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高二时写过一篇文章: 《生死及其相关》 ,当时就发表在了网上(在哲学人生论坛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却在EVAcn下属文教研究局LOCK第三届论文竞赛中被评为“LOCK最高研究员级文章”)。此文中提出了我的世界观模型。(后详)
时隔五年,不知是因为前几天看了关于几个机器人通过图灵测试的新闻,还是刚才受到《世界人氏血脉书系——意大利人》中关于哲学唯心唯物流派介绍的影响,总之,今天偶然间又产生了对高二提出的世界观模型的进一步思考。
当时提出的世界观模型,是心物二元的。我(当时)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且仅有的两个的存在。物质和精神互相缠绕、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但又保持各自存在的独立性。物质和精神同属第一性。物质的基本构成物是“广义原子”,即某种尚未发现的但确实存在的最小物质单位。(可能可以被发现,也可能由于测不准原理而无法发现但确实存在。)它可能是夸克、量子、弦、等等……代称为“广义原子”。而精神的基本构成无是信息。最基本的信息应该是表示“0-1”的1位2进制数。(这并非说世界就是2进制的,在大学电工学实验课中我亲手用2进制电路搭出过6、7、10等多进制电路)而意识则是信息的复杂集合体——就如同肉体是广义原子的复杂集合体一样。
以上,就是我高二在《生死及其相关》一文中提出的世界观模型,受用至今。
不过,今天下午想到的一个问题似乎与以上模型相矛盾。不过,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再来看一下模型。
根据以上模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个隐含的关系。物体由广义原子构成,所以,物体的存在必然要以广义原子的存在为先决条件,而广义原子的存在却不能以物体的存在为先决条件。换言之:广义原子的存在不依赖于物体的存在。(通俗地讲,儿子的存在必须以老子的存在为前提,而老子的存在却不以儿子的存在为前提。换言之:就算儿子不存在,老子也是存在的。在这里,广义原子就是老子,而物体则是儿子。)既然物质有这样的关系,那么精神也应有类似这样的关系,即:意识的存在必然要以信息的存在为先决条件,而信息的存在却不能以意识的存在为先决条件。换言之:信息的存在不依赖于意识的存在。
信息是什么?我暂且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但我可以举出一些例子:音乐中带有信息,无线电波中带有信息,计算机磁盘中带有信息。
然而,当我作如下设想时,就遇到了问题:如果人类造了一台以太阳能为能源的无线电波发射台,它可以在无人操控的状态下播放各种语音、音乐信息的无线电波。有一天假设我们星球上所有生命都消亡了,而此时有一台收音机在废墟旷野中播放着上述无线电波的内容。那请问:此时收音机中播放的内容还能算携带着信息吗?
同样地,如果一架UFO坠毁在地球,我们从中发现了外星人使用的类似于电视机的仪器,但我们无法理解播放的内容,对我们而言那只是一堆来自外星的马赛克图像(或者是“雪花粒子”,就是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信号不良时所显示的画面)。那么对于这样一台外形电视机,我们如何确定它播放的内容是否携带信息呢?
以上2个例子其实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信息是否以被意识理解而存在?也就是说:信息的存在是否取决于意识?
其实我早就发现了一个与之相关的现象,只是没有考虑到信息与意识的存在关系问题上去。
假设现在有一张唱片,我们播放它。对于正常人类来说,应该可以得到“是一个女子的歌声”这条信息;如果是一个精通多国语言的人,那他可以得到“有一个女子在唱德语歌曲”这条信息;对于熟悉这位歌手的人来说,他可以得到更多信息,如歌名、专辑名、唱片发行日期等等……;而对于一个医生而言,说不定可以从歌声中判断出这位歌手还有某种咽部疾病。
总而言之,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一条信息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以前我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是“信息好比一把打开意识仓库的钥匙。至于能反馈出多少相关信息,取决于意识本身有多少相关信息。”(如语言知识的信息、歌手知识的信息或医学知识的信息)然而今天我想到:如果让一个动物或者一个外星人去听这张唱片,那它完全可以否定这张唱片中携带信息。
又,换言之:信息的存在是以能被意识理解为前提的。这样看来,信息不是意识的构成元素,反倒是意识的附属品、产物或衍生物。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可怕的推论出现了!一直以来我凭直觉坚信机器人可以产生意识。之所以我认为机器人有意识,是因为机器人是由复杂的物质及信息构成的。既然信息不能构成意识,那么:要么机器人没有意识,要么机器人的意识产生于物质。
这个“要么……要么……”的句式,前半句摧毁了我关于机器人存在意识的美好幻想,后半句则彻底颠覆了我“心物二元”的世界观乃至直逼唯物境地。对我精神世界来说真是一场痛苦不小的打击。
现在我不得不修正我的世界观。最保守的修正方案是:继续承认心物二元,但精神的组成部分不再是信息。至于是什么?是逻辑吗?我尚未考虑深入。
最后说一个引申话题。每个人都是通过信息交流而认识他人的。(如眼神交流、言语交流、网上交流等)那么,当认识到“信息无法决定意识是否存在”后,你又何从判断他人是具有意识的呢?可怕!可怕!萨特说:“他人即地狱。”,果真如此!
