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All posts tagged 互联网

我还在上网吗?

——这是一个奇怪的标题,不是吗?

我的网站当然是建立在国际互联网上的,而我发布博客,当然也要「上网」。但是,我回想了一下,却发现,我在网上的行为、活动,似乎与当年——这里是指最初使用网络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更严重的,是「上网」这件事带给我的感受,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以前网上,逛论坛、玩网页游戏(比如第九城市——对,谁还知道第九城市很早的时候是运营一款名为「第九城市」的网页上城市虚拟生活的游戏的?),还有就是玩网络游戏。在论坛上,基本上就是各自发表意见,虽说论坛也有斑竹(版主)、板斧(副版主)等话语权较大的人,还有不少常客、熟面孔、大师等等,但基本上都还是各抒己见,基本上就是有的人开新帖多一些、有的人回帖多一些;有的人发文长篇大论,有的人回复连投。

至于网页游戏和网络游戏,那更是在现实中虚构出的一片快乐的世界了。当时还没有支付宝,还是依靠买手机充值卡或是「点卡」来给《第九城市》以及《魔力宝贝》充值。这也是我为什么至今那么喜欢以网络游戏、异世界为题材的作品《记录的地平线》(《ログ・ホライズン》)。当时,上网这件事,特别是玩网游这件事,大概可以概括为我为这部小说写的同人文《月光之下,大陆以东》第一章第 1 节中的这一段话:「只要你上线,这里有数不尽的奇妙事物等待着你来探索来突破。与现实世界中的上海相比,这里更称得上是“摩登都市”或“不夜城”。在这里,【冒险者】永远不会无聊,更不会有学习或工作时不得不为之的无奈!这是计算机科技与游戏设计方法论凝结成的虚拟魔都!」

我还是挺喜欢自己的写作风格的。而当时的这一句,后面紧着的是:

继续阅读

最近在 Reddit 上看到个图帖《 We’re living in weird times 》,翻译过来可以是:我们生活在奇怪的时代。

图片我就不转了,口述一下吧:图片分为上、下两块,上半张图是一台老旧的计算机,下半张图则是一个人坐着闲望云海。

你猜猜想表达什么?

我还没说完。图上有字(英文),翻译过来:上一半图写的是: 20 年前,互联网是一种逃离现实世界;下一半图写的是:如今,现实世界是一种从互联网的逃离。

我深受同感。

继续阅读

最近几年(或许 10 年?),总是会听到一些词语搭配,比如:全网投放、全网追杀、全网封杀……这个全网到底是什么呢?

说出「全网」的这个人、这样的编辑,到底知不知道互联网有多大呢? IP 地址段可以有 4 段 255 个地址(当然中间有很多保留地址),这还只是 IPv4 协议的主机,每个主机还可以有不同的端口号提供不同服务,更何况接下来还有 IPv6 协议。而至于域名,则更可以有不同种许许多多近乎无限的搭配了。

再说服务种类,除了传统的基于 HTTP 协议或 HTTPS 协议的服务外,还有 FTP 啦新闻组订阅啦等服务,甚至还有 telnet 。近十年来也有许多只有 APP 的私有协议服务。更何况还有近乎无数个需要点击、检索才能查到的网上数据库(深层网络),这些通常是搜索引擎无法记录到的;,以及传说中的暗网。还有世界上多个互联网存档机的存档数据……以上种种。

我很好奇谈及「全网」的人,真的是否访问过真正全部网络的哪怕是十分之一内容。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作为本文的概括:坐井观天。

我想我应该是有所成长了,因为我竟然有耐心把这么一本真的不怎么样的书读完了才来写这篇书评。

很遗憾,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及其写作方式,就和它的第一章所揭示和批判的当下网络情形——被细碎分裂的注意力经济——是十分相似的。这本书的写作也是这样凌乱不堪。从书本的标题来看,本书似乎是要讲述在当今网络时代,人们的注意力不断碎片化,不断被各种媒体所吸引并拉扯,以至于难以专心致志地进行阅读。然而本书实际所涉及的内容要比这一话题更多——还包括了假新闻、网络初期民主梦想的幻灭、传统新闻媒体的责任,以及人工智能其实并不那么智能等等……这本书谈及了如此多的话题,就像是一本简短的大杂烩,像是一系列周刊月刊杂志连载的集合。涉及了如此多的主题,让这本篇幅本身就不多的书看起来草草了事,东拉西扯。

而在具体行文上,每一章都像是一种演讲,一种对眼下人们的网络生活现状的演讲式(富有激情的)抱怨。本书从头到底的写作都显得凌乱不堪,书中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引入了许多社会实验、书籍、论文、调查结果、新闻事件来佐证其观点,然而每一段介绍和引述只有几百字篇幅,并且是不加讨论和批判、不加修饰、不讨论是否适用地就拿来作为例证使用。以至于整本书看起来就像是零乱的小学生周末剪报本,或者是就像是用特定关键词在搜索引擎、SNS网站检索后出现的页面返回结果。到头来,本书的呈现方式就像是Twitter的搜索栏或是Facebook的推送篇目。其实我挺怀疑作者是不是真的有去认真读过书中涉及的这些论文、研究和调查,还是说只是看了个内容概要呢?甚至我开始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由一个擅长生成新闻文章的人工智能程序生成的有关互联网注意力经济这一主题的文章了。

就这样,这本书写成了它自己所揭示和否定的那个样子。

日本书店里卖的漫画书,常常是以薄膜塑封住的。下面我就用三个状态,来形容一下当时我拿起这本漫画《先生もネット世代》(老师也是网络世代)看了封面和故事介绍时的心情转变吧:

【互联网上一张女子高中生的照片】——心如止水。

【其实是自己学校老师以前的照片】——感到兴奋!

