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All posts by wildgun

位于日本熊本县人吉市的铁道模型展示空间「レールワールド人吉」是在前几年开张的、号称是南九州最大级的N轨火车模型展示地。该地由于以曾经的蒸汽火车「SL人吉」等名列车而闻名,在加上近年我也有关注并略有参与的《まいてつ》(《爱上火车》)、《レヱル・ロマネスク》(《铁路浪漫谭》)等ACGN作品影响的加持,因此让人吉市特别是JR人吉站周边成为了吸引铁路迷的一处场所。

虽然在其成立之后我还没去过,不过我倒是住过位于其楼上的天守阁旅馆,与女主人也有过几次交谈,所以一直在关注该商店的社交媒体。

近日,我看到其社交媒体宣布:「レールワールド人吉」这家店成为了日本著名的铁道模型制作公司KATO的迷你铁道模型注册模型店铺(ミニジオラマサーカス登録模型店)。

同时我也去查了一下KATO的网站,确实「レールワールド人吉」在其列表之中:https://www.kato-dioramakit.com/shoplist 。在网站上放选择「CIRCUS2024」下拉菜单中的「登録模型店」,再选择「九州地方」,在「熊本県」项目中即可看到该店。


(图皆引用自所评本作。)

《放課後のトラットリア》(ISBN:9784593856800)是一本异世界烹饪+社会政治题材的漫画,作者是水口鷹志(图)及橙乃ままれ(文)。

对于我来说,我主要是冲着橙乃ままれ的名字去看的,而对于漫画作者水口鷹志,我不太了解这位。不过仅就画面而言,无论是活泼的人物造型,还是精致的背景图,以及本作中的关键内容——烹饪菜肴,都表现得十分出色,可以说,仅就这部漫画的画面表现来看,在我看来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水平上乘的作品。

——而问题就在橙乃。

橙乃ままれ是《魔王勇者》及《记录的地平线》系列的小说作者。正如各位在我博客中所见,我是《记录的地平线》系列的长期读者、动画观众,其实《魔王勇者》我也早就读完了5卷的汉译版。自从2018年后直至如今2024年7月,橙乃就没有更新过他在网络小说投稿站小説家になろう上的《记录的地平线》连载,以至于目前页面上还显示着「この連載作品は未完結のまま約6年以上の間、更新されていません。」(该作品约6年以上未更新)如此的自动提示。

前一阵我无意间想起了除了以上两部成名作外,橙乃好像还参与了这本漫画《放課後のトラットリア》的剧情编写工作,于是就买了本二手的来看看。

继续阅读

(图:引用自该书封面。)
(上)篇(中)篇,来看看这本《図書館のマンガを研究する》(ISBN:9784820423119)最后一些内容里,还有哪些研究者、各自从哪些角度来研究了日本漫画在海外的翻译及图书馆馆藏情况。

第七部分:日本漫画他语言译本的书本情况具体研究

我写的这个小标题有点拗口,但这一部分其实是一篇很形象、很具体的报告。演讲者安形麻理前往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京都国際マンガミュージアム),在馆内把日本漫画的海外翻译版本拿在手上,进行了实际观察及统计记录。我读了这篇报告,才意识到原来日本漫画作为一本实际的书,居然还有那么一些可圈可点、平时我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的小细节。

比如日本的漫画(实体书)常常会有一张特殊材质的外封,套在书的最外边(与书等大),并且有一些漫画还附有腰封。根据演讲者的调查,在外国书(本报告称「洋書」)中,通常只有硬壳书才会有外封,而软皮书则往往没有特殊纸质的外封及腰封(P55)。更进一步来说,有一些日本漫画在书本设计上,会在取下外封、暴露出真实的「封面」的那一页上,也画上一些附赠的、会给读者带来小惊喜的画面,但是对于没有设计制作「外封」的译本来说,是否要保留,以及如何呈现原本内部「封面」有的那张图片,成了一个问题。

还有个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刚接触日本漫画,或许是在小学时,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但是之后习惯了日本漫画之后,就从未有过了。各位有没有注意过?日本漫画大部分是从左往右翻的。就是说,书脊部分是在封面右侧的,而打开书的顺序,则是将每一页从左翻到右。然而,在日本漫画的译本中,有一些出版地的国家可能就没有这样的翻页习惯。因此,有些国家的出版社还会为了防止读者弄错翻书方向,会很贴心地在最后一页加入日语版没有的翻页提示——提醒读者应该从书的另一头开始读(P58)。

继续阅读

尽管近一个半月来,我刻意地增加了博客更新,而减少了每天在网上看视频的时间,不过也正好,来整理一下自己经常收看的一些日本的IT数码频道。

收看日本IT数码频道的理由

收看日本IT数码频道有什么好处?对我来说是一种日语听力的练习。要是让我看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视频,那么我可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首先是单词不熟悉,加上所用动词再冷门一些,可能我就一整句句子就听不懂了(当然,应该没那么夸张)。

