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数码信息科技

之前看过几位日本的视频博主介绍这款 DAISO (ダイソー、大创)推出的廉价 DAC (音频解码器),我也买来试试看。这次不使用耳机,仅就这个转换线来做一个简单的观察。

据包装正面右下角所示,其型号是 8810 ,属于耳机( Earphones )类别。一对二的线,合并为一的那一头是 USB Type-C 端口,既有供电功能也有数据传输功能,而分开为二的那一头,则是一个供电接口( USB Type-C 母 ),一个是音频接口( 3.5mm 母)。

说说材质。在拆开包装以前,我还以这么便宜的线缆,连接处大概是塑料的呢,结果拆开后摸了摸,居然好像是金属的,有些凉凉的。而线缆也不是普通的那种树脂(橡胶?),而是有编织线包裹的那一种。用的材料还算不错。

插入 MacBook Air 后,与上次试用 DAISO 的有线耳机 4222 款一样,显示的型号同样是 AB13X USB Audio 。然而奇怪的是,这次的转接线在「音频 MIDI 设置」 APP中显示出的参数是:
继续阅读

人类wildgun写的前言:与之前的一篇类似,这一篇博客也是由我与 ChatGPT 进行语音交流(目前我还不是高级语音模式),然后指示它将对话内容整理为博客文章的。我想到了一旦 ChatGPT 开启了 OpenAI 在5月份演示的视频模式,或许就可以将其他电脑的视频输出接入到 iPadOS 中来,然后通过视频共享的方式,来让 ChatGPT 「看到」,并对视频做出反应。比如游戏攻略指导、操作系统使用帮助等等。当然,以下仅仅是我基于目前的想象来请 ChatGPT 写一篇技术指南文章。具体能不能这样操作,让 ChatGPT 「看到」,当然要等视频功能实装了以后,测试了才知道。下面是 ChatGPT 整理的内容,我这次要求它写的是一篇技术指导型的文章

实现跨平台视频输入与高级语音模式结合的技术指导

随着AI技术的发展,ChatGPT的高级语音模式和实时视频处理功能将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现有设备和软件,将没有ChatGPT客户端的设备(如Windows、Linux电脑或游戏机)的视频输出,通过采集卡传输到iPadOS上,并利用即将推出的视频分析功能进行处理。

设备与硬件需求

  1. 视频输出设备
    • Windows或Linux电脑
    • 游戏机(如PlayStation或Nintendo Switch)
    • 任何具备视频输出功能的设备
  2. 视频采集卡
    • Elgato HD60 S+
    • AVerMedia Live Gamer Portable 2 Plus
    • 其他兼容USB-C的采集卡
  3. iPad
    • 运行iPadOS 17或更新版本的iPad
    • 建议使用iPad Pro以获得最佳性能
  4. 连接线
    • HDMI线:用于连接视频输出设备和采集卡
    • USB-C线:用于连接采集卡和iPad

继续阅读

今年春天的时候有一阵子热衷于逛日本的二手商店,还写了篇《日本二手商店HardOff(ハードオフ)购物的得失与坑》,后来过了一两个月就消退了。主要是觉得无论是在路上还是找到有趣的商品都太花费时间。这样的时间不如用来看有关日本的资料书。所以进入初夏后,我就将生活中的空余时间转向读书加博客写作了。

不过在之前春季逛二手商店的时候,确实也找到几样有趣的东西。所以就打算作为博客发一下,介绍一下。

继续阅读

收到BOOX Go 10.3电子墨水屏阅读器才刚 3 天,也才快速看完 1 本书。于是来间接一下这一期间的体会。

之前写了篇博客,介绍我最近买了一台二合一的旋转屏笔记本电脑来当阅读工具,并且之后的这 1、2 个月里确实用这台电脑,以及与 iPad 并用着在阅读。不过随着读书时间的增加,总感觉用眼疲劳也在凿实增加……

于是我就开始考虑电子墨水屏阅读器。其实就在下单的前 3 天,我还在犹豫是不是要买 Kindle Scribe 还是 BOOX 。想到我已经有过 2 台 Kindle Paperwhite ,更何况亚马逊中国将 Kindle 书店的关闭,而且还不提供用户解锁自己所购电子书的数字保护锁( DRM 锁)的处理方式让我产生了不信任感。于是这次我选择了开放系统的 BOOX —— Go 10.3 这款新型号的电子墨水屏阅读器。

仅就这三天——主要是今天——用下来感觉还是挺满意的。下面说说我尝鲜过程中注意到的几点:

PDF 电子书的分割功能( 2 等分、 4 等分)太好用了(对于书籍自炊扫描的人来说)!以及调整显示对比度等功能太好用了!

