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

All posts tagged 逻辑

啊……在整理躺椅上的东西,发现了两卷一直没有发的胶片和机械键盘之后,我意识到自己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于是今天就在更新一篇短的吧。胶片过几天(?)再发。

大约两年前,我读了一本(好像也只读到一半?也有可能读完了……)有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入门书。其实这个概念倒也并不是什么新奇概念,就是老生常谈的独立思考啦,要随时带着疑问啦之类的。

虽然读了这本书的当时,总觉得还是太过教条,没什么用。不过我发现最近开始看到一些文章、一些微型博客的内容时,会开始有意识地去进行批判性思考。于是我把自己考虑的几点罗列、记录一下。

  • 这是一个观点,还是一个事实?
  • 如果是一个观点,再表述观点的同时,作者是否提供了相应的事实作为证据?
  • 如果确实也提供了证据,那么该证据(数据、资料)是否可信?
  • 自己亲自去阅读该证据,基于同样的证据(事实材料)能否进行不同的解读和分析,从而推理得到一个与上述观点不同乃至正好相反的观点结论?
  • 如果依据该作者提供的证据,只能得到这一个观点,那么,在相同的时空范畴下,是否能够找到其他一些证据,从而得到不同的观点?(即作者在搜集并提供证据时,故意筛选出能够推论出其观点的证据——当然这一点不应遭到道德上的指责。)

以上就是我目前想到的一些。

前言:以前就听说过一个例子,说2个机器人玩具可以互相发出声音,并推测对方的意思。然后他们之间就渐渐产生了一种人类无法听懂的语言。
因此,刚才我尝试仅用代表猫叫的「喵、呜、咪、嘎、meow」以及一些数学符号来与ChatGPT进行交谈。

也就是说,我尝试创造一种新的符号,将之填入已有的逻辑体系,看ChatGPT能不能很好应对。

下面是记录:


wildgun问:
喵?
ChatGPT回答:
你好!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


wildgun问:
喵喵?
ChatGPT回答:
很抱歉,我不太理解你的意思。请告诉我更多关于你想要知道的东西,我会尽力回答你的问题。


wildgun问:
喵,喵喵?
ChatGPT回答:
很抱歉,这个语言似乎不是一种人类语言。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告诉我,我将尽力回答。


wildgun问:
喵= meow。
ChatGPT回答:
哦,现在我明白了!您是在用猫的叫声进行交流。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告诉我,我会尽力回答。

(wildgun注:这里ChatGPT居然能理解到我在尝试用喵语对话,很厉害。)


wildgun问:
喵喵!
ChatGPT回答:
好的!有什么我可以为您做的?


wildgun问:
🐟,喵。
ChatGPT回答:
哦,您现在是在使用表情符号进行交流。很抱歉,但是作为语言模型,我只能识别和理解文字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告诉我,我会尽力回答。


wildgun问:
喵=meow 喵喵=?
ChatGPT回答:
嗯,如果你的语言是将"喵"翻译为"meow",那么"喵喵"可能是"meow meow"的翻译,这意味着两声猫的叫声。但是这取决于您使用的语言约定。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告诉我,我会尽力回答。

(wildgun注:这里ChatGPT理解到了一个喵可以对应一个meow。)

继续阅读

最近因为要凑齐消费笔数,来免信用卡年费,就集中在亚马逊上买了几本电子书。其中一本就是《批判性思维》。

既然是《批判性思维》,那么我也就来用批判性思维来阅读并评价一下吧。本文来讨论一下本书1.1.1部分的一些概念,以及我的不同意见。

书中给出了一对概念:客观断言、主观断言。此外还举出了一些例子,例如「火星上有生命。」是客观断言,而「米醋太甜。」则是一个主观断言。之后,书中又提到:许多陈述中既包括了主观的部分也包括了客观的部分。在这里,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人偷走了我们俏皮的混凝土草坪鸭。」这样一个句子,作者指出:「草坪鸭是不是混凝土的」、「草坪鸭是不是我们的」、「是不是被偷了」是客观断言,而被偷的混凝土草坪鸭是否俏皮,则是主观断言。

下面是我的想法。

我觉得,这里作者所举出的3个客观断言,好像也并不是那么的客观。也是依赖于某一些条件,甚至是依赖于述说者本人的信念。即,这三句其实也是一种主观断言。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草坪鸭是不是混凝土的

