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即地狱

之前写过一篇《京都二手书展盘点及我的经验谈》,于是秋季到了,京都每年三大例行二手书展的秋季展会——知恩寺二手书展又开幕了。我去了一天,下面简单发一下照片。

寺庙大门入口处,百万遍知恩寺。注意,不要和京都另一处有名的寺院「知恩院」(净土宗本山)搞混。

继续阅读

归京。

今天的这一篇博客就来简单地列举一下(也是为了整理行李)在旅行过程中买到了哪些书。说起来,其实这次旅行的行程本来安排的就是逛博物馆、展示馆 + 只有馆内才能买到的书,再加上顺便逛逛神保町等等,基本上原本计划中的基本都买到了,也找到了一些事先没有预料到而意外发现的挺合自己胃口的书。

《同人誌マニュアル 99 年度版》 (神保町旧书店购得)

《東京最後の異界 鶯谷》(JR上野车站内书店购得) (这本就是本次旅程中所买的,我之前在《日本的当地书、当地书店和当地包书纸》文中提到的「当地书」。)

《小説導入体》第 6 号 2023 10 (单向街书店购得)

《特別展「神護寺―空海と真言密教のはじまり」公式図録》(東京国立博物館购得)
继续阅读

看了个,买了本展品图册,于是就有了手里这本《文明の十字路・バーミヤン大仏の太陽神と弥勒信仰-ガンダーラから日本へ-》(可译为:文明的十字路・巴米扬大佛的太阳神与弥勒信仰 ~自健驮逻向着日本~)。这是一个关于太阳神信仰/弥勒信仰在中亚,「借道」佛教,而流传到东亚、并流传入日本的展览会。展示品的重头,我想应该是有关已被破坏的巴米扬大佛,以及研究者在其被塔利班破坏前所拍摄到的照片,据此复原出的大佛头顶壁画的草稿图吧。

不过,无论是巴米扬大佛还是中亚文化,对我来说都是很陌生的领域,所以我也只是看个热闹,看看有着中亚古代风格的美术品(雕塑)造型。

然而有一点,是我在观展过程中最为震惊的:玄奘三藏可能见过美杜莎

不,我不是在谈论《Fate/Grand Order》的游戏场景。听我说,我如此推论的来龙去脉的逻辑是这样的:

唐国的玄奘三藏到访印度途径中亚,也包括现在所说的巴米扬地区,在其口述记录《大唐西域记》中称为「梵衍那国」→
里面记录到了东、西石窟大佛的情况→
东大佛的头顶上方有被现代学者推测为是太阳神造型的壁画→
壁画左下方有一位女性造型,被认为是雅典娜→
该女性持盾,盾上画有脸的造型→
据此被认为这就是美杜莎之盾。

*引用自图册《文明の十字路・バーミヤン大仏の太陽神と弥勒信仰-ガンダーラから日本へ-》P23,宮治昭(監修)、正垣雅子(筆)。

好吧,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玄奘记录了巴米扬大佛、以及巴米扬大佛头顶有壁画、壁画上女性拿着人面盾牌,这些都是可以确信的事(如展会图册所示)。但具体玄奘是不是离巴米扬大佛那么近,是不是抬头仰望了,是不是仰望到了大佛头顶的壁画而还能在相当远的距离看清楚壁画中的美杜莎之盾,以上这些就是我的猜测了。

总之,玄奘在其西行途中,在巴米扬大佛处与美杜莎相见的可能性很高!

顺便感叹一下:日本学者复原的草稿上,太阳神真是美男子啊!(看着似乎有日本少女漫画中男主角的造型风格了……)

前几天刷RSS刷到KAIX.IN上的一篇博客《旧书》,作者dimlau在文中提到,他很喜欢书本被人们翻阅而泛黄、磨损的岁月变化。

嗯,这是一种对于书籍的浪漫感悟。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泛黄也好,磨损也罢,这本质是书籍正在损坏!在它们「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温润」之前,我想还是尽早电子化比较好!

