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All posts tagged 读后感

《京大吉田寮》(ISBN:9784794224255)是一本由平林克己所拍摄的京都大学有名的百年宿舍「吉田寮」内部入住学生和环境的照片集。这本书不算厚,因此也就随手拿来翻翻看了。

关于京都大学,听一位日本朋友说,在他看来,日本TOP1的大学东京大学的学生在他印象里是学习成绩好,那么TOP2的京都大学的学生,在他看来就是一群有奇思妙想的天才。我到京都大学查过资料,偶尔走过校园附近时,也会看到一些学生活动的展板,从上面确实能看到一种学生自由地且自发地搞活动的创意热情。记得还有一次,好像是在2019年的秋天,记得是京都大学的校庆或是类似活动,我去校园内逛了逛,看到校园里有同学带着孔雀出来展示……哦, 对了,之前我写的《读京都大学有关中国早期EVA传播硕士毕业论文,来自被研究群体中个体的一点点回音和回忆》该论文的作者也是京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至于京都大学的这座「吉田寮」,我听说过其景观显得古老且阴暗的同时,也有宿舍成员自治,且与京都大学校方抗争的一面。不过具体倒是没有了解过,直到我拿起了这本照片集《京大吉田寮》。

因为是照片集,所以是以视觉上的记录和传递为主,文字内容很少,花个1小时左右就能读完。说说其中我注意到的点。

首先,我没想到的是,吉田寮居然是多人间宿舍。看起来那么凌乱的环境,居然还并非是独居,而是与他人同住一间房间。这室友之间是有多么坦诚相待啊!看了这些照片,我忽然觉得我自己的房间变得不那么凌乱了耶……………………

在【茶室】这一章的解说文字中,提到了在曾经的京都大学前身时代,时任校长像富岡鉄斎提出请求画一张画,后者便画了张《菜根図》。这张图曾一度被装饰在吉田寮的「茶室」这间房内,后来被京都大学收回了。显然,该作品的标题来自《菜根谭》。

在一张照片的小小的角落,我看到了拍摄到的建筑物内有一块不算大的挂板,上面写着「吉田寮開設1000周年」旁边还有3个数字牌(倒计时?),看起来是这里的居住者遥想着这座宿舍能历经1000年的风霜。(根据本书前言的说明,吉田寮建设于1913年)。这个以1000年为目标的愿景,在我看来倒是与京都的气质有些相似。在古代日本,桓武天皇从别处迁移到新落成的平安京(京都)后的次年(794年)正月,宫中开办宴会时候,官员们唱了一首歌,歌词是:「新京楽、平安楽土、万年春」。也就是说,当时的官员指望着京都能存在一万年。挺有类似的气质的吧?

继续阅读

(本文图片转自本文所评漫画作品。)

「润」*是一个近些年流行起来的新词,其音同英语「run」即跑步,而实际使用时,有逃跑、离开的意思,往往是指对原先社会状态感到失望或恐惧,而来到另一个社会求生。这本题为《日本の月はまるく見える》(ISBN: ‎ 9784065346471)的漫画就是这么一个有关一位原居住于(漫画虚构世界中)成都的爱看男性同性爱(BL)题材的漫画并进行同人漫画创作的作者——夢言——她润出原来的社会,抵达日本,获得与出版社签约连载BL漫画机会的故事。

本书的标题可翻译为:日本的月亮看起来圆。它化用了一句汉语的歇后语「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其原意是:月亮明明是同一个月亮,但在对外国抱有好感而故意美化的叙事语境下,会被描述为连月亮都比本国的要更圆,算是一种对「崇洋媚外」的讽刺。但随着人们发现同一个社会概念在不同社会确实会有不同的社会实践表达,因此有时该歇后语也会被用于一些肯定的场合,即「外国的月亮(隐喻社会生活)就是比较圆。」作为一种对于讽刺的反抗。至于本作究竟是哪种用法,还请在看完这篇读后感后,如果有兴趣的话,请自己买一本来品味一下。

(*我在这里对「润」与歇后语「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做了简单的解释性说明,或许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来说这些解释显得有些多余。但我认为本文可能被10年后、20年后乃至2000年后的人看到,以及随着ChatGPT等翻译工具的发展,可能会被非汉语母语的人读到,因此我对流行语与歇后语做了一些必要的说明。)

