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All posts tagged 书评


(图:引用自该书封面。)

关于这本小书

最近发现一本小薄薄的小书《図書館のマンガを研究する》(ISBN:9784820423119),才70多页,几小时就能读完。这本小册子是记录了一次日本图书馆情报学研究者们的讨论会。日文写的是「サイエンスカフェ」(Science Café),翻译过来是学科咖啡馆,我不知道本次会议是否对公众开放,但至少看起来是挺轻松的一场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是邀请了几位图书馆学的研究者,来围绕日本漫画的翻译版在国外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进行讨论和交流。

讨论地点是角川武蔵野ミュージアム(角川武藏野博物馆)同时也包括了网络视频形式的讨论;时间则是2023年的3月5日午后的2个小时。说起来这座博物馆我还去过呢,这应该是角川集团在埼玉县开设的一家以漫画、轻小说为主要馆藏和展示内容的博物馆,我记得旁边还有一座神社,我去的时候当时神社正在和《狼与辛香料》搞联动活动。

说回这本小书。先说一下我读完之后的整体印象吧。其实我最近在找一些有关日本ACGN领域研究的书,无论是漫画还是轻小说、动画等相关领域研究及评论等,在日本社会中都有相当程度的积蓄和不同领域的学术知识构建。但就这本书中所展现的图书馆学与漫画藏书的领域,而且研究对象还是日本漫画的翻译版在日本以外的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在这样面的研究积蓄似乎显得有些薄弱了——或者说,在这个可谓「学科交叉」领域,日本的研究者们在进行研究时,就普遍遇到了基础数据不足的这个很初步也很要紧的问题。

下面我(wildgun)就以一边概括,一边说出自己想法的形式,来看说一下这本小册子的内容。

第一部分:概括

开场的第一部分演讲,是由大谷康晴来介绍本次研究会的主旨等信息。据其介绍,本次研究的主旨是:「日本マンガの翻訳版の刊行状況を元に海外図書館の所蔵を調査」(以日本漫画翻译版的发行情况为基础,调查海外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而其目的则是「日本マンガの受容の総体を把握」(把握日本漫画的整体被接受情况)(P6)。

从这个角度来把握,我觉得确实是有必要的。尽管说在新冠传染病大流行的风险逐步降低,国际间旅行逐渐恢复的现在,在秋叶原,或是其他日本观光地,能看到不少外国游客穿着或拿着与日本ACGN相关的衣服、手提包(昨天我还在京都看到了有个人穿的衣服上印着「日本語は全部アニメで学んだ。」(我的日语全是跟着动画学的。)),但是要从研究的角度,定量地、能够分类、能在统计学上进行分析从而说明「日本漫画在怎样的程度上,被日本以外的国家的人所接受了?」这个问题,好像确实需要从更加学术性的角度来加以调查。而观察国外图书馆中日本漫画翻译版的藏书情况,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角度,因为那些图书馆中的漫画藏书正是一个让没有亲自来过日本的外国人也能接触到日本作品的契机、媒介;而从国外图书馆馆藏时选择漫画种类的倾向上来看,或许也能发现更加细致的接受情况。

但是,演讲者也很坦诚地说,在这样的调查一起步,就遇到了之前立项时未能料想到的困难:至今没有人整理过日本漫画在海外翻译版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研究者也不知道,某一本日本漫画是否在海外有翻译版,以及翻译成了什么标题、由哪家海外出版社出版。
继续阅读

(本文中的图片皆引用自所评本作漫画。)

自从村松梢風在其作品中将上海称呼为「魔都」之后,魔都之名就渐渐流传开来了。这不,随手又是一篇——题名就是《魔都》的短篇漫画,讲的就是以上海为背景的故事。作者是池上遼一(池上辽一),收录于作品集《池上遼一 耽美コミック傑作選 肌の記憶》(ISBN:9784091848734)。让我来翻译一下该合集标题的话,可以译为:「池上遼一 唯美漫画杰作选 皮肤的记忆」。