思考
All posts tagged 思考
常常这样想,
自认为这是一种貌似“迷信”,但却是很积极的想法,
借用了佛教的轮回说,并基于这样一个条件——生命可以选择自己下辈子头投身的时间与空间——:
我的前世既然选择让“下一个自己”投身于当今这个时代、当前所处的国度,必然有其原因。
1、这个时代这个国度对我(及我的前世)而言一定是最好的时代:过去、未来、异地他乡各有各的好处,但既然前世选择了投身于此,在“他”看来一定是最好的,至少是最合适的,最符合“他”的理想的。——即使生活环境并非最优。
——于是,这就是我对于生活的信心的坚定磐石。
2、或者,前世令我来到这个时代这个国度,一定是将自己的希望托付于了“他”的下辈子。那么,说明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度中,必定会有我生命的归属、事业与意义。——即使现在尚不明了。
——于是,这就是我对于未来的希望的不竭源泉。
我所做的,便是努力去理解我前世做出的选择。
最后,想到了FJ强者联盟 Emperor-Ore1 的QQ空间名:『所有的人都必須成爲王』。
Cosplay中包括许多元素:从个体来说,有造型、服装、体态、动作……,从整体来说,有舞台布局、音乐、剧情等……
而每一段剧情间、每一幕之间的切换,就是队形变化。队形变化是要经过设计的,特别是在修改剧本时。大概因为我是学理科的关系,在设计队形变化时我总能联想到函数。
印象中非常深刻的是:函数有三个元素:自变量、应变量、对应关系,自变量的集合叫做定义域,应变量的集合叫做值域。y=f(x):x-自变量、y-应变量、f-对应关系。
从计算机编程的角度来说,就是:输入、输出和运算过程。也可以类比于链表中的前驱结点、后继结点和指针……
拿到cosplay舞台上的队形变化上来看,这三个元素就变成了:变前队形、变后队形、变化过程。
在设计舞台队形变化,特别是在原有剧本上修改时,这一点就尤为突出。
比如我们原有剧本中某段感到不满意,需要将这一段重新改变,然而其之前和之后的段落都是不需要修改的,也就是说:变前队形和变后队形是确定了的,要改的只是且只能是变化过程。
还有些时候,不需要考虑与之前段落的连贯性(比如以“清场”的方式过度,就不用考虑队形的连贯性了,举例:TDC08年CJ复赛时结社登场之前。)但已经有了一个合理的变化过程与一个既定的变后队形,此时的设计,就要根据最终队形以及变化规律来推测本段开始时应以一个怎样的队形出场。——这样“倒推”式的设计过程,在我用Photoshop制作舞台走位变化图时深有体会。
当然最常见的,还是从变前状态及既定的变化过程,推出变后的队形状态。
可见,对于队形变化的设计,往往就是确定了“变前队形、变后队形、变化过程”三个元素中的任意两个,设计出第三个。
最后来个预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TDC社团这次08CJ决赛剧本中,将有一段精彩的队形变化过程,就是以几条简单的规律,在十几个人之间繁复演绎,最终构成了无论是数学上还是宗教上都有意义的有趣队形。对于我来说这段可是很有成就感的哟~
《秋之回忆》是一款galgame(其实是一系列),其中某些情节被部分玩家认为是具有性的暗示(也就是ACGN常用语:H)。所以在一些《秋之回忆》论坛或讨论区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关于某个角色或者某对情人有没有发生过H剧情的讨论乃至争论。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没必要达成共识。类似的问题还有关于谁是每一代的女主角,KID社给出的答复是:你所喜欢的那个女孩,就是女主角。
很好的答案!这不仅仅是敷衍,或者对全体玩家的讨好,而确实本质就是如此——
游戏只是一些文字和图片的组合,而你的大脑通过阅读并理解这些图文,从而在脑中创建出一个世界。
记得我们应用文写作老师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真相,你相信的就是真相。”
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每个玩家的游戏世界不同,又为何要强求在不同的世界内发生的事件要相同呢?哪怕是对于一个玩家而言,每次生命(即每次通过不同的选择而进入的不同剧情线)也都是不同的,或许你在这次生命中发生了某个剧情,而在另一次生命中发生了另一个剧情,难道玩家要进行脑内自我争论么?——显然,没有一个玩家的头脑会因为游戏攻略2次而产生不可调和不可理解的矛盾,所以可以这么认为:我们的大脑预置了一种许可,即允许与他人,甚至是于自己无法达成共识,但却能正常合作。
现实世界确实如此,更何况是可以无限复制拷贝的游戏呢?佛教有一谒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推而广之到现实世界,其实在现实世界中也没必要事事都达成共识,甚至为了就某事达成共识而进行争论。——当然,如果讨论双方都以讨论某个话题为乐,并希冀讨论出一个同样的结果,那就是一种广义的娱乐活动了。
看来,很多争论都是没有必要的,小则市井百姓的某个话题,大则海峡两岸关系。在没有达成共识的状态下,也能很好合作,才是高明。
写到这里,又想到了xiezhenggang的“吵架不输大法”,大概这就是其核心思想:“同时执刀柄与刀刃两端而游刃有余”吧!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世界大同!