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All posts tagged 图书馆

归京。

今天的这一篇博客就来简单地列举一下(也是为了整理行李)在旅行过程中买到了哪些书。说起来,其实这次旅行的行程本来安排的就是逛博物馆、展示馆 + 只有馆内才能买到的书,再加上顺便逛逛神保町等等,基本上原本计划中的基本都买到了,也找到了一些事先没有预料到而意外发现的挺合自己胃口的书。

《同人誌マニュアル 99 年度版》 (神保町旧书店购得)

《東京最後の異界 鶯谷》(JR上野车站内书店购得) (这本就是本次旅程中所买的,我之前在《日本的当地书、当地书店和当地包书纸》文中提到的「当地书」。)

《小説導入体》第 6 号 2023 10 (单向街书店购得)

《特別展「神護寺―空海と真言密教のはじまり」公式図録》(東京国立博物館购得)
继续阅读

正在东京旅游,下午我去秋叶原逛了 2 个小时。说起秋叶原,我应该去了不下 10 次了吧。今天下午的 2 个小时闲逛,可以说是一种「非普通型」的闲逛,因为我既没有购物,也没有看展。而是去了神田明神和附近的一家图书馆。

我不想把本文写成一篇游记报告,而是写成一篇感想速记。所以就着重于来记录一下我看到了什么,以及由此我对秋叶原产生的新认识。

神田明神納涼祭り

其实前几天我就来秋叶原逛了半天了,刚来到这里,就发现许多商店门口都贴着「神田明神納涼祭り」的宣传海报。一看似乎是附近一家古老的神社「神田神社」要办夏季盂兰盆节活动,而活动的第一天也就是 2024 年 8 月 9 日的活动则是伴随着动画歌曲的盂兰盆群舞(アニソン盆踊り),这次的主题是《Love Live!》。而之后第 2 、 3 日的盆舞则是传统乐曲的盆舞蹈。

说实话旅行前我并不知道这场活动,来了后看到海报才知道的,心想虽然我不了解《Love Live!》,但也不妨来感受一下现场的氛围。不过我之前倒是知道,这家神社境内的 ACGN 类绘马很有名,以及附近还和江户时代的儒学教育世家有关。

到了现场,这里简记一下我看到的内容吧。在神社境外周边,特别是登上神田神社的男坂的长长的阶梯后,大约能看到 10 ~ 15 个烧烤摊的摊位;而在神社境内,则是大约 6 个中型摊位(有几个是用面包车开设的移动摊位),我大约看了一下,其中只有 1 家是卖冰淇淋的,另外 5 家左右,基本上是卖 ACGN 作品周边,或只是派发主题扇子的,还有 1 家的棚子内是一位年轻女性(声优?)在进行现场签名。在神社境内的建筑物内,还竖立着一些角色的展板。其中所涉及的作品有:初音未来( SNOW MIKU )、《Love Live !》、《Re:ゼロから始める異世界生活》、《時々ボソッとロシア語でデレる隣のアーリャさん》,以及《ときめきVR》(这好像是一个 APP ?)说实话如果仅从小吃摊点的数量来说,该祭远比不上京都市整个市区规模的「祇園祭」,甚至摊位也比京都的「城南宫」或「十日恵比寿」的节日活动的出摊要少。但就 ACGN 要素来说,那可是相当丰富的。在京都的伏見稲荷大社的活动上,我也就见过一组《いなり、こんこん、恋いろは。》(《稻荷恋之歌》/《狐仙的恋爱入门》)的角色展板。

说回秋叶原的神田明神。在现场,位于神社空地中搭起了一座盆舞的领舞台(?),大约有 1 名主持人以及 5 名左右的舞者一起带领观众跳舞。领舞台周边聚集着跳舞的人,与外圈只看而不跳的欣赏者相比,人数大约是 1 比 2 左右,当然这是我在大约 17:40 时观察到的情况。之后的情况可以看官方的社交媒体的消息。这一天因为是动画歌曲的盂兰盆群舞,因此播放的音乐大多都是动画歌曲,不过因为我不了解《Love Live !》,所以我不确定是否音乐都是来自于该作,但都是很有节奏感的萌歌,配合盆舞的动作倒也很搭配。其中有一首我回宾馆后确认了一下,好像是《サンシャインぴっかぴか音頭》。此外,官方还事先公布了舞蹈动作的演示视频,提供大家预习。

那么从中,我对秋叶原的新认识是什么呢?传统庶民性的现代再生。
继续阅读

或许是受今年大河剧《光る君へ》的影响吧,最近我注意到京都市东山图书馆(東山図書館)正在举办古典知识问答活动「東山図書館で光源氏をさがせ!」(活动名可译作:在东山图书馆寻找光源氏!)。