这一年半时间里,我逛了许多各种形态的日本的旧书店、旧书展,见过各种各样的二手书。既有全新未拆的,也有泛黄、折页、褪色、虫蛀、水浸、甚至边缘碎到掉渣的。我自己买了不少书,也会从公立的图书馆借一些书来读,其中有一些就是很旧的书。

比如这一本,标题是《そんへえ・おおへえ -上海生活三十五年-》(另见:注),作者内山完造,出版于昭和24年(1949年)。看看,它的边缘就是我说的「碎到掉渣」的状态,而且书页明显泛黄。

后来我去查了查有关书本纸张的变质与保存时间。比如在这里备用链接)提到从1800年代末到1980年代,出版业采用「酸性紙」来印刷并制作书本。原本是为了防止渗墨而采用的新技术,存放时间久了发现会泛黄变质。在日语里,这叫「酸化」。中文里大概可以叫做「氧化」吧?在这里备用链接)则列举了除了纸质材料以外的其他会造成书籍损坏的因素,比如虫蛀、温湿度、阳光照射等等。而这一篇备用链接)则更详细地介绍了纸张相关工艺细节及变质过程。

反正即便给人以柔软和温暖的意象,这种过程本质上是书籍在损坏。美国以及日本的图书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抓紧抢修和电子化呢。日本甚至还有人出版了《図書の修理 とらの巻》《続・図書の修理とらの巻》(NPO書物研究会)指导读者怎么自己修理图书。

在检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一种说法:《和紙は1000年、洋紙は100年!? 紙の寿命の秘密》备用链接),说是西洋纸(特指近现代的「酸性紙」)的保存寿命大约100年,而日本古代技术制造的纸张寿命可以有1000年。是不是王婆卖瓜我不知道,存放于博物馆的那种超优越保护条件下书也不算,我就拿手边的来比较一下吧。

继续阅读

最近京都又有旧书展嘛,我就去看了两天。又发现了和上海有关的资料。于是作为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上传一下,供各位研究欣赏。

购买时间:2022年12月3日
购买场所:ゼスト御池 冬の古書市(临时2天的旧书市)
购买摊位:京都スターブックス

根据网上搜到的信息来看。这11张明信片可能是来自于这一套(共16张)名为《国際都市 上海名所》存档备份链接)的明信片。推测为昭和时代早年发售的。从题为《(上海)市政府》的那张照片所显示的建筑物门口的五色旗来看,查维基百科相关词条「五色旗 (中华民国)」可得知该旗帜使用期间为:1912年1月10日-1928年12月29日。因此合理推断已经过了日本的著作权保护期。

此外,对于这种明信片,我不清楚到底是完全手绘?还是彩色照片?还是黑白后再手工上色(据说以前有这种给黑白人像照片上色的技术)?因此我不确定图片中反应的是否是真实场景。不过对照愛知大学的「現代中国研究総合データベース」(现代中国研究综合数据库)的照片,看起来蛮像是真实(+后期上色?)的。

我手里的这11张背面都是一样空白的,因此我就扫描了1张。背后写着「(長澤寫眞館發行)」。

其中有一张清晰地展现了当年上海神社正面(或者侧面?)的街景。根据这个帖子中所出示的一张记载有上海神社位置的地图存档备份链接),附近还有日本高等女学校、パブリックスクール(翻译为:公共学校?)、日本小学校、歌舞伎座(为什么在小学隔壁…),也有军队设施以及一家名为「知恩院」的大概是寺院的建筑。因为目前京都就有一家很有名的知恩院,是净土宗总本山,所以我怀疑当年上海同名的这家可能也是日本僧人经办的。另外,有一条里弄「东照里」,看名字有点像日本的「東照宮」或「東照大権現」,即徳川家康(Tokugawa Ieyasu)的神格化,但后面却是上海里弄名「里」,我就不太确定了。总之可以想象,神社明信片中所显示的是当时居住在上海的附近日本居民的日常风景。

地图就说到这里,下面张贴这11张明信片。在照片旁边我附注上明信片上的文字。对于上面的一些疑似错词,以及旧式日语外来语的拼写,我没有加以修正。同样,公开是为了记录,不代表认同

Usonro_street,(Shanghai)

(上海)呉淞路(日本人街)

French_Settlement,(Shanghai)

(上海)仏蘭西租界の殷盛

继续阅读

书店即地狱。我曾经写过这句话,甚至把它作为了一个博客的分类。

我喜欢读书,不过每当在书店看到陈列于眼前一行行一列列的书柜时,总会有些茫然失措的感觉。

不过,地狱中似乎也有那么温暖的,看起来舒适的场景——那就是旧书市。

其实这篇博客是要来报告一下最近去逛了在京都百万遍知恩寺举办的「古本祭り2022」的购书情况,简单报告一下。

京都百万遍知恩寺的旧书展大概每年秋天都会举办,前两年因为疫情,我没有关注实际是否举办,我上一次参加还是在2019年。说起来以前我初中时候,也是经常逛上海文庙,在每周六(或是周日?)文庙的庙内都会有旧书市,从小小的售票窗口花一元钱买票就能入场,印象里我买到过1~8卷的《少年金田一事件簿》漫画,还有几本《网友世界》杂志。