我说这本书的内容是「润」,这可不是我胡说八道。在本作中,确实在不少台词及旁白中,提及了主角夢言对她原先所在社会现状(比如出版审查、网络审查与阻拦)的烦恼(P5、P11、P12、P117等)。而我也读了两篇本作现实中的作者:史セツキ接受采访的报道(其一:モーニング編集部采访、其二:文春オンライン采访),了解到这位作者自身也与本作主角夢言有类似的人生轨迹。而我猜测,虽说夢言在漫画中的经历应该不是实际发生过的事(讲谈社总不会让一个打算和其签约的作者用短期旅行签证赴日吧…),但毫无疑问夢言的角色表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作者史セツキ自己所感与所想的投影。

作为一种叙事媒介的Manga(漫画)

说实话,这本漫画无论从角色造型的绘图,还是从一个个画格中视角的选用来说,都很难说是一部佳作。我想作者史セツキ在日本一定看了许多漫画,应该比我这个只会写文的人,更能明白本作的表现力与日本市场上优秀漫画作品相比,还有多大的「进步空间」吧。
继续阅读


(图片引用自该书封面)

在日本五花八门的书中,有不少辞典、事典、年表等等的「工具书」或说「资料集」。正如之前我读过御宅族辞典《オタク用語辞典大限界》(ISBN:9784385366234)。而最近,我又在二手书店逛到了一本《田中芳樹公式ガイドブック》(ISBN:9784062639385),标题的意思也很明晰,翻译为汉语便是:「田中芳树官方指南书」。书的尺寸是文库本,厚度目测相当于普通轻小说的2.5倍,超过630页。该书属于「講談社文庫」,编号た56 14/Y857。

前言

在我的印象里,自己其实从来没有读过田中芳树的作品。一直是久闻其名,未读其作的状态。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是比我更加资深一些的御宅族前辈们所爱读的作家,而我的「御宅族历」则属于《新世纪福音战士》。因此,我对田中芳树这位作家的印象只有2点:(1)著名的日本通俗文学作品作家;(2)作品有《银河英雄传说》。仅此而已。虽然我没读过他的作品,但我还是买了这本指南书回来,一来确实很便宜(二手书,110日元,以现在的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来说,5.5元人民币都不到);二来,这类辞典类的「工具书」其实通常来说我都不会整片去读,只是买来总想着以后可能查资料的时候会用到,就放在手边了。

即便我既没有读过田中芳树的作品,也不打算从头到底读完这本超过600页的指南书,但我也可以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读一读这本书:一本有关作家的指南书,其由哪些内容所构成?

本书的内容

封面上的角色……我自然是一个都不认识的,不过扑面而来的那种上个世纪80或90年代的日本漫画角色形象。书封折进去的部分底下写了一行小字:「カバーイラスト/カバー・帯デザイン:CLAMP」哦!原来这封面是由CLAMP所画的。

扉页上有张「走無常」的彩色插图,作者应该是一位叫高田明美的画家。而这幅画应该是对应了这本指南书第一部分的内容——其中分为3篇,分别是《走無常》(P13-46)、《緑毛鬼——走無常2》(P47-80)这两篇短篇小说,以及对田中芳树有关该小说的采访记录(P81-95)。
继续阅读

本文中所有图片均引用自漫画《ごぜほたる》。

正如我之前的一篇有关吟游诗人的读后感博客所提到的那样,我正在读一本名为《ごぜほたる》的漫画(ISBN:9784088840819)。这个标题可以拆成两段,第一段「ごぜ」可以写作汉字「瞽女」,而后半段「ほたる」则是本作女主角,也就是封面上这个可爱的女孩的名字,可以写作汉字「蛍」。

关于「瞽女」

「瞽女」(ごぜ)是什么?与日式和风传奇故事中频频登场的忍者、阴阳师、武士等职业不同,即便是在日本社会的流行文化和书籍中,「瞽女」也并非一个常常被提及的职业。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盲眼的女人。而就生活形态来说,这是指由盲眼女人组成的旅行艺人小队,通常由3到4人组成,游走于农村地区的村落之间,弹着三味线传唱故事。说实话,在看这本漫画之前,我对瞽女的了解,也仅限于大约看过10分钟左右纪录片视频片段,没了。我记得那个纪录片中展现的场景:三名或四名瞽女通常会贴得很近,排成一直线行走,好像是一个拉着一个走的,而领头的那位通常不是全盲,只是有些视弱——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本作中。除此之外,我就对瞽女没有什么预备知识了。要说瞽女是日本近代的吟游诗人,似乎也大差不差,因为她们确实游走并为人们吟唱。但与奇幻故事中诗才横溢、罗曼蒂克而优雅的吟游诗人不同,瞽女确实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职业或者说一类人的生存形态,因而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本作漫画中,她们都是一群处于社会边缘的、贫苦而残疾的人。而在日本历史中,类似的职业还有琵琶法师,或是像出云阿国那样的游行歌舞伎艺人,瞽女则更不为人所知。

