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All posts by wildgun


(图:引用自该书封面。)

关于这本小书

最近发现一本小薄薄的小书《図書館のマンガを研究する》(ISBN:9784820423119),才70多页,几小时就能读完。这本小册子是记录了一次日本图书馆情报学研究者们的讨论会。日文写的是「サイエンスカフェ」(Science Café),翻译过来是学科咖啡馆,我不知道本次会议是否对公众开放,但至少看起来是挺轻松的一场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是邀请了几位图书馆学的研究者,来围绕日本漫画的翻译版在国外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进行讨论和交流。

讨论地点是角川武蔵野ミュージアム(角川武藏野博物馆)同时也包括了网络视频形式的讨论;时间则是2023年的3月5日午后的2个小时。说起来这座博物馆我还去过呢,这应该是角川集团在埼玉县开设的一家以漫画、轻小说为主要馆藏和展示内容的博物馆,我记得旁边还有一座神社,我去的时候当时神社正在和《狼与辛香料》搞联动活动。

说回这本小书。先说一下我读完之后的整体印象吧。其实我最近在找一些有关日本ACGN领域研究的书,无论是漫画还是轻小说、动画等相关领域研究及评论等,在日本社会中都有相当程度的积蓄和不同领域的学术知识构建。但就这本书中所展现的图书馆学与漫画藏书的领域,而且研究对象还是日本漫画的翻译版在日本以外的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在这样面的研究积蓄似乎显得有些薄弱了——或者说,在这个可谓「学科交叉」领域,日本的研究者们在进行研究时,就普遍遇到了基础数据不足的这个很初步也很要紧的问题。

下面我(wildgun)就以一边概括,一边说出自己想法的形式,来看说一下这本小册子的内容。

第一部分:概括

开场的第一部分演讲,是由大谷康晴来介绍本次研究会的主旨等信息。据其介绍,本次研究的主旨是:「日本マンガの翻訳版の刊行状況を元に海外図書館の所蔵を調査」(以日本漫画翻译版的发行情况为基础,调查海外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而其目的则是「日本マンガの受容の総体を把握」(把握日本漫画的整体被接受情况)(P6)。

从这个角度来把握,我觉得确实是有必要的。尽管说在新冠传染病大流行的风险逐步降低,国际间旅行逐渐恢复的现在,在秋叶原,或是其他日本观光地,能看到不少外国游客穿着或拿着与日本ACGN相关的衣服、手提包(昨天我还在京都看到了有个人穿的衣服上印着「日本語は全部アニメで学んだ。」(我的日语全是跟着动画学的。)),但是要从研究的角度,定量地、能够分类、能在统计学上进行分析从而说明「日本漫画在怎样的程度上,被日本以外的国家的人所接受了?」这个问题,好像确实需要从更加学术性的角度来加以调查。而观察国外图书馆中日本漫画翻译版的藏书情况,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角度,因为那些图书馆中的漫画藏书正是一个让没有亲自来过日本的外国人也能接触到日本作品的契机、媒介;而从国外图书馆馆藏时选择漫画种类的倾向上来看,或许也能发现更加细致的接受情况。

但是,演讲者也很坦诚地说,在这样的调查一起步,就遇到了之前立项时未能料想到的困难:至今没有人整理过日本漫画在海外翻译版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研究者也不知道,某一本日本漫画是否在海外有翻译版,以及翻译成了什么标题、由哪家海外出版社出版。
继续阅读

最近对ChatGPT(4o)指定两种画风,看它能否稳定发挥生成一种独特的画风。本文中试的语句是:「请混合梵高的绘画风格,以及亚洲的水墨画风格,画一张」后面跟上要画的内容。

感觉发挥还是比较稳定的(?)或者说出面看起来挺有艺术感。只不过好像在ChatGPT的绘图表现中,梵高几乎被等同于他的《星月夜》了。

继续阅读

(本文中的图片皆引用自所评本作漫画。)

自从村松梢風在其作品中将上海称呼为「魔都」之后,魔都之名就渐渐流传开来了。这不,随手又是一篇——题名就是《魔都》的短篇漫画,讲的就是以上海为背景的故事。作者是池上遼一(池上辽一),收录于作品集《池上遼一 耽美コミック傑作選 肌の記憶》(ISBN:9784091848734)。让我来翻译一下该合集标题的话,可以译为:「池上遼一 唯美漫画杰作选 皮肤的记忆」。