所以,之所以我会选择通过收看日本IT数码频道来学习日语,是因为我比较熟悉数码设备,已经掌握了不少相关的单词,以及明白名词之间的关系(动词)。比如,说起iPhone和Apple Watch之间,基本上就是配对(ペアリング),或是解锁(ロック解除)等等。总之,对于想要通过直接收看日本视频频道,特别是没有字幕的视频来学习日语的人来说,最好是先去看一个自己感兴趣、对于视频中所讨论的事物具有一定认知基础的频道,我觉得这样看起来会比较轻松。而对于我来说,这样的领域就是IT数码产品。

此外另一点有助于日语学习的点是,不同于一般谈话节目,一些IT数码频道往往会伴有实机演示——通常这类就是厂商投放的软广告啦。通过看这样的日语IT数码频道的实物介绍、实物评测的节目,可以边看画面边听讲解,更容易理解每一句句子到底在说什么内容。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日语的生活用语中包含了大量的拟声词、拟态词,比如在介绍IT器材的材质(肤质、粗糙、光滑、反光、冰凉)或音色(嘈杂、轰头、糊成一团)时,视频主就可能会使用大量这样的词。通常在日语学习课本中,很少会注重对于拟声词、拟态词的介绍和教授,而日本人在口语中往往会经常使用这些词。因此对于这类词汇,就可以通过观看IT数码频道来学习——应该说是「逐渐熟悉,直至掌握」。

除了这类拟声词、拟态词外,还可以通过日本的IT数码频道来理解日本人说话的技巧——特别是那种委婉暧昧的表达。我来举个具体的例子吧。通常对于一件数码设备品,一般都会介绍其优点(いい点/メリット)和缺点(悪い点/デメリット)的嘛。但是一些说话倾向于暧昧表达的日本视频主,通常不会直接用「悪い点/デメリット」这么直白的表达,而使用「有些让我在意之处」(気になった点)来指出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不足之处。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现在或者曾经比较常收看的几个日语的IT数码频道:

オイユクのコンピュータライフ

オイユクのコンピュータライフ频道的オイユク是生活在北海道的一位中年人。他自称「週末ユーチューバー」(双休日Youtuber),主打的是「伴随着计算机的生活」。其实是一个主要介绍ChromeBook在各场景下各种用法的视频频道主。除此之外,他还会时而介绍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计算机使用小技巧等,也偶尔会在直播中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探讨操作系统的异同。他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好像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了,所以时不时会拿出一台20、30年前的iBook(很早之前的苹果笔记本)来晒晒他的宝贝。

哦,对了,他的房间背景里还贴着一张EVA新剧场版的海报。

実録! 娘のスマホ 格安スマホ活用術

继续阅读

(图片转自所评本作封面)

用一句话概括本作的话,这是一个苏北小瘪三和一个日中混血青楼女子的情感故事。小说标题全名是《上海艶夜 花いばらの褥で恋は眠る》(ISBN:9784596708724),意为:「上海艳夜 恋情正沉眠于蔷薇床单上」。如该标题所示,这部日语中篇小说所设定的舞台是虚构出的中华民国的魔都上海,时间是1920年代前后。

这本小说在日本出版业中应该可以归类为乙女系小说,但又与通常每一本都配有多张插图的轻小说略有不同,全书(我看的Kindle电子版)只有封面一张图。所谓乙女系小说,就是指面向女性(传统意义上性取向为男性)读者而写的、描写男女恋情的故事,文中也会包括一些描写性爱的片段,但往往都不会显得太过露骨,会采用借喻等方法加以修辞。若干年前我读过一些繁体汉字译本的这类乙女系小说,直接读日文原文的这好像还是第一次。

我之所以会选择读这本,自然是因为它的舞台设定在了魔都・上海。于是先来听我说说故事本身吧。

小瘪三和混血青楼女子的故事概要

故事一开头是以男主角張秀英的视角来描写的。在车水马龙呈现一派繁华景象的外滩边,在城市的暗影处却也有着穷苦人的哀叹。从苏北来沪的孤儿張秀英,正为食不果腹而犯愁,过着每日乞讨的生活。此时,女神降临了——日中混血、富贵人家出身的大小姐——柳笙鈴如天使般降临了。赏了他一个馒头,还有从父亲(日本人)那里拿来的三两钱,又告诫他说:要像个男人,不要向别人施舍,要自食其力讨生活——说完此话之后,父女两人挥一挥衣袖便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了。而在張秀英心目中留下的,除了馒头与零钱外,更沉重的是当时还是个小女孩的柳笙鈴的这一番话。从此之后——就像乙女系小说读者们可以推测到的那样——柳笙鈴就成了張秀英这个苏北小瘪三心目中梦寐以求的天使。