故事简介

本作讲述了农村女孩ほたる,在其童年中的某一天,爷爷发现她弱视的症状发展到了几乎看不见东西而影响行走与生活。此时,一支瞽女的小队来到了村中表演,ほたる听了她们的弹唱,被她们的故事和弹奏出的乐曲所吸引了。当爷爷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ほたる提出想要成为瞽女。而此时瞽女小队中的师傅(「親方」,并非队伍最前列的那位)向她提出了一系列困难的练习要求,如果ほたる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当次年春天到来,瞽女小队再次来到这个村子时,师傅便允许她入队。在经过刻苦训练后,春天到来时,ほたる终于成为了一名瞽女,离开了村庄而加入了游走的队伍中。到了故事后半段,又增加了「寻找远走出家的父亲」以及「弁天塗香瞽女」这两个主题,后续发展还未知。总的来说,这第1卷是有关决断与出发的故事,因此大体上内容并无令人意外或剧烈转折之处,基本上情节中规中矩,也可以说是稍显平淡。
继续阅读

这本书的全名是《学びを結果に変えるアウトプット大全》(ISBN:9784801400559),翻译成汉语可以是《将学习变为结果的OUTPUT大全》。起初是在书店里,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大大的「OUTPUT」,当时旁边还摆着一本封面上是个大大的「INPUT」的《学び効率が最大化するインプット大全》(ISBN: ‎9784801400696),两本凑成了一对,因此我印象很深。这不,最近增加了博客写作嘛,于是我就找了本《OUTPUT》(前者)来看看。

作者樺沢紫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兼作者。一开始他就拿自己持续进行OUTPUT的成果作为实例,相当具有说服力。根据书中的说法,这位作者坚持13年几乎每天写邮件通讯、连续8年每天更新Facebook、连续5年每天更新Youtube……还连续10年每年出2~3本书。

接着,作者提纲挈领地提出:输入/输出的时间比应该是3:7。对,你没看错,输入时间是3份,而输出时间是7份!输出时间要达到输入时间的2倍,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看来这是我远远没做到的。

不过,我是抱着「写作」乃至说「写博客」、「写读后感」这一目的去翻这本书的,然而书中谈及的「OUTPUT」远远不止这些。在书里,将说话、交流、写作、做笔记等等很多方面的「输出」都罗列在了「OUTPUT」这个概念下,形成了真正的「大全」。但与此同时,或许是因为本书写作时用到了作者在第3章(CHAPTER3)第45点提到的卡片写作法,即在写作之前把头脑里的一个个主意都先写到一张张卡片纸上,然后再进行归类整理——或许是因为采用了这样的写作前构思的方法吧,作者的整本书显得有些泛泛而谈,章节之间缺乏逐层递进的关系,而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建议。这也就形成了我本篇读后感标题上所写的「一箩筐建议」的这种阅读感受。作者在书里给出了一条条比较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建议,但却未能构成由简入难的实践步骤链。

此外,或许由于作者是精神科医生的关系吧,书中经常会举一些脑科学方面的实验来作证他提出的建议的合理性。嗯,看起来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依然觉得既然是科学实验,一定是在控制环境变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从严谨的角度来说,其结论应该也只适用于该科学实验场景才对。至于把科学实验得到的结论直接搬到生活实践中,作为给出建议的背后原理,我觉得可能还需谨慎论证。

下面说下书里几个我抱有疑问,或有些在意的观点建议。

继续阅读


(图片引用该书封面。)
这是一位内向的少女。
从小喜爱画画,不擅长主动与人搭话。
在亲戚家发现了一本有一半文字她不认识的的词典。
13岁时的她,便以此为契机开始学习日语。
学了一阵子后,开始读漫画《文豪ストレイドッグス》(《文豪野犬》)。
然后花了相当于15000日元的巨款,买了一本太宰治初版的《人間失格》文库本。(参考:如果不是初版,而是现在依然在印刷的版本,新书也只要300日元出头)。

……………………………………

说到这里,你觉得这样一个妹子,她的16岁日记里会有什么故事呢?

