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N领域

最近有了个想法,如果双休日两天都没有外出活动,那就打算看掉一部作品,之前把《未来都市No.6》以及《白兔糖》的动画看完了,本周看完了《白兔糖》的漫画。

漫画一共九卷,动画内容相当于前四卷,前四卷中以大吉为故事的主角,描写一个男人在领孩子的过程中对于生活、对于自由时间、对于工作的调节与心态的转变。漫画后五卷则讲述了十年后的故事,主要是以长大后的凛为主角,描写了少女的恋爱心思,与同学、与青梅竹马的弘树以及与大吉。

三十岁的大吉,六岁的凛;四十岁的大吉,十六岁的凛,这是一种略有错位的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就好像前后呼应似的,最后当凛向大吉告白时,大吉表示自己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角色转换,从一个父亲,到一个丈夫。无论是故事中的角色还是现实中的我们,总是随着年龄在转换一些角色,从学生到工作者,从家庭成员到单身再到新的家庭成员,这就是金桂树银桂树的传承,当然从这个故事中,还有孩子到恋人以及父亲到恋人的转换。转换并不总是顺利,因此就有像凛的母亲正子小姐,或是春子那样造成一个个不幸家庭的故事。

大约一两年之前我也意识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以往我总是要求父母完美——至少是必须能胜任父母这份角色。但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他们好像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也是第一次经历人生的四五十岁这个年龄段。因此他们在经历和学习从未体验过的人生阶段的时候,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白兔糖》漫画中也是传递了这样一个事实,谁都是第一次过着自己的这个年龄、这个角色和这一辈子……
好在,故事的结局是个GoodEnding,父嫁。凛也向大河提出想要为他生孩子,让他们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套用童话故事的结局来说:“从此四十二岁的王子和十八岁的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十年前与十年后、上一代与下一代,两人相识的葬礼与将来要举行的婚礼,这些就是人们的日常和必经。金桂树即将开花,这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双休没事做,就想着找一部季番来看看,选到了《白兔糖》,这是一部七月新番,当时看了一话就没看下去,因为在忙《命运石之门》Cos的事,没什么耐心一周话地等下去。

 

这次一看,嗯,真是一部不错的小作品,其实我觉得这部作品应该是适合成年男性观众看的,当然,不是因为其中含有18X因素——其实,就内容而言,这是一部老少咸宜人畜无害的动画,但就主题而言,我觉得只有成年男性才比较适合观看,特别是走上工作岗位乃至准备成家立业的男性才比较能感同身受。就我而言,我觉得自己还差一截。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三十岁单身青年河池大吉领养了远亲家一个辈分为阿姨实际上仅六岁的小女孩鹿贺凛的生活故事,每一话一个主题,有的讲生病与照顾,有些讲开学仪式;每一话又是相关联的,不断描述了凛住进大吉家中后,两人生活的改变,以及更多的——是大吉心理、认知上的改变。作品的主题涉及了成年人的责任、工作与家庭的权重得失、婚姻以及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单亲家长的互相帮助与由此产生的好感、成年人的自我时间……等等。当然,作品中也描写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家长。男主角就是一个冲动之下决定领养小女孩的未婚大龄青年,还有未准备好成为人母就生育的凛的母亲,拒绝和拖延结婚生子的河地カズミ,为了孩子而放弃好职位的女强人后藤小姐……等等等等。

继续阅读

刚才花了几个小时把《未来都市No.6》看完了,整部片子并不长,一共11话,去OP去ED也就相当于差不多三个小时内容的影片。先给出我对这部片子的一个整体评价吧:中规中矩的一部优秀作品。说它中规中矩,是因为它在剧情节奏排布起承转合方面都恰当,剧情内容也并没有什么令人意外之处;说它优秀,是因为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制作都属上乘。整部片子剧情主题立意深刻但不深藏,讨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话题,但并不把矛盾藏得很深,不需要读者反复研读才能领会,而是很直白很显然地将矛盾呈现在画面上,呈现在故事中。因此虽然是部佳作,但很难成为话题作品。

然后随便说几个我想到的地方吧:
BL……恩,说实话剧中BL的程度我尚能接受。但我觉得若是把老鼠这一角色设定为女性——啊,我想到了《Fate/Zero》中的久宇舞弥——会更有爱,会更符合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吧。这样就能构成No.6都市中知书达理肉食姑娘沙布与西区剧院草根演员冷酷妹子老鼠之间的鲜明对比了。把老鼠设定成男生一定是为了吸引腐女们的眼球吧,一定是这样的。