时过境迁,人世也沧桑起伏。柳笙鈴父亲陷入赌博难以自拔以自尽辞世,家破人亡之际,亲生母亲早已离世的柳笙鈴,被继母卖给了上海知名的青楼「翠泉楼」。尽管命运不测导致身世剧变,但柳笙鈴凭借其擅长琴棋书画还能说日、英、法、沪等多种语言的才华,成为了该青楼中卖艺不卖身的「長三」这一顶牌头衔的陪客女郎,周旋于上海滩上各界名流绅士、海内外政客之间。而另一方面,張秀英则好歹找了一份得以糊口的挑担卖豆腐的工作。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日,柳笙鈴惨遭顾客凌辱,之后在路边小巷清洗身体时,却不料被常来青楼,有过几面之缘的卖豆腐的張秀英撞上了自己惨兮兮的这副样子。此后,張秀英从她眼前消失了……

继续阅读


上周在京都的旧书展(京都スターブックス摊位)发现一张薄薄的乐谱,看起来很陈旧,标题是:《上海よ左様なら》,其英文名是《Good-Bye Shanghai》。根据上面一行小字中的「ハーモニカ」,可知这是一张口琴的乐谱。

我看了一下,作者(改编者)是松尾金五郎,我没有查到该编曲者的生辰与殁年,该名字大约活跃在昭和2年(1927年)到昭和5年(1930年)之间,可能是个笔名。
继续阅读

看到dimlau的KAIX.IN博客更新了一篇《我们,是什么》,其中谈到了有关日常对话中「我们」一词的使用场景。我也来说说我的想法。

若干年前,记得听了一档音频播客节目,其中提到某某机构进行了一场调查,询问某地区的人们:你们更认同自己是某某国人,还是某某市人,亦或既是某某国人又是某某市人。听了这一期节目,我才意识到,原来一个人的「自我身份认同」(identity)可以不仅限于国这一级,还可以是一个市、一个地区,也可以兼而有之,既是又是。

又是若干年前,在我就读日本语言学校时,特意选择了一个标榜该校特色为「国际色彩丰富」的语言学校。因为我不仅仅想要学日语,还想通过日语来了解世界各地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结果,在那所学校里,我的同班同学有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葡萄牙、台湾、香港、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地的人。

其中有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华裔女同学,名叫ユイ,尽管与我同班只有半年时间,但却给我留下来很深的印象。因为她总是自称「宇宙人」,并且总是说:大家都是宇宙人,大家要好好相处喔(大概原话是这样的:皆んなは宇宙人だから、仲良くしてね)。

我不知道她接受了怎样的教育,有过怎样的见闻。不过就在我仍对自己的自我身份认同不知所措时,却能看到眼前有一个人,她大方、自信,而且不止一次地说出「我是宇宙人」。我从她这里,感觉到自己着实受教了。

从此之后,我尝试觉得:

继续阅读

(图:引用自该书封面。)

紧接着(上)篇,继续来看下在这本题为《図書館のマンガを研究する》(ISBN:9784820423119)的小册中,日本的图书馆学研究者都对日本漫画——特别是日本以外的国家中的图书馆中所馆藏的日本漫画的译本作了哪些研究,并提出了哪些见解。针对这些演讲内容,我也会写下我自己的想法。

第四部分:荷兰图书馆的漫画书籍情报

这一部分仅占了2页(P34-35),考察的是在荷兰的图书馆,那里的从业者如何对漫画进行分类和标注。演讲者是杉江典子。

这位演讲者先是提到,在日本以外的不少国家(不特指荷兰),会将通常意义上的漫画标注为 comic ,而会将日本的漫画标注为: manga 。而如果只观察荷兰图书馆的分类名称的话,就更奇特了。据该演讲者的调查,在荷兰会把漫画标记为 「ballonstrips」(吹き出しコミック)或「stripverhalen」(物語コミック)。前者应该是指那种含有对话气泡的漫画,而后者是指故事性的漫画——读到这里,我忽然联想到了东京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实为2021年举办的那场),参赛队伍入场时,领队所举的显示国家名的牌子,好像就是画了个漫画样式的对话气泡外框的。这么想起来,好像这个视觉元素确实挺能代表日本漫画的!