【那位老师竟然是一位男性教师!】——血脉贲张?!?!!♂

是的,就是这么一本充满了……【怎么想怎么糟糕,怎么看怎么刺激】等等元素的漫画——《先生もネット世代》(老师也是网络世代)。

适量剧透的故事简介

成为教师的第三年的某一天,男性数学老师上田祐介发现上课时学生在玩手机,当刚准备提醒时,却从背后看到学生手机画面上显示的竟然是——自己五年前穿女装打扮成女子高中生所拍摄的照片,并且他还成功用这套照片把几个男人钓上了钩(具体发展到哪一步漫画里并没有介绍)。

继续阅读

事实:今日(2019年9月4日)发现自己的新浪微博账号(@wildgun)登陆后发文、转发或点赞,提示账号异常。

推论:可能是与近期讨论香港事件(其实我并不主要评价香港社会本身,而是观察并评价事件中的网络舆论控制)有关,估计是违反了新浪微博相关社区规定,账号被人为或自动封禁。

感想:
并不意外,也并不十分厌恶新浪。其实以前我当百度贴吧吧主的时候,也是根据当时的贴吧吧规删了不少依据当时吧规违规帖、封禁了不少ID。从根源和做法来说,我能够理解新浪微博的做法——从资产根源上来说,这是新浪的服务器新浪的带宽,他们有权停止授权我对他们公司资源的使用;从做法来说,我发表的一些内容可能会使我们无法向他们的上级管理部门交代,因此封禁了我的账号。

此外,我有一些乐观,我体会到了封号,也就意味着之前在新浪微博上看到的近乎一边倒的情况,并不是一种普遍、平均而真实的感受,而是经过无时不刻筛选之后留下的那些账号的观点。这使我反倒变得乐观了一些:原来不是某些意见的人没了,而是某些意见的账号不见了

继续阅读

每当回顾时,我总会思考:07、08年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而其中尤其是2007年为最。许多我人生中拥有启动意义的事都在这一年中发生,例如参加TDC社团,例如毕业准备就职,再比如,我在2007年的3月26日开始了在百度空间的写作——直至十年后的现今。

在两三年前百度空间宣布关闭后,我将上面的内容迁移到了网易博客,之后又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以每天搬运三篇的平均速度,将网易博客的内容手动复制到了我目前的wildgun.net博客上。在转载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的兴趣范围很广,不断变迁,因而内容很杂。有时候写写这个,有时候拍拍那个,再沉静下来码一段通篇的论述,结果过不了几天又来了篇恶搞。这倒也契合了「博客」这个由「Web Log」音译而来的汉语名词以新生的含义——广博的内容。

继续阅读

以前网络刚兴起那阵子,新闻报道上,以及家长老师们总是说网络是虚拟的,网上名字用的都是假的,谁都不知道你是谁。那会儿更早的时候还没有注册用户的概念与习惯,去网易聊天室啦之类的地方,每次改一个名字,网页上随便聊个十几分钟,就这样了。当时网络上盛传的一句名言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记得好像还有一副漫画,就是一条狗蹲在电脑前上网的样子。

过了那么多年(其实从科技发展历史上来看也并不算长,不过十多年而已),渐渐的有用户注册的概念了,有论坛了,有网站粘度的概念了,有网上组织,有QQ群,而后,有了微博。总而言之——有了个人身份标记,以及社区。当然,从一个角度来看,也有了商务、媒体的发展。

网络也“上升”或“进化”成为了我们社交的环境本身而非仅仅是工具。现在在我的联系人中,除了双亲和同事,以及个别几位外,其他好像真的都是通过网络结交的朋友了,哪怕是后来发展为很深刻的朋友关系,也是在网上直接或间接认识的。

由于我们的网络身份确定而公开,因此有些时候就需要第二次隐蔽,换个马甲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于是就有了“说给树洞”之类的微博。这是一种以主题区分的隐蔽式吐槽微博,比如昨天我关注了个“Coser与摄影师吐槽”的微博。

回过头来想想,从什么时候我们的网上名字也需要出于各种原因而隐蔽了呢?

好像以前写过类似的一篇文章:《虚实之间——互联网参与者身份的浪式发展》

除了通常意义上已被网民普遍认识并归纳出其特点的非主流群体:火星文、拍照鼓嘴、照片旁写点莫名其妙无病呻吟的文字……这些群体以外,我还意识到了另一种非主流,也是一种让我觉得反感的。

这些非主流的特点是喜欢歪读歪写一些正常的单词,比如把“社会”写为“射秽”、把“手机”写为“受姬”、把“朋友”写作“盆友”等等……当然草泥马之类的也在此列。

除了规避敏感词屏蔽功能,而用其他相近字代替,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必要。若是为了体现个性,体现趣味,那我看和通常意义上以火星文代正常文字的非主流习惯也没什么太大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