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如题。

祝我安好吧。

update:

看病归来。

家父是医生,因此就去他工作的医院就诊。

先是抽血,初步判断是病毒性感冒。体温也挺高的。

——————好,时至以上步骤还算正常,下面就不正常了……——————

发热门诊坐诊是我父亲熟识的医生,两人开始嘻嘻哈哈地说了几句,然后就问家父家母需要开什么药了。

当询问是否要做针对H1N1的咽拭纸测试时,答复是:早就不做了。

于是医生征求我家人的意见,开了点对付常规流感的药物之后就回来了……

看来一线医生现在已经完全不把H1N1当一回事了嘛……

好像弄到后来只有我自己严肃且紧张地对待这件事- -||||

随着电影《2012》年的上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讨论2012年末日理论。虽然我没看过电影,但也有所听说。

自从1999年7月被诺查丹玛斯及其信仰者忽悠了一把之后,我就再也没信过什么末世论。这次,我站到了末世论的对面。

2012年问题最初来自哪里呢?根据我在网上得到的情报,统一指向了玛雅人那里。其实问题很简单——玛雅人的纪年工具用到头了。

继续阅读

偶见娱乐新闻里提到说原来指控迈克尔·杰克逊娈童案的那位家长饮弹自杀了,前一阵也听说娈童案是编造的。我本不关心MJ,但就这件两败的悲剧而言,让我想到了中国人的一个词汇:报应。还有诸多关于作恶之后被鬼被魂魄捉弄乃至杀害的鬼故事。

我想,这些古老的鬼故事——似乎不仅仅是中国,世界每个民族都有——其中的鬼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而是编故事的人在告诫自己的同类:人类心理的本性。作恶时的利益熏心和狂妄自大,终究还是会得到内心的自责乃至惩处。而人们在狂妄是感觉不到的,因此故事只好讲这些因素外化为了各类神明和鬼魂,让后人有所戒畏。

继续阅读

我是一个不可知论者,至少我自己是如此认为的。今日与伊斯塔短时间地聊了一会天,提及此事,正好做了一下清理,明白了自己不可知论的两个源头:一是源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它揭示了当今物理前沿视界里,"知"的物理极限。极限限制了可知,其余更微小的部分便为"不可知"。知道了量子的不可知性,我才敢大胆地认为由量子构成的世界亦终不可知。二是源于佛。佛有"十四无记",是说佛在面对十四个(类)关乎世界或人生的终极问题时,采取沉默的方式以应达。因此,我也效法本师释迦牟尼,以不可知来作答。顺便一说,以上这两种思想,都是我高二时接触到的,看来高中时代真是一个人世界观成型之时,对我的思想成长来说也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黄金时代!

最近全国普遍降温,天冷了。

天一冷,人就懒了……

人懒了,就不爱动了,于是就会去想一些偷懒的事、偷懒的方法,比如去年的这个:http://hi.baidu.com/wildgun/blog/item/725943099c5716a82fddd444.html

今天趴在床上看书,心想着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吧?可电脑远在桌边,近在眼前……伸手够不到,但又不想从被窝里钻出来……

享受了去年远程控制μTorrent的便利,于是今天又萌发了一个念头:如何远程播放音乐呢?

最好也是通过Web的方式来远程控制,这样我就可以拿iPhone当电脑遥控器了。不知道各位路过的朋友在.NET框架下有没有什么实现思路?望指教。

 
今天看了看值班表,忽然发现是黑色星期五,总之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不过至今为止没啥不吉利的事发生。

黑色星期五,最早是在小学时从一个玩伴那儿听说的,他家里有个老人是基督教的——印象中这还是我第一次间接地听说基督教这个事物。有一次他就来学校和我们说了关于黑色星期五的恐怖传说。

小时候当然很怕啦,一开始听的那几次,晚上都吓得睡不着觉。不过后来每年都有那么一两次黑色星期五,黑了那么多次都没事,渐渐也就不害怕了,而是作为了一种西方文化的小符号。

继续阅读

因为打算购买书刊,所以逛了一些轻小说及漫画的网店,忽然看到了“金田一”这个名字。

虽然不能算是侦探迷,但从小到大也总会有一阵一阵地喜欢看侦探漫画、侦探小说。柯南、金田一、左近、亚森罗平、明智小五郎、金田一耕助……甚至自己还写过一些蹩脚的小说。

如果说印象最深的,除到现在还没放完的《名侦探柯南》外,就属《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了;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篇,则是漫画的第四卷中的案子:《学园七不思议杀人事件》。
这个案子恐怖,但又是一种带有亲切感的恐怖,或者说:身临其境。

为何?

继续阅读

其实很久之前就注意到这个奇怪的小现象了,今天拿起来说一下吧。

在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怎么听起来是个很悠久的故事……),虽说和班里女生几乎没说过话,但上课之前那段时间听她们互相之间聊天时,总会用一些外地方言来聊天。她们都是上海本地人,而且那种发音显然是她们硬生生模仿的。我不歧视方言,但我无法理解为何她们要如此用带有异地方言的口音讲话,还乐此不疲呢?
我本以为这是我们班女生的特有现象,没想到,TDC团原本两个女生,本来和我们说话时口音很正常,但自从她们进了大学,有一次同人展碰到她们,居然也听见她们用那种口音交谈,我听着就特别不舒服了。

今天,学校有个桌游活动,学生组织的,我也凑过去看了一下。玩桌游时居然也有几个男生和女生用这种口音交谈,从他们话中,我还了解到这种口音是叫“新疆话”。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种口音有那么有趣吗?居然能流传于上海的高校学生之间?莫名其妙了。

Fée,霏之小屋
说来这已是上周五的事了,因为拉不到人桌游,心想着周末晚上不能白白浪费了。这时正好在网上看到cosplay王国的一个帖子,介绍了一家哥特式风格装修的店铺,名字是“Fée ”,中文写作“菲”,店铺号称“這個星球上 華語世界裡 第一間歌特式童話主題書”。正巧就在我单位的附近,因此下班后就直接走去了。

继续阅读

 

上周六出去了走了趟,其实不是什么出远门,仅仅是做了5站地铁到上海浦东而已。而且我也不是大众理解的“家里蹲”式宅男,因此“出门”本身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主题。不过出门时遇到的一些小事,倒可以串联起来记一篇博客。

出门的起因是想去浦东太平洋数码广场看看三星YP-P2的相关配件,于是就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