其实参加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每天在该图书馆内在不同地方张贴出与日本古典文学作品《源氏物语》有关的问答题,每天换一个场所贴纸、每天也换一道题。每答对1题可以获得1件小礼品(彩色纸折纸或单色纸的书皮),回答正确第3次则可以得到一件比较「豪华」的礼品(我选的就是照片中的玉藻前的徽章啦)。

作为从头到底通读过2遍林文月女士所译《源氏物语》的人,我对此当然是自信满满啦。而且从整个活动宣传的设计上来看……好像本来就是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活动……呃……

继续阅读

(图:引用自该书封面。)
(上)篇(中)篇,来看看这本《図書館のマンガを研究する》(ISBN:9784820423119)最后一些内容里,还有哪些研究者、各自从哪些角度来研究了日本漫画在海外的翻译及图书馆馆藏情况。

第七部分:日本漫画他语言译本的书本情况具体研究

我写的这个小标题有点拗口,但这一部分其实是一篇很形象、很具体的报告。演讲者安形麻理前往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京都国際マンガミュージアム),在馆内把日本漫画的海外翻译版本拿在手上,进行了实际观察及统计记录。我读了这篇报告,才意识到原来日本漫画作为一本实际的书,居然还有那么一些可圈可点、平时我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的小细节。

比如日本的漫画(实体书)常常会有一张特殊材质的外封,套在书的最外边(与书等大),并且有一些漫画还附有腰封。根据演讲者的调查,在外国书(本报告称「洋書」)中,通常只有硬壳书才会有外封,而软皮书则往往没有特殊纸质的外封及腰封(P55)。更进一步来说,有一些日本漫画在书本设计上,会在取下外封、暴露出真实的「封面」的那一页上,也画上一些附赠的、会给读者带来小惊喜的画面,但是对于没有设计制作「外封」的译本来说,是否要保留,以及如何呈现原本内部「封面」有的那张图片,成了一个问题。

还有个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刚接触日本漫画,或许是在小学时,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但是之后习惯了日本漫画之后,就从未有过了。各位有没有注意过?日本漫画大部分是从左往右翻的。就是说,书脊部分是在封面右侧的,而打开书的顺序,则是将每一页从左翻到右。然而,在日本漫画的译本中,有一些出版地的国家可能就没有这样的翻页习惯。因此,有些国家的出版社还会为了防止读者弄错翻书方向,会很贴心地在最后一页加入日语版没有的翻页提示——提醒读者应该从书的另一头开始读(P58)。

继续阅读

(图:引用自该书封面。)

紧接着(上)篇,继续来看下在这本题为《図書館のマンガを研究する》(ISBN:9784820423119)的小册中,日本的图书馆学研究者都对日本漫画——特别是日本以外的国家中的图书馆中所馆藏的日本漫画的译本作了哪些研究,并提出了哪些见解。针对这些演讲内容,我也会写下我自己的想法。

第四部分:荷兰图书馆的漫画书籍情报

这一部分仅占了2页(P34-35),考察的是在荷兰的图书馆,那里的从业者如何对漫画进行分类和标注。演讲者是杉江典子。

这位演讲者先是提到,在日本以外的不少国家(不特指荷兰),会将通常意义上的漫画标注为 comic ,而会将日本的漫画标注为: manga 。而如果只观察荷兰图书馆的分类名称的话,就更奇特了。据该演讲者的调查,在荷兰会把漫画标记为 「ballonstrips」(吹き出しコミック)或「stripverhalen」(物語コミック)。前者应该是指那种含有对话气泡的漫画,而后者是指故事性的漫画——读到这里,我忽然联想到了东京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实为2021年举办的那场),参赛队伍入场时,领队所举的显示国家名的牌子,好像就是画了个漫画样式的对话气泡外框的。这么想起来,好像这个视觉元素确实挺能代表日本漫画的!

在这短文的最后,演讲者也指出,根据其个人的经验,在荷兰,漫画这个门类的作品在整个图书业界的「地位」似乎显得没有在美国或法国的地位那么高。同时演讲者也指出: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书目系统中如何记录、归类漫画,也能从该侧面看出该社会对漫画这类作品的重视程度。

第五部分:日本国内漫画的书籍信息与媒体艺术数据库

继续阅读

我试图摆脱信息茧房的3个简单实践方法

信息茧房成了近年来的一个热词。根据我的理解,它是指一个人处于仅接收根据一定目的(比如为用户个人定制),通过算法筛选整理过的信息所构成的信息环境中。能通过搜索引擎搜到我这篇博客的人,应该也已经知道信息茧房具体指什么了吧,因此在这里我就不深究其定义了。下面我就说说我的 1 个思路,和 3 个自己正在实践的,并且是简单易行的摆脱信息茧房方法。