注意了,虽然日文标题中有「耽美」(たんび)二字,但不同于目前汉语语境中将此二字限定用于少年同性爱的用法。在日文中,「耽美」是指将美视为最高之价值,并沉溺于其中。所以其实这不是一部BL漫画(至少我看的《魔都》这一短篇不是),不过本作中确实有一些成人的元素,讲男欢女爱的内容。此外,从画风上来说,也有些让我觉得有些陌生, 不是我所熟悉的那一类「萌系」或者「二次元系」的漫画,在我感觉更接近过去挺早时期的那种香港漫画。而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在1999年。不过我这里不考察漫画画风的谱系和发展变迁,也就不深究其类型定义了。

故事简介

既然是短篇,也就能很简单地概括了。

根据漫画中的旁白文来推测,这个虚构故事应该是以中华民国上海为舞台的。一开头,是日本商人菊野先生与其妻子雅子来到上海做生意,接待他们的则是上海黑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劉王老。双方谈笑甚欢,但雅子却对舞台上正在演出的康康舞感到视觉刺激太过强烈而显得不适。另一方面,劉王老却在酒桌上夸耀自己的情妇。

晚宴结束归途上,雅子偶然瞥见路上的一个儿童的身影,很像自己已故8岁的孩子,便要求停车,纵身下车追寻那个儿童的身影,当日无果。

继续阅读


世上有不少被称为「魔都」的城市,但由于日本作家村松梢風而使这个名词逐渐固定成了上海的代名词并被人们接受。「魔都」加强了上海的印象,从此也衍生出相当多的作品。这部由上、下两册构成的漫画《魔都の星屑》正是又一作以上海为背景的故事。最近,我读了其上卷(ISBN:9784815530594),来写一下我的阅读观察。

(本文中的图片皆引用自所评本作漫画。)

漫画《魔都の星屑》(上卷)简介

故事背景是租界时代的「魔都」上海,两名男主角,其中一名是在一个从事贩卖毒品业务的黑帮集团中刚被选为新任帮主的青年——汪月栄,另一名则是年轻的国军少尉——姜秀雷。

继续阅读

在日本有许多讲授读书术的书,比如我手里的《読書の技法》(ISBN:9784492044698)这又是一本。书中提议将书分为2类:需要熟读(精读)的书,以及速读(翻翻看看)即可的书。而这本书,就被我实践而分类到了速度的那一类。于是在本读后感中,我就用速度的方法,跳过了书里大量的例子,来记录一下我在读书过程中我自己关心的部分,并由此提出一些想法。

首先,作者开篇强调了基础知识的作用,并且强烈建议在阅读更加专业的书之前,应该用高中课本或同等水平的书,来加固一下自己的基础知识(P008)。作者反倒认为没必要追逐最新的学说观点书籍,因为一个新的学说,得到人们承认,大概从该学说被提出开始,要经过10年;而要等到该学说被普遍认可,被写入该领域的入门书,则往往还要再经过10年(P057)。据此,作者认为知识并不会那么快更替,因此总是追逐新的学说是没有必要的。

在我看来,这里有2点值得注意的。第一,显然作为一名日本作者,他这里说的应该是指日本高中的教科书或同等水平的学习参考书,适合用来巩固基础知识。我这里要指出的是,读者你所在社会的那个高中水平的教科书里面的内容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伪装修饰过的,那就应该不在本书作者的考察讨论范围内了,可能需要另当别论、仔细甄别。此外,由于作者看起来是修文科为主的,因此我想他更擅长的领域应该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著作,但是对于高速发展领域的理科、工科、医科,当然基础知识也很重要,但却也不应回避去阅读最新的学说——这是我的一些私见。我记得我自己大学的时候会去买一些科学杂志来阅读,也是为了了解一下新的知识。

接着,作者提醒读书人要意识到生命有限,而书是读不完的(P035),因此不可能把每一本书都认真从头读到尾。而速读,则是为了识别和排除掉一些不读、不细读也没什么遗憾的书(P052)。

说实话,我自己也逐渐意识到——特别是当我每次进入日本书店时——我这一辈子应该读不完所有我想读的书。真是书店即地狱啊!

