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

事先说明,我并没有打算把本博客转型为语言学习博客。不过正巧因为最近阅读时看到之前从未发现的日语用例比较多,所以继昨天的一篇《汉日「穿凿」「穿鑿」意不同》后,今天这又来一篇,也是关于日语的。

说起来,刚开始学习日语时,总会发现有些日语中的单词是和汉语中的单词是反的。比如汉语里的和平,日语里写作「平和」(へいわ),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中文和平,日文平和。

不过,今天读到一本书《詳説 日本史研究》( ISBN : ‎ 9784634010734 ),在其中有关近代史的部分 P423 页有这么一句话:「 1918 年 1 月,アメリカ大統領ウィルソン( Wilson , 1856 ~ 1924 )は,いわゆる平和原則十四カ条を発表して和平を提唱した。」

读到这里,我发现……啊?原来日语里既有「平和」也有「和平」?到底是怎么个区分法呢?还是说可以完全替换?

我又查了大辞林(物書堂 APP 版),解释分别如下:

继续阅读

读一些日文的学术书,特别是有些年代的书,读着读着就会突然冒出来一些汉字词汇——这些词汇我在学习日语以及在日本生活过程中几乎没有见过,但就是有那么一些词汇,会冷不防地冒出来,让我产生出:「哦?原来日文里也有这个词呀?」的小小惊叹。

而对于这样的词呢,往往还要留个意,因为它的意思、用法和现代汉语中的情况不太相同。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日文「穿鑿」,及对应的汉字词汇「穿凿」。

先来看汉字词汇「穿凿」。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的是「穿凿附会」也就是硬是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来,把两个不相干的东西联系起来。根据汉典该词条的说明:(一)凿通;凿穿(二)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其中还给出了《后汉书》上的用例:「孔子称述而不作,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轻侮道术。」从例文来看,好像已经有穿凿附会的意思了。

而日文中的「穿鑿」(せんさく),在《大辞林》(物書堂 APP 版)中的解释为:

①穴をあけること。「激浪花崗岩を浸蝕して▼穿▼鑿する所/日本風景論」

②細かい点までうるさく尋ねて知ろうとすること。「他人の行動を▼穿▼鑿するのはよせ」「▼穿▼鑿好き」

③細かいところまで十分調べること。「委しく▼穿▼鑿せば此類頗る多かるべし/明六雑誌」

④事の次第。「美濃吊しなど引かれては元が息になる▼穿▼鑿/浄瑠璃・心中二つ腹帯」

这里可一点都没有牵强的意思呀。

我又查了一下,而在解读「漢文」也就是相当于汉语文言文所用到的辞典《漢辞海》(物書堂 APP 版)中,有如下解释:

继续阅读

读《故事ことわざ活用辞典》(故事谚语活用辞典)将近到一半了,其中有不少日语谚语直接来自汉语,都是引经据典自四书五经、《史记》等著作,因此寓意基本相同。但偶有几个谚语不那么引经据典,反倒是对自然事物的直接观察,在这些谚语上,往往能体现出中日这两个文明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

今天发现一个谚语:「蟹の横這い」,直译成中文便是:螃蟹横行。

在中文里这肯定不是什么好话,我能想到的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我小时候经常被我妈批评的,说我的字写得很难看,简直像是「蟹爬」——而且这两个字用上海话说出来,才更有记忆中的感觉(笑)。第二层是用蟹与众不同的行走方式,比喻为人处事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与社会公众常识及规范所相背离,是一种道德规范层面的谴责。

那么再来看看日文的解释,在《大辞林》里有两条解释:

①物事が横道にそれ、なかなか進まないようす。
②他人からは不自由に見えても、当人にとっては最も適したやり方となっていることのたとえ。

在我读的《故事ことわざ活用辞典》中只提到了第二点。这两个解释的大意是:
继续阅读

前几天探寻了一下京都高濑川,大约是架设于五条到三条之间的小桥的铭牌或石刻字。又发现了两座桥上的名字出现了くずし字。加上之前在七条附近找到的正面桥,这便有三座了。

新发现的其中一座,是位于三条星巴克附近的恵比寿橋(えびすはし)。

对于桥名,桥柱上刻的是「ゑ」(「ゑ比須波之」)。

继续阅读

周日参加完「茶道文化検定」(4級)考试,于是进入下一个领域。正如之前《「志よめんはし」:京都街头崩字一睹》一文提到的,最近了解到了「くずし字」以及「変体仮名」这两种古代日文的书写方式。尽管说是古代写法,明治时代就已经整理统一为现在使用的假名五十音,不过一旦有了对它的认识之后,走在京都街头,还是能注意到不少的。于是逛街时,京都似乎又多了一层可以解读的内容。

