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标题是不是就已经信息过载了?是的,这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关于一片胶片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卷柯达 MAX 400 全能胶片,从工厂的流水线生产线上制作完成,包装盒上被印上了「 2004/12/01 」的有效期限。
看这标题是不是就已经信息过载了?是的,这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关于一片胶片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卷柯达 MAX 400 全能胶片,从工厂的流水线生产线上制作完成,包装盒上被印上了「 2004/12/01 」的有效期限。
生成式 AI 会蚕食甚至代替掉搜索引擎吗?最近半年,这个话题成为了科技新闻上的一个常见话题。而我反观自身,这种变化确实存在着。
来记录一下我这大半年大概是怎么利用 AI 的吧。比如要购买什么物品,为了解决什么生活或技术上的问题。在购买前,我会打开 AI 进行语音讨论,请它提供意见,验证我提出的某个方法是否可行;或是我未曾想到的其他替代方案。
而具体实施步骤——比如最近在配置新电脑、调试网络,或编写一些脚本、配置文件——我会先打开 AI ,进行技术咨询。不过,此时要是我发现 AI 给出的回答明显存疑,或是根据 AI 给出的技术建议来配置,怎么配都调试不通的时候,这时我才会使用搜索引擎,用传统的方法(啊,搜索引擎都已经算是「传统」了嘛……)来进行信息和解答案例的检索。
这尚且还是我使用生成式 AI 的第二年不到的时间(如果从 2023 年 2 月开始算的话),在我面临自己不确定的问题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入口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看起来,搜索引擎确实很可能在未来几年被蚕食吧。
如题。
其实这是今年春季沉迷于逛 HardOff (日本连锁二手商店)的时候,发现的一件「宝藏」—— 2007 年 1 月份过期的一卷 24 张的胶片。品牌是 コニカ ミノルタ ,在汉语里翻译成:柯尼卡美能达。对,就是后来被 SONY 收购(?)掉的那个美能达。
OpenAI 终于把视频生成 AI —— Sora 开放给全体 Plus 用户了。
我试着生成了一下。
当时,我用的提示词是:「一名身穿日本平安时代贵族服装「十二単」的女子,背对着镜头在眺望天空。在她身边和周围,古代平安时代京都的春夏秋冬依次变化而过。仿佛一瞬间走过四季。」
其实我是把这段话先复制给 ChatGPT ,然后用它翻译的。
(其实是想到了 《 FGO 》 中清少纳言的宝具效果图。
然而……
别说到日本就脱呀平安时代不裸肩。
看起来 Sora 根本不理解什么是 「十二単」 。
可见,对于数据的标注还是非常重要,且目前对于数据的标注、准确记录和机器学习,还源源不足。一切古文字、古建筑结构、服装、发型、手势等……这些都等着人们来标注。
否则的话,就会像这样,我都指明了是「十二単」了,却还生成看起来像是江户时代的衣服。
更何况,我指定的四季呢?!
看了凌晨 OpenAI 连续 12 个工作日的发布会的最后一天——他们发布了 o3 。除了似乎 Sama 之前在 X 上发的那句「there is no wall」似乎在发布会上所公开的 AI 一次又一次取得数学、推理测验新成绩这一点上得到验证以外,其余就都给我一种很朦胧的感觉。
因为发布会上介绍者都是圣诞打扮,所以, o3 的发布让我想起了圣诞节在教会经常会听到的话:「因为有一个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个儿子赐给我们」(以赛亚书9:6)。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要神化 AI ,也不是要把它和宗教联系起来。总感觉 o3 的发布,在我看来就好像是这个星球上的遥远的大陆上诞生了一个很厉害的婴儿,刚出生就走七步,口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哦,这是释伽牟尼),然后能解答各类人类博士、科学家冥思苦想后才能解答的问题。
……那么,然后呢?
自然界弱小的动物,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方法,或者说经验。它们不必等到看到食肉猛兽在眼前了,非要找到依据、眼见为实了,才想到拔腿逃跑,这时就为时已晚了。
所以,它们尽管不具备人类那样的智慧和文字经验记录,但是,它们会关注风吹草动,细心地捕捉空气中的血腥味或食肉动物的气味,或许还会观察地表的痕迹(大概?我不确定)。如果看到有个猛兽的脚印在前,那就并不一定非要以身试法吧。
一个人,特别是非技术从业人员,对于网络安全、设备安全和数据安全来说,也是这样的弱小动物。尽管电子设备只是一个个小铁盒、小玻璃板,但就当今数字世界的数字监控系统来说,小铁盒、小玻璃板里的功能和秘密,恐怕会乃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一个个人的社会生活,乃至在巨大的记录和监控体系下「影响三代」。
看了 OpenAI 2024 年 12 月连续 12 个工作日发布新功能的第 10 天。
莫名其妙地公布了一个 ChatGPT 电话:1-800-242-8478
看起来就像是……愚人节恶作剧。屏幕上打出的电话号码的字幕的字体和颜色也十分复古。
然而今天并不是愚人节。
我试着拨打了一下这通电话(打了个国际电话),真的能打通!
