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无聊了。

所以我想起了前几个月见过的一个帖子,是国外摄影师拍瞳孔的照片。由于外国人的瞳孔花花绿绿的,很绚丽诡异。我当时就在琢磨到底是用普通镜头就能拍出来呢,还是要医学上的显微镜才能拍到。

今晚用尼康百微镜头试了一下,还算挺成功,如下图这张就是今晚的成品:

继续阅读

 

 

《中二病也要谈恋爱》动画看完了,这是2012年十月新番里我追的两部中的一部。这是一部剧情活泼夸张而主旨明确的动画。从第一话开始,这部动画就吸引了我,同时也是从第一话开始,这部动画的讨论主题就已经奠定了——要不要舍弃中二幻想?而直至最后一话的片尾旁白里,也毫不意外地说出了我期待已久同时也是了然于心的那个答案:中二幻想是伴随着人们一生的心理现象。

关于中二病的来源和意义,大致是中学二年级左右时从群体中意识到了自我,有的是纯粹无聊凸显自己,有的则像片中六花那样形成一种对现实痛苦的回避和自我保护,还有一些则是增强信心——这些我们多多少少都体会过,所以我就不详写中二病的积极意义了。

最后一话片中的一个角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森夏口中提到的演剧部的部长,尽管只有寥寥数句的旁人评价,连个名字都没有,不过这位部长的形象在我看来十分闪耀。或许和我本人是玩Cosplay有关吧,我深刻地理解要带领一个团队演出一场舞台剧是有多么困难要克服,无论是客观上的资金、道具、场地、人员,还是源于内心主观上对角色的理解,进而表现在自己及他人塑造剧中人物代入感的启发……这些无一不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像能源引擎或是太阳一样源源不断地创造动力感染他人。尽管如森夏所说,这样的情绪说不清是不是中二病。然而在我看来,它与中二病一样,都是对现实的有力抗争,在现实中开辟自己领域,凿刻下自己的印记。

 

 

因此,在中二病之上,有一种突破而达到的领域——创作的领域。那些奇幻作家、剧作家、小说家、游戏设计者、演员、Coser……等等那些追逐着自己的想象力而踏入文艺领域的创作者,正是把自己的想象力与现实相融合(而非妥协)之后,使之成为自己立足于现实社会的生存手段(或生活娱乐方式)。这就有点像弗洛伊德对文艺创作的理解了——力比多(欲望的动力)被现实所压抑,进而升华为另一种形式——或舞、或诗、或画——总之,人类的文艺作品就在沸腾却被压制的力比多大锅里开出了莲花。

 

 

哪怕我们无法成为那样的创作家,我们仍可以去创作一些东西,把中二幻想中的东西记录下来、创造出来,私藏或分享都是保留和传递的手段:分享是传递给他人,私藏则是传递给将来的自己。以适当的、与现实相融合或相协调的方式保持中二吧,这是我们人格中那个永远的十四岁少年的特权属性!

我是威尔德安。我是宇文乾巽。我是Denebola。

那么,你是谁?

 

 

 

 

今天群里的阿伍在试用BOCHS跑x86模拟器,去年两月份的时候我已经用它跑过freebsd、DOS和Windows98。今天阿伍给了个Windows XP的img映像文件下载链接,试用了一下。

先上一张实物照片:

 

然后是系统截图:

 

 

 

 

 

 

 

 

 

 

顺便一提:

安德罗丁=Android

体验=eXPerience,即Windows XP

前一篇博客里提到了“工业浪漫主义”这个概念,今天就来说一说它。

 

其实我也是从去年开始才注意到这个概念的。从小到大我的动手能力是基本没有的,玩Cos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从来不会自己做道具,也不会化妆的,连摄影都是近三年才开始玩的。
去年是我买入不少摄影器材的一年,我经常上的色影无忌论坛是一个器材性的论坛,论坛上既竞相追逐着新的器材,但同时也弥漫着一种崇尚怀旧、尊重手动的氛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镜头的品质,蔡司与徕卡镜头的做工与成像效果,以及皮腔相机、干板摄影法往往都是资深用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样环境的影响下,我也很快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并且在这种对镜片与光学领域的兴趣下,诞生了我角色扮演的第三个主要人物:Denebola。不过这个人物尚未有很好的发展,以后再说。
去年我主要影响我的动画是《命运石之门》,这应当也可以说是一部充满了工业浪漫主义的作品:寄存于古旧神社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旧电脑、古老失传的字符集、大型强子对撞机——用片中超级黑客桥田至的话来说,真是“萌え”。当然在这以前我也有这种情感:例如我很喜欢3寸软盘和5寸软盘,还为自己从小是从DOS操作系统学起而莫名的自豪,延续到最近,就是买了几把机械键盘和轨迹球。其实这种工业浪漫主义所憧憬的对象,比起蒸汽机与齿轮来说,要稍靠后一些,应当说是对微软公司将计算机推行至个人桌面以前的那个时代产物的崇拜。
去年我还在Fee-cafe店的墙壁里上看到一个黑色齿轮构成的艺术挂钟,油然而生的工业浪漫主义情绪让我对这钟凝视了好久。(虽然在我看来这个不太符合Fee-cafe的主题,Fee-cafe主题是哥特,与工业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我注意到了“工业浪漫主义”这样东西 - wildgun - ???