本文来介绍的一例,是之前参拜北野天满宫后,走去巴士站的路上,看到一家名为「田舎亭」(いなかてい)的日式料理店,样子看起来挺古旧,招牌旁边还冠以「北野名物」的称号。

继续阅读

日文学了几年了嘛,前一阵才知道日文里还有「崩字」(くずし字)这种文字。用中二一些的说法,就是「暗之假名」(笑)。

其实是这样的,刚学日语,大部分人相比是从五十音图开始学的吧?(很可惜我不是。)有些老师上课时会额外提到:平假名来自汉字草书字体,而片假名来自楷书的部首。其实日本学习汉字拥有那么久的历史,一定会有很多反复、不规整、重叠乃至矛盾和误解的现象出现,这才是文化传播的自然形式。

所以是,其实目前公认的五十音假名字,其表记方法,是在明治维新之后确定下来的。例如为音「a」选定了变化自「安」的「あ」作为平假名符号,以及从「阿」的左侧耳字旁演变来的「ア」作为其片假名符号。

正如上面所说,文化传播往往是混乱的,是不断变动交互的。因此,其实一个日语发音(假名)往往会从多个相近的汉字分别各自演变而来。举个例子来说,日语「ko」这个音,目前通用写法「こ」来自于汉字「己」的草书,这一点可以从日语「自己」的读音「じこ」看出端倪。此外,ko还有一种来自于汉字「古」的书写方法,在Unicode系统中的编码为1B038。这可以从「古代」的读音「こだい」看出。

最初意识到这个现象,其实是大约两年多前,在京都站大楼上吃饭,结账时看到账单上的一个字看起来像假名,但就是不认识。结账的老伯伯告诉我:这家店店名念作「ta go to」,也就是京都的老字号餐厅「田ごと」无论是他们商店招牌,还是网站的LOGO,都把ご写成来自于「古」的那个变体假名。两年前的那一次当时还以为是书法家或设计师个人的书写风格,后来近期了解到了崩字、古文书和变态假名变体假名,才知道原来是有这么一个来源和依据。

今天跑去京都站附近买车站便当,经过一条架在高濑川上的小桥。要是从前,一定不会引起我什么注意,但是今天路过时,我却发现了桥柱上的崩字。

上面写着:「志よめんはし」。

继续阅读

最近在读一本日语的谚语词典《故事とこわざ活用辞典》(創拓社出版),里面大部分日语谚语其实都相当似曾相识——其实有很多都来自汉语。
直到我看到了一个谚语:「雪上霜を加う」,怎么看怎么都是中文成语「雪上加霜」是不是?

然而,它的解释却是:「似たようなものを加えることから、変わりばえのしないことのたとえ。また、余計な努力をするたとえ。」这个解释用中文来说,大意是:比喻在一个事物上加上相似的东西因此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或是比喻为不必要的、过量的努力。

咦?这与中文里的「雪上加霜」有很大的差别,对不对?中文里的意思是已经遭受一份很重大的痛苦了,接着又遭受一份痛苦,痛苦加痛苦,越发痛苦——其实对于这个成语,我一度以为不是「雪上加霜」而是「血上加霜」(和「伤口上撒盐」记混了)。

不管怎么说,在中文的「雪上加霜」与「雪上霜を加う」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文的意思是说痛苦加痛苦,更痛苦;日文的意思是说已有的加相同的,是徒劳。

继续阅读

今天碰到这么一到日语题:

祖母は日本の伝統的服装である和服を若い人に( )したいと着付け教室を開いている。

1、仲介
2、続行
3、奨励
4、推進

光看题干,很容易理解吧?祖母为了向年轻人(推荐、介绍)日本传统服装和服,而开设了穿衣课堂。

但是,应该选择哪个选项呢?我的思考过程如下:

按照中文来理解,应该是「4、推進」。但这个日文单词在我的印象里,通常是推进某一项工程、项目之类的进度,而不是向某人进行推荐。于是我选择了看起来不太正确的「2、続行」——这个有点游戏词汇的感觉,比如「戦闘続行」这样的技能名。

结果,2果然是错的。

我又选回了「4、推進」。

结果,还是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