混凝土是一种工业材料名称,显然要有一定的标准,例如国家或者行业的工业标准。而这个标准——用于规范整个产业的标准,或许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改变。我不是化工专家的人,例如,混凝土是不是要符合一定的配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密度,才能被称之为工业标准意义上的混凝土呢?像是杂质过多,或是成型后强度不够的混凝土,是否就不能称为混凝土,只能称之为普通的泥浆水呢?于是,我们应该应该去找出一个规范来,例如是一个工业标准,它定义了一种材料可以被称为混凝土材料所需符合的技术指标。

回到这句句子上来,假设,混凝土的标准本身也发生了改变,在40年前,由于混凝土制作工艺尚未到达某一技术水平,因此当时的行业标准对混凝土的定义也比较宽松,不那么严格。而随着化工材料的进步,整个行业的混凝土制作工艺得到了提高,于是行业标准中对于混凝土的定义也变得严格了。那么,如果这个例句中的草坪鸭,是一只在50年前生产的草坪鸭,符合当时混凝土的标准定义,但却不符合时下的技术标准。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讨论这个草坪鸭的材料时候,就取决于说话者判断一件物品的材料是以物品制作当时的技术标准,还是以说话时的技术标准来衡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对于牛奶的标准,以及最近有关华为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到底是不是区别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

草坪鸭是不是我们的

如果说上一个有关材料的论述还是比较具有客观性的话,那么这个论述——物品属于谁,那就更具有主观性的了。

继续阅读

最近,随着「躺平」这个流行词风潮一起被大家所关注的,还有白岩松连问「不会吧」的那段视频。最初我看到的是一小段,仅有「不会吧」那么几句,听起来很反常识。我想是不是断章取义,是不是前后语境中的反讽说辞?于是我去搜索了一下完整版,索性不长。也就03:41秒。我先听写、整理一下,然后写出我的批评意见。

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o4y1m73p

文字版权也属于上述视频的原作者。

(画面标题:对白 新励成)
位:你好,白老师。我叫位宇洋,来自经济管理学院。今天我想问白老师您一个问题是:您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精分」的这种现象?当代年轻人呢,一边在B站上看着爱国视频热血沸腾,但是一边呢又面对着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又感到无能为力。他们一边对国家的命运前途刚到乐观,但是又对个人的发展前途感到悲观。我想请问白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在您那个年代——年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心理矛盾呢?

白: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由于比你们不幸得多,所以反而没这么大的这种这个焦虑。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从来没想过会有自己的房子,更谈不上房价。甚至我们早期的时候,我的师哥师姐的那时候都没有想过自己找工作,反正都是包分配,我是一块儿砖,东西南北随便儿搬。那从这个角度来说,你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

位:我觉得我是幸运的。

白: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幸运的基础上去思考我们的很多挑战和难题。国家我相信会越来越好,但是另一方面把自己变得更好,也是在你为这个国家做的贡献。你自己变得更好,靠离你解决现在的那些压力住房等等,就会更近一些。所以,你看咱们现在的人均住房——全国人均住房奔40平米去了。所以有的时候大数据不解决个体的问题。你有那40平米吗?属于你的。但是可能也有,因为在你父母的那个住房面积中,包含着你的这个面积。现在只不过要解决你的问题。我觉得国家向未来的发展,是要国家大家越好,小家就应该越好。它不应该是「精分」。压力归压力,但他还是一种正向效应。

位:(点头)。
继续阅读

这个题目有点奇怪,且听我慢慢道来。

开始思考「可比性」这个词的含义,印象里是多年前一次在新浪微博上说了什么话,被许多网络用户认为不适合不恰当,因此引来了许多吐槽。其中就有人说某某和某某有什么可比性?而我呢,面对这种吐槽,总是习惯于认真思考,考虑其语言逻辑是否合理等等问题,以此来缓解语言带来的仇意、怒意或讽刺意义。

于是我当时开始考虑「可比性」这个词的意思。当时我还发了条微博,说:

就刚才那条微博引起的一些言论中,意外地收获到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话题:什么是可比性?如何认定两个事物或人具有可比性或不具有可比性?这三个字是否总伴随着否定用词而出现?如果是的话,那么它的作用看起来很像“呸”这样的象声词。 ​​​​

时间流逝。后来每当我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总是会有片刻的考虑,在不同语境、不同对话场景下,思索这个「可比性」的意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