继续阅读

(本文中的图片皆引用自所评本作漫画。)

***提醒:本漫画作品中包括多处相当残忍的剧情表现。本文仅为读后感,但不做推荐。***

不过,你如果想看到这样一个优美而不可思议的场景:一个日本女孩桃子(Momoko),跑到上海来拳打脚踢,还用「十三点」来骂人……!!!那翻翻这本漫画《上海ルーザー》也不是不可以(笑)。

言归正传——还是先来说明一下本漫画的标题,以及我这篇读后感的标题吧。这本漫画的标题是《上海ルーザー》(ISBN: ‎ 9784047378018),从其封面就可知,意思就是「Shanghai Loser」。而我本篇读后感用了沪语(吴语)来作为标题的前半段。「上海下只角黑社会赤佬打相打」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上海治安不良地区的黑社会流氓打架」。对,用一句话概括的话,这部《上海ルーザー》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简介

本作以1999年虚构的上海为故事舞台。讲述了钟氏粽子餐厅家的年轻人鐘睿,因为在路上救助了一对乞丐儿童,因而被他的童年好友——同时也是一名加入了全国性黑帮的年轻人——梓豪——盯上了。由于这一对流浪儿童是这个黑帮的进行人口拐卖的选中目标,所以鐘睿的救助行为就相当于妨碍了梓豪所在的黑手党的业务,于是梓豪就对鐘睿和他的家人、恋人展开了残酷的报复;而之后,鐘睿也踏上了复仇之路,在其一路上认知了一些同路人。

呃……说实话,我不太有信心是不是概括准确了。因为在故事一开头,在鐘睿救助流浪儿童之前,他就已经和梓豪在街边打了一架(并且不是倒叙)。而且从扉页看来,似乎主要角色还不止鐘睿和梓豪这两个人。后面逐渐加入的其他角色似乎也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特别是那个用「十三点」骂人的日本人(笑),居然是个能让黑帮忌让三分的角色。
继续阅读

正如各位所见,最近我有意识地增加了我的阅读量以及相应的输出(读后感)量。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便是读书这件事,也有器可以讲究。所以,本文就简单说一下我最近的读书设备。

在说设备之前,先要说一说我现在读书的对象——书,其本身的情况。我既读实体书,也读电子书。实体书那当然是既有报纸(偶尔会买)那样很薄很大的,也有事典那样很厚重的一大本几百乃至接近上千页的。再说电子书。我读的电子书,既有文本形式的,也就是说,可以调整字体大小的,也有漫画,以及其他一些虽然是以文字为主,但版型固定无法调整每个字的字体大小电子书。再细分一下的话,在以文字为主的电子书中,也有横排和竖排的文字,特别是在日文书中,竖排文字的书籍尤多。

下面主要来说说电子书的阅读设备。

我的阅读距离是大约将设备放在眼前60cm左右的地方。在这个距离下,我的iPad就显得太小而不适宜阅读了,特别是不适宜阅读那些非文本的电子书(文字大小不能调节的那种)。而我主用的Macbook,虽然屏幕是大了一些,可它不是为竖着使用而设计的,所以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它不适合用来阅读漫画或其他竖页排版的书。

我还有一台戴尔笔记本,它是翻转屏,也是触摸屏,甚至我还装了Windows与Linux双系统。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我的阅读场景需求。但是……它的翻转是开到180度的,由于不是360度设计,因此内部好像没有重力感应模块,因此无法愉快地随手拿起来翻折一下,系统内屏幕就跟着自动旋转。其实我还有一台支持360度旋转屏,而且还带触摸屏,还能装Kindle的笔记本电脑,这台可以说基本满足我的需求。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它是一台Chromebook,仅4GB内存。所以要打开比较大的电子书,再顺便边读书边在网页上查阅一下相关资料(比如书中提及的一些我不熟悉的名词),系统操作就会变得不流畅了……
继续阅读

(本文中封面图引用自现代译本《完本 万川集海》,其他内图引用自古书《万川集海》)

《万川集海》是一本著成于江户时代1676年的忍者指南书。近几个月,我看国書刊行会出版社在其互联网社交媒体上推荐了几次其现代日语译本《完本 万川集海》(ISBN:9784336057679)。后者是一本超过700页,售价(含税)超过7000日元的书。对于这样又厚又贵的书,我肯定不会一上来就买啊!于是我先从图书馆借来翻了翻。

