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结果
政治立场坐标 0.5
文化立场坐标 -0.8
经济立场坐标 0.2
:)
屡次试图开坑写游戏剧情,似乎都难以下笔;最近想写DND冒险模组,也如哽在咽。今天翻看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以及想起之前读过的他的一些作品,感觉这人真能写故事。相比之下,我如枯井。
不久之前又有人想找我续写魔力剧情,我反思之后,发现自己对于魔力剧情而言,不是能够书写历史的人,而是对历史的考古者。
我看的书也不少了,为何会这样呢?首先是与我看书的种类有关,我一般不太看故事性的书,而是看知识性的、议论性的。但,连同对于书的选择一样,这归结于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我是个没有故事的人。
先哲的闲聊——初翻《理想国》小感
多年之前,我曾买了一本商务印书馆的《物理学》,当然不是普通的物理学教材,搭配了本文的标题应该就能想到是亚里士多德的那本具有浓厚哲学色彩的《物理学》。是的,多年前我买了一本,回来一看——果然艰难、晦涩、看不懂,于是就丢一边了。
同样,对于他师父写的《理想国》,我也猜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以后在书店里看到也就直接略过了。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蝌蚪往人在看一本书,书名我很感兴趣,于是就互相在留言板上谈起了这本书——《99.9%都是假设》,他向我推荐时提及说:“这本书可以更加坚定你作为不可知论者的信心。”
诚然如此。刚才我从快递手里接到当当网的书,便翻阅起这本通俗、有趣但又有大学问的书来,在43页中有一句话:“举例来说,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没有比光速更快的东西’了吧,其实这也不过是个假设而已。”
“光速是极限速度”这一理论,是相对论推导出的结论,可以视作现代物理学的一条基本原理。然而,它仍有可能被推翻。
哦,放心,这不是一篇感叹wildgun已老,青春不再的悲意性文章,而是一篇有趣遐想的起点:
首先先回顾一下我们之前的老人——差不多我们的爷辈,我印象中他们的生活大多是以看京剧、下棋、玩鸟、收藏古董为乐。
但总而言之,总是他们喜欢的事物。
我们这一代人,老去之时会是如何的生活状态呢?
以前乞丐的形象总是脏兮兮的无力地坐在路边,或朝人磕头、或拉着一把破二胡之类的,偶有见一些伪装成学生或求职青年样的把字写在地上然后跪在周围——这些都已经不稀奇了。
然而今天——以及前不久,2个月内吧——碰到了一些新型的乞丐。之前碰到的是一位中年妇女,而今天碰到的则是一名女青年。她们共同的特点:衣着整洁(中年妇女看着就和普通市民没啥区别,而女青年则是穿着比我还要时尚……),不是跪着而是到处走动,主动上前乞要,并且很直截了当地说是要钱买吃的——面包,或者饭。
近来生病。生过病的人都知道,生病时味觉会失效,不知是因为发烧的关系,还是因为服药的关系,反正这几天我的味觉是彻底崩坏了……
前天叫外卖吃,菠萝没有酸酸甜甜了,吃下去全是涩味;醋也感觉不到酸味了,但略带苦味;就连直接拿了一小坨盐放在嘴里,平时由咸而鲜的感觉没有了,仅有的是盐的苦味……总之是吃什么东西原来积极的味道都没了,只剩下负面感觉的味道了……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不过令我产生的联想却是比较可怕的。这种可怕类似于《克苏鲁神话》式的可怕,是一种基于世界观的,而不是基于影像和感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