有说服力。

总之,但还是很温馨呀!

这么说起来……这可以说是真的「猫娘」(娘 = 妈妈)了吧?

人类 wildgun 写的前言:这篇文章是我最近看了 Anthropic 的 CEO 说到今年年底(?)绝大部分的代码将会由 AI 生成这样的新闻后,想到的并于 ChatGPT 进行的讨论。下面的内容是根据讨论,让 AI 整理出的文章。

说起来,我真的在计算机专业的学校毕业后就没有用过一次二叉树之类的东西了……谁在开发中用过谁举一下手?

当 AI 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回溯那个问题:「人类还能做什么?」

Anthropic 的 CEO 预测,未来三到六个月,AI 可能会编写 90% 的代码。OpenAI 的创始人则在 2025 年初表示,未来十年内,每个人都可以调动相当于 2025 年全人类智力的计算能力。这些预测,听起来或许像科幻小说,但它们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那么,在 AI 可以编写代码、优化算法、构建系统的世界里,我们还需要学习编程吗?

如果学习编程只是为了「写代码」,那么答案或许是悲观的。就像过去机械化替代了工匠的手工雕琢,自动化替代了流水线工人的重复劳作,AI 也在迅速吞噬那些纯粹基于语法和逻辑规则的编程任务。人类的手敲代码,正变得不再必要。

但如果我们理解编程为一种思维方式,那么情况则完全不同。

编程不仅仅是代码,而是建立问题的抽象框架、理解系统的运作方式、掌握结构化的逻辑推理。AI 可以写出更优雅的排序算法,但它不会去质疑:「这个问题真的需要排序吗?」AI 可以自动补全你的代码,但它不会去思考:「这个系统的核心瓶颈在哪里?」

未来的学习,或许不再是「如何写代码」,而是「如何洞察 AI 生成的代码之下的逻辑肌理」,如何在 AI 的冷峻算力中植入人类思维的温度,如何让 AI 从冰冷的工具变成可被驾驭的思想延伸,而非一个只能依赖的黑箱。
继续阅读

记得去年秋冬, OpenAI 的 Sama 发了一句「there is no wall」,似乎是在回应互联网上人们对他们所训练大模型是否「撞墙」即遇到发展瓶颈的质疑。当时我的一篇博客也提到了这一点。

而如今已是 2025 年的 3 月份,随着 ChatGPT 4.5 的发布,以及似乎被人们认为它并没有体现出多大的进化,我想到了半年前他的那句话。或许,目前 4.5 不温不火,不符合人们期待的情况,就是当时他想要驳斥的状况?

这又让我想到了,在大约 2023 年中的某一天。 ChatGPT 3.5 发布大约半年,而 4 还没发布时,我记得听了一档播客,其中一位嘉宾就提到他去看了 OpenAI 的内部演示,表示 4 将会是一个很明显进步的模型。

从这两起从传言到验证的时间跨度上来看,似乎都是半年左右时间。不知道是否可以据此推测,生成式 AI 界的谣言也要以前后半年这个尺度来进行回顾和验证呢?

继续阅读

OpenAI 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在 4.5 个小时内进行直播( Livestream in 4.5 hours. )。从这个奇怪的预告来看,应该就是 ChatGPT 4.5 吧。

尽管我不会等着看直播,但我也来突发地随便写一下我期待的东西吧。

因为根据之前的介绍, 4.5 不是一个推理模型,而是 OpenAI 的最后一个非推理模型(纯粹对话模型)。所以我觉得不太能期待它在语言方面还能有多大提高空间——我觉得就汉语会话方面来说, 4o 已经足够好了。其实我更加期待的是:在美国新总统上任、马斯克推出了容易被突破审查的 AI Grok3 之后, OpenAI 是否也会相应调整其内容审查策略,增加可以进行讨论话题的自由度呢。

此外,如果说大语种如汉语或英语已经足够好了的话,那么不知道 AI 的小语种乃至古代语言方面理解能力是否能在 4.5 上得到实力加强呢?(我觉得难,毕竟互联网上公开数据中这类小语种数据量并没有猛增。)不过,我还是抱着一点点期待,它能在古代语言、方言的使用上获得一些进步。比如……讲一讲上海闲话?

再有就是我始终无法理解,即便是到了 03 的推理模型,依然无法很好地处理 ASCII 字符画。我觉得这次 GPT 4.5 应该也不太可能有明显改善的……吧?

最近几天,一个关于 ChatGPT 的不大不小的更新是: o3-mini 模型和它的 high 版本支持上传图片等文件了。那么,在推理功能的辅助下,或者说引导、修正下,它的 OCR 是否能更加准确了一些了呢?

我选用了昨天博客里下面这段文字的截图来做试验,截图后上传至 ChatGPT o3-mini ,并要求它 OCR 识别。之所以选择这一段,是因为其中既有汉字也有英文还有日文,而且互相之间也有逻辑关联。

在这三种语言里,都有一个同源的词汇称呼,汉语里叫它功能机,英语里说 Feature phone ,日语里则是把该英语转换为了片假名:フィーチャーフォン。我觉得这种手机虽然有些言不达意(功能,什么功能?)但从「手机就完成蜂窝网络的通话功能就可以了」这一点上来看,倒是蛮符合我的心意的。

结果我得到的识别结果是:

继续阅读

前几天偶而在书店里翻到一本搜集罗列了日本「昔話」(童话故事)的故事,翻着翻着看到了「鼠净土」这一项。

这个童话说小众其实也不算小众,至少在日本是如此。记得我刚开始学日语的头几年,买过一本日本小学生的课本(一年级?)里面就有一个老爷爷遗落了一个饭团,饭团滚进老鼠洞的故事(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后来,在《 Fate / Ground Order 》里实装了从者「大黑天」,其宝具就是「鼠浄土」。

可见,无论是在日本的课本中,或是流行文化中,这则「鼠浄土」童话应该都应该不算是太过冷门的。

然而,我拿它问了一下 ChatGPT ,并且是用汉语和日文都问了:

日本的童话《鼠净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