注意了,虽然日文标题中有「耽美」(たんび)二字,但不同于目前汉语语境中将此二字限定用于少年同性爱的用法。在日文中,「耽美」是指将美视为最高之价值,并沉溺于其中。所以其实这不是一部BL漫画(至少我看的《魔都》这一短篇不是),不过本作中确实有一些成人的元素,讲男欢女爱的内容。此外,从画风上来说,也有些让我觉得有些陌生, 不是我所熟悉的那一类「萌系」或者「二次元系」的漫画,在我感觉更接近过去挺早时期的那种香港漫画。而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在1999年。不过我这里不考察漫画画风的谱系和发展变迁,也就不深究其类型定义了。

故事简介

既然是短篇,也就能很简单地概括了。

根据漫画中的旁白文来推测,这个虚构故事应该是以中华民国上海为舞台的。一开头,是日本商人菊野先生与其妻子雅子来到上海做生意,接待他们的则是上海黑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劉王老。双方谈笑甚欢,但雅子却对舞台上正在演出的康康舞感到视觉刺激太过强烈而显得不适。另一方面,劉王老却在酒桌上夸耀自己的情妇。

晚宴结束归途上,雅子偶然瞥见路上的一个儿童的身影,很像自己已故8岁的孩子,便要求停车,纵身下车追寻那个儿童的身影,当日无果。

继续阅读


世上有不少被称为「魔都」的城市,但由于日本作家村松梢風而使这个名词逐渐固定成了上海的代名词并被人们接受。「魔都」加强了上海的印象,从此也衍生出相当多的作品。这部由上、下两册构成的漫画《魔都の星屑》正是又一作以上海为背景的故事。最近,我读了其上卷(ISBN:9784815530594),来写一下我的阅读观察。

(本文中的图片皆引用自所评本作漫画。)

漫画《魔都の星屑》(上卷)简介

故事背景是租界时代的「魔都」上海,两名男主角,其中一名是在一个从事贩卖毒品业务的黑帮集团中刚被选为新任帮主的青年——汪月栄,另一名则是年轻的国军少尉——姜秀雷。

继续阅读

在日本有许多讲授读书术的书,比如我手里的《読書の技法》(ISBN:9784492044698)这又是一本。书中提议将书分为2类:需要熟读(精读)的书,以及速读(翻翻看看)即可的书。而这本书,就被我实践而分类到了速度的那一类。于是在本读后感中,我就用速度的方法,跳过了书里大量的例子,来记录一下我在读书过程中我自己关心的部分,并由此提出一些想法。

首先,作者开篇强调了基础知识的作用,并且强烈建议在阅读更加专业的书之前,应该用高中课本或同等水平的书,来加固一下自己的基础知识(P008)。作者反倒认为没必要追逐最新的学说观点书籍,因为一个新的学说,得到人们承认,大概从该学说被提出开始,要经过10年;而要等到该学说被普遍认可,被写入该领域的入门书,则往往还要再经过10年(P057)。据此,作者认为知识并不会那么快更替,因此总是追逐新的学说是没有必要的。

在我看来,这里有2点值得注意的。第一,显然作为一名日本作者,他这里说的应该是指日本高中的教科书或同等水平的学习参考书,适合用来巩固基础知识。我这里要指出的是,读者你所在社会的那个高中水平的教科书里面的内容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伪装修饰过的,那就应该不在本书作者的考察讨论范围内了,可能需要另当别论、仔细甄别。此外,由于作者看起来是修文科为主的,因此我想他更擅长的领域应该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著作,但是对于高速发展领域的理科、工科、医科,当然基础知识也很重要,但却也不应回避去阅读最新的学说——这是我的一些私见。我记得我自己大学的时候会去买一些科学杂志来阅读,也是为了了解一下新的知识。

接着,作者提醒读书人要意识到生命有限,而书是读不完的(P035),因此不可能把每一本书都认真从头读到尾。而速读,则是为了识别和排除掉一些不读、不细读也没什么遗憾的书(P052)。

说实话,我自己也逐渐意识到——特别是当我每次进入日本书店时——我这一辈子应该读不完所有我想读的书。真是书店即地狱啊!