之所以说这本书「实用」,是因为其中确实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忍者的各种心得与知识,包括离间、反间、将忍者送入敌人阵营,也包括具体的潜入、野营、观察天象、打探敌人动静的技能。但是,之所以说「不实用」那是因为……比如里面讲述了像是撬锁、潜入他人住宅的忍者技术,就算你读明白了、学会了……在21世纪的今日,你敢用吗?而且它里面介绍的工具显然是针对江户时代的锁具和房屋结构而言的,即便你读了之后胆大包天地去实践了,在现代居住环境下,这些江户时代的忍者技巧也基本上没处发挥其作用了。

所以说,这基本上就是一本关于忍者的历史资料书。于是,下面我就一边总览概括性地介绍一下里面有什么有趣的内容,一边带着一个问题:「ACGN的爱好者、创作者,现在能如何使用这本忍者资料书?」来说明。

即便你手边没有这本《完本 万川集海》也无妨。因为在国立公文書館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这个网站上,已经公开了古书《万川集海》的抄本扫描件(注:我不确定这个链接是否永久有效,如果失效的话,请访问之前那个国立公文書館的链接,自行搜索「万川集海」查找。)把它下载下来看看,也挺有趣呀!

《完本 万川集海》构成

先来简单说一下国書刊行会出的这本现代语译本《完本 万川集海》的构成吧。很简单,大致分为6个部分:
开头是译者的简介;
其次是目录;
接着从P39到P278是将原文的古代日语翻译为现代日语;
P281到P493是对原文的「読み下し」,差不多就是将原文(汉字+片假名)转为「汉字+平假名」的形式——在这里,也有一些译者所添加的词语注解;
而从P497到P739是原文的影印版——我看了一下,这一部分似乎就是我上面提供的链接中的抄本,不过一些虫蛀痕迹和污渍好像被处理掉了;
最后是译者的后记及一些参考文献目录。

所以如果你学过现代日语的话,其实只要读P39到P278的这部分,就等于读完全书了。整本《万川集海》又分为若干卷,下面就来逐卷看一下每一卷的主题,以及ACGN爱好者可以如何使用这本忍者资料集。

各卷之我的解读

继续阅读

说明

在2024年7月10日,将会有一场名为「池袋アニメーションフィルハーモニー第1回演奏会」的动画演奏会于东京举办,原定出演的歌手中也包括了为《新世纪福音战士》等名作演唱的高桥洋子(高橋洋子)。然而近日传出消息,高桥洋子宣布辞演该演奏会,据报道,高桥的辞退与该演奏会主办方使用的宣传单上用到了AI所生成的画像一事有关。

显然,这是一个日本ACGN业界从业者、消费者围绕生成式AI使用所发生的一桩事件。要不要评论呢?我(wildgun)自己在这约一年半的时间内,使用了许多生成式AI,因此显然我是对这个新鲜的事物抱有好意的。然而,我觉得与其现在评价,不如过个3年、5年,乃至30年、50年之后再来回看这件事的时候来评价会更有趣。而且,与其评价个是非黑白,不如注意字里行间的细节,观察在这个时间点上,不同人群中的个体对于生成式AI的认知及态度。因此,这次我打算尽量不发表自己意见,只做整理和保存。于是,我整理了相关链接,并且还使用了「web.archive」及「archive.today」这两项互联网存档服务对链接所指向的内容加以备份。无论在你浏览时,原链接是否可访问,我都建议你应该参照一下备份链接。因为原链接的内容可能会随时间而变更。

该活动页面:池袋アニメーションフィルハーモニー第1回演奏会

该链接是本次演唱会的官网说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看到和备份的时间点,被指认为使用AI生成图片的海报已经被替换。

原链接:https://www.ikeani.jp/concerts/1678/

备用链接:https://archive.md/3OCjP

备用链接: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622004812/https://www.ikeani.jp/concerts/1678/

继续阅读

因为考虑使用互联网工具长期备份博客的关系,我开始考虑有关死亡的事——准确来说,我开始考虑复活的事。

首先一个事实是:目前人类还不掌握复活技术。并且我推测在我有限的生命结束之前,人类应该也不太可能掌握吧?

那么谁会掌握复活技术?

这里有一个思考前提了。如果一旦我死亡(意识消亡),整个世界都不复存在了的话,那么我就毫无办法了。但是,如果即便是在我死后,世界依然是存在的话,那么,未来的人就有十分有可能掌握复活技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