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陈坤的微博,本想看看他对《Fate/Zero》完结一事有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反应没看到, 倒是看到他转载的一段应景应节的视频。云门舞集的《九歌》。云门舞集是台湾的一个现代舞表演团体,《九歌》则是他们的一次大型舞台表演(似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视频链接是: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0RBKPU43U/?fr=rec1

很遗憾,这场表演视频我只看了一半,因此本文题为《半截赏》。一节一节来说说我的感想吧:

第一段《礼魂》,我感觉表现的是一种降神仪式,众祭司以抽打的方式使神明的魂魄降临在女巫的身上。这是整个舞台的第一幕,不过我感觉已经很扭曲了。虽然我还是挺相信台湾那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据学力,但如此扭曲是不是经过“现代舞”这种艺术加工了呢?

第二段《东君》,哦,东君也就是太阳神的出场挺有气势!但是……屈原《九歌》里这一幕是单人的呀!谁让你东君和女巫双人舞了!这么一弄,把太阳神的威严全给跳没了。

第三段《司命》,这段不错,通过傀儡人偶的动作,引发了观众(我)对自由意志的质疑和对宿命论的担忧——人类爱恨情仇真的是掌握在自我手中、由自己所控制的吗?还是仅仅是早已被固定好的,或是被神明当儿戏当刍狗一般操纵的呢?此段配合的西藏乐曲也是相当得阴沉古板。不过这段虽然好,但也不太符合《九歌》原作。原作中大司命和少司命是分开的,而且少司命还是个很温和的形象!

第四段《湘夫人》,首先我要指出的是,在原作中,《湘夫人》与《湘君》两篇其实是文题交叉的,《湘夫人》是湘君等湘夫人,《湘君》则反之。总之是两位傲娇的神明互相等待。这段舞蹈表现不过,就是有一处值得注意但我没有理解,湘夫人舞到一半时女巫将其面具摘取,戴在自己头上,两人共舞……最后湘夫人又重新拿回面具。这代表什么意思呢?

第五段《云中君》,扭曲,又扭曲了。云中君踩着两个西装男,不知道要表现什么。

第六段《山鬼》,山鬼明明是个可爱的女孩子啊!弄了个白脸男跳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视频关了。

另外,视屏中的每一段约2/3处都会有一个西装革履完全穿越的男子或步行或打伞或骑自行车路过,我不知道这算什么意思。提醒观众不要过分投入其中么?

总结:扭曲《九歌》。

《Fate/Zero》完结了。其倒数第二集中提到了Fate系列的一个核心问题:选择做正义的伙伴吗?无论是卫宫切嗣还是卫宫士郎,他们都经历了这个选择。

 

在其他一些作品例如《秽翼的尤斯蒂娅》中,以及其他一些社会科学作品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归根到底是道德选择的难题。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列车失控,当前轨道上有五人会被撞伤撞死,如果切换轨道,则另一条轨道上仅有一人可能会被撞伤撞死。这时你会主动切换列车轨道吗?

 

这个问题就和正义的伙伴面临的其他问题一样使人痛苦,那么我们就要寻找一下使之痛苦的原因。我觉得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正义伙伴求完求全的心态所致。正义的伙伴之所会一次一次计算获利者多少并进行抉择,是因为他们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好的结果,结果却往往并未如意。我觉得正义伙伴应当树立这样一种健康的心态:事情变糟是正常的,我加以干预了,变好了是我的功劳,没有变好也是正常的。

 

这是一种类似于“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思想。这种心态把事件往糟糕方向发展的责任推给了世界,推给了外部原因,而自己的干预是尝试着减轻或减缓事件变糟。做成功了是功劳,做不成功也没关系。需要明确的是,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在成为正义伙伴的路途中不要担负起过多无必要的责任而使自己痛苦。

 

其实这种想法借鉴于熵增原理,自然界总是朝着混乱的方向发展的。我无论做什么事,熵都会增加,这不是我所导致的,是天地运行的规律。如果我把本来有序的东西弄乱了,那也没什么。如果我把混乱的东西整理干净了,虽然整体熵还是增加的,但至少因为我的智力劳动可以抵消掉一部分熵,可以减缓宇宙进行热寂状态的速度,那就很高兴了。

 

 

同样心态在学习上的一个事例:人脑本来就是越来越遗忘的,哪有莫名其妙记住东西的?所以背不出单词是正常的,英语不及格也是正常的,都是符合天地运行规律的。

 

 

就是这样!

正义的伙伴,轻松上路!