传来了 ChatGPT 的语音。
为了验证到底是不是真的 ChatGPT ,我做了如下简单实验:
(一)简单对话,询问你是不是真的 ChatGPT;
(二)迅速切换到日语对话;
(三)又迅速切换到汉语对话;
(四)最后祝福它以及 OpenAI 的开发人员、工作圣诞快乐。
考虑到国际话费很贵,我和电话版 ChatGPT 的通话就到此结束了。
对了,对话过程中我发现电话那头的 ChatGPT 是可以被打断的。
真是复古神奇……
我还在上网吗?
——这是一个奇怪的标题,不是吗?
我的网站当然是建立在国际互联网上的,而我发布博客,当然也要「上网」。但是,我回想了一下,却发现,我在网上的行为、活动,似乎与当年——这里是指最初使用网络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更严重的,是「上网」这件事带给我的感受,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以前网上,逛论坛、玩网页游戏(比如第九城市——对,谁还知道第九城市很早的时候是运营一款名为「第九城市」的网页上城市虚拟生活的游戏的?),还有就是玩网络游戏。在论坛上,基本上就是各自发表意见,虽说论坛也有斑竹(版主)、板斧(副版主)等话语权较大的人,还有不少常客、熟面孔、大师等等,但基本上都还是各抒己见,基本上就是有的人开新帖多一些、有的人回帖多一些;有的人发文长篇大论,有的人回复连投。
至于网页游戏和网络游戏,那更是在现实中虚构出的一片快乐的世界了。当时还没有支付宝,还是依靠买手机充值卡或是「点卡」来给《第九城市》以及《魔力宝贝》充值。这也是我为什么至今那么喜欢以网络游戏、异世界为题材的作品《记录的地平线》(《ログ・ホライズン》)。当时,上网这件事,特别是玩网游这件事,大概可以概括为我为这部小说写的同人文《月光之下,大陆以东》第一章第 1 节中的这一段话:「只要你上线,这里有数不尽的奇妙事物等待着你来探索来突破。与现实世界中的上海相比,这里更称得上是“摩登都市”或“不夜城”。在这里,【冒险者】永远不会无聊,更不会有学习或工作时不得不为之的无奈!这是计算机科技与游戏设计方法论凝结成的虚拟魔都!」
我还是挺喜欢自己的写作风格的。而当时的这一句,后面紧着的是:
最近依然忙于每天抽空摆弄一些新的(?)二手电脑。
硬件算是凑齐了,接下来该弄软件配置和网络了。所以,如果按照我之前的用 AI 生成的画作来形容一下的话,或许是这一副:绕不完的线。
好吧,实际物理的线路没那么夸张,但是内部的网络逻辑连线还是有点搞的,特别是涉及到我不熟悉的操作系统和系统设备关系。所以我也积极地利用生成式 AI 来进行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的咨询《简记一种新奇的装机体验withAI》
今天要说一个什么观察呢?这不最近 OpenAI 的 ChatGPT 的模型从 o1 的预览版,升级到了正式版了嘛。我就用它总结了近期有关计算机网络拓扑的讨论,并请它用内嵌在 HTML 内的 SVG 矢量图来为我画出一张网络的逻辑连接图。
很抱歉,因为涉及到我的各个设备的网络布局,所以不方便发出来公开展示,但总之第一次生成时,感觉效果不错,比预期的准确度与完成度要高。不过当第二次生成时,质量却又有点下降,感觉还是不太稳定。总之 o1 正式版感觉还是有明显进步的。是为记。
各位也可以试试看让 o1 或者其他生成式 AI ,用绘制 SVG 矢量图文件、代码的方式,来创作图片。
这不最近在忙于装机嘛。之前买的 TF 卡还有 U 盘是用来写入内存的,而这个内存,则是为了扩充硬件配置的(其实只是一台二手电脑而已)。
插槽数量有限,所以在不替换原有插槽内存的情况下,就先买了一根顶配(?)容量的内存了。
单根内存—— 32 GB!还有红闪闪的散热外壳,来自 TEAMGROUP 的内存产品—— MADE IN TAIWAN 。
好像记忆体啦内存啦,台湾依然还是很强势的嘛。
想当年, 2004 或 2005那会儿,因为游戏《山口山》啊买不,游戏《魔兽世界》风靡一时,而引发了年轻人装机换机的热潮,当时的内存配置是: 1 GB! 没错, 家用计算机的内存容量进入 GB 时代,大概是 20 年前。
现在想象,好像也不算有怎么指数级增长嘛。至少最近 10 年感觉平均配置内存的容量增数没有明显增加。
当然啦,虽然这是一台二手电脑,不过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用那么大的内存。留念,台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