继续阅读

(本文中的图片皆引用自所评本作漫画。)

***提醒:本漫画作品中包括多处相当残忍的剧情表现。本文仅为读后感,但不做推荐。***

不过,你如果想看到这样一个优美而不可思议的场景:一个日本女孩桃子(Momoko),跑到上海来拳打脚踢,还用「十三点」来骂人……!!!那翻翻这本漫画《上海ルーザー》也不是不可以(笑)。

言归正传——还是先来说明一下本漫画的标题,以及我这篇读后感的标题吧。这本漫画的标题是《上海ルーザー》(ISBN: ‎ 9784047378018),从其封面就可知,意思就是「Shanghai Loser」。而我本篇读后感用了沪语(吴语)来作为标题的前半段。「上海下只角黑社会赤佬打相打」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上海治安不良地区的黑社会流氓打架」。对,用一句话概括的话,这部《上海ルーザー》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简介

本作以1999年虚构的上海为故事舞台。讲述了钟氏粽子餐厅家的年轻人鐘睿,因为在路上救助了一对乞丐儿童,因而被他的童年好友——同时也是一名加入了全国性黑帮的年轻人——梓豪——盯上了。由于这一对流浪儿童是这个黑帮的进行人口拐卖的选中目标,所以鐘睿的救助行为就相当于妨碍了梓豪所在的黑手党的业务,于是梓豪就对鐘睿和他的家人、恋人展开了残酷的报复;而之后,鐘睿也踏上了复仇之路,在其一路上认知了一些同路人。

呃……说实话,我不太有信心是不是概括准确了。因为在故事一开头,在鐘睿救助流浪儿童之前,他就已经和梓豪在街边打了一架(并且不是倒叙)。而且从扉页看来,似乎主要角色还不止鐘睿和梓豪这两个人。后面逐渐加入的其他角色似乎也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特别是那个用「十三点」骂人的日本人(笑),居然是个能让黑帮忌让三分的角色。
继续阅读

(本文中封面图引用自现代译本《完本 万川集海》,其他内图引用自古书《万川集海》)

《万川集海》是一本著成于江户时代1676年的忍者指南书。近几个月,我看国書刊行会出版社在其互联网社交媒体上推荐了几次其现代日语译本《完本 万川集海》(ISBN:9784336057679)。后者是一本超过700页,售价(含税)超过7000日元的书。对于这样又厚又贵的书,我肯定不会一上来就买啊!于是我先从图书馆借来翻了翻。

之所以说这本书「实用」,是因为其中确实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忍者的各种心得与知识,包括离间、反间、将忍者送入敌人阵营,也包括具体的潜入、野营、观察天象、打探敌人动静的技能。但是,之所以说「不实用」那是因为……比如里面讲述了像是撬锁、潜入他人住宅的忍者技术,就算你读明白了、学会了……在21世纪的今日,你敢用吗?而且它里面介绍的工具显然是针对江户时代的锁具和房屋结构而言的,即便你读了之后胆大包天地去实践了,在现代居住环境下,这些江户时代的忍者技巧也基本上没处发挥其作用了。

所以说,这基本上就是一本关于忍者的历史资料书。于是,下面我就一边总览概括性地介绍一下里面有什么有趣的内容,一边带着一个问题:「ACGN的爱好者、创作者,现在能如何使用这本忍者资料书?」来说明。

即便你手边没有这本《完本 万川集海》也无妨。因为在国立公文書館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这个网站上,已经公开了古书《万川集海》的抄本扫描件(注:我不确定这个链接是否永久有效,如果失效的话,请访问之前那个国立公文書館的链接,自行搜索「万川集海」查找。)把它下载下来看看,也挺有趣呀!

