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All posts tagged 植物

大约一百多年前,有一位日本僧侣——大谷光瑞(おおたに こうずい),又名镜如。他常被人们提起的的两件事——尤其是在汉语文章语境下——一个是其所主导的大谷探险队的历程和发现(汉语文章记述中常斥之为「盗窃」),另一个则是他提出的「兴亚思想」,常在汉语文章内被评价为与日本侵略中华民国有关联。

不过,我最近开始对他关注,起因是他与上海的因缘。 1899 年还是公子哥的他开始了海外旅行,第一站就选中了上海,到上海就探访了张园(张家花园)(据《教海一瀾》第三十八号第十五页记载),然后匆匆又前往香港。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而在他人生的之后,又在上海建立起一前一后不同地点的两座名为「無憂園」的庭院——注意,在汉语文章里虽然有不少也提及大谷光瑞与無憂園的,但却很少有文章指出存在着 2 座無憂園。

于是我便着手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本文要提供的信息,就是有关大谷光瑞连载于大乘社(他在上海开办的杂志社)的杂志《大乘》上的一系列介绍無憂園中各类植物的文章,该系列名为《無憂園草木記》。虽然我还没有翻完《大乘》所有的刊号,但从《大谷光瑞師著作総覧》(岡西為人 编)的第 12 页内容(下图引用)整理的信息来看,该草木记系列似乎只连载于 4 年的杂志上。

*特别提醒:经我翻查,该表中漏记了第 3 卷第 6 号的连载。此篇介绍内容:樟(クスノキ)、柿(カキ)。)

从年代上来说,这四年若干期的文章,应该记述的是第一座無憂園内的植物情况。因为杂志中谈及第二座無憂園的建设,是在第 5 卷的第 8 号上。此外,我还想提一句的是,我有点惊讶于这一系列的文章好像并没有被收录于《大谷光瑞全集》——在《大谷光瑞全集 第8巻》中虽然有一系列与植物有关的文章,而在《大谷光瑞全集 第9巻》中也有一系列植物相关文章,但却都不同于《無憂園草木記》。所以我就更想确认这一系列介绍曾经实际被种植在上海的一些列植物的文章了。

而上面的截图引用部分只写名了连载期号,以及每一期连载所介绍的植物,却没有精确到页数。于是我就把自己的调查内容也就是页数出处整理出来,期待能为同样是在调查的人带来一点点小的便利。

《大乘》杂志(大乘社,上海,之后转移到了大连和京都)《無憂園草木記》出处及所在页码如下:

继续阅读

时至3月,应该能算是早春?

不过毕竟日本纬度偏高,不知比较上海如何。

通常的樱花都还尚未开放,不过听人说,京都三条大桥星巴克附近有两棵是河津樱,已经绽放了。最近去看了一下,别说盛开了,就连叶子都已经长出来了。

于是拿起相机,拍了一下。

另外,还在住处附近的鸭川边上看到了几棵白玉兰树。白玉兰正是上海的市花,而且我最近也正好在翻译自己的《记录的地平线》里〈大都〉的设定,于是也仔仔细细地拍了一下。

继续阅读

如期而至的百合花,绽放在2018年6月底。原本是在2014年的11月购入的三颗百合花种球,一年一度开花,成为了我家阳台上年度胜景。去年以《白又白——百合花与キューポッシュ爱丽丝兔装》记录之,今年则是尝试以延时摄影的方式记录它整个开花过程。效果没有网上部分摄影那么出色,因为是放在开放式阳台上,风吹与环境光线的变化都会影响延时摄影各帧之间花朵的位置以及整体色彩。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这次能拍下百合花的开花过程,还是挺高兴的!

继续阅读

最近两三年,因为数码设备的原因,重新对种植有了兴趣,尽管近期兴趣减弱,但依然会按照iPhone上设置的APP的提醒,每周去阳台施肥浇水。与此同时也关注起了绿化与环境保护。

这次的月间布施,选择了淘宝公益上e路绿荫公益店高黎贡山 50元保护大树杜鹃项目。希望花朵或者植物不仅能在我家,也能在远方,开得鲜艳灿烂。

题图转自网店。

这几天上海的天气眼看着就转暖了,根据天气预报,过几天还有最高气温20摄氏度的天。然而就在一个月前,曾经出现了零下九度。那时的场景,真是——

对,那时出了现实世界中水管冻住、路面结冰等现象外,网上似乎也有一些“迁徙”的现象。举例来说,比如我阳台上的植物因为没有注意加以防寒保护,导致叶片枯萎发黑,于是我立马去植物爱好者论坛踏花行求助。冻灾受害的多为多肉类植物,因此那几天多肉类板块也是人气高涨。

简直就像是一种虚拟迁徙。

继续阅读

今天周六,走上阳台看一下冬季平日不太注意的植物,尽管过了一个零下9度的严冬,有几盆植物看似永久地枯萎了,但同时也惊喜地发现:几棵植物发芽了——尤其是从去年六月花谢以来就未曾谋面的百合花,从深厚的花盆土底下冒出了头来,可喜可贺!

来看看百合花,9个月没见了呀!
百合花 Lilium 莉莉乌姆

风信子虽然是冬季种下的,但也正是生长期。
风信子

无花果的枝头,即耶稣基督所谓“夏天近了”。
无花果 发芽

最后是蔷薇查尔斯奈茹,其实我有点犹豫要不要发在这里。为什么?因为几乎一整个冬天它都没停止发芽!只是最近几周全株各部分都长出了新绿。

蔷薇 玫瑰 查尔斯奈茹

拍完照片后,想着本文起一个怎样诗意的名字呢?想着查查七十二候,结果发现今天正好是3月5日,惊蛰日,对于以前养乌龟的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

惊蛰第一候:桃始华。于是便有了本文这样一个标题。

水培薄荷 wildgun.net

之前的博客里提到我今年水培了一棵薄荷,从剪下的一株分支开始,结果长满了整个水培容器——我买的三角烧瓶。随着根系的生长,浇水空间越发狭窄。发展到近期,变成了要用水壶从瓶口一点点浇下,等它慢慢渗透下去才行。

于是,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去一家买了个同样是透明的塑料密封罐,带一个盖子可以开合的,这样以后就算再次长满了也便于换盆了。而之所以依然选择透明容器,还是为了便于观察根系生长。

前几天,找来办公场所正在施工的工人,请他帮忙用小锤子把三角烧瓶敲碎后,把水培薄荷挪了进去,正如题图所示。

不过根系的长势造型已基本定型,一时半会儿难以梳理纠正。因此哪怕把三角烧瓶敲碎了,取出的根系还是锥形的。

水培薄荷 wildgun.net

接下来继续慢慢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