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花了几个小时把《未来都市No.6》看完了,整部片子并不长,一共11话,去OP去ED也就相当于差不多三个小时内容的影片。先给出我对这部片子的一个整体评价吧:中规中矩的一部优秀作品。说它中规中矩,是因为它在剧情节奏排布起承转合方面都恰当,剧情内容也并没有什么令人意外之处;说它优秀,是因为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制作都属上乘。整部片子剧情主题立意深刻但不深藏,讨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话题,但并不把矛盾藏得很深,不需要读者反复研读才能领会,而是很直白很显然地将矛盾呈现在画面上,呈现在故事中。因此虽然是部佳作,但很难成为话题作品。

然后随便说几个我想到的地方吧:
BL……恩,说实话剧中BL的程度我尚能接受。但我觉得若是把老鼠这一角色设定为女性——啊,我想到了《Fate/Zero》中的久宇舞弥——会更有爱,会更符合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吧。这样就能构成No.6都市中知书达理肉食姑娘沙布与西区剧院草根演员冷酷妹子老鼠之间的鲜明对比了。把老鼠设定成男生一定是为了吸引腐女们的眼球吧,一定是这样的。

继续阅读

最近又开始接触一些和三国杀有关的事情和话题,便回想起了以前小乐的一个观点:如果依三国杀的四种身份(主公、忠臣、反贼、内奸)来区分,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是内奸。这个观点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想来都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好像有些同学无法接受,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思考摆出来,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道理。
一共就四个备选项,因此可以用排除法来筛选。

首先排除掉的身份是主公。现实中每个人几乎都不可能是主公,虽然在一些励志书或宗教书籍中常常提到说“成为自己的主人”,但这是就个人心性而言的,作为一个社会人来看,现在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主公。就算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那你的周围和上方还有更上一级的企业单位,再上去还有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就算是当今的美国总统,也受到各种制度和法律的限制,并不如三国杀游戏中的主公那么逍遥自在众星捧月。当然,除非是宗教领袖或是原始社会制度国家的首领酋长什么的……不然当今现实中每个人的身份不可能是主公。

继续阅读

时隔多年,在tokyo3cn论坛上看到一篇不错的《End of Evangelion》分析文,激发了我再看一遍EOE的动力,于是昨天下了片子,今天把房间里灯关了,另两个屏幕也关了,专心地看了一遍。想想当年高一或高二暑假时一次看EOE,至今已有七八年之久(当然期间也反复看过多次)。
离最近的一次观看,大概也有两三年了,果然是看一遍有一遍的感受。这次我不再被眼花缭乱的宗教图腾所吸引——其实是吸引住了,不过因为已经很熟悉了,因此了然于心,没有花太多注意力去辨识去理解;也没有像第一次观看那样震惊于补完计划画面的超现实性;这次我看懂了更多的是庵野所谓EVA故事的核心,也就是人与人,人对待现实与梦想的事。

如果说以前只是大致明白,或是复述其他网上的评论,这次收看时的我已是工作三年多的人了,也活跃于Cosplay社团,同时也仍活跃于网上,虽然在距离前几次收看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挫折,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生活经历,但是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事、人对人的期待、人与人的隔阂,安心与怀疑,好感与厌恶……等等等等,这些来自生活来自生命的素材,使我对EOE的理解更深了一步。
还有有关现实与梦想以及妄想世界的话题,我也终于体会到了以前在杂志分析文中所看到的,庵野秀明是如何报复扬言威胁他的Fans,如何在EOE中给放弃在现实中努力的人抽上一记响亮的耳光的。当然,从正面角度来说,则是庵野在激励观众从现实中培养梦想,在现实中实现梦想。不过听说庵野本身也是有浓重御宅性质的人,因此怎么感觉像是变成人生赢家的御宅在以讽刺和扼杀的手法勉励过去的同类呢……
说回剧中,剧中我还有始终无法了解其用意的地方,那就是人类补完计划完成后,真嗣掐明日香的脖子,以及明日香的那句话“感觉真差”。这个尚待下一次收看时领会吧。
之所以会看出不同的东西,我想一方面是字幕组翻译得更到位了,更主要的一方面则是我自己的成长。EVA对我的影响极深,虽然这次看EOE的时候我已经无法如数家珍似地回忆起剧中的一处处设定、一个个细节,但是我确信EVA从未离我远去。它是在一个恰当的时候出现在我生命中美好时光的一部伟大作品。就在一两个月前我写FG@SH(暂定)的《命运石之门》Cos剧本时,还大量捏他了EVA的台词,而前不久我也惊奇地发现,我之所以会投身于Cosplay活动也是因为06年在ChinaJoy会场看到了北服破立社团的EVA cos舞台剧。

 

EVA是神作。
EVA对我而言是神作。

简报一下本次十一长假的活动,流水账,流水账……

 

 

十月一日:FG@SH(暂定)命运石之门讨论分镜,还和小克碰了个面

十月二日:和D以及雨涛的卡坦岛大战!

