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N领域

 

 

 

《TARI TARI》是一部值得推荐给每一位对传统的日式高中青春校园故事仍怀有梦想者的作品!
其实在一开始扫2012年七月新番时,这部动画因为显得太过普通而并未列入我的扫雷名单里,不过很快新浪微博上的一条@我的微博引起了我对这部片子的关注。这部作品的取景地与我09~10年之间进行圣地巡礼《秋之回忆》是同一个地点,亦即日本湘南地区(藤泽、江之岛、镰仓地区),让我对这部片子有了兴趣,后来在网友的推荐下,我便找来追看了。

 

虽然始于我的圣地巡礼爱屋及乌,但看完之后我从更多方面喜欢上了这部作品。平凡而细腻,理想而现实——这是我现在对这部片子的感想。作品的故事以音乐为主题,却同样包含了少年对运动、对正义的梦想。

继续阅读

 

2012年7月新番《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我终于看完了,这是一部很优美的动画。它以藤原定家所作《小仓百人一首》为线索,选取了其中不同人物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经历,戏说为爱情故事作成动画。

首先值得推崇的便是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展现方式,尽管是戏说,但却也沿袭了和歌恋风的原貌,又辅以恶搞,将人物关系通俗简明化,让人在轻松观看的同时了解和歌这一传统的日本文学形式。我看死了中国动画十年内是不会有这样优雅又讨巧的形式来展现我们自家的传统文化了。

继续阅读

按语:其实我一边在玩的过程中就一边在考虑这篇文章到底要不要写。对于SPtime的前三作我都是持赞扬的态度,这次急转直下的“批评”似乎有所不妥。而且就我个人角度来说,说不定并非剧本的问题,而仅仅是我个人阅读领域片面致使我无法领会该剧本的优秀之处。不过想想既然是SPtime的老玩家了,还是如实写下我的感受吧。

简而言之是:我认为《雪之本境解境篇》是集SPtime之前三部AVG作品之缺点并放大而成的一作。

缺点一:怪力乱神

两年前《雪之本境》结局打完后,看到雪中少女我就觉得剧情要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尽管小仆承诺肯定没有怪力乱神,结果果然就是有了!

继续阅读

这个标题文艺了点儿。不过刚才躺在床上睡不着,翻看着mp3播放器里的音乐列表,想想这份列表我也快积累了10年了吧(和网龄应该是相同的)。当然,在那之前,也有收听动漫音乐的方式。

 

印象里最早能称得上“动漫音乐”的,是表姐送我的一盘范晓萱《你的甜蜜》的磁带。啊,想想当年还是用磁带这种古老的介质的,一盘只能录播60分钟啊。里面有一些《哆啦A梦》的插曲,以及那首著名的《健康歌》,那是五年级的事了吧,当时正好外婆过世,所以家里不宜用喇叭放音乐,于是舅舅就借副耳机给我——第一次听到立体声的耳机,真是感觉音场在头顶周围盘旋。

 

再后来初中时买了两盘《秀逗魔导士》的磁带,还有一盘《名侦探柯南》的,以及《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到了初三那会儿我就有了一个便携式CD,于是《动感新势力》这些杂志附送的光盘便是我获取音乐的新渠道了,另外当然也会在盗版摊上买一些流行歌的CD。

 

与此同时其实我也开始上网了,甚至我上网大概还比买CD早一些。不过当时网上资源还是文字类的较多,一首音乐用56K Modem下载估计要二十多分钟到一两个小时,实在拖不动。而当时的音乐码率256K就觉得已经很高了。

 

后来到家附近的图书馆上网,或是在亲戚家里,以及后来自己家有了宽带,便渐渐开始下载一些数字音乐,拷到mp3播放器里。关于我mp3设备小史,可以看这里。现在音乐下载方式有了专门的动漫音乐网站,而我本地的音乐库也越来越大,格式也越来越丰富,更新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日本那边发售OST不到一周,我们这边大概已经能在网上下载到了。

 

从一不当心就会卡带的磁带,到现在可以wifi连入私有云的播放设备,动漫音乐一直陪伴着我。

《Tari Tari》第八话中出现了男主角之一前田敦博暂居的房屋。其称是“爷爷临死前捐给公司的”建筑。

由于我对日本镰仓附近地区比较熟悉,而《Tari Tari》就是在那附近取景的,因此一眼就认出他家是日本的镰仓文学馆。(大家可以搜索一下照片,很容易对比出的。而且不少动画都以这栋建筑为取景地的)

进而,查得镰仓文学馆的资料可知,镰仓文学馆是由一位名叫前田利嗣的侯爵所建立,后来他的孙子前田利建捐献给镰仓市。与剧中“捐献给公司”相类似。因此估计前田敦博的爷爷原型就是前田利建。