思路:不要去看那些为我定制的信息

简单吧?现在互联网信息流意义上的「信息茧房」,就是指为用户量身定制的推荐信息。那么,只要躲开了「我是我哦!」这个身份提示,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直处于信息茧房中。

方法一:使用浏览器隐身模式

各个主流的浏览器都有隐身模式,它是指在浏览网页时,浏览器尽量不告知网站「我是我,我又来了。」这样的身份信息,而是尽可能告诉网站「我是一名未知的新用户」,来获取网站信息。这样一来,在隐身模式下,网站就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访问者是一个新用户,而非本来那个已知用户。因此网站就会难以推送一些基于 Cookie 机制或用户登录机制而筛选产生的内容了。

具体做起来也很简单,目前主流的网页浏览器都有隐身模式,但名称可能有所不同。比如:

Firefox 浏览器(我最喜欢用的开源浏览器)在形如「三」这个图标按钮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隐私窗口」,即可使用该模式打开网页。

而在 Chrome 浏览器,或其开源的版本 Chromium 浏览器中,则是在纵向排列的三个点按钮的下拉菜单中,点击「打开新的无痕式窗口」这个选项即可。

MacOS 下 的Safari 浏览器,则可以通过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无痕浏览窗口」来进入该模式。

需要提醒的是,既然进入隐身模式是为了不显示自己的身份,因此不要在该模式下进行会员登入哟,否则就等于又告诉网站「是我,是我!」了。

此外,手机的浏览器也有类似的模式,比如在 iOS 的 Safari 中被称为「无痕浏览」, Android 的 Chrome 中被称为「打开新的无痕式标签页」。

方法二:逛书店和图书馆

继续阅读


(图:引用自该书封面。)

关于这本小书

最近发现一本小薄薄的小书《図書館のマンガを研究する》(ISBN:9784820423119),才70多页,几小时就能读完。这本小册子是记录了一次日本图书馆情报学研究者们的讨论会。日文写的是「サイエンスカフェ」(Science Café),翻译过来是学科咖啡馆,我不知道本次会议是否对公众开放,但至少看起来是挺轻松的一场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是邀请了几位图书馆学的研究者,来围绕日本漫画的翻译版在国外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进行讨论和交流。

讨论地点是角川武蔵野ミュージアム(角川武藏野博物馆)同时也包括了网络视频形式的讨论;时间则是2023年的3月5日午后的2个小时。说起来这座博物馆我还去过呢,这应该是角川集团在埼玉县开设的一家以漫画、轻小说为主要馆藏和展示内容的博物馆,我记得旁边还有一座神社,我去的时候当时神社正在和《狼与辛香料》搞联动活动。

说回这本小书。先说一下我读完之后的整体印象吧。其实我最近在找一些有关日本ACGN领域研究的书,无论是漫画还是轻小说、动画等相关领域研究及评论等,在日本社会中都有相当程度的积蓄和不同领域的学术知识构建。但就这本书中所展现的图书馆学与漫画藏书的领域,而且研究对象还是日本漫画的翻译版在日本以外的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在这样面的研究积蓄似乎显得有些薄弱了——或者说,在这个可谓「学科交叉」领域,日本的研究者们在进行研究时,就普遍遇到了基础数据不足的这个很初步也很要紧的问题。

下面我(wildgun)就以一边概括,一边说出自己想法的形式,来看说一下这本小册子的内容。

第一部分:概括

开场的第一部分演讲,是由大谷康晴来介绍本次研究会的主旨等信息。据其介绍,本次研究的主旨是:「日本マンガの翻訳版の刊行状況を元に海外図書館の所蔵を調査」(以日本漫画翻译版的发行情况为基础,调查海外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而其目的则是「日本マンガの受容の総体を把握」(把握日本漫画的整体被接受情况)(P6)。

从这个角度来把握,我觉得确实是有必要的。尽管说在新冠传染病大流行的风险逐步降低,国际间旅行逐渐恢复的现在,在秋叶原,或是其他日本观光地,能看到不少外国游客穿着或拿着与日本ACGN相关的衣服、手提包(昨天我还在京都看到了有个人穿的衣服上印着「日本語は全部アニメで学んだ。」(我的日语全是跟着动画学的。)),但是要从研究的角度,定量地、能够分类、能在统计学上进行分析从而说明「日本漫画在怎样的程度上,被日本以外的国家的人所接受了?」这个问题,好像确实需要从更加学术性的角度来加以调查。而观察国外图书馆中日本漫画翻译版的藏书情况,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角度,因为那些图书馆中的漫画藏书正是一个让没有亲自来过日本的外国人也能接触到日本作品的契机、媒介;而从国外图书馆馆藏时选择漫画种类的倾向上来看,或许也能发现更加细致的接受情况。