《完本 万川集海》构成

先来简单说一下国書刊行会出的这本现代语译本《完本 万川集海》的构成吧。很简单,大致分为6个部分:
开头是译者的简介;
其次是目录;
接着从P39到P278是将原文的古代日语翻译为现代日语;
P281到P493是对原文的「読み下し」,差不多就是将原文(汉字+片假名)转为「汉字+平假名」的形式——在这里,也有一些译者所添加的词语注解;
而从P497到P739是原文的影印版——我看了一下,这一部分似乎就是我上面提供的链接中的抄本,不过一些虫蛀痕迹和污渍好像被处理掉了;
最后是译者的后记及一些参考文献目录。

所以如果你学过现代日语的话,其实只要读P39到P278的这部分,就等于读完全书了。整本《万川集海》又分为若干卷,下面就来逐卷看一下每一卷的主题,以及ACGN爱好者可以如何使用这本忍者资料集。

各卷之我的解读

继续阅读

(本文图片转自本文所评漫画作品。)

正如这部漫画标题《上海白蛇亭奇譚》所示,这是一部以上海为舞台的妖怪故事。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说明其故事梗概的话,在上海这个主题下,我脑海中就立即浮现出了《72家房客》这个滑稽戏的标题。即便我没有看过这部滑稽戏,但从小到大,总是听过某某沪剧演员曾在该剧中扮演某某角色等。而这部《上海白蛇亭奇譚》漫画的剧情故事也大致如此,讲述同一屋檐下各路妖怪与人类的故事——尽管剧中角色远没有72那么多。

那么,这次就以本文来说说我读了《上海白蛇亭奇譚》第1卷(ISBN: ‎ 9784107718075)后的感想。

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的场景是1927年的夏楠国・上海,位于浙江中路的一家名为「白蛇亭」的茶楼兼出租房。茶楼的主人是年轻(?)、穿着一身旗袍的姑娘花琳,不怕剧透地告诉你:她身份是夏楠国的大妖怪女娲的后裔,激动起来会漏出尾巴。在这里租房的有一位侦探打扮的年轻男子壱岐島(就是第1卷封面上的那位),他来自倭国,会使用鬼道*。除了他之外,茶楼内还借助着几位奇怪的住客,而一些妖怪也会在附近的街区徘徊,或是上门来访。

继续阅读

近期开始关注日本杂志。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日本大部分的图书,总是可以在公共图书馆找到,但是杂志可就未必了。有些杂志虽说在图书馆也里有,但却仅保存最近的1年、2年的期刊;有些虽然保存在图书馆,却无法借出阅读。所以,相比于书籍,定期发行的杂志似乎是一种更加难以获得(借到)的出版物。而且杂志具有时效性和前沿性,因此我最近去逛书店时,会特意去以前从未留意的杂志角落看看。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就……看到想买的了。2024年6月中旬,我居然在书店里看到一本新创刊的月刊杂志——《地平》。之前就知道日本杂志文化盛行,但没想到近期我这才开始关注杂志这个出版门类,就有一本新创立的杂志诞生了!似乎是有缘?于是我就买下了。即便说是收藏,也是挺有意义的呀!果然书店即(钱包的)地狱啊。

根据这本杂志出版社的说明——「「地」球と「平」和を考える出版社」,似乎是一本着眼于考虑地球和平的杂志。于是先翻开读了创刊特集中的2篇,来简单写一下我的感想。

第一篇是《〝過激な中道〟に抗して——新しい地平を切り拓く作業へ》,作者:酒井隆史。作者在文中介绍了バスカー・サンカラ这位美国的杂志从业者,成功复兴了杂志《ネイション》,以及在之前其所创刊杂志《ジャコバン》的故事。不过,本文并不仅仅是一份创业记,还是一份简介这两份杂志背后社群文化的书,并且作者还联系到了日本社会中的「中道」思想。