话说会京都知恩寺的旧书展,它是免费入场的。主办方「京都古書研究会」的网站是:https://kyoto-koshoken.com/。除了知恩寺的旧书展外,他们还会举办一年中别的一些书展。

不知道是不是会场是寺庙的缘故,还是京都本身这座城市的历史特征缘故,总之,百万遍的书至少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是佛教书籍。另外,在一些书摊,会有一整个长桌上摆放着英文书籍乃至中文书籍。

好,下面就来点数一下我这次买了哪些:

《都市研究平安京変遷史》(藤田 元春)
《京都の歴史1 平安の新京》
《京都の歴史1 中世の明暗》
《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 別巻1 日本地名資料集成》
《上海戦に輝く皇軍の面目》
《霊島金華山》
《毎日グラフ増刊 皇太子外遊画報 特集 エリザベス女王戴冠式》(昭和二十八年六月二十日発行)
《陰陽暦対照 干支便覧 全》(大正八年発行)
《郷土史は如何に研究すべきか》(四海書房)
《十返舎一九の箱根江の島鎌倉道中記》

这些书的状态各不相同,有些只是略微泛黄,有些则是散页、甚至掉渣了。我正在考虑将其中一些明显已经过了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书籍进行扫描,并分享到互联网上。

通宵在网上找符合自己口味的奇幻书籍,没找到。

却冒出了一个想法:看看网上用户的评价到底对我而言有没有意义。如果我的评价和用户评价偏离很大,那就说明以后网上评价没有参考价值。如下表:

 

 

这是我在当当网这几年的评价记录:第一列是书名,第二列是我打出的分数,第三列是网上用户打分(平均值),第四列是差值,第四列最后一个单元格,是差值的平均值。

 

统计下来发现我的口味要求比网上大众高了约1分。换言之我不是一个容易打发的读者。

最近在当当网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来自日本的《零ZERR0:世界符号大全》。其中列举了世界上不少符号,每一个对页一种符号。

 

其中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中国汉字“龙”的甲骨文写法,居然就是活生生的“竜”!龙王弯曲身子头戴冠冕俯视大地的样子赫然在目!相信每个中国人都能心领神会吧。

 

继续阅读

刚才去了上海书城,买了几本摄影书。起因是雨涛建议我去学一学数码相片的人像后期处理,本来考虑一本PhotoShop一本LightRoom的,后来发现LR的书并没有中意的,都介绍得很浅(难道LR本身功能就不多?),结果买了一本后期PS的,和两本前期拍摄的……果然我还是比较关注前期啊。
第一本书是《Photoshop CS5 人像与风景照片 编修技术精粹》,之所以会选这本,是因为本书略过了一些基础的PS教程,直达主题,直接开讲,适合我这样稍有PS使用经验的读者。而且其中涉及的磨皮、减少杂发、HDR照片,都是我最近关心的,甚至还有模拟星芒镜效果和给头发加高光的,实属难得,于是就买了这本。
第二本书是《人像摄影宝典 构图·用光·修饰》,是几个韩国人共同编写的。之所以会选择这本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其中照片素材就那么三四位模特,不像其他一些同类书籍里模特每张照片都不同,一看就不像是作者自己拍的素材而是网上收集的;第二是这本书选取的例子都是户外摄影,很接近Cosplay摄影的环境;第三,它不像其他同类书籍,对指导人像Pose流于感觉和审美的文学性描述,这本书是针对一个问题,给出多张相近但良莠不齐的作品,并用摄影技术的语言告知读者好好在哪儿,差又差在哪儿,我喜欢这样描述翔实可以成文把握的著作。
第三本书是《人像摄影之道》,之所以会选取这本是因为其中选取的照片素材都很有日式风格,且取景角度也与Cosplay摄影也相仿,因此买来一读。
其实今天在选书的时候我就在反复思索这样一个问题:Cosplay摄影在照片内容方面,除了被摄者的衣服与众不同外,其他还有哪些是它区别于众多摄影题材的特色?这个问题其实是霜提出的,之前在微博回复的时候我概括为“人在事中、人在景中”,现在想想好像也并不准确。看来还继续有待实践发掘。
说起来这三本书买了200多元,差点没钱回家……果然地狱不减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