但是,演讲者也很坦诚地说,在这样的调查一起步,就遇到了之前立项时未能料想到的困难:至今没有人整理过日本漫画在海外翻译版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研究者也不知道,某一本日本漫画是否在海外有翻译版,以及翻译成了什么标题、由哪家海外出版社出版。
继续阅读

众所周知,图书馆及书店的书中都装有磁条,用以防盗。但我始终没有见过其真面目,今天终于看见,原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装置,甚至连“装置”都说不上。就是一片长约20cm,宽约1mm,厚度仅0.1mm的金属片(在包装上看到是钴基的)。

它是怎么藏在书中的呢?今天我就给一堆杂志加了磁条,方法简单地出乎我意料:将铁片夹在书页缝内,再用画笔往页缝中刷上白胶,算是“安装”好了……

加磁的方法,则是拿书脊在一块大磁块上蹭几下,算是加磁了。原理应该是靠近书脊的那一半磁条会带上与

大磁块正面相反的磁性。

┌─────────────────────────────────────────┐┈┈┈
│                                                                                                                                               │     ↑
├┄┄┄┄┄┄┄┄┄┄┄┄┄┄┄┄┄┄┄┄┄┄┄┄┄┄┄┄┄┄┄┄┄┄┄┄┄┄┄┄┄┤    1mm
│                                                                                                                                               │     ↓
└─────────────────────────────────────────┘┈┈┈

┊←┈┈┈┈┈┈┈┈┈┈┈┈┈┈┈┈┈┈20cm┈┈┈┈┈┈┈┈┈┈┈┈┈┈┈┈┈┈┈→┊

消磁的方法也是类似地在某个装置上刷一下。——这里到底是消去磁性还是加以反向的磁性?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从“带着书过检测门会被发现而报警”这一点上来看,应该是消去磁性的,因为当读者带着书过门的时候,磁条的方位是不确定的。

不过是如何做到蹭一下就消去磁性了呢?

本月起至下月末,每周有两天被安排到图书馆的图书采编部工作,昨天和今天就是首二日。

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选择、采购书籍、杂志、音像制品,然后进行编目,再递交给流通阅览部。简而言之,是买书和编号的部门。(——当然这是极简的非完全概括)

这两天的工作内容令我深刻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应用普继程度的落后,于是直至今天中午为止,本文的题目打算写作“实践中深感计算机应用普及率低下”之类的话题。

此话怎讲呢?这两天的工作是:拿着一沓杂志订单,还有一本订阅目录,依次核对两边的书籍是否对应。然而因为订单是按照编号升序排列的,而目录是根据字母升序排列的,所以我就用了近两个工作日的时间,完成了800多条中文杂志及200多条外文杂志的对照工作。

想到高中数学老师说过:人因为想偷懒,而发明了种种科技产物;又想到了大学程序设计老师说过:计算机最适合做重复的事了,所以有什么重复的事就交给计算机做吧。

是呀是呀是呀!这核对杂志条目的事,完全就是Excel里排序一下两个窗口并排着看,就能搞定的;再说得抽象一些:即是对两个字符串集合中元素存在且唯一存在的映射关系的确认。这种事情何必要我花2个工作来做呢?于是我当时就得到一个结论:此处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率太低了,图书馆的工作仍像上个世纪甚至再上个世纪那样低效率地进行着。进而,“将计算机技术像福音一般带入这里,提高此处的工作效率”这样的想法伴随着无中生有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使命感”油然而生……

可是,就在下班前的最后一个小时,带我的老师向我演示了用电脑进行采购的流程,骤然给了我180度的反转印象:

书籍从采购到入馆都是在网上进行的。而且并非是像当当网那样网页式的小规模采购,而是以专门的软件读取图书公司发来的保存着庞大的书本信息的.iso文件,再在软件中选择书本,甚至连确认买书都不用与对方进行语言联系,而是通过软件直接发送采购列表。

原来这么先进!看来在这里的工作内容,有一部分已经完全被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承担,而另一部分则还是滞留在人工、敲章甚至写卡片的“古典”时代,计算机技术应用程度之悬殊差异可见一斑!
最后顺带一提,在地狱里呆久了也是有好处的,比如今天就很荣幸地获得了地狱的部分选择权——其实是老师要我把想看的书和推荐的书列出来发给她,她会考虑将我提交的书单加入图书馆的采购书籍列表中!于是今天当场就提了《南怀瑾选集》一套十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