ACG批评 http://www.acgpiping.net/

是一个动漫游戏评论类网站,也是周日临晨才知道这个网站的。第一感觉是:气味相投。

这是一个多人博客网站,资讯较少,侧重评论。从二次元到三次元,从对作品的评价到对御宅生活的感叹。给几个朋友看了一下,小科说这个网站的内容和我博客风格挺像。

很好,就是这样。先试试看吧,接下来写的文章,如果是适合acgpiping的内容,我会在那边也发一份。看看相比于这里,能不能收到更多的评价与讨论。

御宅是荣耀。

 

没错,我是这么认为的。御宅族的身份非但不是一种负面兴趣的代名词,更不是一种罪恶,反倒是一种积极的兴趣,是值得骄傲、展示、分享和推广的——御宅是一种荣耀。

 

诚然,我知道在御宅文化的发源地日本,以及我们生活所在的中国,御宅这个名词在社会上笼罩着层层不应属于它的阴影。在日本,宫崎勤事件的恶劣影响历久弥远;而在中国,虽然并未与犯罪挂钩,但也往往被认为是幼稚、不切实际的幻想、家里蹲、失败者……

 

这些社会上的评价确实是存在的。他人的评价应该作为参考但也仅仅是作为参考,如果我们自身都不能很好地直接认识御宅和御宅族,而是要从他人的评价里了解御宅族,那又怎能期待我们能向他人、向社会正确地解释御宅族与展示御宅族呢?因此,我的建议是把社会上的负面评价放一放,搁置之,无视之,我们要从正面来认识一下御宅族,看看御宅是什么、御宅族到底在做什么,以及御宅文化给御宅族带来了什么。

 

御宅,在我看来是指持有次文化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与物资在这项兴趣领域进行研究与创作的生活方式。狭义的御宅,则将这个兴趣领域限定在ACGN的范围内。而御宅族,则是持有这样生活方式的人们。从以上的定义中,并未包含有任何负面的消极的因素,而接下来,我将以我自己的几个兴趣领域为例,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御宅的荣耀。

继续阅读

自从去年差不多这时候读了一本摄影教程《黑面的人像摄影攻略》,使我摆脱了对闪光灯的布光的恐惧,了解了跳闪、离闪等操作技巧,从而开始了玩摄影的新阶段——玩灯。或者准确说,是玩布光,控制光线、塑造光线与运用光线。

 

玩了也差不多一年了,于是想到给布光工作控制信号的源头——也就是相机机身顶上的热靴——拍两几张“艺术照”吧。

 

 

 

 

测试结果: 知识渊博的5号性格
第五型性格:爱知识的思想家

 

1、自我剖白
“从小到大我都很惧怕人,不只在人群中我会浑身不自在,甚至迎面而来有熟人出现,也会让我产生避而不见的心理。其实我未必不喜欢他,可能他还很可爱呢,只是我的即时反应,就是不见面比见面好,因为我不喜欢被干扰。但如果攀谈起来,我也会很享受互相交流、双方投契的愉快感觉。”
“有一段时间,我简直不觉得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着的。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我熟悉的朋友和家人都不过是生物学、心理学课本上所描述的类属于“人”的生物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啊!”
“我蔑视那些情绪化、以偏概全的结论,不经深思熟虑就说出来的话,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无论发生了多么令人难过或令人快乐的事情,我的情绪都不会强烈到如山洪暴发般不可收拾的地步。从事情发生到情绪、感觉产生的一段距离中,我必须绕一个头脑的圈子,才会安心让我把感受到的东西释放出来。”
“接触太多人会很容易让我筋疲力尽。每天我都要有固定的时间安静下来。安心思考一些问题。我承认自己很需要个人专属的空间。”
“我没有什么高兴和不高兴,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人的样子都没有很大不同。”
“我喜欢玩风帆,因此我累积了大量这方面的书籍,努力地钻研起来。现在我已差不多成为一个风帆专家了。”

继续阅读

我从没有读过这么烂的一本小说。或者,更精确地说,我从没有如此有耐心地读完这么一本烂的小说。而这本小说距我上次读完第三册,时间跨度已超过一年。

 

这本小说的故事行进风格与之前三本完全不同——我在猜想这大概也是大陆只引进了前三本的原因。在这本书的故事里,凯立德频频开挂,在遇到任何问题时——无论是面对萌智图书馆馆长的指责,还是上古巨龙伐伦,或是其他各种问题时,他总能从思绪中引出“尼德尔之歌”,然后总是能顺利地找出一个漂亮地解决事件的魔法。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可书中至少出现了四五次这样,因此整本书的大部分战斗冒险中,凯立德就像一名救世主那样无往不利——简直是牧师的个人魔法秀。果然也正像我一年多前写第三本读后感时那样,我的担心成为了现实:“《牧师五部曲》有变成滥强主角光环奇幻小说的危险”。

 

此外,本册还有一点让我不喜欢的就是战斗场面太多。我个人更侧重喜欢阅读理念的争执、立场的转换、人物关系进展这类文字段落,而本册中绝大部分都是在不停地战斗,凯立德不停地秀魔法……当然也有矮人兄弟、雪琳与范德的冒险战斗。总之,战斗成分过多,十分厌倦。

 

好在我昨晚偷瞄了一下第五卷的序章,凯立德似乎将回到萌智图书馆,在那里能碰到各式各样的教长、弟兄和朋友,希望能回到如同第一卷那样书卷生活气息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