再查得日文wiki上前田家家谱:前田利佑是前田利建的儿子,第18代家主。因此我推测这位就是剧中前田敦博的父亲或者伯伯一辈的原型了……

前田利佑: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9%8D%E7%94%B0%E5%88%A9%E7%A5%90

这个想法是来自上周,在和一位高中生Coser聊天。我比她大了近十岁,我和她说我玩不了几年了,再过几年大概也要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远离ACG,远离Cosplay和周边,远离二次元以及动漫生活。

 

但好像并不如此。至少在中国大陆,并没有一代人定义过“动漫生活”,也没有前辈的范例可参考。因此,定义动漫生活便成了我辈80后动漫爱好者的使命。

 

我有比我大一轮生肖还多的一位表哥,他虽然也大概知道圣斗士,也能说出更早之前的例如阿童木啦,机器猫啦之类的动漫作品,然而对于他们这一代人而言,动漫还仅仅是童年少年时动画上或书报摊上屈指可数的作品,还不是生活。到了我们这一代,可以称之为“生活”的动漫内容以及活动逐渐兴起了:首先是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建交伊始的那段被称为“蜜月期”的时间,(据传)大量日本动画被以较为低廉乃至免费的版权价格引进,而且当时国内也没有各种部门所制定的各种条款“保护”国内动画,因此诸如《名侦探柯南》、《秀逗魔导士》、《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乃至像《北斗神拳》这种现在看来完全不可能引进的作品都展现在了我们童年时期的电视机内。(说起来,现在电视里孩子们能看到什么日本动画吗?)后来在我们掌握了一定经济的时候(或者说可以用考试好成绩来换取零用钱的时候)就有了像上海的文庙或北京的鼓楼这样出售盗版漫画以及VCD的集散地。再后来便有了互联网,为数不多的动漫爱好者可以聚集在一起或讨论或一起吐槽某部作品(笔者wildgun印象中最早上网做的事就是在ChinaRen动漫BBS吐槽《天鹰战士》……)有了互联网便就形成了同好基础,随之而来的就是线下聚会,动漫生活从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发展为了坐在电脑前,再延伸到了线下的同好聚会。

 

线下聚会,就构成了一种“生活”。或是Cosplay,或是参加动漫博览会,或是联机PSP——至少,这已经是前辈们未有过的动漫生活方式了。

 

然后,这几年(特别是世博会之后)在中国各大城市都有了同人展、女仆咖啡店以及不少日本知名的动漫企业纷纷进入大陆如上海或广州这样的城市,并将他们的产品利用网络购物推向全国——例如手办厂家Alter、GSC,做周边的Animate,做书店的角川,以及将Animelo Summer Live带入中国的Dwango。以上这些有组织的大型活动,以及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使我们的动漫生活更加有形并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动漫生活也并不仅限于业余生活,我周围以及我网上所知道的不少朋友,就投身于动漫相关产业。例如ACG批评的站长,就是CF同人展的主办方。我的另外一些朋友也成为了这样大小活动背后主办公司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各种动漫活动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兴起,举几个例子:做Cos服装以及做Cos假发的商家、印制抱枕的、开女仆咖啡店的、编写动漫杂志的、经营动漫网站的……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动漫生活成为正式职业的成功范例。而正因为有了他们所在的这些动漫产业不断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的动漫生活就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续下去。

 

最后说两个我所了解到的实际例子,这两个例子鼓舞了我:一个是百度百科上有关日本Comiket介绍中写道“参加者遍及全部年龄层但以高中毕业至三十多岁的人为主”;另一个是上海ComiCup9同人展上,有一对动漫爱好者夫妻把自己的儿子打扮成幼年间桐樱的样子出现在了同人展上。

 

因此,我想或许我的动漫生活并不会那么早就结束,相反它会和中国的动漫产业一起延续并蓬勃发展。至于我们的动漫生活将是怎样的、将延续多久,并将怎样影响我的人生。我们的父辈和兄辈们并没有可参考的榜样,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动漫生活,或是早早地在踏入社会前就中止了。

 

动漫生活属于我辈也始于我辈,定义动漫生活,即我辈动漫爱好者的使命。

这几天日本那边正在召开CM82,而我也听说魔都这边CP11已经确定了年底12月的召开日期。想来在魔都,同人展也有五年的发展了。在这篇文章里,我想以流水账也就是时间顺序的方式,回顾一下我所参加过的历届同人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ComiCon01

