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拍了一卷,在京都。
Archives
All posts for the month 10 月, 2019
日文学了几年了嘛,前一阵才知道日文里还有「崩字」(くずし字)这种文字。用中二一些的说法,就是「暗之假名」(笑)。
其实是这样的,刚学日语,大部分人相比是从五十音图开始学的吧?(很可惜我不是。)有些老师上课时会额外提到:平假名来自汉字草书字体,而片假名来自楷书的部首。其实日本学习汉字拥有那么久的历史,一定会有很多反复、不规整、重叠乃至矛盾和误解的现象出现,这才是文化传播的自然形式。
所以是,其实目前公认的五十音假名字,其表记方法,是在明治维新之后确定下来的。例如为音「a」选定了变化自「安」的「あ」作为平假名符号,以及从「阿」的左侧耳字旁演变来的「ア」作为其片假名符号。
正如上面所说,文化传播往往是混乱的,是不断变动交互的。因此,其实一个日语发音(假名)往往会从多个相近的汉字分别各自演变而来。举个例子来说,日语「ko」这个音,目前通用写法「こ」来自于汉字「己」的草书,这一点可以从日语「自己」的读音「じこ」看出端倪。此外,ko还有一种来自于汉字「古」的书写方法,在Unicode系统中的编码为1B038。这可以从「古代」的读音「こだい」看出。
最初意识到这个现象,其实是大约两年多前,在京都站大楼上吃饭,结账时看到账单上的一个字看起来像假名,但就是不认识。结账的老伯伯告诉我:这家店店名念作「ta go to」,也就是京都的老字号餐厅「田ごと」无论是他们商店招牌,还是网站的LOGO,都把ご写成来自于「古」的那个变体假名。两年前的那一次当时还以为是书法家或设计师个人的书写风格,后来近期了解到了崩字、古文书和变态假名变体假名,才知道原来是有这么一个来源和依据。
今天跑去京都站附近买车站便当,经过一条架在高濑川上的小桥。要是从前,一定不会引起我什么注意,但是今天路过时,我却发现了桥柱上的崩字。
上面写着:「志よめんはし」。
日期:2017年
咖啡名称:典藏苏门答腊(aged SUMATRA)
煮制方式:
风味描述:卡片事后找出,遗忘。
其实是今年6月份的作品了,想起了胶片摄影,尤其是在日本这样的相机大国,以及京都这座古老的城市,氛围最与之相适宜的,果然还是胶片摄影啊!
继续阅读
如果说9、10月份全日本有什么风潮的话,那么应该就是万圣节了吧。一刚进入九月份,有些商店就开始摆出了万圣节的各种饰物——橙红色的南瓜,黑漆漆的猫和白色的幽灵。
或许,万圣节在日本,比在其发源地还要受欢迎?
和菓子也不例外,今天路过京都四条河原町的nikiniki便看到了两组万圣节主题的和菓子。这里是一组,另一组是白幽灵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