十月三日:休息

十月四日:TDC聚会

十月五日:休息

十月六日:FG@SH(暂定)命运石之门cos电子小说正式开拍!

十月七日:休息

 

总结:基本都是和Cos有关的……好忙,好忙。刚才微博上还看到有人说6天出了8套cos。还真是劳命伤财的事啊……

前几天在查关于“糖水片”的定义,看到一篇文章(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506310/)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摘录如下:
给人的感官造成一种表相的“美”,其实很容易达成。这就如同让你看見一位“美女”,无非是一张漂亮脸蛋和魔鬼身材而已,三陪小姐就能办到,至于那位“美女”有无文化修养、伦理道德、丰富气质等等,其实稍有人生阅历者,也能从她的言谈举止中一眼看个八九不离十。以此对应“糖水片”来说,那糖水片就是——只有皮相的美貌,没有內在的气质、修养、才华!古希腊思想家普罗丁早就认为美是有等级之分的—-感官是低级,心灵才高级。 ”

 

这里把美分为了低级和高级,把外在的、皮相的、视觉上的美归为较低级的一类,而把内在的、涵养的、精神上的美归为较高级的一类。

 

这好像很有道理?好像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里都隐隐约约有这种注重内在美,轻视、怀疑乃至警惕外在美的理念。但是现在我发现这是不对的。

 

这段话中是以什么来衡量内在美与外在美的高低的?开头第一句就表现了其衡量标准:“给人的感官造成一种表相的‘美’,其实很容易达成”。于是这段话中是以创造美的难易度,成本或稀有度来衡量一种美是高级还是低级的。我感觉这是有极大问题的——这是一种以稀缺性来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这是一种经济的衡量标准,不应当成为审美的标准

 

因此,我要打破“外在美低级、内在美高级”的观念,将一视同仁地看待内在美与外在美。

 

另外,我甚至觉得,只有能被肉眼被肉体所认识到的美,才是深刻、深入本质的美。引用我朋友Ore1的一句话:“孩子,你那孱弱的靈魂只不過是身體的一部分,而你所輕視的身體才是真正深不可測的靈魂。

 

如是,属于视觉、属于的肉体、属于表相和属于外在美,不应轻视。

今天(其实是昨天了)第一次被不熟悉的人邀请拍Cos,对方来了句“求单反”。很不巧那天我已经有约了,便无法应邀拍摄。不过后来想想“求单反”这三个字,好像有点二义性,到底是她想要问我借单反相机用呢?还是要我带着单反相机去拍照呢?这里便引出了以前在贴吧或是王国也看到过的一个讨论:“单反君”这种称呼是否恰当。

这是一个以物代人的称呼问题了,同时也是一个器械与技术乃至经验、审美的问题。Coser需要的到底是一台单反呢,还是一个摄影师呢?我想是后者,但往往单反被作为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分,单反的概念盖过了属于人的技术、经验以及审美的概念。这一句“求单反”或者“单反君”抛给摄影师的感觉,就好像摄影师之所以拍出优秀的作品,全都是在于单反。——事实上从网上讨论看来,似乎真有Coser是这么认为的!作为摄影师,我不否认单反器材对于取景、对于抓拍、对于对焦、对于虚化背景突出主题方面的关键作用,但是如果直接把一台单反扔给一个不会用的人,拍出的照片甚至不如卡片机!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像Coser会说“请不要叫我美女!”一样,摄影师也不喜欢被称为单反君。前不久就有玩cos的朋友向我抱怨,说看cos照片的人不看角色扮演的投入,不看再现角色的神态,不看服装道具是否还原逼真,只看是不是美女,这让她很不爽。就在coser这么抱怨的同时,摄影师也要向部分coser提出一个小小的抱怨:请不要像看待器材性能指标一样看待用单反进行cos摄影创作的摄影师。摄影师在拍cos以及思索探讨cos摄影时,思考的东西要远远超过单反使用说明书中的内容。
谁叫我单反君的话我下次就不用单反拍了,哼-__-!

 

附加给L的话:这就有点像《魔力宝贝》中档次论以及对实战把握的区分吧?

在尼康新全幅发布遥遥无期的前提下:

 

 

体验新技术。

要有虚拟水平。

最好能有双插槽备份机制。

可以考虑完全定焦。

在购买之前认真思考cosplay摄影通常构图的两个要素——人物大小、虚化程度,以确定焦段。

要能自动对焦和自动测光。

 

目的是为了带两机两镜,在外不用换镜头。

 

………………………………

访问量突破五十万喽!

 

虽然前几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双休日在忙里忙外的反倒没有关注。今天周一早上一看,访问人次已达500898了!往前推算,差不多是上周六,也就是9月24日到达的五十万次。

 

唔……过半百万了啊!感谢各位咯~!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