我之前没参加过漫展,同人展对我来说也是个虽不陌生(在动漫杂志上以及御宅向动画中见过日本CM的展况)但却很新鲜的名词。第一届ComiCon举办时间是颇有特色的——2007年的11月11日,光棍节。举办的地点也很有特色,复旦大学的H楼——其实是叫光华楼,不过是H型的双子楼,两栋楼在中间像字幕H一样连起来的。举办的地点是H楼右侧底下的一间小厅,大概二三十个摊位吧。

那会儿我的Cos社团每周还要排练舞台剧,所以当周排练地点就选在了复旦大学光华楼的楼上(被保安赶了几次),我以及另外几位Coser当天是很兴奋地穿着Cos服去的。那次同人展虽然要排队不过并不严,穿着Cos服便可随意进出。下午更严格了一些, 不过,有一个小秘密:在展会另一侧墙边有两个狭小的通道,挤进去就能进出展厅了。

当时由于主办方缺乏经验,无法应对当时来说庞大的人流量,光华楼曾一度封锁,几扇大门都不让进人。我们团里几位Coser也被关在外面进不来。咋办呢?嘿嘿,由于正好有几位Coser是复旦本地的学生,他们知道光华楼的另一个秘密:光华楼除了中间像H一样是连起来的外,两幢楼的地下室也是互通的!所以我的朋友们就从光华楼的另一幢楼下到地下室,穿到同人展会场所在的楼,再坐电梯上来,就突破了同人展的封锁线!

这一届的CC才刚起步,回想起来真是有趣。哦对了,NPC戴的是少先队队长的标志。

我的相关博客文章:《1111游记》

继续阅读

 

 

这是第5话截图,和奏家门口。

 

 

这是我前年作《秋之回忆》圣地巡礼时拍到的照片,这家店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江之岛岛上。当时在这家店买了一把锁,还有一碗抹茶。

心想着“以后会不会也变成一个圣地啊”就随手拍了一张,然后果然现在就变成圣地了。

 

 

这家店门口长桌上篮子里卖的是锁,动画里青年男女选购的也正是锁。

 

 

 

锁是买了挂在附近一个叫“龙恋之钟”的景点,那里有一个小亭子里面挂着一口钟,旁边的围栏上可以挂上写有恋人名字的锁。把所挂在这里,把钥匙带回去,是这里的习俗。(这张照片是我09年5月拍的)

 

 

 

顺便一说,《秋之回忆4》中也在这里取景了,但并没有沿用挂锁的习俗。《秋之回忆4》里这里被称为星恋之丘,和鹭泽缘剧情有关。

 

 

~出发前~篇

 

——巡礼中——

当地人

如果一起巡礼的能有一位当地人陪伴,那可就太好了。可以是亲戚、以前的同学、网友或是翻译。像我走伪·自由行路线,中间三天就请了一位随行翻译。

当地人是很重要的,哪怕你日语很流利,哪怕你事先准备工作已经非常充分以至于可以背出每一站路,但总会有一些细节问题是无法考虑到的,例如:自动售票机怎么用?或是列车临时有变化了怎么办?或许你自己花些时间来想办法一样能解决,但对于行程满满的圣地巡礼来说,能抓紧五分钟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能请到一位当地人陪伴,在很多细节问题上他就可以为你省去很多时间。而且,两个人的眼睛找地点总比一个人的眼睛要更迅速,即使另一位不了解作品也是如此。

继续阅读

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把《军火女王》第3话至12话补完了。(前两话之前看过)

很奇怪,这部片子把它每一个部分拆开来看,都不是我喜欢的内容:音乐,很另类;画风,很一般——既不萌也不精致;还有剧情,我是很少接触,更是无法认同军火商的这种极不稳定和充满危机的生活,以及十分扭曲的价值观。此外,在剧情氛围的把握方面,也实在是很老套的东西——在“交响乐二人组”事件中,故意把杀戮的画面加上优美的歌唱,这种做法我早就看庵野秀明玩过了,现在不仅觉得无趣,反而已经厌倦了。

很奇怪,这部片子并没有任何讨好我的地方,然而,它却很吸引我。写到这句话时,我正努力找出一个这部片子之所以吸引我的因素,我想是:节奏。

这部片子的节奏很紧凑,故事感很强,一环扣着一环,人物事件接踵而至。但故事安排得很好,给人一种在看中篇小说的连续感。此外故事中虽然也会藉着军火商以及相关军事人员的口提到世界局势之类庞大的世界观,但并不是全盘托出也不故弄玄虚,只稍微给出一些——不了解也没关系,无碍于理解剧情。我想,剧情的节奏以及给出适度的世界设定,正是这部片子让我看起来如此顺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