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All posts for the month 4 月, 2022

俗话有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就是去年下半年当我在京都的书店里发现这本书时的感想。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为了我这个日语学习者+日语阅读者指明了那些日本通俗叙事作品中,在表现人物形象的对话台词中,那些丰富但我却迷迷糊糊看不太懂、把握不住的语言现象及其由来。

该怎么解释这本书的内容呢?作为非母语的日语学习者+阅读者来说,首先肯定很难有如同生活在日本国内的人们那样,从小可以从书籍、电视、互联网等等收听收看到各种各样人物的对话场景。加之就我的阅读偏向来说,我倾向于阅读说明类知识类的书籍,而其实比较少看动画,更少看真人电视剧、时代剧,所以哪怕我学了那么多年日语,但还是对作品中那些富于个性的角色的对话是一头雾水的。如果我只是阅读作品或是观看影片的话,那么结合上下文的情景,即使不理解这些词汇或发声词的具体象征含义,也可以跳过不影响全文理解;但当我要去翻译作品时,我就要了解它们,然后仔细斟酌翻译成中文时到底应该是翻译成「啊」、「噢」、「嗯」、「哟」还是「呀」等等。

我想,作为一个日语学习者,或者哪怕是日语作品的爱好者,会多多少少知道这样一些被本书称为「役割語」的词汇。举几个日语初学者大概也知道的例子来说:校园里年轻的女孩子特别是气质较高的大小姐类女孩子,其对话常常会以「〜わ」(Wa)结尾;男性或者一些塑造为具有男性气质的女性角色会使用「僕」(Boku)来代替通常的「私」(Watashi)来自称;关西人角色会用「ほんま?」(Honma)来表达通用语中「本当?」(Hontou)这个疑问词;而一些古意盎然的角色,似乎在句尾不说「です」(Desu),而说「ござる」(Gozaru)。

以上这些就是所谓的「役割語」。当然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用词中,包含了一些固有的、带有偏见的观念。如果不涉及到真人,而是在作品中运用这些观念及词汇的话,却是有助于塑造和向观众提示角色特征的——老者、贵妇、乡鄙、书生、游女、军官,乃至外邦人、宇宙人等等。

继续阅读

其实这是2022年2月26日,即俄乌战争发生过第三天的事了。我向联合国难民署(UNHCR)捐款,根据网页说明该笔款项将会用于乌克兰及欧洲地区的支援活动(原文:「皆様のご寄付は、ウクライナ及びヨーロッパ地域での救援活動に充当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向乌克兰政府的捐款,这是向联合国这一国际机构的组织捐款。

最近凭证(收款单+感谢信)寄到,是为记(隐去个人信息)。

希望和平再次降临在乌克兰的人们中。

哟,35了。

如果又要玩什么文字游戏的话,第一个想到的是「三五成群」这句话,不过以眼下这时势来说,依然不是适合成群的时候呀。倒是想到了很久以前家里的一台台钟,品牌是三五牌的。

说到时钟,每到时间的节点,就会瞻前顾后的,这不,新冠疫情已经进入第三年了嘛。以平常心,今年生日(蛋糕)也从简了。

不过前两年好像都是买便利店的蛋糕,今年则走得稍远一些,买了星巴克当季的「フルーツオレケーキ」蛋糕。顺便看看鸭川沿岸的樱花和各种鸟类。

去年的心愿分成了两个心愿,看起来世界还是走向了第一种,即(世界发展分支一)如果疫情迟迟未能平息(看样子多半是这样),那就平安活过一年就算心满意足——也就是所谓 「60分万岁」的心态嘛!——现在看来就是很平常地度过了这一年啦。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其实另一种情况下的心愿:「恢复一项原本的兴趣爱好。」也稍微有些沾边,比如近期也开始拍摄一些春天的植物,甚至买了一本有关日本路边野草的图书来看。尽管不方便自己种植,但走出去就是鸭川嘛!

说到生日心愿,若干年前被卜吐槽说:你这心愿根本不是心愿,而是一年的目标嘛。于是今年就来许一个真正的愿望——即非我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那种超大特大的愿望——希望明年的时候,新冠病毒流行病可以平息。

很应景吧?

顺便一说,题图是想让キューポッシュ爱丽丝摆出「Give Me Five」的造型。

我特别喜欢《源氏物语》第一句话,好像是某一帖的首句,句子似乎是:春天又来到了京都——大概如此。总是,不是时间来到春季,而是春天来到了某地这样一个句式,让我觉得很有拟人化的动感。不知道是原文如此,还是译者林文月的功劳。

于是最近,樱花季也如期来到了京都,便模仿这句话,作为本文的标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