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的《序篇》中,我提到,我的自我量化的想法与做法,主要都是来源于日本那位“御宅之王”冈田斗司夫所写的《记录式减肥》一书,但我我所走的路,比他更远一些、更广一些。在这篇《智能设备篇》中,我就是要来具体说说,为什么自己比冈田斗司夫“更远”。
本篇将延续着之前的《序篇》,来介绍一下,我作为一名御宅族,在一年多时间减去50kg体重的过程中,有了哪些思考,又是哪些思想引领者我、鼓舞着我。如果你还没有阅读《序篇》的话,我建议可以先去读一下,把前因后果,以及我的一些想法、性格弄明白了以后,再来读这篇。
接下来先对“御宅族”这个词汇做一下说明。我并不喜欢“宅男”、“阿宅”这样已经被社会大众通俗化了的叫法,也不是指“家里蹲”或“尼特族”等已经被曲解的意思。因此我在本文中,准确地使用“御宅”或“御宅族”这样规范的写法,是指日本的“オタク”,即对动画、漫画、游戏 、轻小说,或更广泛地涵盖科幻等亚文化领域感兴趣,进行深入欣赏并研究的一群爱好者。
我自认为是一名御宅族,并且也正是以御宅族的思想,进行着持续减重50kg的自我量化生活。我接下来要说的思想,大都来源于日本那位“御宅之王”冈田斗司夫的书 《记录式减肥》,根据书中的自述,他记录了每一样吃进口的食物的能量,并由每天平均进食1500卡路里加每天步行一万步的方法,同样减去了50kg。在书中,他还提到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这些思想帮助了他自己,也帮助了我,成功而愉快地经历了这个减重的过程。我将对之进行提炼,并加入我的思考、我的阐述。
我是一名御宅族。并且也是一名Coser以及Cosplay的摄影者,同时也是“圣地巡礼”活动的爱好者。本文中我要说的事情,看似与ACGN文化无关,但其中又包含着丰富的御宅族的精神与乐趣,那是有关我是如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体重242斤变成142斤的故事,也就是减少了50公斤体重的故事。
14岁,对我来说是个一些特殊意义和奇妙幻想的年龄。最直接的理由当然是作为EVA的忠实爱好者,对作品中几位适格者儿童的认知。而今年2015年,也是EVA作品的20周年、EVA中适格者儿童的14周岁。
另一方面,初中二年级时,学校组织了一场“十四岁生日”为主题的什么野营活动,在外住宿好像还有野炊。我很想去,但家长却以我当时体质虚弱不耐风寒为理由,预先打电话和班主任请了假,结果班主任反倒劝我不要去。结果就没去成。到底是怎样的野营呢?到底怎样大家一起生火、围绕着篝火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样子呢?我无法亲眼看到了。不过现在想想好像也是好事,因为正是因为没看到,所以会一直惦记着、一直想象,以至于把当时和后来各种在日本ACGN文化中见识到的野营露宿场景都编织到了想象中,成为了对十四岁那场活动的美妙遐想。现在看来,那次倘若真去了,弄得些许无趣,也很快就忘了吧?倒也不如现在这样胡思乱想的好,至少过了又一个14年,我还惦记着没去成的这次集体活动。
没错,时至今日,两度14年已过,我从碇真嗣的年龄,变成了差不多是加持良治这一辈人的年龄。但同时,我也获得了两倍的14岁少年力!
冬(han)日(jia)来临,所谓猫冬,就是又到了猫在家里读书的好日子……
本次计划:
红楼梦一日一回
轻小说4本(在看的不算)
《圣经》从《撒母耳记》往下
两本学术、科普类书籍
最近在看两本书,一本是《恋上书》,另一本是《古都》。前者听上去是文艺小清新的书,实际上是一本介绍书本生产各个环节具体工艺过程的书,书中内容涉及制书的各个环节,比如手工装订内页以及精装本外壳,再比如大工厂纸浆到纸产品的生产线,以及CMKY四色墨水的调制等等……这些文章是在一本期刊杂志上连载介绍书本制作工艺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不太专业学术,蛮不错,我目前读到一半。后一本《古都》则是收录了川端康成的两篇文学作品,其中一篇就是与书同名的《古都》,是非常文学的一本文学作品,文学得以至于我都觉得这个故事有开头却没有戏剧性的结尾,真是十分有日本文学特色的作品吧!(《源氏物语》也是结尾莫名其妙就结束了的。)
继续阅读
去年的初笔写了个“術”字。是方法及方法论的意思,或许还有魔术。在2014年里,我找到了很不错的“術”,并一直地实践,很不错。
不过现在先不说,等以后差不多了再说,这件事反正我是不会忘了的,是很有效的“術”。
今年照例要提笔,写下:
显。
2015年,“给你点厉害的看看”?
夏(shu)天(jia)又到啦!
于是读书计划再启动!
本次准备读完《罗德斯岛战记》一套五册。
《圣经》旧约从《撒母耳记》往下,新约从《希伯来书》往下起读。
其他正在考虑中……
今天就27岁生日啦!这么算起来,就是14岁又156个月了!
在这一年里,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确确实实的改变。并不是像换工作或结婚那样的事情,生活状态还是依旧如此,不过,我发现了“持”的力量。从去年六月份开始每天一页漫画草稿练习,以及每天对日语的学习,虽然缓慢,但却一直持续着。在这样的节奏中,让我体会到了“持”本身的力量。那不是有个一万小时定律么?说一个人做一件事情达到一万小时就可以成为这件事的专家。尽管我对这个说法还是很有疑虑的,比如呼吸一万个小时也不会变成呼吸专家、睡觉一万小时的人也会有失眠的人吧?但另一个21天习惯原则,却好像很有道理。一件事如果能坚持做21天,那么接下来继续做下去就不会觉得很痛苦了。这就是习惯,也就是“持”的力量。你看,持续了27年,我现在来到了这个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