 

 

 

(图片为Fee-cafe的齿轮挂钟,由大众点评网用户某如所摄,转自:http://www.dianping.com/photos/16513560

 

 

 

 

在我的见识中,工业浪漫主义发源于机械唯物主义。在更早之前,《攻壳机动队:Innocence》中华丽地展现了它并阐述了它,而我在高中物理教科书(也许是综合课的教科书?)上看到的一章插图第一次引起了我的这种认识:那是一张类似于天象仪的机械,但依稀记得有很多齿轮,因此更像是近代西方的产物。这张插图——由一系列齿轮带动的太阳与九大行星——或许就是牛顿经典力学建立以后,到相对论建立之前,上至科学家下至普通工人,对太阳系对宇宙运动规律的认识吧!
这种把宇宙和工业结合起来的理念,到了宫泽贤治那里,便成了《银河铁道之夜》,到了Key那里,就成了《星之梦》。说起来我的泪点很高,《星之梦》是极少数能让我眼泪打转的作品,是少女机器人与巨大天象仪的组合,是自然宇宙和人类工业的结合。玩完之后我还一度想把那个电子花束给做出来呢!
工业浪漫主义,给一个归纳的话:它既含有科学思维的理性,又有对超越人类能力事物的崇拜之感性,也有人定胜天的激情,还有崇古怀旧的思念。它是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的人们,对之前一两百年回顾时的情结。

 

 

 

 

 

今天去了尼康新开的展示厅,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垂直玻璃柜,四面都是透明的,里面从下到上陈列了尼康列代相机。

 

正巧今天把45 2.8P镜头带去了,看到橱窗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45 2.8P和它的原配相机FM3A,在上下两道白色的光线照射中显得格外神圣与浪漫——一种工业浪漫主义情怀的神圣与浪漫。于是就把我的45 2.8P装在D800上,对着橱窗里的这套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光辉荣耀。

其实常常在回顾,我生命中的那些兴趣爱好,我持续关注着的那些领域,到底是被哪些人带起的。现在在列举一下吧:

 

 
我爸

其实我认为我爸是一个很挫且十分无聊的人,偶尔表现出的兴趣也老土且不合时宜。大概世界上大部分孩子都是这么看待自己家长的吧。从小到大我和他也没什么交流,次数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我爸只有一句话影响了我,他在我幼年的时候几次说过“我喜欢喜欢提问题的孩子。”这句话让我一直保持着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各个兴趣领域的探索,以及对权威的适度质疑。或许,如今我持有的不可知论的信仰,也是这句话作为种子的结果。

 
表姐

我的表姐在我三年级以前和我是邻居,有些时候会串门去她家玩。我对动漫、对二次元的热忱可以说完全是归因于她的。她从小就能画得一手很漂亮的漫画,让我一直羡慕不已。《新世纪福音战士》也是在她的推荐下看的。并且她对我的影响是持续至今的,现在每年和她家人聚会,我们也总是会聊一整天的动漫。在微博上,我现在还能看到她在微博上玩配音啊以及玩娃啊等领域,虽然与我在动漫方面有所差异,但很多还是重叠的。有几次居然还在同人展上碰到她!如果要说我在二次元兴趣上有什么前辈或师父的话,那她是第一个。

继续阅读

深秋即冬。

这次的拍摄地点是学校旁的复兴公园。主要的目的其实并非拍摄,而是试验一下微单的性能。

尼康 1 J2+FT1+尼康百微,在家里无法对上焦,本打算去尼康售后调整一下,但白天到了办公室却发现十有八九都是准的,因此推测可能是弱光环境下对焦困难。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于是中午就去了复兴公园试验。因此这次是试机为主,取景为辅。

由于是百微,加上尼康1系列CX画幅2.7倍的视野转换倍率,约等于全幅FX上的近300mm焦距,因此去之前就断绝了拍大场面的念头,专心找角落、找微距拍。

 

第一张要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场景。

继续阅读

今年十月,TDC社团组织去朱家角旅游,因为要住一晚,所以带了里外各一套衣服 ,重量所限所以懒得带大号相机了,因此一张照片也没拍,挺遗憾的。

 

所以,我开始关注小型相机,也就是目前风头正浓的微单。起初锁定的是拥有APS-C画幅CMOS的索尼NEX系列,并且索尼还恰如其分地在几个月前推出了NEX-5R和NEX-6。然而,当这两款产品真的到了店里我试用时发现自己很感兴趣的app安装功能竟然被阉割了!而另一个我比较关注的Wifi传输功能由于之前用Eye-fi SD卡体验不佳而觉得没什么必要。

 

上周看到色影无忌上有一个介绍宾得Q的帖子,说目前掉价已经掉到很低了,值得入手。我看了下价格不错,去万得城玩了下实物也确实不错,特别是那个凸出的快门按钮非常Q!而且还有热靴可以玩闪光灯,以及宾得的一堆镜头可以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