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

All posts tagged 审美

村上春树(村上春樹)新的短篇小说《夏帆》,刊登于《新潮》杂志2024年6月刊。看该文前后的说明,本作好像最初是由村上春树本人在2024年3月1日,于日本东京的早稻田大学的会场中以朗读会的方式向现场在座的听众公开的,之后则收录于本杂志。因为我自己早些年读过他的《挪威的森林》以及一些中篇小说,于是我也把这本杂志拿来,读了读村上春树的这篇最新作。读的时候有一些感想,但还未能成形,因此就以「杂念」来命名我这篇读后感吧。

故事概要

故事很简单,以城市生活男女约会为题材。标题《夏帆》就是女主角的名字,夏帆经同僚介绍,与男子町田进行初次约会。在高档餐桌旁两人聊着聊着,该男子来了一句:「我第一次遇到像你这么丑陋的女性哦。」夏帆听了这话,自然是怒从中来,但她又好奇,这男人到底是想要做什么,以至于能直接说出那么失礼的话。

之后,町田又通过同事邀请夏帆约会,她尽管相当不乐意,但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又答应了这第二次约会。在第二次约会中,町田告诉她:其实自己对所有约会的女性都会说这句话,然后看对方的反应。夏帆感到了不可思议以及厌恶。

之后,夏帆没有再与男子约会。却不知不觉地在生活中开始比以前更加注重镜子中自己的容貌。还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一本面向儿童的绘本,讲述一个找不到自己颜容的少女,就临时随便拿了一张颜容贴在头上来凑,并展开了寻找自己颜容的旅途。久久追寻后,绘本中的少女遇到了一个青年,并就顶着自己曾经临时贴头上用来代替的颜容,与青年相处,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少女认识到,那张临时贴上凑合着用的颜容,其实也成了她自己的颜容。

我的杂念一:前一阵想看的以丑陋之人为题材的漫画

近年我注意到有一些以「ブス」(丑陋之人)为题材的漫画,或是标题中带有「30路」、「40路」(30岁、40岁)女性等字样,以这些不同于少女的成熟女性为主角的漫画。

显然,这些题材是以容貌歧视或特别是对女性的年龄歧视为背景,只有基于存在这样的社会观念背景,才能以此为题材而诞生出的作品。由于我只是读了其中几本的免费预览部分,还没有买全本来读。我在之前注意到这类主角为题材的漫画时,心里就在嘀咕:这到底是向那种歧视观念进行反抗呢?还是加深了那种刻板印象呢?其实不仅是这两类歧视,连我自身——OTAKU——的族群,在日本社会此前的数十年间,也经常是被带有负面含义的叙述角度来看待的人群。

因为还没读这些漫画,我就无法解答上面这个问题了。但如果漫画中始终都是俊男美女,这样真的好吗?这样还是一些漫画家所提倡的「萬画」(音同「漫画」之Manga,但认为漫画可以表现万事万物)吗?另一方面,如果将一些社会中普普通通的人,乃至受到歧视的人、弱势群体、少数群体也作为漫画主角的话,应该如何描画他们的故事,才能带来既有趣,又不至于落入刻板印象,还能为社会带来更加自由观念的作品呢?

我的杂念之二:一旦接触到了某种价值取向,弄不好,就像沾染了毒品

继续阅读

前几天在查关于“糖水片”的定义,看到一篇文章(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506310/)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摘录如下:
给人的感官造成一种表相的“美”,其实很容易达成。这就如同让你看見一位“美女”,无非是一张漂亮脸蛋和魔鬼身材而已,三陪小姐就能办到,至于那位“美女”有无文化修养、伦理道德、丰富气质等等,其实稍有人生阅历者,也能从她的言谈举止中一眼看个八九不离十。以此对应“糖水片”来说,那糖水片就是——只有皮相的美貌,没有內在的气质、修养、才华!古希腊思想家普罗丁早就认为美是有等级之分的—-感官是低级,心灵才高级。 ”

 

这里把美分为了低级和高级,把外在的、皮相的、视觉上的美归为较低级的一类,而把内在的、涵养的、精神上的美归为较高级的一类。

 

这好像很有道理?好像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里都隐隐约约有这种注重内在美,轻视、怀疑乃至警惕外在美的理念。但是现在我发现这是不对的。

 

这段话中是以什么来衡量内在美与外在美的高低的?开头第一句就表现了其衡量标准:“给人的感官造成一种表相的‘美’,其实很容易达成”。于是这段话中是以创造美的难易度,成本或稀有度来衡量一种美是高级还是低级的。我感觉这是有极大问题的——这是一种以稀缺性来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这是一种经济的衡量标准,不应当成为审美的标准

 

因此,我要打破“外在美低级、内在美高级”的观念,将一视同仁地看待内在美与外在美。

 

另外,我甚至觉得,只有能被肉眼被肉体所认识到的美,才是深刻、深入本质的美。引用我朋友Ore1的一句话:“孩子,你那孱弱的靈魂只不過是身體的一部分,而你所輕視的身體才是真正深不可測的靈魂。

 

如是,属于视觉、属于的肉体、属于表相和属于外在美,不应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