她就是这样一个被我们称呼为漫画迷、OTAKU女生、迷妹等等……这样一个似曾相识,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你、我、她的这样一个女生吧。(除了最后那本书实在有点太贵了……)

更何况,她还是来自一个不那么富有的国家的,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子。

这也不算稀奇,是不是?

那么——

继续阅读

正如我博客更新频率所示,近几周来我正在尝试减少收看网上视频节目的时间,并增加阅读时间;与此同时,我还试着在阅读后进行输出——也就是写一些读后感,并发在自己的博客。于是,我自然而然地也就将目光转向了日本的一些关于阅读方法、阅读建议的「读书方法论」类的书。

我读了《本は10冊同時に読め!》这本书,该标题的意思是:「读书就同时读10本!」,因为书的文字量不多,而且内容也不复杂,相当口语化,我这次的评论也就简单写一点吧。

首先关于书的作者,在书开头的几章,作者就自称是微软的总经理——此时我惊讶了一下,难道是比尔盖茨的日文翻译书?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位作者(成毛眞)曾任微软(日本)的总经理。根据他在书中的介绍,似乎在接任后还做出了相当不错的业绩。好吧,看起来应该是一位见识丰富的人了,听听他怎么说。

在书中,他提到自己同时阅读10本书,利用生活中一切碎片时间来读书。在他看来,并不是每一册书都需要精度、细读,而在同一时期读许多本不同领域书的这种阅读方法,可以让这些知识在脑中互相交叉、连接出不同的回路,形成一个人丰富的见识,并可能在工作场合中用到。他将这个阅读习惯推荐给读者。

就我自己来说,我自己虽然没有同时读10本这么夸张的做法,但好歹也是同时会读3、4本书,并且常常是不同领域的内容。而本书作者也说到,如果一开始没办法同时读10本的话,可以尝试从同时读3本开始,慢慢增加。因此仅就他推荐的读书方法来说,我是很认同的。然而可惜的是,他的论述也仅仅停留在个人感想叙述上,并没有给出任何统计学意义上可以归纳验证的结论,来说明读书量与个人在社会上得到外部评价「成功」的实际关联。也就是说,在这本书中说了许多他的读书习惯,也说了许多他的成功事例。但在我看起来,这就和许多机场和火车站书报小店中所销售的「名人成功学」的书里的论调是一样的。很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某种良好的习惯、特长、教养,却忽略了或故意不提及某些别的真正帮助其得到社会意义上成功的其他社会因素。

此外,书中有几点让我产生反感的地方。

继续阅读

在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中,会有人对日本京都感兴趣吗?——应该会有一些吧。

在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中,会有人来写一些以日本京都为背景的小说吗——不太会有吧。

在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中,会有人来写一篇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日本京都街头为舞台恋爱约会的故事吗——恐怕一个人都没有吧。

不过哪怕只有一个人,要写这样一个发生在日本京都街头的、时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轻小说或其他类型的爱情小说的未来作者,我也想推荐一下这本书。


(《Kyoto恋愛空間》封面图,引用自Amazon日本

这本书的标题是《Kyoto恋愛空間》,可以翻译为《京都恋爱空间》。看标题,你觉得这会是一本什么书呢?一本有关京都的虚构轻小说吗?不是。一本京都的谈恋爱约会空间、逛商店的情侣指南吗?也不是。如果要在我曾经读过的书里,找出一本和它同类型的书的话,我想应该是《路上觀察學入門》(ISBN:9789869028738)。

对,其实这本《Kyoto恋愛空間》,它大体上是一本观察记录与分析报告!很神奇吧。从作者阵容来看,应该是两位研究者(老师?)带着京都精華大学的学生分组做的社会调查课题。主题是京都的城市街头,以及恋爱、情侣,而本书所涉及的时间,则是1994年或稍早一些。