呃……说实话我没什么想法,因为这完全是我陌生的领域。不过,陌生的领域,我读了它,等于是获得了一份新知,涨了一点见识,应该说这就是读杂志的好处之一吧。读完本文之后,我倒是想去找找看有没有从更加客观的角度(本文的作者还是加入了不少他自己对日本社会的见地,因此夹叙夹议了)去梳理欧美社会思潮变化,及受此类变化影响而新出现(或消失)的杂志刊物的出版文化书的变迁史。其实不单是欧美,就日本庞大的杂志市场,以及更为细分领域还有「社内志/机关志」(公司、组织内部发行的刊物)以及「地域志」(某个地区生活相关情报杂志)等杂志的发展、变化与消亡的消亡史,我也很想读一读。不过这与本文的趣旨似乎就大相径庭了吧。

继续阅读

前一阵读完了一本小书《苦しくて切ないすべての人たちへ》(ISBN: ‎ 9784106110375)。首先必须说一下它的标题,其可译为:《致所有苦恼悲伤的人们》。不过,我读完这本书觉得……感到痛苦悲伤的人还是别读这本书比较好。因为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日语中的一个单词:「諦める」(あきらめる)——放弃、断念、放下。所以说,这本书不是帮助人们找回希望、摆脱痛苦的书,而是告诉读者世界以及你的生命本身就是无可奈何、无处说理的一个东西。这么听起来,有点佛教的意思是不是?没错,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日本僧侣南直哉 。

我的恐山印象

其实我不认识这位僧人,对这个名字一点印象都没有。但从书封面和简介我才知道,作者南直哉是恐山菩提寺的禅宗僧侣。作者我不认识,可是恐山这座寺院我去过呀!而且在我印象里,恐山是日本许许多多寺院中比较特殊的一座。所以在介绍这本书前,让我来说一下自己的恐山印象。

恐山菩提寺是位于日本青森县的一座禅宗寺庙,而青森县则是日本列岛中最主要的那个岛——本州岛最北端、靠近北海道的一个地区(县)。别的不说,听我这么描述地理位置,应该就能知道,这里是一块很偏僻的地方了吧?没错,这是一座位于荒野、远离城市的寺庙。记得多年前我计划自己去日本东北六县旅游之前,看了一期NHK的《ドキュメント72時間》(纪实72小时)栏目在恐山定点摄影的节目。节目的标题是《恐山 死者たちの場所》(恐山 死者们的场所)。与日本一些有名的观光型寺院(金阁寺、浅草寺),或被戏称为「葬式仏教」的那些只从事于丧葬业务的寺院略有不同,恐山菩提寺更因为「人死后会聚集在这里」的传说,而成了一座被认为是有特殊环境的寺院。对,我去过,活着(?)回来了。也没看到什么灵魂,更没有感到什么心灵一下子被净化了之类的效果。不过倒确实看到了在荒凉中的不同风景,看到了日本信仰的一个侧面。我有2个细节回忆。一个是在寺院附近(后山?)面对宇曾利山湖拍照时,一对中年夫妻向我问候,聊了几句后,他们高兴地和我说了句:「Have a nice day.」确实是很普通的问候,不过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两人是不是丧子的夫妇,或是有别的与死别相关的事,而来到此地的呢?另一件事是,我在恐山菩提寺的某个堂内,看到了许多死者的照片,而那些照片旁边,都会配上一个造型各异,打扮得很漂亮的女性玩偶。我当时就意识到了那是什么,并为此还向寺内僧侣询问了一下,果然,那是「冥界結婚」。也就是说,那些死者在去世前尚未结婚,因此亲属摆一个玩偶作为他们在死后的妻子(印象里好像当时没看到男性玩偶)。我在日本参拜的寺院应该也有超过100座了吧,在其他寺院我见过水子供养等信仰,但「冥界結婚」,我所亲历的仅此一家。

来说这本《苦しくて切ないすべての人たちへ》

以上就是对恐山这座寺庙的2则小回忆,总之,我是没有「灵感」的人,看不到什么怪力乱神,但从我亲眼目的的寺内信仰形态上来说,恐山确实有些与众不同。那么来说回这本由恐山的僧人南直哉所写的《苦しくて切ないすべての人たちへ》。