USB C 接口能够连接内置 DAC 的耳机,例如我前不久展示的这款DAISO有线耳机4222

USB C 接口能够连接无线键鼠——那种带 2.4GHz 无线接收器的。当然系统本身也支持键鼠操作。

继续阅读


以ダイソー( DAISO 、大创)为首的日本百元店,近些年好像热衷于推出各类百元或数百元的耳机。在网上看到一些专注于日本百元店的视频,有些时候也会有模有样地买来比较、评测。

尽管在我听起来,这种耳机好像都是几乎差不多的发声效果,但偶尔还是会很好奇,不同款式除了颜色和外形设计外,音质到底有没有区别。因为这类耳机包装盒上往往会表明均衡感强、重低音、高音表现佳、解析力强等等各个型号的侧重点。比如这一款(型号4222)上面写的是「バランスの良い表現力」意思是:均衡良好的表现力。于是每当看到外观设计还不错,强调的型号特色看起来也有点让我好奇的款式,我便会买下来听听看。
继续阅读

人类 wildgun 写的前言

这篇博客是我尝试这样一种创作方式:我与 ChatGPT 进行语音聊天,交流想法,然后我先想出若干个点子,再请 ChatGPT 想出另外其他一些点子,最后,语音让 ChatGPT 帮我组织成一篇博客文章的形式(这一段「前言」以及「后记」部分不算)。起因是最近 2024 年 7 月底, OpenAI 总算开始陆陆续续向 Plus 订阅用户中的一小部分开放之前 5 月份的发布会中演示的那个带有丰富情感变化的高级语音模式嘛,我记得在演示中,还展示了 ChatGPT 对于摄像头视频能力以及共享屏幕中的视频的理解和分析。于是我就此「 ChatGPT 可以接受视频了,接下来能做些什么?」为开端,思考并与 ChatGPT 语音(普通语音,我还没收到高级语音模式的使用邀请)进行了聊天。请大家猜猜看,以下几个应用场景,哪几个是我提出的,哪几个是 ChatGPT 提出的,在本文的最后「人类 wildgun 写的后记」部分将揭晓答案。

正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 AI )在语音处理和视频分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特别是即将推出的高级语音模式和实时视频处理功能,让人们对其应用场景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期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个有趣且实用的应用场景,让您了解这种技术的巨大潜力。

一、跨平台协作助手

利用视频采集卡将其他设备(如 Windows 、 Linux 、 Mac 等)的画面输入到 iPad 上,并通过 ChatGPT 的高级语音模式进行分析。这样, ChatGPT 可以实时查看和分析来自其他设备的画面,帮助用户解决技术问题、提供游戏攻略,甚至进行实时互动指导。这种跨平台协作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扩展了 AI 助手的应用范围。

继续阅读

在iPad上开始试用苹果AI(AppleIntelligence)

终于用上苹果 AI ( Apple Intelligence )了,不过目前功能还很简单,而且为了用上它,所需满足的使用条件颇多。本文就算是一篇简单的实践指南,来记录一下我是怎么一步一步打开 iPad Pro 上 Apple Intelligence ( Siri )的功能的。

第 1 步:确认自己所持机型是否支持

首先,请阅读《AppleIntelligence AI for the rest of us.》这篇文章,确保自己的机型是否在所支持的机种列表中。

我目前看到文中提及的机种列表有:

「iPhone 15 Pro Max:A17 Pro
iPhone 15 Pro:A17 Pro
iPad Pro:M1 and later
iPad Air:M1 and later
MacBook Air:M1 and later
MacBook Pro:M1 and later
iMac:M1 and later
Mac mini:M1 and later
Mac Studio:M1 Max and later
Mac Pro:M2 Ultra」

我自己是 M1 芯片的 iPad Pro ,因此是可以使用的。

第 2 步:加入 Beta 更新通道,并更新软件

请查看《Apple Beta 版软件计划》这篇文章,了解如何申请成为 Beta 测试计划的一员。需要注意的是, Beta 测试毕竟只是一个不稳定的测试版,因此可能会导致 iPad 中的程序无法使用等问题。请务必审慎将测试版用于生产环境。
继续阅读

这一年以来,经常听说Claude在文学创作方面比ChatGPT更富有情感表现。而最近又听说Claude对于代码生成的能力也很强大。于是我便试了试。

先试了一下很基本的《黑客帝国》字母雨效果。我提出要求是:「编写一个HTML代码,来显示类似黑客帝国那样随机字符的绿色代码雨。」

Claude返回给我的代码是:

继续阅读

尽管近一个半月来,我刻意地增加了博客更新,而减少了每天在网上看视频的时间,不过也正好,来整理一下自己经常收看的一些日本的IT数码频道。

收看日本IT数码频道的理由

收看日本IT数码频道有什么好处?对我来说是一种日语听力的练习。要是让我看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视频,那么我可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首先是单词不熟悉,加上所用动词再冷门一些,可能我就一整句句子就听不懂了(当然,应该没那么夸张)。