说起京都,在日本国内,京都确实是一个「大学」这个标签印象很强烈的地方。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在2021年,统计每10万人所对应大学的数量,京都府在日本的各都道府县的排名中,依然名列第一。不过呢,《Kyoto恋愛空間》第1章中,作者对此提出了一些问题与意见,包括:当年1994年正值古代京都(平安京)建成1200周年,但在讨论对于京都文化的「保存」与「创新」等议题中,始终缺乏年轻人的存在感;另外,作者又援引了当时的调查报告书(参考本书P14),指出虽然高中生们在选择大学时,慕大学名甚至是慕京都名而选择位于京都的大学来应考,希望在京都渡过他们的大学时光,但与此同时,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京都就职、愿意常住在京都的却不多。其实与这一点类似的情况在现今依然也没有改变,FNN在2022年就报道过京都市面临严重流失人口流失的现状。不过这并非本书主要关心的话题,不要上当了。这第1章看起来一本正经的,但后面开始就各种「路上观察」了!

继续阅读

最近我在二手书店买了这本「辞典」——《オタク用語辞典大限界》。标题翻译过来的话可以是:《御宅用语辞典 大极限》。这是一本收集并介绍御宅族领域词汇的书,并且正如题目所示,采用了辞典这一体裁。标题中还有个文字游戏:日本的一些日文辞典会以「言海」(げんかい=Gen Kai)来命名,类似于简体中文的「辞海」即语汇的海洋之意。本书标题这里则用了日语里的同音词「限界」(げんかい=Gen Kai),除了模仿「言海」类辞书这一层含义外,也有套用御宅族流行语「限界オタク」(热衷于某事物以至于超越极限的御宅族)的含义在内,这是一种一语双关。

这本书是三省堂所出版,而三省堂则是日本知名的辞书出版业者,我记得在东京的书店一条街「神保町」还有他们的大楼。不过呢,也别太高看了这本书,因为实际上这本辞典的作者并非想象中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团队……等等,而只是由名古屋短期大学(2年制大学)现代教养专业的小出研究班(小出ゼミ)的22届、23届的学生所联合编写的一本书。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群当下正读大学的御宅族,为自己所身处的兴趣领域编写的一本词汇书。据书本前言介绍,这本书原来的目标只是在校内展会上发售,后来逐渐扩充完善,才成了一册面向社会大众出版发售的「辞典」。

这本书其实还挺新的,出版时间是2023年的12月。差不多去年下半年我就注意到了在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对这本书的讨论,不过当时我看到的评价褒贬不一,因此我没有第一时间入手购买。最近正值日本的五一黄金周,在二手书店偶遇这本书,又赶上书店打折优惠活动,我就买来了。对我来说,此书「拥有」是其一,「阅读」是其二。

本书所收录的词汇大致被分为以下几类(参考本书目录):
【御宅共同用语】
【三次元共通用语】
【日本男性偶像领域用语】
【K-POP领域用语】
【2.5次元领域用语】
【二次元共通用语】
【游戏共通用语】
【明日方舟领域用语】
【斯普拉遁领域用语】
【火焰之纹章领域用语】
【世界计划缤纷舞台领域用语】
【精灵宝可梦领域用语】
【原神领域用语】
【BL领域用语】

个别的游戏领域以及偶像类的都不是我关注的领域,因此我就翻看了一下除此之外的其他部分。

该怎么说呢……这本书确实有点单薄。我说的单薄并不是指它288页的厚度,而是说其收录的内容基本依然停留在这两届学生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范围内。例如,她们收录了BL领域的词汇,并将之整理收录成了一个章节,却好像遗忘(或故意避开)了以男女之间关系为题材的作品中的词汇(例如:おねショタ、抜きゲー),并且也没有收集百合类(描写女性与女性之间情感的作品)的词汇。此外,我倒是把【BL领域用语】 这一部分的几页都读完了,发现其中与「王道学园」这一设定背景的BL词汇特别多,相比之下其他种类的BL关系词汇就显得不足。自然,这也是受本书的编辑团队的自身经验,以及最初的编写目的所影响的吧。

继续阅读

最近我读完了这本在1993年由日本角川所出版的游戏小说。说实话,其内容吸引力对我来说平平无奇,不过我觉得通过这篇书评,对这本小说做一个介绍,让读者知道原来曾经那部游戏还有这么一本周边作品,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对,「那部游戏」,你想到什么了吗?它的略称是MM。在我曾经小学时寒暑假蹭别人红白机玩的当年,它是在我玩过的屈指可数的RPG游戏中的一部。游戏原作的英文名是《METAL MAX》,如果你还没想起来的话,那么我还是来贴个图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