在本书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出生的非合理性。出生就是一件非讲理的事,任何人都不是自己想要出生而降生于这个世界的。所以在南先生看来,「生きているだけで大仕事」——仅仅是活着,就是一件很大的工作了(P22)。其实关于这一点,我联想到了橙乃ままれ在轻小说《记录的地平线》(《ログ・ホライズン》)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大概是〈记录的地平线〉公会成员中的少年组遇到〈望乡派〉之后,喵太班长对战隆达格的场景。我印象里是以喵太的内心活动来描写的:谁也不是自己想来到这个异世界,而少年组在这里找到了意义,但在剧中表现出报复世界的隆达格却没有找到新的意义。我想小说作者橙乃在这里想要借故事讨论的主题,应该是与南直哉在本书开头提起的话题是相同的。即诞生这件事之非合理性。因此返观橙乃在《记录的地平线》中借喵太班长的思考来谈论隆达格这一故事片段,应该也不是为了批判隆达格,而是为了说明对于诞生这件事,谁都是无可奈何的——这或许又可以联系到在动画第3期或小说第12卷(未出版)《円卓崩壊》故事中,作为社会组织的〈圆桌会议〉不应该无视和放弃〈秋叶原〉那些没找到异世界生活意义的居民,而应该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发现生活意义的机会——这份来自〈诚信〉会长亚因斯的温暖。

抱歉,又打岔了。说回这本《苦しくて切ないすべての人たちへ》。作者认为非合理地降生的人生,本身就是「不得不活着」的非合理时间,是一种「無駄な」(无用的)时间。不过,作者在明确这种生、生活的非合理性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他认为能自己创造出意义的人,是令人尊敬的人(P25)。其实我也是有类似想法的,许多年前,我在思考的是「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后来我发现——这有点主观唯心主义的意思:「自己才是意义的唯一来源」。世界就是一片黑暗的,唯有主观的「我」这个概念,即一个可以思考的主体,才具有创生出意义、将意义赋予其他事物的能力。哪里(外界)被赋予了意义,那里就亮了起来、变得可爱了起来。

本书后面的内容,就偏向于介绍作者他自己的修行经历,从他成为僧侣开始遇到的一些有趣的故事,结合一些他的思考,借用佛教的思想来说出他自己的观点。第2章开头(P52)的那个故事很有趣,简直像是寺庙里的特摄片一样具有临场感!标题是《修行道場の怪獣》。这里不剧透了,有兴趣的人请自己读一读。

继续阅读

一篇搞事的文章!( ^ω^ )

有关ACGN作品相关的文章,我除了发在自己(wildgun)的博客外,还会投稿给windchaos的ACG批评网站。既然是叫ACG批评,总是要偶尔来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而如今,则也要接受来自AI的批评。

好吧,其实我就是想试试看ChatGPT4o对文章的解读能力以及作者价值观、立场、身份的推测能力如何。所以,我依次选取了我自己近期发表的3篇读后感文章,以及windchaos近期发表的2篇读后感文章。

我的测试方法是:将读后感的正文内容(不含标题)贴给ChatGPT,并对各篇依次询问以下4个问题:

贴一篇读后感给你,帮我总结一下作者的心情(用中文)
从本文,推测一下这篇读后感作者的政治立场,或者说政治倾向。
推测一下这篇读后感作者的性别和年龄,并说出原因。
如果这篇读后感的作者养一只动物当宠物,或栽培一种植物,你认为会是什么?并说出你的理由。

我使用的是OpenAI的ChatGPT 4o付费订阅版本。每一篇测试时重新开启一个会话环境,以此保证对各篇文章的解读分析互相干扰。

那么首先来拿我自己的文章来试试。以下引用区域皆为ChatGPT的回答。*OpenAI提醒:「ChatGPT 也可能会犯错。请核查重要信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