所以,之所以我会选择通过收看日本IT数码频道来学习日语,是因为我比较熟悉数码设备,已经掌握了不少相关的单词,以及明白名词之间的关系(动词)。比如,说起iPhone和Apple Watch之间,基本上就是配对(ペアリング),或是解锁(ロック解除)等等。总之,对于想要通过直接收看日本视频频道,特别是没有字幕的视频来学习日语的人来说,最好是先去看一个自己感兴趣、对于视频中所讨论的事物具有一定认知基础的频道,我觉得这样看起来会比较轻松。而对于我来说,这样的领域就是IT数码产品。

此外另一点有助于日语学习的点是,不同于一般谈话节目,一些IT数码频道往往会伴有实机演示——通常这类就是厂商投放的软广告啦。通过看这样的日语IT数码频道的实物介绍、实物评测的节目,可以边看画面边听讲解,更容易理解每一句句子到底在说什么内容。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日语的生活用语中包含了大量的拟声词、拟态词,比如在介绍IT器材的材质(肤质、粗糙、光滑、反光、冰凉)或音色(嘈杂、轰头、糊成一团)时,视频主就可能会使用大量这样的词。通常在日语学习课本中,很少会注重对于拟声词、拟态词的介绍和教授,而日本人在口语中往往会经常使用这些词。因此对于这类词汇,就可以通过观看IT数码频道来学习——应该说是「逐渐熟悉,直至掌握」。

除了这类拟声词、拟态词外,还可以通过日本的IT数码频道来理解日本人说话的技巧——特别是那种委婉暧昧的表达。我来举个具体的例子吧。通常对于一件数码设备品,一般都会介绍其优点(いい点/メリット)和缺点(悪い点/デメリット)的嘛。但是一些说话倾向于暧昧表达的日本视频主,通常不会直接用「悪い点/デメリット」这么直白的表达,而使用「有些让我在意之处」(気になった点)来指出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不足之处。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现在或者曾经比较常收看的几个日语的IT数码频道:

オイユクのコンピュータライフ

オイユクのコンピュータライフ频道的オイユク是生活在北海道的一位中年人。他自称「週末ユーチューバー」(双休日Youtuber),主打的是「伴随着计算机的生活」。其实是一个主要介绍ChromeBook在各场景下各种用法的视频频道主。除此之外,他还会时而介绍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计算机使用小技巧等,也偶尔会在直播中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探讨操作系统的异同。他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好像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了,所以时不时会拿出一台20、30年前的iBook(很早之前的苹果笔记本)来晒晒他的宝贝。

哦,对了,他的房间背景里还贴着一张EVA新剧场版的海报。

実録! 娘のスマホ 格安スマホ活用術

继续阅读

正如各位所见,最近我有意识地增加了我的阅读量以及相应的输出(读后感)量。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便是读书这件事,也有器可以讲究。所以,本文就简单说一下我最近的读书设备。

在说设备之前,先要说一说我现在读书的对象——书,其本身的情况。我既读实体书,也读电子书。实体书那当然是既有报纸(偶尔会买)那样很薄很大的,也有事典那样很厚重的一大本几百乃至接近上千页的。再说电子书。我读的电子书,既有文本形式的,也就是说,可以调整字体大小的,也有漫画,以及其他一些虽然是以文字为主,但版型固定无法调整每个字的字体大小电子书。再细分一下的话,在以文字为主的电子书中,也有横排和竖排的文字,特别是在日文书中,竖排文字的书籍尤多。

下面主要来说说电子书的阅读设备。

我的阅读距离是大约将设备放在眼前60cm左右的地方。在这个距离下,我的iPad就显得太小而不适宜阅读了,特别是不适宜阅读那些非文本的电子书(文字大小不能调节的那种)。而我主用的Macbook,虽然屏幕是大了一些,可它不是为竖着使用而设计的,所以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它不适合用来阅读漫画或其他竖页排版的书。

我还有一台戴尔笔记本,它是翻转屏,也是触摸屏,甚至我还装了Windows与Linux双系统。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我的阅读场景需求。但是……它的翻转是开到180度的,由于不是360度设计,因此内部好像没有重力感应模块,因此无法愉快地随手拿起来翻折一下,系统内屏幕就跟着自动旋转。其实我还有一台支持360度旋转屏,而且还带触摸屏,还能装Kindle的笔记本电脑,这台可以说基本满足我的需求。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它是一台Chromebook,仅4GB内存。所以要打开比较大的电子书,再顺便边读书边在网页上查阅一下相关资料(比如书中提及的一些我不熟悉的名词),系统操作就会变得不流畅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