继续阅读

时隔多年,在tokyo3cn论坛上看到一篇不错的《End of Evangelion》分析文,激发了我再看一遍EOE的动力,于是昨天下了片子,今天把房间里灯关了,另两个屏幕也关了,专心地看了一遍。想想当年高一或高二暑假时一次看EOE,至今已有七八年之久(当然期间也反复看过多次)。
离最近的一次观看,大概也有两三年了,果然是看一遍有一遍的感受。这次我不再被眼花缭乱的宗教图腾所吸引——其实是吸引住了,不过因为已经很熟悉了,因此了然于心,没有花太多注意力去辨识去理解;也没有像第一次观看那样震惊于补完计划画面的超现实性;这次我看懂了更多的是庵野所谓EVA故事的核心,也就是人与人,人对待现实与梦想的事。

如果说以前只是大致明白,或是复述其他网上的评论,这次收看时的我已是工作三年多的人了,也活跃于Cosplay社团,同时也仍活跃于网上,虽然在距离前几次收看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挫折,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生活经历,但是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事、人对人的期待、人与人的隔阂,安心与怀疑,好感与厌恶……等等等等,这些来自生活来自生命的素材,使我对EOE的理解更深了一步。
还有有关现实与梦想以及妄想世界的话题,我也终于体会到了以前在杂志分析文中所看到的,庵野秀明是如何报复扬言威胁他的Fans,如何在EOE中给放弃在现实中努力的人抽上一记响亮的耳光的。当然,从正面角度来说,则是庵野在激励观众从现实中培养梦想,在现实中实现梦想。不过听说庵野本身也是有浓重御宅性质的人,因此怎么感觉像是变成人生赢家的御宅在以讽刺和扼杀的手法勉励过去的同类呢……
说回剧中,剧中我还有始终无法了解其用意的地方,那就是人类补完计划完成后,真嗣掐明日香的脖子,以及明日香的那句话“感觉真差”。这个尚待下一次收看时领会吧。
之所以会看出不同的东西,我想一方面是字幕组翻译得更到位了,更主要的一方面则是我自己的成长。EVA对我的影响极深,虽然这次看EOE的时候我已经无法如数家珍似地回忆起剧中的一处处设定、一个个细节,但是我确信EVA从未离我远去。它是在一个恰当的时候出现在我生命中美好时光的一部伟大作品。就在一两个月前我写FG@SH(暂定)的《命运石之门》Cos剧本时,还大量捏他了EVA的台词,而前不久我也惊奇地发现,我之所以会投身于Cosplay活动也是因为06年在ChinaJoy会场看到了北服破立社团的EVA cos舞台剧。

 

EVA是神作。
EVA对我而言是神作。

我知道,这个标题中把“下”拟声替换成“夏”这种广告式的用法挺俗的,不过这确实是个能很好概括我今年暑假,今年夏天主题的题目。标题后面则是一个日式的颜文字,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没有。
大致每年暑假的最后一天,我都会写这么一篇博客,回顾、整理、温故而知新。不同于去年和前年在八月底分别一次的圣地巡礼,今年暑假没出远门——当然还是会时不时地回忆起圣地巡礼中的一幕幕。不过既然今年碍于自己的身体状态与地球的身体状态(好像这个月日本东海岸那边又地震了一次吧?)因而没有赴日旅游,那今年暑假我的主题是什么呢?是Cosplay。

 

还是从难忘的08年决赛说起吧,其实自那之后Cos活动断断续续着不算完全停止,09年在核子飞弹团参加17173比赛客串了一次虚构人物“政治”;10年TDC开始《双星物语2》排练但最后并不顺利和愉快,便不了了之;10年底开始筹备《龙之谷》主教的衣服,估计今年秋天可以出一次……总之没断过,但也没有再创造什么很大的辉煌。更尴尬的是,与我同年龄的人基本上都走上工作岗位了,我不禁感叹:“以后真的没人能陪我出Cos了啊……”特别是今年暑假见了一个开学升初三的Coser,我一算:哇,比我整整小十岁……。另一方面,自从10年初买了单反开始,我则似乎转型为了Cos摄影师,至今为止帮朋友拍了六七次了。