在这短文的最后,演讲者也指出,根据其个人的经验,在荷兰,漫画这个门类的作品在整个图书业界的「地位」似乎显得没有在美国或法国的地位那么高。同时演讲者也指出: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书目系统中如何记录、归类漫画,也能从该侧面看出该社会对漫画这类作品的重视程度。

第五部分:日本国内漫画的书籍信息与媒体艺术数据库

继续阅读

我试图摆脱信息茧房的3个简单实践方法

信息茧房成了近年来的一个热词。根据我的理解,它是指一个人处于仅接收根据一定目的(比如为用户个人定制),通过算法筛选整理过的信息所构成的信息环境中。能通过搜索引擎搜到我这篇博客的人,应该也已经知道信息茧房具体指什么了吧,因此在这里我就不深究其定义了。下面我就说说我的 1 个思路,和 3 个自己正在实践的,并且是简单易行的摆脱信息茧房方法。

思路:不要去看那些为我定制的信息

简单吧?现在互联网信息流意义上的「信息茧房」,就是指为用户量身定制的推荐信息。那么,只要躲开了「我是我哦!」这个身份提示,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直处于信息茧房中。

方法一:使用浏览器隐身模式

各个主流的浏览器都有隐身模式,它是指在浏览网页时,浏览器尽量不告知网站「我是我,我又来了。」这样的身份信息,而是尽可能告诉网站「我是一名未知的新用户」,来获取网站信息。这样一来,在隐身模式下,网站就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访问者是一个新用户,而非本来那个已知用户。因此网站就会难以推送一些基于 Cookie 机制或用户登录机制而筛选产生的内容了。

具体做起来也很简单,目前主流的网页浏览器都有隐身模式,但名称可能有所不同。比如:

Firefox 浏览器(我最喜欢用的开源浏览器)在形如「三」这个图标按钮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隐私窗口」,即可使用该模式打开网页。

而在 Chrome 浏览器,或其开源的版本 Chromium 浏览器中,则是在纵向排列的三个点按钮的下拉菜单中,点击「打开新的无痕式窗口」这个选项即可。

MacOS 下 的Safari 浏览器,则可以通过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无痕浏览窗口」来进入该模式。

需要提醒的是,既然进入隐身模式是为了不显示自己的身份,因此不要在该模式下进行会员登入哟,否则就等于又告诉网站「是我,是我!」了。

此外,手机的浏览器也有类似的模式,比如在 iOS 的 Safari 中被称为「无痕浏览」, Android 的 Chrome 中被称为「打开新的无痕式标签页」。

方法二:逛书店和图书馆

继续阅读

偶然间发现了《敬神》这篇博客(作者:水拍石),好久没读到这么清新的有关神的哲学类思考讨论的文章了,于是想拿一些我熟悉的,基于对日本文化中神与宗教的一些经验来对该文做一个补充与议论。因为我感觉虽然本文中也提到了有情绪的神以及希腊、非洲的一些神的概念,但似乎更多的是讨论一神教视野下的那种超然的神。此外,本文谈及理念较多,而对实际现象的举例较少,「清新」之下显得有些天高云淡般的抽象。所以我想就我在日本实际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来从一个民族信仰丰盛,而一神教信仰未被普遍接受社会中观察和听闻到的事例,来对该文做一个补充。

弱弱的日本神

在《敬神》一文中提到:「神是超能的,是无所不能,神是超能的,是无所不能」。在我读起来这显然是针对一神教里长须飘飘的那个形象的白胡子老爷爷耶和华来说的。

然而日本所敬的神里,也有很弱的神,比如日本神话中相当于各民族造人神话的最初男人(伊邪那岐,又名伊弉諾尊)和女人(伊邪那美,又名伊弉冉尊)二人是夫妻。伊邪那美(女)死后,伊邪那岐(男)下黄泉要把她找回来。伊邪那美(女)不愿意丈夫看到死后丑陋的样子,于是派自己手下(黄泉丑女)把伊邪那岐(男)从黄泉驱赶出去,他只得慌忙逃走。从此未再能见到他的妻子。这一段在《日本書紀》卷第一中作如下记载(原书即是日文古代汉文记载):

然後,伊弉諾尊追伊弉冉尊入於黄泉,而及之共語時,伊弉冉尊曰:「吾夫君尊,何來之晩也?吾已飡泉之竈矣。雖然,吾當寢息,請勿視之。」伊弉諾尊不聽,陰取湯津爪櫛,牽折其雄柱,以爲秉炬,而見之者,則膿沸蟲流。今世人夜忌一片之火,又夜忌擲櫛,此其緣也。時伊弉諾尊大驚之曰:「吾不意到於不須也凶目汗穢之國矣。」乃急走廻歸。于時,伊弉冉尊恨曰:「何不用要言?令吾恥辱。」乃遣泉津醜女八人,〈一云泉津日狹女。〉追留之。故伊弉諾尊拔劒背揮以逃矣。因投黑鬘,此即化成蒲陶。醜女見而採噉之,噉了則更追。

看吧,日本的最初男神就是这么弱,连自己死去的妻子,他都无力从黄泉把她带回来。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可以说明日本神明是很弱的,根本不是「全能」。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神社境内有寺院,寺院境内有神社建筑结构。其实明治维新时代已经经过一次排佛运动了,在此(明治维新1868年)之前佛教和神社的结合更加紧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