继续阅读

《秽翼的尤斯蒂娅》差不多玩完一周了,感觉这部游戏很出色,August社也如同网上评论所言:转型很成功。

这是一部内容很立体化的作品,怎么说呢?它剧情中涉及了一个社会的多个阶层,有脏乱差的社会底层——牢狱,有平民工薪阶层的《下层》以及王孙贵族所在的《上层》,有人评论说这是一部中世纪的作品,我想,其实不然。或许其风格中借鉴了不少中世纪的元素,包括杯子上的绘图、科技程度、国家与宗教的关系等等……然而我想它更是任何一个社会的缩影,任何一个社会,无论古今,都会分为稀有的上层、庞大的中层和苦难的下层。试做比较,其实过去也好现在也罢,下层社会都一样充满着掠夺、欺凌和在此之上建立起来的潜规则秩序。所谓时代的演进,只不过是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产品,然而人际关系与资源严重稀缺的情形依然。

继续阅读

最近在玩《秽翼的尤斯蒂娅》,它是一部真实的游戏,这里不仅仅是指游戏背景图片的真实性,也不仅仅是游戏社会环境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指它主题的真实性——它立意深刻而富有现实意义。

这游戏总是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尽管主角凯伊姆说这个问题是有闲人才会考虑的,牢狱的人只考虑生存。但事实上他也是给出了一个答案:人生的意义在于生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从另一个角度来推理,得到了一个答案:
试想,一个人什么时候不再追问人生的意义?当一个人享乐时。是的,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享乐。没错,这是一个非常享乐主义的回答。然而确实如此,或者更精确一点的回答是:人生的意义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当一个人需求正在被满足时,他就不会去追问人生的意义;而当他的需求未能被满足时,他就会以各种其他的伪意义来安慰自己:为了他人、为了世界、为了求知、为了国家、为了信仰……等等。这些伪意义有些是完全假的完全用来欺骗自己的,而另一些则是那个真实的意义——需求被满足——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人正处于享乐过程中,他仍会追问人生的意义,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对当前的享乐习以为常了,于是意识或潜意识中产生了新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尚未被满足,因为他就开始又一次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借用马斯洛有关人生需求的五个层次学说,这就是需求的递进——当一个人的生存需求被满足了,他就继续追寻安全的需求,进而是爱和归属,再是尊重,最后是自我实现。由此看来游戏中主角凯伊姆的答案也包含在其中:生存是包含在需求被满足之中的,那是生存的需求,因此活下去确实是人生的意义,但并不完全。因此我给出的完全版的答案是:人生的的意义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
没办法,虽然这个享乐主义式的答案让我看起来变得很庸俗,但这确实是我从“一个人什么时候不再追问人的意义?”这个问题找到的答案。
当然《秽翼的尤斯蒂娅》这个游戏我还没全玩完,说不定等到游戏结束时,它又能给我带来什么新的思想呢!

 

《雾之本境》,SPtime制作组2011年的新作。它无疑是一款成功的作品,也是一款优秀的作品。非常棒,它给我留下的印象超过了一些日本商业AVG,我会向别人推荐。但要问我它有没有达到优异之作呢?按我的想法是:它离可以被我评价为优异之作还有一小段差距,却同时有另一些超越优异之作的内容。
赞美之词不多说了,因为本作延续了了SPtime制作组《翡翠月》与《雪之本境》特别是后者的优秀质量,再一次呈现了以均衡为特色的制作风格,因此赞美之词请参考之前我对前两作的玩后感吧。接下来说说我眼中的这一步之遥。

继续阅读

该讨论源自:http://tieba.baidu.com/p/1117304100?pn=1 这个帖子。其中47楼阐述了信息的概念,并得出结论“这个36byte问题原来我发过帖子,总结就是不可能”但我觉得正是他对信息的解释,让我觉得压缩是可能的。我回复如下(博客里还多了几段):

 

 
不过我觉得就是如同47楼所言的这个理由,因此把3.24T的数据压缩到36byte才是可能的。

正如47楼所指出的“你高电平持续个一年,一亿年 他也就1bit的信息,你一个高电平再跟个低电平2个电位信号如果在0.00000001秒内经过电线或者其他介质传输出去 他就是2bit的信息,跟时间和其他的都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一段电磁波是无限可分的,那它就可以表达无限多个bit的数据。如果一段电磁波并非无限可分,而是有一个最小分割量的,(少于这个最小分割量的一小段电磁波将无法明确地表达一个高电平或一个低电平)那么这段这段电磁波可表现的最大信息量是电磁波的长度÷最小分割量。再进一步,如果一段信息被加载到一段电磁波上,不是以最小分割量的长度被紧密排列加载的,那么这段电磁波就仍有冗余,即是说这段电磁波还可以加入其它信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